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 燕山月</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坝上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当地老乡戏言:“三九寒风快似刀,出门撒尿用棍敲”,由此可见坝上寒冬之严酷。坝上农民冬季屋内取暖主要依靠“大火炕”,当地老乡说:“屋暖一盘炕”。烧柴则以秸秆、牛马粪、杂草、庄稼茬子为主,天冷了,就多烧烧“火炕”。</p> 坝上冬天景色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火炕”在塞外坝上农家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火炕”建造的方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瓦工活儿,用泥土加杂草和泥制坯垒砌,保温性能好,冬暖屋子,夏隔潮湿,非常适用。</p> <p class="ql-block"> 温馨的坝上农家“火炕</p> <p class="ql-block"> 搭建“火炕”在坝上农村称之为“盘炕”。“盘”的意是弯曲,所以“火炕”内有土坯砌的弯曲盘桓的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这样就能让烟火在炕洞里面尽可能长时间存留散热。在烟道上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炕板”,上面再以泥摸平,泥干后铺上炕席就可以睡觉。</p><p class="ql-block"> “盘炕”用的“炕板”是早在夏天就打好干透,准备好的。老乡做“炕板”就地取材,在平地上用四根木板围成模子,放上切断的莜麦秸草,并填充上泥,晾干后去掉模子,就做成了一个约二尺长,一尺宽,三寸厚的“炕板”。</p> <p class="ql-block"> 当地老乡在制作土坯炕板</p> <p class="ql-block"> 制作土坯炕板的模具</p> <p class="ql-block"> 晾晒的土坯炕板子</p> <p class="ql-block"> 老乡在“盘火炕"</p> <p class="ql-block"> “火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烘热上面的“炕板”产生热量散发出来。烟火最后从“火炕”的“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屋外。</p><p class="ql-block"> 坝上农村“火炕”都是一面与锅灶相通,一面与烟囱相接。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炕发热,不必再单独烧炕。做饭的同时,利用烟火余热暖炕,经济实惠。“火炕”每年可以拆旧砌新,拆下的炕土和炕板,还是极好的种庄稼肥料。</p> 农家连接“火炕”的灶台 <p class="ql-block"> 冬天睡“火炕”是很舒服的,草席子上铺有一个很薄的褥子,盖的被子也不用很厚,就足可御寒。</p><p class="ql-block"> 土炕与灶台一墙之隔,近灶屋一端火先入炕,较烫热,那就是“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较温凉,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家中辈份最高的老人或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睡觉。</p><p class="ql-block"> 据说,“火炕”还可治疗关节炎、风湿等病症。这大概是土炕的热能起到了一定的理疗作用。 </p> <p class="ql-block"> “火炕”上摆放的衣柜</p> <p class="ql-block"> 坝上农村房子通常为坐北朝南的一溜三间,其中一间是堂屋,东西两间带有“火炕”。在进门那间,靠近两扇门的门后,东西处各有一约三、四尺见方的灶台,灶台与门后南墙之间通常是放风箱的地方,灶台上按有一个六到八寸口径的大铁锅,与铁锅下的灶膛连接的烟道就分别通过墙从两边房间的“火炕”里走到外墙的烟囱。“火炕”都建在房间的南面,几乎占近半个房间的地方,三面靠墙,其中南面是窗户。</p> <p class="ql-block"> 坝上农家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坝上冬天,尽管外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有一盘“火炕”,仍然温暖如春。</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一家人白天都是盘腿坐在炕上的,“火炕”是人们吃饭、唠嗑、做针线活、孩子学习的地方。每家炕上都放有一个高约一尺的桌子,乡下人叫它“炕桌”,用途很多,吃饭、待客、生活都很方便实用。</p> <p class="ql-block"> “火炕”上摆放的炕桌</p> <p class="ql-block"> 数九寒天最冷时,坝上农家还会在“火炕”中间放一个用泥捏的"火盆",形似元宝,把在灶间"放了大烟"的牛粪火或莜麦秸,铲入火盆,置放于炕上,烤火取暖用。数九寒天,外面天寒地冻,进屋一烤火盆,顿时感觉热气扑面,驱散了冬天的寒意。</p> “火炕”上用泥捏的"火盆", <p class="ql-block"> 在外面冰天雪地的时候,你到坝上老乡家里去串门,一进门,马上就会被邀请到火盆边就座,主人会把压在下边的“红火”翻上来,让客人烤火。然后再递上一杯热茶,那浓浓的亲情真的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特别在"闲不过冬仨月"时,坝上人在家炕上守着火盆,火盆上面砂锅里翻滚着切片羊肉,小酒壶一把,自斟自饮,醉眼微眯,其乐无穷。尤其是在外边漫天飞雪,北风呼啸时,屋内火炕热乎,温暖如春。庄户人家坐在炕头,望着屋外飘落的飞雪,品味着自给自足的快乐,有着与世无争的清静,衣食不愁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 老婆孩子热炕头</p> <p class="ql-block"> 过去,坝上农村老乡常说,最向往的好日子就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勤劳朴实的乡下人在“火炕”上铺一张苇席,炕上置一个“炕桌”。一日三餐团团围坐,吃饭、睡觉、待客、闲聊,边吃边唠,气氛融和,亲密无间。到了夜晚一家人依次排列,头朝外脚朝里,睡在土屋“火炕”上暖暖的被窝里,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坝上农家“灶台”连接“火炕”图</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作为知青,插队坝上农村,久居乡下,朝夕与“火炕”亲密接触。那时不仅睡觉,连吃饭、看书、玩牌也都在炕上进行的。寒冬腊月,“火炕“伴随着我度过了坝上寒冷的冬天。用莜面秸烧热“大火炕”,驱散屋内寒气,望着窗外村庄银装素裹的景色,心中倍感温馨与安宁,仿佛回到了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我曾写诗记录这样的生活:“坝上风雪卷地寒,火盆热炕土屋暖。乡邻串门聊闲天,一杯浊酒满杯干。“</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坝上的“火炕”不仅是取暖方式,更是一种劳动人民的文化传承和独特生活精神。</p> <p class="ql-block"> 现今的坝上农家都盖起了新的砖瓦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火炕”也都改成红砖和水泥板砌制,虽然干净漂亮,但缺少了当年“火炕”土炕板的保温性和那独特的乡村泥土味,已与当年的“火炕“渐行渐远。</p> <p class="ql-block">现用红砖和水泥板砌制的“火炕”</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难以挡住在坝上下乡时,睡农舍土炕那充满浓郁乡情的诱惑。魂牵梦绕,我真想再到乡下睡一宿温馨的热炕头儿,重温当年插队的生活情景。</p><p class="ql-block"> 下乡回城五十年, </p><p class="ql-block"> 农舍生活常思念。</p><p class="ql-block"> 寒冬腊月火炕暖,</p><p class="ql-block"> 记忆犹新在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