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寻觅古迹,观光历史文化景点(一)陋室公园

绿山

<p class="ql-block">  安徽和县,历史悠久。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民国元年(1911年)11月12日,改和州为和县。</p><p class="ql-block"> 我于2024年11月30日去和县观光,感受那里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和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包括陋室,霸王祠,天门山等。这些遗址见证了和县悠久的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1988年,以陋室为依托,在陋室的“仙山”“龙池”一带兴建了陋室公园。刘禹锡纪念馆在园内。</p> <p class="ql-block">‌ 陋室公园,自然环境优美,加之古朴的建筑,让人心神愉悦!</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就建在此山上,山下是半月池。</p> <p class="ql-block">  陋室,虽然屋舍简陋,但因其主人的高尚品德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唐朝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诗人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所建。有铭,书法家柳公权书并勒石成碑。门庭“陋室”二字为诗人臧克家所题。</p> <p class="ql-block">‌ 陋室始建于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在此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陋室铭》。</p> <p class="ql-block">  陋室坐北朝南,为中式传统三厢房,屋前有石铺小院和台阶,屋后有山有池,环境幽雅。陋室内有刘禹锡的塑像,正厅悬挂“政擢贤良”横匾,主室走廊门旁有楹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旁木柱上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楹联。</p> <p class="ql-block">  陋室不仅是一处古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是刘禹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 陋室坐南朝北,主屋前有石铺小院和台阶。</p> <p class="ql-block">  陋室内有刘禹锡的塑像,正厅悬挂“政擢贤良”匾额。</p> <p class="ql-block">  虽然屋舍简陋,但因其主人的高尚品德而闻名。为中式传统三厢房。陋室内有刘禹锡的塑像,正厅悬挂“政擢贤良”横匾,主室立柱上有楹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两侧厢房做了纪念馆的展室,分别介绍了刘禹锡的生平与仕途之路。</p> <p class="ql-block">  《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在通往山上的主要路口,都雕刻着这些名句。</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屏风墙上,雕刻着《陋室铭》全文。</p> <p class="ql-block">  陋室前,有一池水塘,曰“龙池”,夏季这里会是莲叶田田,荷花盛开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历代名家书陋室铭牌廊,记录了公园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望江亭,位于高处,可以远眺长江美景!</p> <p class="ql-block">  舞鹤轩的长廊,如今是市民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  公园正门广场上有文庙。</p> <p class="ql-block">  文庙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虽多次修缮,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文庙的建筑群包括棂星门,泮池,戟门,状元桥和大成殿,以及不远处的文昌塔。</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庄严肃穆,在这里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集会。</p> <p class="ql-block">  为寻找文昌桥,我们沿着建筑群的中轴线一直向南,途经历阳路。</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上,古董可不少,可途经大京兆,镇淮古桥,四牌坊,镇淮楼,文昌桥等</p> <p class="ql-block">  穿过橹门,来到镇淮楼。</p> <p class="ql-block">  镇淮楼,始建于南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元末明初,朱元璋驻师和州期间,与将领登楼饮酒赋诗,留下《登镇淮楼》一诗。</p> <p class="ql-block">  出了橹门,沿街一直向前走,这些地方原多设有乡贤祠和名宦祠。</p> <p class="ql-block">  大京兆坊是纪念明代马谅的。马谅少时文章知名,后任京兆尹期间,为政请廉,深得人们爱戴。逝世后,朝廷给他建了牌坊以褒扬。牌坊名“大京兆”。</p> <p class="ql-block">  四牌坊,明代朝廷为表彰曾官拜四川巡按马如蛟而建。马如蛟是马谅之孙,进士。四面分别雕刻着“祖孙进士”“父子科第”“两人朝旌节”和“六世承恩”字样。</p><p class="ql-block"> 马氏,明清两朝,计六代受到朝廷封袭受官。马谅祖父马九思,马谅父亲马文进,马谅儿子马永贤,马谅孙子马如蛟及兄弟四人,马谅重孙马翘生。</p><p class="ql-block"> 马谅与孙辈马好蛟同为进士,马好蛟与他儿子马翘生同登进士和举人。</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朝,和州名门望族马家可谓是“桑梓之荣,邦家之光”。</p> <p class="ql-block">  和阁,现为林散之书画院。</p> <p class="ql-block">  镇准古桥,是一座总跨径为90米的廊桥。其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当时此地建有鼓角楼,战时报警,平时报时。南宋期间和州防御使赵霖率领镇谁军抵抗金军,后人为纪念之,将此楼改名为“镇淮楼”,楼前的桥因此得名镇淮桥!</p> <p class="ql-block">  文昌塔,我们去时,正在围挡修建,不能参观,只能远观。</p><p class="ql-block"> 文昌塔,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供奉文昌帝君,象征着文学、智慧和升官发财。文昌帝君是道家信仰中重要神灵,被视为读书功名和事业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在镇淮古桥头,有石刻《文昌塔记》。</p> <p class="ql-block">  望着远去的河水,汤汤流淌,似千年历史一般,一代一代向前奋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