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皖赣四省边区人民共忆同一位英烈--关英

欢歌笑语

<p class="ql-block">红色文物故事丨省委书记关英用的勃朗宁手枪</p><p class="ql-block">浙江党史</p><p class="ql-block"> 2023年05月17日 17:14</p><p class="ql-block">这把铁锈斑驳的勃朗宁手枪现存于浙江省军区军史馆,为时任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生前贴身使用,它见证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开化为中心的浙西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史……</p> <p class="ql-block">《开化库坑闽浙赣省委秘密机关》</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苏区葛源沦陷。1935年2月,关英临危受命,任闽浙赣省委书记。面临罗卓英的20万兵力向四省边区“清剿”,赣东北失陷,皖南形势恶化,开化游击战争形势较好,于是关英改变了去皖南的计划。1935年7月,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率省委一小部分人,从婺源三十里岗转战至开化长虹库坑一带,与省委委员、宣传部长涂振农和先期在开化指导工作的邵长河及开婺休中心县委书记赵礼生会合。并在开(化)婺(源)休(宁)中心县委所在地的库坑,建立中共闽浙赣省委秘密机关。12月,关英、邵长河将闽浙赣省委机关从开化转移到婺源鄣公山。闽浙赣省委在开化期间,以开化为中心,直接领导和指挥开婺休中心县委及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p> <p class="ql-block">【红耀休宁】红色人物——关英</p><p class="ql-block">休宁这方土地,因文化而灵秀,因红色而厚重。在这方浸染着先烈鲜血的热土上,走出了关英、刘毓标、李步新、倪南山等一批叱咤风云的名将……</p> <p class="ql-block">宣城英烈丨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p><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正当中日武汉大会战拉开序幕之际,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受中共东南分局的派遣,赴赣东北弋阳境内的磨盘山,通知活动在这一带的红军游击大队负责人杨文翰,令其所部下山改编为新四军,立即开赴皖南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可关英一踏上磨盘山,就一去不复返。此后,杨文翰红军游击大队更加猛烈地袭击国民党军队的补给线、兵站、仓库,到处打土豪、炸炮楼。</p><p class="ql-block">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连连与中共交涉,在武汉的国民党军委会和蒋介石,也向中共代表周恩来提出抗议,中共东南分局领导人项英、陈毅、黄道也多次派人了解关英的情况,结果无功而返。</p><p class="ql-block">关英到底去了哪里呢?杨文翰红军游击大队为何向国民党军队频频出击?这对中共中央、中共东南分局仍是个难以猜测的谜……</p><p class="ql-block">1931年5月,中央决定由曾洪易、关英、聂洪钧三人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传达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参加苏区党委的领导班子。</p><p class="ql-block">王明将关英等人调往赣东北苏区,原意是向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分权,为其在党内搞宗派主义服务。可是关英到苏区以后,通过一段时间与方志敏等人的接触,发现王明派曾洪易到这里来,给赣东北苏区带来的是灾祸而不是福星,而具有坚定无产阶级的信念,敢于斗争、敢于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同志的方志敏才是“赣东北人民的领袖”,尤其是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更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于是他开始抛弃原有的观点,自觉地站在方志敏正确路线一边,对王明路线进行了抵制……</p><p class="ql-block">1935.2-1937.12临危受命坚持游击战</p><p class="ql-block">为了动员杨文翰游击队下山改编,关英于1938年初,带着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公函,由两位警卫员及一名地下交通员陪同前往弋阳磨盘山,被杨文翰当作叛徒错杀。</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原红军游击队战士练成金、薛启正说出关英被害的全过程,关英失踪之谜才彻底解开(练、薛两人书写的证明材料,仍保管在弋阳档案馆内)。关英、杨文翰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党史故事43】关英突围</p><p class="ql-block">婺源2021年05月24日 16:51</p><p class="ql-block">刘毓标率红军独立团攻克浙江昌化县城,从缴获的报纸上看到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的消息,立即赶回婺源。扣押蒋介石, 这可是惊天大事,国内形势恐怕也要发生惊天变化,事不宜迟,必须马上向省委汇报。</p><p class="ql-block">刘毓标马不停蹄跑上鄣公山,在朝阳棚找到省委书记关英,一见面就说 :“形势可能有大变化……”边说边把报纸递了过去。</p><p class="ql-block">关英拿着报纸,反复看了多遍,思考片刻后对刘毓标说 :“马上召开省委扩大会。西安事变之后,形势一定会发生急剧变化,有可能引起更加混乱的内战,也可能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促使抗日高潮的到来。”