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隆重开展

滕剑翔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5周年大展《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隆重开展。</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博士精心策划推出,分“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三个单元展出。</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将展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8家收藏单位15幅宋代绘画真迹,28幅宋画高清图版与39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特别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展览展出的画作真迹是宋代花鸟画的典型代表。既包括了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名家作品,也包括了很可能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彩佚名之作;既有《花鸟图》《红果绿鹎图》《果熟来禽图》等工细严谨的折枝花鸟,也有《寒鸦图》《宿禽激湍图》《锦雉竹雀图》《琼花珍珠鸡图》《荷塘飞燕图》《春塘禽乐图》等兼工带写的小景花鸟。</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巅峰时期,高度的写实性,以及精微高超的表现技艺,令人惊叹。其中的花鸟画,更是横空出世,逼真自然,美艳动人。写生珍禽,令人眼花缭乱;绣羽鸣春,牵动无端情思;雪树寒禽,更触发人生际遇的感怀。</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经过千年时光的摧残与淘涤,每一幅存世宋画俱成经典,被反复诠释、演绎与传颂。然而,面对那些泛黄、蒙尘的画面,那一只只封印无语的鸟儿,我们仍不免疑惑,我们真的认识宋画吗?我们真的了解那些宋代画家们,知道他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秋末初冬时节,博物馆精心组织了这场跨越时空的“问羽”之旅,探寻那个神奇隐秘的自然与艺术世界。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叩问飞羽,是寻访,也是品鉴,更是对话。</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秋末初冬时节,博物馆精心组织了这场跨越时空的“问羽”之旅,探寻那个神奇隐秘的自然与艺术世界。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叩问飞羽,是寻访,也是品鉴,更是对话。</p> <p class="ql-block">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秋末初冬时节,博物馆精心组织了这场跨越时空的“问羽”之旅,探寻那个神奇隐秘的自然与艺术世界。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叩问飞羽,是寻访,也是品鉴,更是对话。</p> <p class="ql-block"> 【追千古】</p><p class="ql-block"> 花鸟画萌芽于南北朝,真正起源,被认为是在唐朝。但直到两宋,才真正繁盛起来,将工细写实发展到了极致,设色华丽到无以复加,题材囊括了身边的自然万物,画家更是满天星斗。然而大浪淘沙,岁月无情,这些画作绝大多数已经失传,存留不足千分之一。即便如此,也仍分散在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 【追千古】</p><p class="ql-block"> 每一幅宋画,对于各收藏机构来说,都是稀世珍品,绝少展示,甚至秘而不宣。本次展览搜求汇聚了世界各地15件宋画真迹,为当今宋代花鸟画最集中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 【追千古】</p><p class="ql-block"> 每一幅宋画,对于各收藏机构来说,都是稀世珍品,绝少展示,甚至秘而不宣。本次展览搜求汇聚了世界各地15件宋画真迹,为当今宋代花鸟画最集中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唐希雅(款)《花鸟图》(辽宁省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唐希雅,五代南唐花鸟画家,生卒年不详,浙江嘉兴人。工书善画,初学李煜“金错刀”,有一笔三过之法,笔法萧疏。尤其善画雪竹。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记》中将黄筌、黄居寀、徐熙、唐希雅的花鸟作品列为神品。</p><p class="ql-block"> 《花鸟图》画了一株道曲的老柳,但枝叶正绿,一只黑枕黄鹂攀缘其上,随风摇曳。黒枕黄鹂特征明确,描绘十分精细。黄鹂和柳树属于原配,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其中的莺为黄莺,即是黒枕黄鹂。