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土耳其3●安卡拉国父陵,现代土耳其的国家记忆场

菩提思

一大早离开番红花城,前往首都安卡拉,路程约200公里,行程约3小时。<br><br>安卡拉(Ankara),土耳其的首都和第二大城市,因当地盛产的安哥拉羊而得名,人口580万,位列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82名。<br><br>安卡拉作为土耳其的行政中心,更是安纳托利亚的中心点,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素有“土耳其的心脏”之称,重要性可想而知。<br><br>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现代土耳其的首都从繁华的伊斯坦布尔迁到荒凉的安卡拉的原因。<br><br>跟大多数游客一样,安卡拉只是过境(很多线路并不到首都),因此,除了市区车游外,只打卡一个必到的景点--国父陵。<br> <p class="ql-block">往小亚细亚半岛的内陆行进,开始靠近黑海沿岸地区的沿途村庄可见,植被相对较好,农业开垦程度较高。<br></p> <p class="ql-block">越往内陆走,地势逐渐升高,窗外的山上的植被也慢慢减少.....<br><br>很多山坡显得荒凉,我们已经行走在安纳托利亚高原(Anatolia Plateau)上。<br></p> <p class="ql-block">安纳托利亚高原,又名土耳其高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中部,是半岛的主体。<br></p><p class="ql-block"><br>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安纳托利亚高原,古代产生了赫梯帝国,也是近代奥斯曼帝国的龙兴之地!<br><br>最强盛时,帝国疆土达到欧亚非三洲,从维也纳到黑海、阿拉伯半岛、埃及,全在它的掌握之下,统治者苏丹(Sultan)统管这占了世界1/6的领土。<br><br>然而,20世纪初的土耳其却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咀上肉,被称为“西亚病夫”,其国土也被大量瓜分,仅剩下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伊斯坦布尔一带了。<br><br>然而“国父”凯末尔力拒强敌,让土耳其国土保持完持,找到了现代土耳其发展之路,也找回了民族自尊心。<br></p> <p class="ql-block">安纳托利亚高原,广布荒漠草原,属亚热带半干旱草原气候,农业以粗放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br><br>沿途看到路边的牧草场不少,土耳其畜牧业较发达,这一带则是安卡拉羊的故乡。<br></p> <p class="ql-block">靠近安卡拉市,高速公路两边的房屋、工厂逐渐增多。</p> <p class="ql-block">安卡拉作为土耳其的政治、行政、交通和文化中心,工业并不是很发达,只有一些中小规模的工厂。<br><br>安卡拉的工业发展有限,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远不如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第三大城市)、阿达纳等城市。<br></p> <p class="ql-block">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海拔有1000-1200米,市区地势起伏不平。</p> 安卡拉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全新的现代建筑城市,很漂亮。 进城大路两边,一幢幢色彩明丽的公寓楼拔地而起,给城市带来了活力。 不时添入眼帘的清真寺,告诉游客这座城市的底色--这是一座穆斯林城市、一座穆斯林首都。 <p class="ql-block">经过“首都之门”,进出安卡拉市区。</p> 安卡拉,是土耳其的交通中心,位于土耳其的公路和铁路网络的中心,有东西行的铁路干线通全国主要城市和港口,另有公路多条通向各方,航空港保持国内外的航空联系。<br><br>土耳其有铁路1.3万公里,其中高铁1213公里(时速250公里)。<div><br></div><div>土耳其主要有两条高铁,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全长249公里,2009年通车,运行时间80分钟(两地还有通宵火车来往);安卡拉至孔亚高铁全长301公里,2011年通车。</div><div><br></div><div>安卡拉与土耳其各大城市,均有空运连接,从伊斯坦布尔往安卡拉,飞行时间为1小时,每小时开出一班。<br></div> 土耳其每一个城市或市镇,均有长途巴士直接通往安卡拉。<br><br>土耳其的铁路并不算发达,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是乘坐大巴,几乎每十几分钟就会有一辆从伊斯坦布尔开往安卡拉的大巴。<div><br></div><div>大巴夜车是最好的选择,舒适度可以媲美飞机,只需一宿就可以聆听到国家的心跳声。<br><br>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高速公路,加上两座博斯普鲁斯大桥,构成了伊斯坦布尔的迂回旁道,使得从欧洲到亚洲,变得非常方便。</div> 安卡拉,除了是土耳其的行政中心,还是文化中心,土耳其高校云集之地,这里有土耳其名列前茅的最好两个学府--安卡拉大学和首都大学。<br><br>众多高校让这里充满了活力四射的年轻人,除了少数女同学戴着头巾外,其余的女孩子毫不吝啬地向人们展示着她们的秀发。<br><br>安卡拉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年轻人较多,显得更有朝气。 安卡拉,也是现代化大都市,大街上汽车川流,马路旁高楼林立。<br><br>地陪导游介绍,安卡拉人比伊斯坦布尔人有钱,我们国家貌似北京人也比上海人有钱,估计原因大抵相同。<br><br>在安卡拉停留几个小时,沿街所见,感觉马路上跑的小汽车中,日韩车比例要多一些。<br><br>这一点,与伊斯坦布尔几乎是清一色欧洲车的景况差别比较大,是后者更欧化一些? 安卡拉市区,分为新、旧两部分。<div><br></div><div>老城以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的古城堡为中心。</div><div><br></div><div>新城环绕在老城东、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区最为整齐,均为欧式建筑。</div><div><br></div><div>大国民议会和政府主要部门都集中在该区,再往南是使馆区和总统府所在地--羌卡亚。</div><div><br></div><div>我们的行车路线没有到老城,所以对安卡拉的印象--完全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br></div> 贯穿安卡拉城市南北的主要街道--阿塔图尔克大道,是以现代土耳其共和国奠基人凯末尔的尊称命名的。