</p><p class="ql-block">这天,皖浙赣省委扩大会议在鄣公山须弥庵召开。关英主持会议, 讲了几句开场白,分析了皖浙赣边的形势。接着,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蒋介石被扣,国民党内部可能要出现动乱,有利于红军游击队发展;有的说无论如何,必须尽快和党中央取得联系, 以获取中央指示,掌握方向,展开新的斗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会议很快做出决定 :第一,由关英率独立团主力去浙南寻找刘英、粟裕,通过他们的电台与党中央联系。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遭国民党重兵包围,刘英粟裕突围后,在浙南开辟了新的游击根据地, 但是各游击区近几年来一直独立坚持斗争,相互间难以联络。第二, 各特委及其游击队可跳出各自区域,离开根据地寻找战机,联合作战, 打击敌人。第三,各中心县委游击队储备二至三个月粮食,坚守根据地,等待党中央指示。</p><p class="ql-block">当时,关英和省委对时局的估计是正确的,但是对蒋介石更加残酷清剿南方各省游击队的形势估计不足。没想到西安事变后,全国范围的内战虽然基本停止,但南方各省游击区面临的形势不是趋向缓和,而是更加紧张更加白热化了。</p><p class="ql-block">而久居深山的关英他们,消息又非常闭塞。就在他们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的时候,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蒋介石回到南京就下达密令 :务必趁与共方谈判之机,实行“北和南剿”方针,限三个月消灭共产党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和地方组织。</p><p class="ql-block">偏不凑巧,关英他们离开婺源去浙南时,选择的行军路线恰恰又是国民党重兵密集的“清剿”区域。所以刚入浙境,敌人一发现红军踪迹就咬住不放,穷追猛剿。浙江保安团用几个团的兵力分三路进攻。在开化一个大山里,关英与红军部队与敌人战斗到天黑, 红军独立团一个营政委在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后来,关英和小许离开婺源,辗转到华埠附近一个叫高岩的山区隐蔽……(胡兆保 婺源县关工委提供)</p> <p class="ql-block">《曾与方志敏并肩战斗,这位无锡籍革命先驱应被更多人知晓!》</p><p class="ql-block">从无锡市档案史志馆获悉</p><p class="ql-block">原史料留存及研究很少的</p><p class="ql-block">一位无锡籍革命烈士——关 英</p><p class="ql-block">经无锡、江西党史部门交流研讨</p><p class="ql-block">如今其生平和主要事迹已清晰。</p><p class="ql-block">浙江省开化县库坑村中共闽浙赣省委陈列室内,悬挂着关英(左)和方志敏照片,关英的这张是他留存于世仅有的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妻子眼中他英勇又有情</p><p class="ql-block">很多人知道方志敏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关英同样写下过动人的“与妻书”“写给爱人的歌曲”。关英的妻子汪菊媛这样回忆:1934年在上前线时,他寄给我一封信,信中有他创作的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歌名叫《我的爱人》,一共10段歌词,歌词写道“爱人、爱人,我的爱人,英勇杀敌在前线……”</p> <p class="ql-block">《关英到过闽北吗?》关英作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确实在历史上到访过闽北地区。在1935年,关英被任命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并在该地区领导了游击战争。他在任期间,曾将省委机关转移到浙江开化县库坑村,并在那里建立了秘密机关。此外,他还主持了在鄣公山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并将闽浙赣省委更名为皖浙赣省委 。</p><p class="ql-block">关英的活动不仅限于开化,他还曾在皖南、赣东北等地区开展斗争。例如,1938年春,关英在南昌得知国共合作的消息后,他被派往赣东北弋阳境内的磨盘山,执行特殊任务 。</p><p class="ql-block">关英的这些活动体现了他在闽浙赣边区的积极工作和对该地区革命事业的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德兴市对关英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革命先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在德兴市绕二镇广财山红色基地,关英被列为廉政楷模之一,他的光辉事迹被广泛传播。广财山红色基地展示了关英等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和艰苦斗争的精神,强调了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红色地图</p> <p class="ql-block">闽浙皖赣苏区区域图</p> <p class="ql-block">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形势图</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革命先驱关英应被更多人知晓!</p><p class="ql-block"> 关英(1910-1938):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少年时代在上海纱厂当童工,1925年5月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领导组织纱厂工人罢工斗争。1931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到赣东北苏区,成为省苏区党委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干将。