</p> <p class="ql-block">佚名《果熟来禽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果熟来禽图》描绘了折枝苹果,枝头四只苹果已经成熟,叶片锈迹斑驳,有诸多蛀孔。枝条上站着一只棕头鸦雀,昂首翘尾,俏皮活泼。棕头鸦雀是一种雀形目小鸟,常在低矮的灌木层做短距离穿行。这只棕头鸦雀不知何故蹿上了苹果树的枝头,它显然对苹果的果实没有兴趣。看画面树叶满布斑驳的虫洞,应该是树上的昆虫,引起了这只棕头鸦雀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佚名《红果绿鹎图》(上海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红果绿鹎图》描绘的是秋天的场景,此时山楂果实正成熟,一只领雀嘴鹎为红果所吸引,飞扑枝头。在立足未稳之际,却发现有一只熊蜂从眼前飞过,那眼神和张嘴的神态,似乎表明又惊又喜。此画构图巧妙,尤其领雀嘴鹎双足紧扣树枝、振翅挺尾的姿态充满动感,瞪眼张嘴的神态情趣盎然,生动凝固了自然界中一个有趣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佚名《锦雉竹雀图》(上海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锦雉竹雀图》描绘的似是山野一角。枯枝丛竹间,有一山石,其上停歇着一雌一雄两只环颈雉。枯树枝头还停着两只红嘴相思鸟,隔空相望,整个画面安详宁静。绘画技法上兼工带写,其中雉鸡和竹子枝叶采用双钩设色法,而枯树和红嘴相思鸟则是没骨画法,颇为简略。</p> <p class="ql-block">佚名《绣羽鸣春图》(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玲珑的湖石之上,站着一只白鹡鸰,目视前方,张喙作啼鸣状。鹡鸰身系细线,显示为非自然环境中自在的飞鸟。画家在画中有意无意留下的这根细线,为我们提供了古代画家写生奥秘的线索:画家们很可能是活捕这些鸟类,然后用一根细线绑在其出没的生境中,或地面,或树枝上。任由跳跃,任由观察,形和神都兼顾到了。</p> <p class="ql-block">李迪《宿禽激湍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藏)</p> <p class="ql-block">李迪《宿禽激湍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藏)</p><p class="ql-block"> 李迪,生卒年不详,河南孟州人。一种说法认为,李迪曾在北宋宣和画院任职,南宋建立后,在南宋画院复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迪曾在南宋孝、光、宁宗朝画院任祗候。如果这两种说法都属实,则李迪较长寿,年龄应在九十岁以上。工花鸟竹石、鹰鹘犬猫、耕牛山鸡,长于写生,间作山水小景。</p><p class="ql-block"> 《宿禽激湍图》构图比较巧妙,乱石激流之上,一株古树从左下伸出,枯枝末端停着两只红嘴蓝鹊。红嘴蓝鹊是山地地带常见的鸟类,生性比较活泼凶悍。但此时却安详地栖息,长长的尾羽从枝头挂下,宛如飘带。树下的激流与枝头的安详形成奇妙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梁楷《秋芦飞鹜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居杭州,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年)时任画院待诏,后挂靴出走。工人物、佛道、鬼神,兼山水和花鸟,题材和风格十分多样,是宋代画家中的传奇人物。梁楷被认为是一个从院画到禅画的过渡性画家,早期画工笔人物细密工致。离开画院之后,风格演变为简括粗放,纵笔挥洒。开创了中国画水墨写意画法的新局面,对后代写意画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秋芦飞鹜图》描绘了滩石、芦苇和鸟类,笔法简约、熟练、精准。其中共有三种鸟类,特征均十分明确,清晰可辨,分别是喜鹊、金腰燕和绿头鸭。该画典型体现了梁楷的简笔写意风格。</p> <p class="ql-block">梁楷《疏柳寒鸦图》(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疏柳寒鸦图》描绘的是隆冬时节,枯木败落。空中乌云密布,天色晦暗。寒风中有两只达乌里寒鸦蜷缩在枯枝之上,还有两只在空中盘旋。画面气氛萧瑟,寒气逼人。寒鸦以浓墨绘写,枯木用淡墨晕染,笔法简约、精炼。</p> <p class="ql-block">佚名《牡丹双喜图》(中国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 《牡丹双喜图》画面简约,但主体突出,喜鹊、假山石和盛开的牡丹。三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技法。其中牡丹描绘最为精细,花瓣的层次分明,色彩晶莹剔透;喜鹊兼工带写,脚趾和翅膀上的白色羽毛描绘精细,但大片的黑羽则较粗略;而山石,则基本上是写意居多的没骨画法。</p> <p class="ql-block">佚名《春塘禽乐图》吉林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春塘禽乐图》是一幅长卷,描绘的是浓春时节一处水汀场景,山石竹木,浅滩野渚,牡丹花盛开,有一些鸟类在其中栖息嬉戏。包括林间的灰喜鹊,水中的鸳鸯、野鸭,堤岸边一对红腹锦鸡、四只绿孔雀,还有一群呆头白鹅。这当然不是红腹锦鸡和绿孔雀的原生环境,推测应是宫室园林。