<div><br></div><div>这条大街上的民族广场、胜利广场和红新月广场上都建有凯末尔的塑像,他或高踞马背,或昂首挺立,形象逼真。</div> ●说说安卡拉城市的历史。<br><br>安卡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br><br>安卡拉地区在公元前2000年作为维讷(Vino,赫梯和西泰特)的发源地而知名。<br><br>有历史学家认为,早在公元前13世纪前,一个称为“赫梯”的强大而好战的印欧人部落来这里定居,筑起一些城堡,建立赫梯帝国。<br><br>也有说这座城市是公元前700年弗里吉亚国王米达斯所建,由于他在那里发现一个铁锚,在印欧语系中,安卡拉意为“弯曲的锚”,因此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 安卡拉的历史,从青铜器时代的赫梯文明开始,城市建筑在到处都露出熔岩的土地上,由葛拉特亚人(Galatians)始建。<br><br>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占领安卡拉,并由罗马帝国最后建成。<br><br>罗马人在安卡拉修建了数量众多的教堂、赛马场、公共浴池和圆石柱等建筑物,在这一时期,市区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成为一座文明而美丽的城市。<br><br>后来,由拜占庭帝国和塞尔楚克王朝进行了修复和改建。 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到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里一直都是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br><br>在罗马时代,这里是文化、商业贸易和艺术的中心。<br><br>奥斯曼时代这里是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重要的中继城市。<br><br>但到19世纪,安卡拉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 在正式成为现代土耳其首都之前,安卡拉的城市规模并不大,居民也仅有数万人。<br><br>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渐成“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斗争中心,同时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安卡拉便被定为共和国首都。<br><br>1923年土耳其宣布成立共和国,1923年10月3日,开国元勋穆斯塔法·凯末尔放弃三朝古都的伊斯坦布尔,把国都的定在安卡拉。 在这之前,只是以有着柔软细长绒毛的兔、猫,羊而闻名的安卡拉,已是共和国务主要政府机关、外交使馆的聚集地。<br><br>曾经只有一些手工艺品生产和小商小贩的安卡拉,现已是一个众多豪华宾馆,银行及商业大厦林立的现代化都市。<br><br>安卡拉从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小城,已发展为约有580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82名,在土耳其仅次于经济中心、古都伊斯坦布尔。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名胜古迹很多。<div><br></div><div>比较有名的,有罗马时期的朱里安柱(尤利阿奴斯之柱)、奥古斯都神殿和罗马浴场;拜占庭时期的安卡拉城堡和墓地,塞尔柱时期的阿拉丁清真寺以及奥斯曼时期的穆罕默德帕夏市场和默罕麦德市场等。<br><br>•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展示土耳其不同时代辉煌的古文明,由于太多文明曾在这里交替和融汇,让初来乍到者容易一头雾水。<br><br>博物馆收藏安纳托利亚几乎所有重要考古遗址搜集到的各种文物,向人们梳理出复杂的土耳其古代史,其藏品之丰富,大大超出预期,让人惊叹这片土地的文化如此厚重。 <br><br>•城堡是安卡拉主要旅游点,位于旧城山上,由拜占庭皇帝米凯尔二世(Michael II)兴建,城堡上可俯瞰安卡拉市全景。</div> •科贾泰佩清真寺,融奥斯曼建筑风格和古典建筑艺术为一体,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一个建筑艺术上辉煌的作品,这里少了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的游人如织,多了一份本该就有的宁静。<br><br>•尤利阿奴斯之柱,15米高,在柱子的顶端部还装饰了树叶形的装饰品,建于362年,为纪念罗马皇帝尤利阿奴斯的来访而建。<br><br>•赫梯博物馆,陈列着许多浮雕、青铜器等,属于公元前6、7世纪的历史文物,充分显示出古代赫梯人的高度文明。<br><br>•古斯托斯神殿,公元10年葛拉特亚人的国王比拉梅内斯为了祭祀奥古斯托斯而建,2世纪时由罗马人在安卡拉的阿库罗波利斯重建。<br><br>•罗马澡堂遗址,具有罗马澡堂的典型特征,由卡拉卡拉皇帝于公元3世纪为祭祀医学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而建。 除了古迹外,安卡拉还有现代化的建筑。<div><br></div><div>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安塔库勒塔和安卡拉国家歌剧院,其中安塔库勒塔为安卡拉最知名的观景塔。<br><br>相对于热闹的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显得清静得多。</div><div><br></div><div>这里更像一个脱去华丽外套、更为生活化的土耳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与文化的传承。</div> ●土耳其首都不选择伊斯坦布尔,却选在了大山深处的安卡拉?<br><br>说到安卡拉,就不得不提现代土耳其的缔造者--“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是他亲自钦点了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作为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br><br>也直接改变了城市的命运!<br><br>安卡拉能成为土耳其首都完全是一个意外,意外得连它自己也没做好准备......<div><br></div><div>人们对土耳其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座坐拥欧亚大陆分界线的世界名城--伊斯坦布尔,会想当然地当作土耳其首都,真正的内陆首都安卡拉只能发出无奈地叹息。<br></div> 19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br><br>一战结束后,战败的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昔日横跨亚非欧的奥斯曼帝国即将面临被协约国瓜分的危险,首都伊斯坦布尔也经常处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威胁之下,1920年还被英军占领过。