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颐和园,清朝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而建成的一座天然山水园,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p> <p class="ql-block">全园占地面积百余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大小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p> <p class="ql-block">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真山真水中景点设计,突出皇家的气派,体现园林与山水的和谐,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融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藏文物四万余件,国家级文物二万余件。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分成宫廷区和风景区两大块。宫廷区分布在万寿山东南麓一带,分为前朝和后寝。前朝以仁寿殿为中心,后寝以乐寿堂为中心,次要建筑分布在中心建筑两旁。</p> <p class="ql-block">风景区又可分为三个区:前山区、昆明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前山区颐和园建筑分布最为密集,有标志性的建筑佛香阁,以它为轴线,东西两旁分布着一座座庭院和殿堂。</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区有十七孔桥和西堤,后山后湖区也极具特色,中部矗立着宗教建筑群须弥灵境,东西两侧散落着各色小园;后溪河两岸的买卖街将民间集市移植到了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清末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场所;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为生活区,是帝、后居住的地方。宫殿、寺庙、亭台楼阁,可尽览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是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建筑群。这组建筑,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智慧海。</p> <p class="ql-block">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沿万寿山南麓建的长廊,全长七百多米,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长的廊。</p> <p class="ql-block">西堤,是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它犹如一条飘带,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形态互异,阿娜多姿。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是古代园林的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在湖畔岸边,建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景点建筑。</p> <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位于万寿山后山中部,是一组庞大的藏式宗教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年间,仿照西藏桑耶寺形式建造。四大部洲包括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卢洲。</p> <p class="ql-block">部洲周围分布着八小部洲和梵塔等建筑。这些建筑象征着佛教中的世界格局,代表着佛教的世界观。四大部洲不仅是宗教建筑,还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建造的,反映了乾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西藏地区的尊重。建筑群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但在1980年原样重建,恢复了历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与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使用了同一图纸,因此两者在建筑风格上非常相似。四大部洲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组成,展示了清代皇家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和融合。</p> <p class="ql-block">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p> <p class="ql-block">天坛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由圜丘、祈谷坛、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中间有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北两部分,隔墙有门相通。天坛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圜丘位于内坛南部,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斋宫位于内坛西部,一座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p> <p class="ql-block">天坛外坛为林区,广植树木,外坛西部偏南有神乐署,是乐舞排练之所,被誉为明清最高礼乐学府。署内有凝禧殿、显佑殿、昭佾所、穆佾所、伶伦堂及袍服库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是天坛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祈谷坛上。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设计遵循了敬天礼神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圜丘坛位于天坛的南部,是冬至日天的场所。圜丘是一座巨大的圆形石台,象征着天地的中心。圜丘设计和祈年殿一样,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皇乾殿供奉祈谷坛正位和配位神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祈谷坛内墙外。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蓝琉璃瓦庑殿顶,崇基石栏,殿前月台和左右出陛各八级。</p> <p class="ql-block">斋宫位于天坛西坛内,双重围墙,内墙四周有廊间,是卫士们避风雨处,正殿为五间无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殿高近二十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天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建杰作。</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传播十分有利,有着特殊的规则折射。</p> <p class="ql-block">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会沿着墙面传到百米外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么小,对方也会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殿前御路的第三块石板,人称三音石。站在石上击掌一次,却能听到三个回音,十分奇妙。这里恰处回音壁的圆心位置,发出的声经回音壁反射,均能回到圆心。</p> <p class="ql-block">(本文所配图片,选自手机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