</p> <p class="ql-block">佚名《春塘禽乐图》是一幅长卷,吉林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春塘禽乐图》是一幅长卷,吉林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春塘禽乐图》是一幅长卷,吉林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春塘禽乐图》是一幅长卷,吉林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琼花珍珠鸡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琼花真珠鸡图》尺幅虽然很小,但画了一树盛开的琼花,还有一对红腹角雉。红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地的森林中,平常并不容易见到。琼花在4-5月盛开,也正是红腹角雉的繁殖季节,此时雄性头上会长出蓝色的肉角,项下长出一张红蓝相问、图案奇特的肉裙。</p> <p class="ql-block">佚名《荷塘飞燕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荷塘飞燕图》画幅虽小,但却描绘出了春夏之交,荷塘生机勃勃的场景。此时荷叶碧绿,荷花初开。四只家燕作为夏候鸟,此时已经完成了繁殖大业,在低空追逐嬉闹。另有两只普通翠鸟,似乎不胜其扰,正双双飞离。绘画的技法虽然颇简略,但家燕和翠鸟的神态特征明确传神。</p> <p class="ql-block">佚名《鹌鹑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原野上,一群五只鹌鹑正在休憩、觅食。此时正值秋季,杂草枯黄,木叶脱落,但有几株雏菊却正盛开。鹌鹑是宋画的常见题材,而以菊花为背景也是标配,具有“安居”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  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百花图》全卷长近17米,堪称辉煌巨制。以四季花卉为主要描绘对象,中间还点缀描绘了鹊鸲、黄雀、八哥、金翅雀、翠鸟、大山雀、暗绿绣眼鸟和麻雀等8种鸟类,以及螳螂、蚂蚱、蜂蝶等昆虫若干。《百花图》是宋代花鸟画的集大成之作,不仅题材丰富,几乎囊括了中国南方常见的花卉品种。在绘画技巧方面,更是吸收了工笔、没骨、白描、写意等各种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访山野】</p><p class="ql-block"> 宋代花鸟画到底有多写实?具体画了多少鸟类? 都是什么物种?关于这些问题,从来没有细究和统计。</p> <p class="ql-block"> 【访山野】</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存世的174幅宋画中,辨认出67种鸟类,鸟种的可辨识度达到了88%。这些图像依然可以和身边的自然和鸟类一一观照。</p> <p class="ql-block"> 【访山野】</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存世的174幅宋画中,辨认出67种鸟类,其中既有养殖鸟类,也包含了大量山林野鸟。有的依然常见,有的行将灭绝。</p> <p class="ql-block"> 【访山野】</p><p class="ql-block"> 这些宋代画家们,通过精心观察和写生描绘,为我们再现了曾经的自然、博物和艺术世界。</p> <p class="ql-block">赵佶《竹禽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竹禽图》画中的这对小鸟为斑文鸟。绘画技法与历史记载的徐熙“落墨法”较为吻合一一“落墨以写其枝蕊萼,然后傅色”。墨迹与敷色不相隐映,颜色没有掩去墨色,墨色没有破坏颜色,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竹禽图》被认为体现了赵佶绘画风格与徐熙的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一种只有10厘米大小的小型鸟类,腹部有浓密的暗色鳞斑,与白腰文鸟为亲缘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较为常见,主要生活在平原到高山的林缘、灌木林、田野和村落环境中。生性活泼好动,常成对或成群在低矮的林木间,或者地面活动穿行。</p> <p class="ql-block">赵佶《五色鹦鹉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 《五色鹦鹉图》中绘了两枝折枝杏花,一只华丽吸蜜鹦鹉侧身立于盛开的杏花枝头。画中鹦鹉,圆眼粗颈,身姿笔直,嘴型厚重带勾,尾羽长而挺立,抓住了鹦鹉的典型特征,描绘非常逼真。鹦鹉着色富丽,且艳而不俗,眼神生动,羽毛层染立体感强。杏花花瓣先勾后染,白中透出粉红,开放姿态多样,层次清晰可见。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宋代画院典型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华丽吸蜜鹦鹉》</p><p class="ql-block"> 鹦鹉科吸蜜鹦鹉亚科的鸟类,通体绿色,羽色鲜艳。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栖息于约1000米高的山区森林,也经常出没于沼泽森林以及有淡水的沼泽林区,甚至是邻近村落或是花园区,成对或聚小群生活。