<br><br>1923年,“国父”凯末尔到小亚细亚半岛组织对外反抗外国侵略、对内推翻苏丹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一己之力,带领人民从亡国边缘建立了现代土耳其。<br><br>奥斯曼苏丹被废黜了,一起被罢免的还有已经难以承担都城重任的伊斯坦布尔。<br> 要知道,伊斯坦布尔从东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各个朝代一直都是首都的不二之选。<br><br>而大山深处的安卡拉,虽然是一座历史名城,但交通依靠火车和汽车,无论是从名气上还是人口上还是经济文化角度,安卡拉都被伊斯坦布尔碾压。<br><br>军事方面,伊斯坦布尔三面环海,在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适合做城池,在现代海军的攻击面前非常脆弱。<div><br></div><div>一战后土耳其丢失了大部分巴尔干领土,原本处于国家心脏位置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已经毗邻国界,大有天子守国门之势。<br><br>由于君士坦丁堡在西方世界的巨大精神影响力,继续在此定都会引起列强的关注。</div><div><br></div><div>邻近的希腊、保加利亚等国与新生的土耳其长期敌视,面对西方列强随时可能再次来犯的威胁,定都于此安全无法得到保障。</div> 位于安纳托利亚半岛心脏地带的安卡拉,在群山保护下,可缓解这种压力,易守难攻,而且作为全国交通汇聚点,交通辐射全国各地,成了当时最适合的选址。<br><br>从政治上看,伊斯坦布尔盘踞着旧势力,不利于土耳其进行世俗化改革,而安卡拉作为凯末尔领导的国民运动大本营,能够与奥斯曼帝国为代表的伊斯兰传统“划清界限”。<br><br>加上新的国家立足小亚细亚半岛,国家战略中心从扩张转移到了内政,为了减少改革中旧势力的阻力和更好地掌控全国各地,迁都成了必然选择。<br><br>将首都定在内地,一是这里见证了土耳其的独立过程,意义非凡;二是“国父”凯末尔与奥斯曼帝国决裂之意;三是能够缩小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差距,缓解国内矛盾;四是刺激和带动内陆的经济,取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安卡拉,世俗社会的起点。<br><br>安卡拉算得上是最不知名的首都之一,没有留意地理的人会认为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首都,不会注意到这个国家的心脏竟在偏居一隅的安卡拉。<br><br>成为首都之前,安卡拉规模并不大,居民只有数万人,已经发展成土耳其第二大城市。<div><br></div><div>也许是400公里外的伊斯坦布尔太过锋芒,又或许是这里的历史太过平淡,即便拥有首都的名号及庞大的城市体量,它还是显得默默无闻......</div> ●说说现代土耳其的诞生<br><br>奥斯曼帝国消亡--土耳其祖上曾经阔过。<br><br>丝绸之路到达西亚以后,正是通过土耳其半岛与欧洲各国进行交流,西方的水晶、胡椒,东方的丝绸、瓷器,让阿拉伯商人大发其财,出于交易之地的土耳其,自然也因此获益,成为了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强国。<br><br>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土耳其海峡作为连接东西方的要道,地理优势愈发明显,在15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的商路,凭借着商业赋税,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br><br>奥斯曼帝国横跨亚、欧、非大陆,在16世纪的时候开始达到巅峰,多达上百个民族都在奥斯曼苏丹的统治下生活,历代苏丹都自诩是天下之主,坐在伊斯坦布尔金碧辉煌的宫殿中,遥控着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帝国。 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奥斯曼帝国的文化包容性非常大,之前近千年时间统治小亚细亚半岛的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取代后,罗马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得以融合,因此,奥斯曼帝国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br><br>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商路,阿拉伯商人垄断东西方贸易后,仅仅依靠掠夺来的商品,就让很多人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翁,可想而知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有多富有。<br><br>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最根本的动力,就是西方想要获得东方的丝绸、瓷器等,首因就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br><br>新航路开辟以后,奥斯曼帝国并不像西方国家一样,全世界开辟殖民地,反而固步自封,奥斯曼苏丹还称自己为“天下之主”,这时候奥斯曼帝国可以说是开始走向末路了。 苏莱曼大帝死后,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尤其是随着西方新航线的开通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土耳其对欧洲的影响逐渐减弱,15、16世纪沙皇俄国的崛起,奥斯曼帝国被东西夹击,逐渐分崩离析。<br><br>1683年,奥斯曼帝国被哈布斯堡、德国和波兰的联合部队打败,被迫签署了卡洛维茨条约,从那时起,土耳其就不能入侵欧洲,只能勉强自卫。<br><br>当时,大清帝国称为“东亚病夫”,奥斯曼帝国被称为“西亚病夫”,同病相怜。<br><br>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清朝改革派们还拿奥斯曼帝国作为反例,敦促皇帝变法;而奥斯曼帝国也搞一个立宪运动,跟清末立宪闹剧一般,统治者不甘心王权旁落,无疾而终。<br><br>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垂死的帝国抱残守缺,当然只剩下穷途末路。 ●一战后的土耳其,曾经的“西亚病夫”<br><br>“东亚病夫”清朝实力太弱,在列强的屠刀下倒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br><br>同为“病夫”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成了列强的鱼肉,原因却是站错了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土耳其和德国站在一起!