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些镇海记忆,就出在镇海的人民路边。这些从前的事,也可叫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我刚到镇海的那些年,现在的人民路、人民公园的南侧的街路上,有一排木栅栏门的青砖黛瓦老房,向东便是现在立为区文保单位的傅乾月房。当时,这里是政府机关的用房,还是一个单位的食堂,记不清楚了。时间约是1978或者是1979年,我在这幢有木栅栏矮门的青砖黛瓦老房里,听过一次黑胶唱片,使用的留声机还是手摇的那种,留声机放送的是苏联歌曲《小路》,没有扩音,随机小喇叭放送的声音单调,也有些许悲婉。老屋里是我的同事国海的家。国海比我年轻开放,又有“脚路”,他有办法弄到老唱机,老唱片。于是,国海邀请我,私下听听老底子的歌曲。五零后年纪的都知道,那时的《外国民歌二百首》仍在禁放之列,《小路》便是其一。国海热情,听完唱片,他用父亲给、每月又限定的饭菜票,从东面的食堂买回饭菜,我们在老屋共进午餐。那是物质匮乏时代,票证时期,但是这顿食堂饭配菜不错,比镇海“大众食堂”吃得惬意,所以我现在还记得。后来,也是在国海的家,国海拿出了一本上海出版的、但是上海一时也卖不到新出版书,《重放的鲜花》待客。我在他那里看《重放的鲜花》不过瘾,借回来在厂集体宿舍看完,还在同事之间传阅,这本书的小说多半是以前批判过的“毒草”,现在看起来倒是很美。</p><p class="ql-block"> 到八十年代初期就不同了。一些以前被认为毒草的书,大量准印传播,历史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外著作接踵而至。百姓求知欲望增强,站立在新华书店的书架边,迟迟不归的也多。新华书店员工虽忙,但也乐意服务。他们应顺顾客要求,开架售书。开架售书,书架上书可任意翻阅,买不买随愿,也是新鲜的事。我见,星期天早上泡在新华书店尝新的人,书店快打烊关门时一转,倚靠在书架旁阅读的,还是他。也许,那是一个全民求知的旺季,叫“激情燃烧的读书年代”也不甚夸张。那时,我们电厂还组织“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南大街与人民路交叉口的镇海新华书店也会有记忆,新华书店员工多次到镇海电厂设摊,书籍放在食堂大厅里,各类书籍任由职工翻开挑选。有几天,听说新华书店比肉店还闹猛,我特意上街去书店拍照,我发在中国电力报上的那张《知识就是力量》的照片,就是始兴开架售书的当年,镇海新华书店的实际营运情况和现场氛围的写真。镇海新华书店,南大街人民路口,不只是我,也是老镇海人挥之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老镇海人一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城河路上有家新开的园南商场。这家商店的后门就是人民路,那时的街路虽有些狭窄,但也是车水马龙,很闹猛的。就在离园南商场后门不远的人民路上,有爿单门面的彩色照片冲印小店,店里挂着一幅黑白照片《小平同志在杭州》,十分醒目。这家私人冲印店虽小、设备简陋,却是非常新潮,印彩照生意也蛮好。小店的主人是一位姓吕的摄影爱好者,听说,他原来在镇海围巾针织厂做机修工,突然间“下海”辞职做个体户了,当时普通工人主动辞职,去做个体户极少,就这一点,是熟人和摄影爱好者乐道的马路新闻。更有新闻意义的是, 1983年2月12日吕师傅的一次杭州偶遇,这位普通的青年工人除夕在杭州西湖游览,遇见小平同志和家人,抓拍到一张邓小平同志和家人在杭州平湖秋月的照片。据说,小平同志还和吕师傅聊过几句家常话,小平同志知道吕师傅是宁波人后,还赞了一下宁波。这是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第一次到杭州,也许就是这次巧遇,萌生或地助长了吕师傅的创业欲望。四十年弹指一挥,今天城河西路203号,镇海摄影图片社里挂着的还是《小平同志在杭州》的老照片。想来,照片的拍摄者吕习工,也习惯被人称呼为这家店的老板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事,本乡本土的老镇海人可能也不太清楚。新华书店对面有个老织补摊,织补手是陈女士,她摊位上面有句貌似广告一样的话语:“专业织补三十八年老店”。小摊算不算店我不能妄说,但陈女士在镇海靠织补谋生38年是真的。我1976年来镇海,住城郊虹桥,陈女士后我而来,是余姚人,来时姐妹两人年纪轻,那时候镇海还很少操织补手艺为生的人。姐妹共一摊,摊头摆在一家商场的门口,当时尼龙袜子、卡普龙丝袜还比较值钱,破了拿去补的人还不少。时间流逝,渐而小摊上姑娘自称女士了,女士的姐姐返回老家,女士还是守着她的织补摊,做手工针线活。虽然记不清这个织補摊,什么时候搬到新华书店旁边的,但是至少它在这里时,我已经请这位陈女士補过三次衣裤了。当年的外乡姑娘,在镇海结婚成家自称陈女士。现在,陈女士的先生也学会织补,工休时可以帮一帮妻子的忙了。今天,又见他们夫妻双双,在摊位上边聊、边干着针线活儿了,是琴瑟相和,还是为了生活?他们晓得。我把陈女士的小摊,归入人民路的记忆,因为这摊头曾经摆在新华书店门口,是靠人民路一侧过的,这是客观事实。主观的因素是,当年的小姑娘现今的陈女士,和我一样是新镇海人,而且她的丈夫与我在同一家工厂工作过,她的事或许我知道得多一些,我甚至当面对她说:我是看你到镇海摆摊头的。不信,可以问问陈女士。</p><p class="ql-block"> 许多事,总想回忆,但记忆不全。不是我刻意忘记,那是匆匆。因为时间的匆匆,物换星移,有时候没有一点旧物的索引,往事容易忘记。我把记忆到的琐事,当作我们标点小城的一个个符号连缀,安放在这里,所见所忆委实有限。走进古城镇海,你会看见,路上双排悬铃木的行道树,它们或许比我年长。不要忘记,那些称之法国梧桐的树下,还留存着小城历史发展中不少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木已合抱,枝叶参天,它有更多的小城故事要对你讲。</p><p class="ql-block"> 2024.12.4日于镇海寓所</p> <p class="ql-block">陈女士的织补摊记忆</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路南大街交叉口的新华书店开架售书实况</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路南大街交叉口的镇海新华书店开架售书实况</p> <p class="ql-block">曾经挂在人民路上一家个体彩照冲印店的黑白照片。拍摄照片的人便是小店的主人。现在该照片挂在摄影者的新店一一城河西路203号,镇海摄影图片社。</p> <p class="ql-block">陈女士的织补摊,2024.12月2日见</p> <p class="ql-block">人民路傅月乾老宅记忆</p> <p class="ql-block">民国沪上闻人镇海人傅筱庵老宅。(实业家,抗战时附逆投敌,任汪伪上海市长,后被杀)</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日中午,一对夫妇、母女?穿越人民路,去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2024年冬人民路</p> <p class="ql-block">2024年冬,人民路南侧行人道上</p> <p class="ql-block">2024年冬节气小雪后数日,人民路</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人民路早春,具体摄影时间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