<p class="ql-block">2024年秋,游览了苏州寒山寺。这既是座名中有山,实际却无山的寺院,又是座因一首诗而声名鹊起的文化中心,正值深秋,满院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古称“枫桥寺 ”,传说唐名僧寒山和拾得曾在此,故更名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朝诗人张继写下了千古绝唱,使其名声大振 。</p> <p class="ql-block">张继,湖北襄州人,753年考中进士,由于“安史之乱”,背井离乡,来到苏州,寒山寺的钟声,勾起他无限愁绪,写下了七言绝句《枫桥夜泊》。</p> <p class="ql-block">“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从寒山寺东南入口进入别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壮观的“梵音阁”(佛寺阁楼),建成于2008年12月,阁高50余米,占地约15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最大的红木钟楼,屋脊结构采用弧形朴素装饰,每个檐角挂有铜铃,楼阁雄浑之中透着精致,富于华贵韵味和美感。</p> <p class="ql-block">梵音阁,也叫“新钟楼”,阁为三檐六角,纯木结构,楼阁内有一口大钟,是“华夏第一法钟”,声音浑厚绵长。</p> <p class="ql-block">铜钟重108吨 ,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是《大乘妙法莲华经》,共七万余字,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飞天图。</p> <p class="ql-block">梵音阁南,有“华夏第一诗碑”,一块巨大的青石碑,高约16米、重约400吨,正面是唐张继《枫桥夜泊》,背面是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 <p class="ql-block">梵音阁北,有碑廊,清光绪三十二年建,座西向东,60余平方米。陈列宋,明以来历代碑板刻石十余方。</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岳飞、唐寅、俞樾、康有为、刘海粟等的手书作品,为碑刻艺术瑰宝。图文并茂,融古汇今,满壁生辉,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寒拾殿:位于藏经楼内,屋脊上雕饰西游记人物故事。殿内有寒山和拾得两位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高僧像,俩为佛教史上著名诗僧,并称“寒拾”。</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香樟木雕成的镀金五百罗汉,是清代雍正年间的文物,这些罗汉是释迹牟尼的五百弟子。</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阔十八点五米,深十四米,高十二点五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檐角高翘,据角舒展,系典型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唐朝诗人灿若星辰,张继在这庞大的群体里并不起眼,《全唐诗》仅收录了他一首诗《枫桥夜泊》。但正是这首诗,让张继的名字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诗细腻地描述了客船孤独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声有色地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寺院夜半钟声等凄美景象。</p> <p class="ql-block">观音峰:稀有太湖石巨型灵璧,堪称“姑苏之最”,高达7米,重约35吨。因“玲珑剔透、琉璃娟秀、籽若观音临驾、慈态善容、风韵万种”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普明宝塔:院主体建筑,寺的最高点。从寒山寺山门到藏经楼一路明清风貌过来,来到普明塔,蓦然看到大唐风范,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多次毁于战火,最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乱,之后在南宋和元末又分别被毁,曾经多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最终于1996年重新建成,全塔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呈正方形,五层,高42.2米。塔刹为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p> <p class="ql-block">宝塔的重建,意义非凡,既结束寒山寺六百多年有寺无塔的历史,重现盛唐风采,又填补了唐代木结构楼阁式塔建筑在中国绝迹的历史空白。</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藏经楼南,六角形重檐亭阁,应该<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张继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传出名闻遐迩钟声的钟楼。</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铁钟,是清代江苏巡抚陈葵龙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寒山寺时,仿旧钟式样铸造的,钟高1·2米,直径约1·2米,需三人合抱,重约2吨。</p> <p class="ql-block">枫江楼:于三百年前塌毁,如今这幢建筑是将城内的修仙巷宋氏楼,移建于此,因大殿前檐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木质花篮,故名“花篮楼”。</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是国家四A旅游景区,因其历史遗迹而被列为中国十大寺庙之一,于2008年12月获得世界上“最大的诗碑”以及“最大的佛钟”共两项世界纪录 。</p> <p class="ql-block">出寒山寺正门往西北,就见枫桥,跨京杭古运河,始建于何时,有待考证,可历史上曾重新修建过多次。</p> <p class="ql-block">枫桥原名封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拱桥,因张继的诗,北宋年间被改名,过京杭古运河,能与铁岭古关相连。</p> <p class="ql-block">站在枫桥上,可眺望枫桥古镇,古镇地处京杭古运河交通要道,南来北往,舟楫竞渡,商旅云集。</p> <p class="ql-block">宋元之际,京杭古运河运输日渐重要,枫桥市肆因水繁荣,闻名遐迩,明清时期达到空前。</p> <p class="ql-block">过枫桥,是唐张继当年的枫桥夜泊处,此处的《枫桥夜泊》诗碑手迹,出自明初著名书法家沈度,而栩栩如生的张继雕像,更生动潇洒。</p> <p class="ql-block">寺正门前,还有座石桥叫江村桥,始建年代不详,康熙与同治年间,曾重修建过。有学者认为,张继诗中的“江枫”,指的应是“江桥”与“枫桥”。</p> <p class="ql-block">桥西,有吴门古韵戏台,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花窗。</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京杭古运河漕运已不够开阔,政府主持在其西侧,重新开挖了更宽的新航道,专跑运输船。</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枫桥与古运河,见证了历史变迁和文化繁荣,寒山寺的钟声和诗韵与古运河的航运功能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苏州独特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的正门朝西,与大部分寺庙座北朝南不同,尽管有多种说法,但可能主要是因京杭古运河从寺院西经过,方便从运河下船拜佛的众信。</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与枫桥两景区,都因张继诗而闻名,诗文化是这里的主要标识。自唐代以来,以寒山寺为主题的诗词颇多,寒山寺的僧人也多擅书能诗。</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在文学和艺术上有不可多得卓越贡献,除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使寺名扬天下,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有唐代的石刻佛像、宋代的石碑、明代的木雕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寒山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在江南园林艺术和古代建筑技艺中也有重要地位,园林设计精巧,山水相映成趣,为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美丽、优雅、宁静的休憩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