<br><br>德国战败后,作为德国盟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然要遭协约国的清算--被夺走了除伊斯坦布尔之外的全部欧洲领土。<br><br>当时的土耳其帝国控制的中东地区,已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石油,英、法和沙俄,为了占领产油区,在一战刚打响时,三个大国就私下瓜分中东产油区签协议。 奥斯曼帝国战败后,英军和法军占领了土耳其“心脏”伊斯坦布尔,逼迫土耳其签城下之盟--作为战败国必须接受不平等条约。<br><br>这份条约让土耳其无法接受:<br><br>•把奥斯曼帝国的边远地区丢了,“本部”也被割的乱七八糟--西边全部归仇人希腊,黑海自基雷松以东划给另一个仇人亚美尼亚。<br><br>•土耳其的命脉--土耳其海峡将成为非军事区,这是土耳其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br><br>•土耳其军队只能保持4.5万人以下的规模,所有现代化武器都不得拥有。<br><br>•土耳其的矿产资源不能开发,要等100年后(2023年刚到期)。<br><br>•土耳其的财政收入将由英法控制,土耳其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列强的同意。 英法等国威胁土耳其:敢不照办,伊斯坦布尔将不属于土耳其!<br><br>懦弱的土耳其苏丹同意了这些极为苛刻的条款,1920年8月10日,对土耳其来说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正式签订。<br><br>消息传回,土耳其人无比愤怒,凯末尔率新国家在安卡拉拒绝承认《色佛尔条约》,说谁签就找谁落实,土耳其人绝不接受。<br><br>看到土耳其不接受《色佛尔条约》,最坐不住的是土耳其死敌希腊。<div><br></div><div>希腊游说英法,说不干掉凯末尔,希腊和英法的利益就无法实现,英法也认为必须强行让土耳其履行《色佛尔条约》,强者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div> ●眼瞅要亡国,强人凯末尔登上历史舞台。<br><br>庞大的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后,几近亡国,却得以在残余不多的领土上建立的国家,后来成功地实现世俗化,归功于土耳其改革的总设计师--凯末尔。<br><br>1915年3月,英国海军16艘军舰闯入达尼尔海峡,发动了突然袭击,企图登陆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彻底击败土耳其。<br><br>土耳其军队的一名上校,面对危险没有混乱,率土耳其军队猛烈还击,双方僵持半年,由于水土不服,疾病流行,盟军伤亡惨重,最终选择撤退,奥斯曼帝国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盟国,但从战略上讲他们赢了。<br><br>战后,仅34岁的凯末尔以“伊斯坦布尔的救世主”和民族英雄而闻名,后来,这位军事天才,把协约国军队,尤其是希腊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最好的谈判筹码就是实力,土耳其不断收复失地,协约国手上的筹码越来越少。<br><br>法国和意大利不希望英国在中东一家独大,暗中也支持土耳其废除《色佛尔条约》,以英国的实力,还无法干掉恢复元气的土耳其,只好认栽。<br><br>1923年7月24日,凯末尔与西方列强达成《洛桑条约》,双方互作让步,奥斯曼帝国解体,彻底放弃广阔疆土,土耳其接受缩小后的地盘,只保留原帝国1/8的领土--伊斯坦布尔及安纳托利亚。<br><br>不过土耳其收获也不小,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收回一些重要地区,库尔德自立也成为泡影,土耳其保留了中等国家的规模。<br><br>至今,土耳其一提到《色佛尔条约》,依然愤愤不平,条约签订日被定为国耻日--领土被瓜分,差点让一个不平等条约灭了国。 缺乏魅力的安卡拉,并非毫无特点,走在街道上,总可以看到凯末尔的身影……<br><br>这里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商店、旅馆里总会看到他的画像,他的雕像更是随时会出现在你的眼前......<div><br></div><div>整座城市,凯末尔几乎无处不在。</div> “国父”凯末尔在这座城市的存在感,最极致的表现,莫过于他的陵墓。<br><br>土耳其国父陵,又名国父纪念馆、凯末尔纪念馆,这座陵墓是为纪念现代土耳其的建立者穆斯塔法•凯末尔而修建的,建于1944年,1953年才最终完工。<br><br>高处,树林簇拥着的一座砖红色建筑,就是国父陵。<br><br>土耳其国父陵,坐落在安卡拉市中心的西北部一座小山上,高居城市上方,山顶地势平坦开阔,气势壮观,非常值得一看。<br><br>来安卡拉,国父陵是游客的必到之处,如果只有半天时间游览,那一定是国父陵。 国父陵在市区的一个高地上,并非地处闹市区,周边绿树成荫,环境整洁安静,与国父陵庄严肃穆的氛围相衬。 国父陵大门正对着安卡拉市区高处的大道,车流和客流不算多。<div><br></div><div>门口还停着共享电动滑板车,扫码就可以骑走,非常方便,也不过分阻碍交通,在国外挺常见,不仅在西方国家,在相对落后的蒙古国也能见到。</div><div><br></div><div>在我们国家还很少见到......</div> 国父陵大门黄色花开正盛的植物,没有印象见过,叫不出名字....... 国父陵是免费开放的,刚到外围门口就有严格的安检措施,类似机场。<br><br>土耳其机场安检对水还不作要求,这里却有要求,毕竟这里对土耳其来说意义重大!<br><br>双肩包要寄存(据说曾有恐怖分子在双肩包藏武器),挎包则可以背进去。<br><br>有一点很奇葩,挎包面上不能印有其他国家的国旗!<br><br>这点,足以可以看出土耳其人将这里看成代表土耳其这个国家的足够神圣的地方! <p class="ql-block">国父陵选在山丘之巅,经平整后建成,占地很大--面积约数平方公里!<br><br>从北面大门进,要走几百米才到国父陵。<br><br>实际上,环绕陵墓的,整个外围一大片绿地,就是和平公园,名字取自凯末尔的名言“国内和平,世界和平”。<br><br>和平公园,是凯末尔主义的国际秩序观的体现,诠释了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外交主张。<br></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栏有游览路线推荐:<br><br>•从北门进的话,先绕外围的和平公园,到南端的狮子大道入口的1自由塔,再到2独立塔,沿着3狮子大道步行进入4纪念广场。<br><br>•游览完4纪念广场后,从5自治塔开始参观回廊,经过6胜利塔,到达国父陵正对的7第二任总统陵墓,再到8和平塔。<br><br>•穿过回廊到9四月二十三日塔,便到了树立国旗的北入口,穿过入口,到10民族公约塔,走完南侧最后一段回廊到达11革命塔。<br><br>•登上阶梯参观12荣耀堂(陵墓),之后下楼梯到北侧回廊端头的13共和塔,走完北侧最后一段回廊到达最后一个塔--14捍卫权利塔,至此,国父陵主体建筑参观完毕。