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易养殖,或作为养殖鸟类被贩运到国内。</p> <p class="ql-block">  《小太平鸟》小型森林鸟类,通体灰褐色,具凤冠。小太平鸟有一个姐妹种,名为太平鸟。两者外形较为接近,区别主要在于尾端。太平鸟尾端黄色,小太平鸟尾端红色。在我国境内为冬候鸟,多出现在中部和东南部。且“太平”两字有吉祥意义,因而也常常成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题材。</p> <p class="ql-block">  《小太平鸟》小型森林鸟类,通体灰褐色,具凤冠。小太平鸟有一个姐妹种,名为太平鸟。两者外形较为接近,区别主要在于尾端。太平鸟尾端黄色,小太平鸟尾端红色。在我国境内为冬候鸟,多出现在中部和东南部。且“太平”两字有吉祥意义,因而也常常成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题材。</p> <p class="ql-block">李迪《雪树寒禽图》上海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雪树寒禽图》画面全景式构图,描绘的是阴寒冬日,积雪未消的场景。在一处坡地丛竹之中,斜立着一株屈曲硬劲的枯树,树叶尽脱。有一只楔尾伯劳立于树枝的顶部。伯劳有一个特殊的习性,有时会把猎取的小动物贯穿在荆棘或细枝上,所以,伯劳往往和荆棘或带刺的枝条同时出现在画中。</p> <p class="ql-block">  《楔尾伯劳》伯劳是雀形目中较为特殊的类群,多为小型旷野鸟类,嘴带钩,有“雀中猛禽”之称,常单独立于枝端,伺机捕猎蜥蜴、蛙类、小鼠及其他小型鸟类为食。楔尾伯劳整体灰色,尾楔形。在我国分布较广,在东北和华北一带繁殖,在华东和华中一带越冬。</p> <p class="ql-block">林椿《枇杷山鸟图》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林椿,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南宋孝宗朝淳熙(1174-1189年)画院待诏,工画花鸟,曾获赐金带。林椿与吴炳在高手如云的淳熙画院,以高超的花鸟画技艺,突出同辈,得到皇家的赞赏和恩赐,殊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枇杷山鸟图》所绘为初夏时节,成熟的枇杷结满枝头,一只绣眼鸟飞落枇杷枝上,正欲啄食,忽然发现面前枇杷上有一只蚂蚁,便定神观察起来。绣眼鸟背羽坚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软。枇杷果展现了成熟期的丰满甜美。枇杷叶面阴阳向背,十分自然。叶面虫蛀的痕迹也被勾描晕染得精细入微。</p> <p class="ql-block">  《暗绿绣眼鸟》一种喜欢集群活动的小鸟,体羽多呈喑绿色,有明显的白色眼圈,如白线绣出,因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东部和南部省区,在森林中颇为常见,也常出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各类林地中。杂食性,鸣声轻柔悦耳。</p> <p class="ql-block">  《暗绿绣眼鸟》一种喜欢集群活动的小鸟,体羽多呈喑绿色,有明显的白色眼圈,如白线绣出,因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东部和南部省区,在森林中颇为常见,也常出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各类林地中。杂食性,鸣声轻柔悦耳。</p> <p class="ql-block">吴炳《榴开见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吴炳,生卒年不详,江苏常州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曾任画院待诏,厚赐金带。吴炳工于花鸟,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写生折枝,可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p><p class="ql-block"> 《榴开见子图》画了一只黄眉姬鹟立于石榴枝端。石榴果实已经成熟,一枚形状尚完整,另一枚则已经熟透爆裂,露出里面鲜红晶莹的石榴子。榴叶的饱经风霜、果皮的斑驳锈蚀、榴子的鲜润晶莹、鸟羽的整洁柔顺,均描绘得层次分明,逼真细致,生动详实。尤其是果实外形的老旧残蚀与新生榴子的鲜红晶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得生出时序更替、生命轮回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黄眉姬鹟》雀形目鹅科鸟类中的一种,鹅是一个大家族,包含的种类较多,大多是树栖性的小型森林鸟类。与白眉姬鹅外形相像,为亲缘种,区别在于黄眉姬鹅的眉为黄色。在我国境内为旅鸟,只在迁徙季节经过,既不繁殖,也不越冬。且其过境区域仅限于东部沿海省区,在野外并不容易见到。</p> <p class="ql-block">佚名《桃枝双雀图》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桃枝双雀图》描绘的场景正值盛夏,可见桃树上结满了果实,并日趋成熟香甜。这天,桃树上落下两只白眉姬鹟。