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微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06639</p> <p class="ql-block">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位列这七事之首,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自是不言而喻。在往昔的岁月里,柴禾作为烹饪的关键燃料,是将生涩的食材转化为美味佳肴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没有柴,即便拥有再丰富的粮食储备,也无法烹制出那能慰藉人心的热饭香羹。因为人终究难以长期依赖生食为生,所以柴禾在那个时代成为了生活的根基与命脉,维系着家庭的温饱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家乡,人们怀着一种质朴而亲昵的情感,将“柴”称作“柴禾”。曾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活场景都与柴禾紧密相连。无论是烹制大锅炖肉时那浓郁香气的四溢,还是蒸馒头时蒸笼中热气腾腾的弥漫,亦或是做豆腐、煮粽子时那火候与时间的酝酿,柴禾都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默默地燃烧自己,将热量无私地奉献给锅中的食物,成就了一道道令人难忘的美味,也温暖了一个个平凡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代巨轮的滚滚向前,电与气作为更为便捷高效的燃料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柴禾似乎在不经意间渐渐淡出现代生活的舞台。往昔那些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堆积如山的柴禾垛,犹如一座座岁月的堡垒,如今却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稀罕景象。但那些与柴禾相关的点点滴滴,却如同一串串珍贵的珍珠,镶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了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生活画卷。</p> <p class="ql-block">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尚处于小学时光。那时的下午放学后,挖野菜与拾柴禾便成为了我们这些孩子肩头的重要任务。拾柴禾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们会挎着小巧的架筐,穿梭于山坡地堰之间,精心地薅取那些干枯的杂草;或是扛着筢子,背着网包,奔赴树林与沙堰之上,认真地搂取散落一地的树叶;有时还会像敏捷的小猴子一般,攀爬至树上,小心翼翼地掰下那些干枯的树枝。更有一些心灵手巧且富有创意的小伙伴,会巧妙地利用长杆子绑上钩子,从树枝繁茂的树上钩取那些遥不可及的干柴。而那些力气较大且颇具准头的小伙伴,则会施展绝技,用小石块精准地将高处的干柴击打下来。不过,小孩子毕竟生性贪玩,常常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忘却了拾柴禾的初衷。等到夕阳西下,那如血的残阳即将没入地平线之时,才惊觉时光的飞逝,于是匆匆忙忙地捡拾上一点柴禾。为了避免回家后受到大人的责备,还会耍些小聪明,用木棒将筐巧妙地撑起来,再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薄的草,妄图以此蒙混过关。如今回首往昔,那幼稚可笑的小把戏又怎能逃脱大人那敏锐的目光呢?大人们或许只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与宽容,懒得去计较罢了。当然,也不乏一些对孩子要求较为严格的大人,一旦发现孩子的这种敷衍行为,小伙伴那稚嫩的屁股上便免不了会挨上两下子,留下些许疼痛与深刻的教训。</p> <p class="ql-block">暑假期间,拾柴禾更是成为了我们无法逃避的主要使命。大人们要下地辛勤劳作,我们这些孩子也会被一同带到田间地头。在大人忙碌于田间农活之时,我们便在地里或者地堰上努力地薅草。等到大人完成了半天的劳作任务,我们的筐里也往往装满了收获的杂草。有时薅的草多了,大人便会熟练地用草绳将其精心捆成捆。随后,大人前面挑着沉甸甸的草捆,我们则像欢快的小鸟一般蹦蹦跳跳地跟随其后,一同踏上归家的路。别看这一筐筐看似微不足道的草,经过一个漫长暑假的积累,竟然能够汇聚成一座小小的草垛,成为家庭柴禾储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尔,我们还会与小伙伴们相约上山去采集松菱子(松塔)。那一颗颗小巧玲珑的松菱子,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珍宝,被我们小心翼翼地采回后,经过阳光的晾晒,会逐渐炸开口,里面的松子便会如调皮的小精灵一般自行掉落出来。晒干的松菱子通常具有极高的引火价值,是点燃炉灶的得力助手,或者被专门用于燎水喝,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风味。在那个柴禾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单靠我们小孩子日常的拾草远远无法满足家庭的需求,因此大人们也不得不时常抽出时间去拾柴禾,以确保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p> <p class="ql-block">每至秋冬交替之际,当田间的农活逐渐落下帷幕,家庭中的劳动力便会依据性别分工,展开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柴禾采集大战。男劳力们会身背工具,毅然前往山里叉桲椤(砍斫桲椤枝子)。