<br><br>•先后到15树立国旗的北入口和16荣耀堂前面等待观看换岗仪式,有时间的话,最后在17荣耀堂周边和18北入口前面的景点走走。<br></p> <p class="ql-block">和平公园里,陆续种植了不少国外政府、团体和个人赠送的树苗,这里的宣传栏介绍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树种。</p> 快到砖红色的国父陵大理石建筑,在候车厅侧面,装饰了整幅“国父”凯末尔骑马的戎装画像,似乎为整个国父陵定下了基调。 ●说说恢复国家元气的“土耳其国父”凯末尔<br><br>阿塔图尔克·穆斯塔法·凯末尔(Atatürk Mustafa Kemal,1881-1938),本名穆斯塔法·凯末尔,生于今希腊的萨洛尼卡(当时属于奥斯曼帝国)。<br><br>他长大后愿望是民族复兴,在土耳其,他实现了“青年土耳其党”多年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br><br>凯末尔是坚定的世俗主义者,主张废除哈里发制,建立政教分离政体,改革穆斯林生活习惯,甚至建立全新的文字和历法系统。<div><br></div><div>他希望将土耳其共和国建成一个由严格的科学主义和政教分离思想体系支配的社会。</div> 凯末尔,在奥斯曼帝国一战失败后,对外硬生生从西方虎口拔牙,避免土耳其四分五裂,建立现代土耳其共和国。<br><br>他带领土耳其开始了现代化改革,宗教和政治分离,全盘学习西方,土耳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伊斯兰国家。<br><br>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土耳其国民议会(国会)于1934年授予他“阿塔图尔克”(Atatürk)的尊称(荣誉称号),意为“土耳其人之父”,“我们的土耳其之父”。<br><br>1938年,凯末尔去世,他曾说过:我终归于尘土,而共和国却将永存。<br><br>令他想不到的是,共和国依旧存在,但变味了,因为铁腕的凯末尔可以把保守势力按在地上摩擦,继任者们就没这么大能耐。 走近国父陵的主体,远远就被庄重缺不缺雄伟壮观的景象震撼到了!<div><br></div><div>由于从北门进入,游客很少按照推荐的游览线路,从左侧道路一直走到南端的狮子大道入口开启游览。</div><div><br></div><div>团友们直接就进从右边道路就近走到树立高高的国旗处的北入口,进入国父陵。</div> 北入口下面有一个小广场,可以俯瞰安卡拉周边的市容,但由于树木茂盛,加上逆光,观景和拍照效果不理想。<div><br></div><div>●说说国父陵为什么选址在这里?<br><br>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地位,类似于孙中山地位,二人都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人,都有反对殖民压迫、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br><br>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发起全国性悼念活动并在南京修建中山陵。<br><br>与之相似,1938-1953年,土耳其围绕凯末尔的殡葬活动,也是一场规模宏大、持续久长、意义深远的国家行为。<br><br>国父陵的选址与设计备受瞩目,牵动着土耳其政治生活的敏感神经,在他逝世15年后,1953年土耳其政府在国父陵举行盛大的安葬仪式,宣告凯末尔丧葬活动最终完成。<br></div> 国父陵没选在伊斯坦布尔或凯末尔的家乡萨洛尼卡,强化了安卡拉的政治中心地位。<div><br></div><div>伊斯坦布尔是千年古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凯末尔暮年养病和离世的地方,但与旧帝国及伊斯兰传统联系密切。<br><br>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腹地,被选为新国家的首都前只是一座相对落后的内陆小城市,几乎是凯末尔党人平地而建的新城。</div><div><br></div><div>国父陵不仅承载其个人历史,更承载革命力量的战斗历史,将要成为新生共和国的精神地标,选址安卡拉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本身就具有强化共和国新政权的政治目的。<br><br>国父陵选在山丘之巅,占地数平方公里!<br><br>这样,国父陵能够被安卡拉的所有土耳其人所仰视,国父陵也俯瞰首都政务功能区,象征着国父对后人事业的关注。</div> 小广场的正面草坪上,绿色植物环绕着用红色鲜花装饰成的土耳其地图模型,中间镶嵌白色的国旗星月图案。 广场边左侧草地上,趟放一根白色旗杆。<div><br></div><div>这就是北入口高高飘扬着国旗的旗杆的“前任”,端头带有土耳其国旗的星月图案。</div><div><br></div><div>这根旗杆,是国父陵修建期间的1946年,土耳其裔Nazmi Cemal赠送给国父陵的旗杆礼物,由美国制造,高33.5米,在国父陵北入口树立悬挂土耳其国旗,装饰蓝色的天空。</div><div><br></div><div>从1950年一直到2013年10月,这根旗杆共服役了63年,终因金属疲劳而翻新。</div> 被一阵雄壮的口号声惊到!<div><br></div><div>回头望国父陵望去,原来换岗仪式开始了!</div> 高处的纪念广场平台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其他游客正在小跑爬上台阶往广场聚拢...... 国旗平台侧面的大理石上雕刻的土耳其传统图案(具体了解不多,也没问地陪导游)。 再次被国父陵的雄伟壮观景象所震撼!<br><br>看出来“国父”凯末尔在土耳其人民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br><br>1953年纪念馆完成,凯末尔的遗体也迁移至此,然后一直有卫兵守卫。<br><br>建筑气势恢宏,守卫森严,往里面的胜利广场走去,广场端头有六个卫兵扛枪守卫,可以拍照。<br><br>守陵站岗的士兵都很帅,英姿飒爽,真的是一动不动,很多时候连眼睛都不眨,一开始还以为是雕塑,吸引了很多游客。 <div>正遇上卫兵换岗仪式,这里每隔两小时就有仪仗队换岗仪式和操枪表演。<br><br>这是国父陵的一大亮点,卫兵军姿端正,表情庄严,许多游客在这里围观。<br></div><div><br></div>换岗从最高处的荣耀堂前面开始,沿着回廊,一直行进到北入口的门岗前面。<div><br></div><div>远处是围绕着纪念广场的回廊,气场很足。</div> 看他们的步伐,实在奇特,一招一式都如此到位,让人感觉土耳其共和国的气势非凡! 加之卫兵的站立架势,让人感觉到土耳其人对祖国的自豪和自信--祖上到底曾经是奥斯曼帝国!<br><br>不禁想起我们国家军人的威武和整齐,绝对比这强!<br><br>国富则民强,国泰则民安,哪里都是这样。 最终的一环,换岗交接,新上岗的卫兵将在这里执勤两小时。 还是按照推荐的线路启动游览。<div><br></div><div>国父陵的南端,是狮子大道的起点。</div><div><br></div><div>最外面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观景平台,可以环视美丽的安卡拉市容。</div><div><br></div><div>同样是由于树木茂盛,影响视野,即便顺光,观景和拍照效果依然不理想。