但它们显然对满树的桃子缺乏兴趣,这不,从右侧这只鸟类正俯首扭头,目光所及,在桃枝的下方,正有一只蜜蜂飞过,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时,对于白眉姬鹅来说,繁忙的繁殖季节已经接近尾声,正是放松心情,补充能量,养精蓄锐,准备南迁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雀形目鹅科的小鸟,上体黑色,下体及腰部鲜黄色,眉纹白色。在东北、华北、华中,以及华东北部繁殖,迁徙过境南部地区。繁殖巢多处于中低海拔的山地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尤喜在树枝间穿梭,捕捉树叶间或空中的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王定国《雪景寒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王定国,生卒年不详,河南开封人。建炎元年(1127年)随吴郡王南渡临安,并经吴郡王举荐人仕南宋朝廷。王定国擅长花鸟画,师法李安忠。</p><p class="ql-block"> 《雪景寒禽图》画了雪后女贞树的枝头,一对白头鹎争相取食果子的画面。用笔极其工整细致,两只白头鹎的形态写实逼真,神态生动活泼,女贞树叶、果子和叶面积雪的布设随意自然。南宋时期,女贞树应该遍布都城临安,其果实在10-12月份成熟,成熟的果实由青变紫又转至黑色。果实柔软多汁,容易掉落,还会被鸟啄食。白头鹎是一种常见的雀形目鸣禽,食性杂,既吃昆虫,也吃植物的嫩叶和果实。尤其在白雪覆盖的寒冷冬日,昆虫销声匿迹,地面上可觅寻的食物也少,成熟的女贞果子就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白头鹎》一种常见的雀形目鸣禽,通体浅绿,下腹灰白,头黑色,后枕白色。分布于我国除西北和东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在分布区内,它的常见程度仅次于麻雀。由于适应能力很强,也是城市环境的优势物种。叫声轻柔悦耳,食性杂,既吃昆虫,也吃植物的嫩叶和果实。</p> <p class="ql-block">  《八哥》中型的雀形目椋鸟科鸟类。体羽以黑色为主,翅上有白斑,在飞行尤其明显,呈“八”字形,因此得名。在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八哥均为留鸟。主要栖息在旷野和城郊地带,是一种常见鸟类,多集群,较为喧闹。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尤其写意水墨花鸟画最常见的描绘对象。</p> <p class="ql-block">  《八哥》中型的雀形目椋鸟科鸟类。体羽以黑色为主,翅上有白斑,在飞行尤其明显,呈“八”字形,因此得名。在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八哥均为留鸟。主要栖息在旷野和城郊地带,是一种常见鸟类,多集群,较为喧闹。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尤其写意水墨花鸟画最常见的描绘对象。</p> <p class="ql-block">  《八哥》中型的雀形目椋鸟科鸟类。体羽以黑色为主,翅上有白斑,在飞行尤其明显,呈“八”字形,因此得名。在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八哥均为留鸟。主要栖息在旷野和城郊地带,是一种常见鸟类,多集群,较为喧闹。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尤其写意水墨花鸟画最常见的描绘对象。</p> <p class="ql-block">  《山麻雀》山麻雀是普通麻雀的姐妹种,两者外形的主要区别在于普通麻雀脸上有一块明显的黑斑,而山麻雀没有。麻雀和山麻雀都是常见鸟类,麻雀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山麻雀分布于除西北和东北以外的大部分区域。两者常常同域分布,但麻雀多见于农村和城市,而山麻雀多见于山区。</p> <p class="ql-block">  《红嘴蓝鹊》红嘴蓝鹊和喜鹊、乌鸦属于一大类,均属中型鸦科鸟类。头胸黑色,上体蓝灰色,具鲜红的嘴、脚,及凸状长尾。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在各地均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或城郊林地中,乃至城市公园,属于常见鸟类。性喧闹好斗,杂食性,常三五成群追逐飞翔,既吃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p> <p class="ql-block">  《红嘴蓝鹊》红嘴蓝鹊和喜鹊、乌鸦属于一大类,均属中型鸦科鸟类。头胸黑色,上体蓝灰色,具鲜红的嘴、脚,及凸状长尾。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在各地均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或城郊林地中,乃至城市公园,属于常见鸟类。性喧闹好斗,杂食性,常三五成群追逐飞翔,既吃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p> <p class="ql-block"> 《寿带(白色型) 》寿带又称绶带,属雀形目王鹅科,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普遍分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夏候鸟。