他们在山林间穿梭,寻觅着合适的桲椤树枝,然后运用娴熟的技巧将其砍下并整理好。而妇女们则会前往山坡之上,用耙子仔细地搂取松毛,或是奔赴河滩之中,认真地搂集那些飘落的树叶子。</p> <p class="ql-block">秋冬交汇之时,倘若遇上大风呼啸的天气,那便是一年中拾柴禾的黄金时机。</p><p class="ql-block">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每年这个时候,父母总是会在半夜时分,不顾风雨的侵袭,毅然决然地出门拾柴。他们深知,在这场与自然和他人的无声竞赛中,但凡出门稍有迟缓,那些珍贵的落叶便会被其他早起的人们抢先拾走。他们在沙堰边、河滩上,如同勤劳的寻宝者一般,将落了一地的树叶迅速地搂在一起,精心地拢成堆,然后塞入网包之中。母亲专注地搂集树叶,父亲则肩负起将一网包一网包柴禾背回家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缺柴少柴的艰难岁月里,人们为了获取柴禾,可谓绞尽脑汁,穷尽一切办法。</p><p class="ql-block">夏天下大雨,河水猛涨,发洪水之际,人们甚至会不顾生命危险,纷纷来到河边上打捞淤柴。倘若运气极佳,有时还能幸运地拾到上游因洪水冲刷而漂流下来的树木,那对于家庭而言,无疑是如同天赐的上等柴禾,会被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留待特殊时刻使用。</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年代,判断一家人是否富足、生活是否幸福,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那便是看这户人家拥有几个草垛,以及是否有山里的亲戚。因为有山里的亲戚,便意味着能够不时地得到他们用推车子送来的柴禾援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柴禾短缺的困境。</p> <p class="ql-block">柴禾的获取过程充满了艰辛与不易,因此在使用时自然也颇有讲究。那些诸如草和树叶之类的软和柴禾,因其易于点火,且燃烧时火势较为均匀,故而在摊煎饼时成为了首选燃料。然而,它们的缺点是燃烧速度较快,不经烧,所以需要合理使用。而树枝子、木块等质地较硬的柴禾,则因其燃烧时间长、火力旺的特点,主要被用于炒菜、煮饭等烹饪环节,能够为菜肴的烹制提供稳定而持久的热量。松毛和松菱子由于相对较为稀罕,便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一般仅作为引火材料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节省,以确保其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至于桲椤枝子,那更是当之无愧的柴禾中的上品,其燃烧时火势旺盛且燃烧效果极佳,只有在过年过节或家中举办喜事等特殊场合,才会被郑重其事地拿出来使用,为喜庆的氛围增添一份热烈与隆重。</p> <p class="ql-block">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我已离开家乡数十载。谁能料想,时代的发展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奔腾向前,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只是眨眼之间,整个世界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那些熟悉的柴禾垛、独轮车、架筐、筢子、网包,转眼间便如同被岁月的洪流席卷而去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的生活,幸福仿佛触手可及,如此真实而又具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尽情享受着现代化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再也无需为柴禾的获取而忧心忡忡。然而,那些与柴禾有关的记忆,却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如同一股清泉,始终在心田中缓缓流淌,萦绕不去。</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柴禾,绝非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燃料,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刻象征,是那个时代人们勤劳与坚韧品质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同时,柴禾也如同一部无声的史书,真实地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变迁。这种变化,绝非仅仅局限于生活方式的表面改变,它更是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有力体现,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迈进的生动注脚。我们在尽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同时,更应当铭记过去那段艰辛岁月的不易,时刻保持警醒与感恩之心。</p> <p class="ql-block">柴禾记忆,是岁月深处那一抹永不消散的温暖阳光。它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方向;又似一首悠扬的老歌,在时光的琴弦上轻轻弹奏,唤起我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今日头条”,侵权必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