<br></div> <div>国父陵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作为入口步道的狮子大道、位于空间中心的纪念广场、高台上的荣耀堂和陵墓,环绕陵墓的回廊,以及外围的和平公园。<br></div><div><br>●狮子大道<br></div><div><br></div><div>进入狮子大道,首先要登上26级台阶,代表1922年8月26日,那一天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抗击侵略者的军事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被视为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转折点。<br><br>整个陵墓位于26级台阶之上,寓意土耳其现代国家立于独立战争的胜利之上。<br></div><div><br></div><div>•这部分,体现现代国家的政治原则。<br></div> <div>在陵墓第一部分狮子大道入口处,两组人物雕塑分立左右。<br></div><div><br>入口左侧是三位男性,分别身着士兵、工人和知识分子的新式服装,象征着国家新的社会阶层。<br></div> <div>入口右侧是三位女性,靠前的两位共持一个“谷物花环”,象征农作物丰收和国土的富饶;中间的妇女掩面而泣,表示听闻国父去世噩耗后的悲痛。<br><br>•这部分,体现了土耳其作为现代国家的社会构成。</div> 通往陵墓有一条几百米长的狮子大道,两边是几十座石狮雕像。<br><br>狮子大道由赫梯帝国风格的24尊石狮组成,守护着国父陵。<br><br>这24尊石狮意在表达土耳其人是小亚细亚地区悠久历史的正统继承者,或者说赫梯文明本身也是土耳其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代表着传说中土耳其人祖先乌古斯的24个部落,成为今天多个操突厥语民族的前身。<br><br>还有说,狮子是这片土地先民赫梯人权力的象征,代表土耳其民族的力量。<br><br>•这部分,体现土耳其的民族主义史观。 眼前的浑圆的狮子,似有些许违和感--少了我们熟见的威武,多了些诙谐或滑稽。<div><br></div><div>就好似我们刚刚看到的卫兵换岗仪式......</div> ●“国父陵”,土耳其现代国家的记忆之场<br><br>国父陵超越一座陵墓功能本身,被赋予独特的政治象征意义与政治话语功能,反映着不同时代土耳其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的交融、博弈与建构,某种程度上,国父陵也是观察现当代土耳其社会思想史的“记忆之场”。<br><br>国父陵的建筑风格,既体现土耳其民族传统元素,又采用直线条、正方形、大型立柱等现代建筑设计,营造一种威严的国家权力形象,符合凯末尔打造强大政府的政治意图。<br><br>国家主义最后还体现在陵墓的两条轴线上。<br><br>国父陵总体分为狮子大道轴线和荣耀堂-纪念广场轴线,引导游客由狮子大道步入陵墓。<br><br>从荣耀堂-纪念广场轴线,由远及近,由边缘及中心,形成不言而喻的仪式感和崇敬感。 ●纪念广场<br><br>国父陵主建筑包括荣耀堂和陵墓、由10座城堡连接组成的回廊和纪念广场。<div><br></div><div>狮子大道尽头,连接纪念广场,被城堡连接的回廊三面环绕,左面是凯末尔的陵墓。<br><br>纪念广场的地砖,按照土耳其手工编制地毯的图案铺就,也是对游牧传统的追溯。</div> 感觉有点类似我们的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物不是很高大,但是整体感觉很庄严。<br><br>纪念广场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广场,就算站在纪念广场里,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土耳其第二任总统伊斯麦特•伊诺努(Ismet Inonu)的陵寝就在纪念广场的尽头。<div><br></div><div>据说,这位总统就埋在纪念广场下面。</div> 这座宏伟的建筑群埋葬着两位总统,足以看出他们在土耳其人民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走运的是,第三任总统在任期内,遇上了朝鲜战争(我们称为“抗美援朝战争”)。<br><br>作为美国的仆从国,他送一支部队上前线,结果2000多名士兵全部战死。<br><br>(这就是我们国人熟知的“土耳其旅”,我们志愿军全歼土耳其旅的壮举被广为传颂)<br><br>当时土耳其已废除死刑,但这位总统却被愤怒的民众吊死,让人唏嘘...... 从纪念广场尽头的回廊远端,回望国父陵。 在回廊远端,向外可以俯瞰东侧的安卡拉美丽的市容。 这里,受树林遮挡较少,视野较为开阔。<div><br></div><div>远处高楼鳞次栉比,奥斯曼风格的红顶房屋也颇为亮眼--这是一座美丽的首都!</div> ●由“自由”、“独立”等十座城堡<br><br>围绕纪念广场三面的,是共有10个城堡状建筑连接组成的回廊。<div><br></div><div>这10个均匀分布的城堡,分别命名为独立、自由、自治、胜利、和平、四月二十三日、民族公约、革命、共和和捍卫权利。<br><br>•城堡建筑的命名,来自法国大革命后形成的现代政治理念,以此宣扬凯末尔打造新国家的政治原则。<br><br>•10座城堡的塔尖采用青铜箭簇造型,象征土耳其人的祖先在中亚地区住的游牧毡房。</div> 狮子大道左侧尽头的城堡--“捍卫权利塔”,侧立面雕刻着安纳托利亚先民的形象。 回廊远端两个角的“胜利塔”、“和平塔”和北侧入口处的“四月二十三日塔”内,都分别展出一辆“国父”凯未尔曾经的美国产座驾。<br><br>“胜利塔”展出产自美国的老林肯。 “四月二十三日塔”内,展出美国产的凯迪拉克防弹轿车。 ●回廊<br><br>国父陵被柱廊构成的气势雄伟的回廊环绕。<br><br>回廊不仅仅是通道,更有很多陈列室和博物馆,主要介绍土耳其国父的生平,以及土耳其近代历史,对了解土耳其这个国家很有帮助,值得进去看一看。<br><br>博物馆里,有很多展览、照片、雕塑及油画,讲述凯末尔的生平,介绍了许多建国的历史足迹,还收藏了凯末尔的肖像画、各国政要曾经赠送的礼物,以及他的纪念物、服饰、个人物品等,甚至还有他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和学校的模型,十分精致!<br><br>有意思的是,借助光影模拟等手段,对土耳其独立战争、共和国成立和日后改革进行翔实呈现,模拟场景并配有枪炮声,让人身临其境,尽可能展现那段重要的历史。<br> ●荣耀堂和国父陵<br><br>荣耀堂建在高台上,米黄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很像希腊雅典的神庙。<div><br></div><div>陵墓前,有高耸的台阶,陵连接着纪念广场。</div><div><br></div><div>陵墓整体建筑显得气势恢弘,不由得让站在墓前的人们肃然起敬。<br><br>国父陵给我五个感觉--森严!雄伟!庄重!精致!自豪!<br><br>眼前的景象,让我感觉,我们国家的毛主席纪念堂,真的不算过分!</div> 高耸的台阶的侧壁上,雕刻了土耳其先民的人物和日常生活场景。 <p class="ql-block">土耳其民族风格装饰的国父陵牌。