最难能可贵的是,不肓从王明路线,敢于与曾洪易作斗争,理解和支持方志敏的正确路线。1934年6月,关英任中共闽浙赣省委组织部长。11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代理书记。11月28日闽浙赣省苏区沦陷,南方八省全面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之时,1935年2月,关英临危受命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6年4月易名为皖浙赣省委书记,领导闽浙皖赣四省边区的游击战争。从此,广财山、库坑、鄣公山、石屋坑成为省委移动指挥机关,关英成为四省边区游击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主要事迹:组建粟裕挺进师开辟了浙西南游击区;建立开婺休中心县委,开辟了开婺休游击根据地;粉碎了罗卓英20万兵力对四省边区第一期“清剿”行动,书记亲自指挥打了一个大胜战,皖浙赣独立团和开婺休游击队联合攻克开化县城,游击区军民深受鼓舞;建立浙皖特委和浙皖军分区,开辟了千里岗游击区;1936年12月,皖浙赣独立团还长途奔袭昌化城,装扮成国民党军,游击队智取昌化无一伤亡,大获全胜,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震惊不已!红军游击队的胜利,推动了皖浙赣边各级党组织迅速发展,游击区范围迅速扩大,红遍浙西数千平方公里。到1936年底,仅县委(中心县委)或直属区委(特支)就有30多个;游击区扩大到43个县,红军游击队也发展到30余支,共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8月开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福岭山建立,浙皖特委书记赵礼生,兼任县委书记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b style="color:rgb(51, 51, 51);">开化是浙江省最早建立县级苏维埃政府的地区。</b>开化是浙江革命最低潮时期全省红色革命新中心。皖浙赣游击根据地党组织和游击队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尤其是以开化为中心的整个浙西千里岗游击队的不断扩大,使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1936年底,蒋介石任命刘建绪为闽浙皖赣边剿共总指挥部主任,令其坐镇衢州,调集正规军和地方军10万兵力对游击区进行“清剿”。强迫群众造木城、筑碉堡、移民并村、联保具结,断绝人民群众与红军游击队的联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化军民仍坚持战斗。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化就有360多人献出宝贵的生命,40多名红军指战员和数百名革命干部、群众被投入监狱,还有许多为革命牺牲和无名英雄至今无法考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浙江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为何浙西开化边区革命斗争却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主要是因为开化位于方志敏创建的闽浙皖赣根据地四省边区中心位置,三年游击时期,闽浙赣、皖浙赣省委机关始终在开化库坑等临近山区移动办公(库坑、鄣公山、石屋坑,山路互通),省委机关、游击队在高高的山岗上,秘密的树林里,来无影去无踪,国民党重兵清剿也无可奈何。省委在开化福岭山还建立了浙皖特委、开化县委、县苏维埃,三级党委可以上下联动同时发力,省委独立团、军分区独立营、游击队即可以单独行动,又可以联合行动。省委书记关英带领省委坚持毛泽东、方志敏正确路线,从</span>苏区模式转变成游击战模式,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独立自主、灵活机动地领导闽浙皖赣边区党组织和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 关英1931年21岁就进入闽浙赣省委领导班子,连续7年在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省委机关,28岁牺牲,甚是可惜!从团省委书记到组织部长,与方志敏并肩战斗4年,与左倾路线作斗争,维护和支持方志敏的领导,三年游击战争,临危受命,任省委书记3年,坚持方志敏正确路线,继承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优良传统和做法,面临国民党重兵清剿,组建粟裕挺进师开辟浙西南游击区,精减省委机关,赣东北区域划分为信河、乐河、化婺德三个游击区,领导闽浙赣苏区迅速实现了由苏区到游击区的转变。率领省委机关干部和游击队开辟皖浙赣边游击区,在库坑省委旧址、福岭山浙皖特委旧址、西畈军事会议旧址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直接指挥攻克开化县城,极大地振奋了皖浙赣三省边区广大军民的斗志,推动了三省边区游击战争的迅速发展,为浙皖特委以开化为中心的浙皖边游击根据地的形成,并开辟千里岗游击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关英还指示省委独立团奔袭昌化城,智取昌化无一伤亡,震惊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党组织交付的磨盘山一支红军游击队集结改编任务,在3批干部被已被杨文翰当叛徒杀害的情况下,不怕生命危险,仍坚持上磨盘山劝说杨文翰下山改编新四军,很遗憾地再次被错杀。我认为,闽浙皖赣苏区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创始人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靠作出的突出贡献,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关英对苏区的新发展做出了新贡献。</p> <p class="ql-block">  声明:谢谢网络上各位作者提供的纪念关英的文章、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