</p> 荣耀堂是一座巨大石造建筑物,跟其他同类纪念性建筑风格差不多,都显得很威严。<div><br></div><div>据说,陵墓最初的设计,还曾参照过土耳其境内的希腊时期索摩拉斯王陵墓,该陵墓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br><div><br></div><div>前面的小广场,游客不算多,看上去本国人和欧洲人都有,不少在这流连......</div></div> 陵墓的守卫,威严又不乏和善,似乎欢迎我们去拍照。 入口一侧的墙上,刻有凯末尔鼓励、劝勉年轻人的一封信嘉言。<div><br></div><div>另一侧墙上,则刻着凯末尔于1938年10月29日写的最后一封信,这是写给土耳其军队的,在凯末尔诞辰100周年的1981年被刻在墙上。</div> 用土耳其语书写的这两封信,看不懂,不过内容看上去挺长的。<div><br></div><div>地陪导游介绍,学生毕业前需要来到这里,祭奠国父后,才能算完成学业。<br></div> 进门后,左侧墙上则展示土耳其国歌的歌词。<br><br>地陪导游介绍,土耳其国歌的特点是长,完整唱完要5分钟。<div><br></div><div>右侧墙上,刻有土耳其第二任总统伊斯麦特•伊诺努(Ismet Inonu)于1938年11月21日缅怀当年刚去世的“国父”凯末尔的铭文。</div> 在以列柱围起的内殿,在设计装饰上,既保留土耳其民族元素,又体现去奥斯曼元素、去伊斯兰元素的意图,呼应着凯末尔主义的世俗化改革主张。 经过墙上的一排充满寓意的长明火炬,到达最里面的“国父”凯末尔灵柩。<div><br></div><div>这里面的光线略暗,衬托出一种肃穆的氛围......</div> 卫兵在一旁守卫的这个灵柩,埋葬着凯末尔,内部置有大量的大理石及黄金。<br><br>灵柩上方,有一个黑色大理石制的墓碑。<br><br>据说,花费了工人们长达9年的时间完成整个博物馆的建造。 ●世俗主义的文化导向<br><br>国父陵的建筑设计,吸收了公元前西亚地区文明的艺术元素,汲取了欧洲工业文明的极简主义风格,却有意避开了任何奥斯曼和伊斯兰装饰元素。<div><br></div><div>或许这就是凯末尔创建的共和人民党人遵循凯末尔主义的反映。<br><br>国父陵本身,就体现着共和国早期世俗主义意识形态相对于伊斯兰主义的权力优势。</div> 国父陵各个空间中,每一个细节背后都具有政治意义,直观的如雕塑与壁画设计和标语,比较不直观的如装饰物数量、尺寸等。<br><br>国父陵全面还原了凯末尔主义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凯末尔主义的六大原则,即土耳其语所称的“六支箭”--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革新主义、世俗主义、国家主义。<br><br>正如土耳其学者所说,国父陵的功能如同一座学校,在土耳其民众中强化民族的共同符号,进而建构对国家的认同。 ●和平公园<br><br>最后,体现现代国家的外交主张。<div><br></div><div>环绕陵墓的是和平公园,名字取自凯末尔的名言“国内和平,世界和平”,是凯末尔主义的国际秩序观的体现。<br><br>站在国父陵所处的山丘上,可以眺望安卡拉的新城区。<br><br>与伊斯坦布尔浓浓的奥斯曼风情不同,新城的建筑大多以欧式风格为主,像是移植而来的欧洲城市。<br><br>推进西化改革,安卡拉无疑是凯末尔最好的一块试验田,这里没有历史的包袱,又毗邻政治中心,更容易践行他的政治理想。</div> ●最后,聊聊为什么伊斯兰世界只有土耳其成功地实现世俗化?<br><br>“国父”凯末尔对现代土耳其的贡献,绝不仅仅是挽救国家于灭亡,创立现代土耳其,更在于带领世俗化的土耳其走向现代化。<br><br>1923年,盟国与土耳其签署《洛桑条约》,在“国父”凯末尔看来,短暂的胜利并没有改变奥斯曼帝国的困境。<br><br>一战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使社会各阶层摒弃偏见,团结一致,凯末尔发布《独立宣言》,现代意义上的土耳其诞生了。<br><br>面对西方国家的进攻,凯末尔建立了以他为核心的国民政府,并组建了正规军,之后的几十年,深知实力不允许的土耳其实行平衡外交,即便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也做到既不惹东方,也不惹西方。 独立只是开始,凯末尔意识到,如果维持现状,土耳其的未来仍然处于危险之中。<br><br>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土耳其建国后,凯末尔在社会各个方面,以西方为蓝本推行了一系列强力的世俗化改革。<br><br>“世俗化”一词起源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意味着把国家从宗教统治中解放出来,允许宗教回到精神领域,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不干涉彼此。<br><br>土耳其是一个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系统和哈里发被整合并牢牢控制着国家权力。<br><br>为打破根深蒂固的权力垄断,凯末尔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和政教合一的旧体制,用政党制度取代,实行政教分离,并牢牢控制改革者的权力。 凯末尔创立共和党,不管宗教,该政党的理念就是要使土耳其变好、变强大。<br><br>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苏丹统治国家天经地义,没有哈里发,就没有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从一开始就遭到传统力量的抵制。<br><br>但凯末尔的个人威望实在太高,还牢牢掌控了军队,依靠强力,短时期内将保守势力压制得不敢冒头,他还把首都迁到安卡拉,表示与奥斯曼帝国决裂,且十分排斥奥斯曼帝国遗产,给旧帝国打上腐败落后的标签。<br><br>欧洲对于凯末尔的影响无疑是最重要的,他掌握国家政权后大力推行西方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div><br></div><div>在社会各方面,以西方为蓝本进行一系列强力改革,实行议会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新政体,发展西式教育,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r></div> 与此同时,他将整个社会推向世俗化,参照意大利创立土耳其特色的刑法,实施男女平等、婚姻离婚自由、非穆斯林可娶穆斯林、妇女不能戴面纱、废除一夫多妻制。<br><br>凯末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文字,从拉丁文改造成为土耳其语,废除了代表封建的阿拉伯文;其次是不能信教(10年后可恢复信仰);第三是实施一夫一妻制和妇女选举权,当时排在欧洲第三(希腊第一),他的政策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土耳其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br><br>土耳其的教育水平很低(入学率仅3.7%),凯末尔推动教育大众化,同时将传统宗教教育连根拔起,废除著名的伊斯坦布尔大学神学系,片面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br><br>在最重要的经济领域,首先促进自由经济,并通过国有化促进经济发展,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比苏联更为全面。 农业也没有被忽视。1925年,凯末尔废除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法,强行没收全国大部分耕地,将土地分配给公民,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刺激农业生产。<br><br>这场伟大的世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土耳其逐步走向现代化,今天的土耳其是凯末尔世俗改革的结果,在人们心中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现代土耳其之父”。<br><br>土耳其在伊斯兰世界占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本身一个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另一方面,土耳其成为了中东穆斯林国家中最像西方国家的国家,在土耳其的街道和小巷里行走时,很少有妇女穿黑纱。<br><br>伊斯坦布尔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世俗化似乎在土耳其取得了公认的成功。 与土耳其的重生相比,邻国中东阿拉伯国家也掀起了一股改革热潮,如伊朗巴勒维王室的改革等,但只有土耳其成功,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br><br>•首先,土耳其自奥斯曼帝国晚期以来一直在推动改革。奥斯曼于1789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一系列改革为凯末尔的世俗化奠定了基础。<br><br>•其次,拥有民族英雄光环,凯末尔的个人魅力无与伦比,意志坚定,性格坚强。多年的军事生涯使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他在学习期间与自由思想的接触使他非常渴望改变这个国家的状况。<br><br>伊朗的巴列维国王评价他:几个世纪以来,天才很少出现,但不幸的是,我们是不幸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天才已被授予土耳其。<br><br>•更重要的,拥有一支对其绝对服从的军队。 军人出身的他,从头到尾与军队融为一体。<br><br>他深知“枪杆里出政权”的道理,要想保证政治不被宗教控制,基础就是保证军队世俗化,让军队独立,然后用“军人监国”。<br><br>一旦有宗教化危险,军队就会政变推翻政府,然后将权利交给世俗化政权,建国后军队曾4次政变成功,保证国家政治结构稳定。<br><br>如果没有军队,凯末尔的很多改革措施将难以实施。<br><br>同样进行世俗化改革的伊朗巴勒维王朝就缺乏凯末尔的勇气,巴勒维虽然在西方研究了很长时间,但面对宗教势力的渗透,还是选择了放任,1979年伊朗革命爆发后,军队选择中立,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走出国父陵,正好荣耀堂前面开始启动换岗仪式--我们的参观,刚好历时两小时。<div><br></div><div>国父陵的参观内容很多,尤其是回廊里的纪念馆和博物馆!</div><div><br></div><div>实际上,认真观看,至少得要半天!</div> <div>对当地人而言,来这里无疑像是在朝圣。</div><div><br></div><div>人们神情肃穆,有少女手捧鲜花,有老人举着凯末尔的画像,对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而言,很难体会到凯末尔对这个国家的分量。 <br><br>在外交中,国父陵是外国领导人访问安卡拉的重要一站,并且经常被土耳其方面安排为第一站。</div><div><br></div><div>第一个参拜的是1953年到访的意大利领导人,2009年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其他的也是不胜枚举。<br></div> 国父陵,也是土耳其民间举行各类抗议活动的重要场所。<div><br></div><div>另外,围绕加入欧盟、社会福利、劳动者权利等议题,或在一些重大或特殊节日,国父陵也会举办相应的纪念活动,具有明显的政治议题表达功能。<br><br>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纪念建筑是穿越时空的“记忆之场”。</div><div><br></div><div>半个多世纪以来,国父陵与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融为一体,折射出土耳其不同政党、不同社会群体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与重塑。</div> 出了国父陵,前往餐厅用午餐路上,近距离地感受一下这个“缺乏魅力”的现代化都市。<div><br></div><div>公寓宿舍楼不高,但设计新颖,很多家庭外挂国旗--一个充满爱国氛围的共和国!</div> 公寓楼整齐,有序,看得出安卡拉居民的生活水准不低。 在这个穆斯林国家,居民区最不缺的,就是清真寺。 安卡拉地处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沿途看到有很多光伏场。 不时看到路边精美的雕塑。 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让城市不断长高...... 用午餐的餐厅旁边,一个占地很大的建筑工地,巨无霸的吊机设备正在施工,看来过不久这里将要出现一座地标式的超高层建筑。 看上去承建方不是中国建筑企业,希望以后出国旅行,多多遇到出海的中企! 午餐享用风靡全世界的土耳其烤肉特色餐。<div><br></div><div>土耳其烤肉,又叫“旋转烤肉”,土耳其语为kebap(音译“卡巴”)。</div><div><br></div><div>只是我看这家餐厅的烤肉,不是旋转烘烤的,而是挂在壁炉上烘烤。<br><div><br></div><div>这种烤肉特点是烘烤完成后,吃时根据需要从肉上一小片、一小片地切下来享用。</div></div> 这是一种把旋转烤羊肉、牛肉或鸡肉削下来的肉加上配料而成的土耳其菜式。<div><br></div><div>几天后在爱琴海边的库萨达斯小镇菜场里,看到这种著名菜式的制作过程。</div> 安卡拉并不是一个著名的、游客必到的旅游胜地,许多旅客到此,纯粹是过境性质。<div><br></div><div>来这里旅游的人,都会来参观这里的一两个景点。<br><br>土耳其国父陵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在这里了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把土耳其从一个宗教国家改革变成了一个世俗国家,带领着土耳其走向了富强的道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