寿带雌雄形态差异较大。雌鸟尾较短,而雄鸟拥有两根绶带一样的长尾,也因此得名,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雄鸟存在两种色型:栗色型和白色型。白色型较栗色型更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寿带(白色型) 》寿带又称绶带,属雀形目王鹅科,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普遍分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夏候鸟。寿带雌雄形态差异较大。雌鸟尾较短,而雄鸟拥有两根绶带一样的长尾,也因此得名,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雄鸟存在两种色型:栗色型和白色型。白色型较栗色型更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灰喜鹊》中型鸦科鸟类,体型较喜鹊小,体羽以蓝灰色为主。不像喜鹊那样呈全国性分布,灰喜鹊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北,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在其分布区内,灰喜鹊属于常见鸟类,甚至在城市空间,常可见在林间草地上方穿行,且飞且叫,鸣声嘈杂。</p> <p class="ql-block">  《鸳鸯》鸳鸯是最家喻户晓的鸟类,由于经常雌雄相伴出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已经成了爱情的象征。鸳鸯其实是众多野鸭的一种。在繁殖期,鸳鸯雌雄羽色差异较大,尤其是雄鸳鸯鲜艳独特的羽衣很容易把它和其他野鸭区别开来。和多数野鸭一样,鸳鸯繁殖于东北地区,越冬于华北及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  《绿翅鸭》一种全国广泛分布的小型鸭类。和多数鸭类一样,雌雄异型。雄鸟头颈总体栗褐色,有一道宽阔的绿色条斑从眼周一直延伸到颈侧,尾部侧面有一块鲜亮的三角型黄色斑。在新疆和东北一带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和东部沿海省区越冬。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甚至水田等湿地生境中。</p> <p class="ql-block">  《红翅绿鸠》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28-33厘米,属鸽形目鸠鸽科。在中国分布于自秦岭至长江口以南,西至云南西南部,多为留鸟。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森林中,偶尔出现在林缘地带,常成小群或单独活动,主要以浆果为食,在春天也喜食花苞。数量稀少,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p> <p class="ql-block">  《丹顶鹤》鹤属于大型水鸟,主要生活在沼泽湿地环境中。我国是鹤类的主要分布区,共有9种鹤类,其中丹顶鹤最为世人所熟知。丹顶鹤主要在东北繁殖,在黄河三角洲和江苏盐城越冬,迁徙时途径华北地区。因羽色高洁,姿态优雅,且寿命相对较长,鹤被认为是祥瑞之鸟,有“仙鹤”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白腹锦鸡》大中型野鸡,雌雄外形羽色差异较大,雄鸟体色以白色、绿色为主,有斑斓的长尾,体长可达150厘米。栖息于云贵高原西部、西藏东南部和四川西南部的高山森林中,数量稀少,不易观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p> <p class="ql-block"> 《红腹锦鸡》一种在地面生活的中大型雉类。雌雄异型,雄鸟羽色鲜艳华丽,雌鸟羽色单调黯淡。雄鸟的体长可达145厘米,是色彩最艳丽、羽饰最华美的鸟类之一。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鸟类,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区域,栖息于山地森林中。野外比较少见,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但易于养殖,在我国古代常被圈养作为观赏鸟类。</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一种只有10厘米大小的小型鸟类,腹部有浓密的暗色鳞斑,与白腰文鸟为亲缘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较为常见,主要生活在平原到高山的林缘、灌木林、田野和村落环境中。生性活泼好动,常成对或成群在低矮的林木间,或者地面活动穿行。</p> <p class="ql-block">  《黑枕黄鹂》黄鹂古称黄鸟或黄莺,主要指黑枕黄鹂,飞羽和尾羽黑色外,通体鲜黄色,最明显的特征是过眼和枕部有一黑色斑纹。几乎分布于我国除西藏、新疆、青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在上述分布区内大多为夏候鸟。以叫声高亢嘹亮闻名。</p> <p class="ql-block">  佚名《桑枝黄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桑枝黄鸟图》是一幅典型的折枝花鸟,特别之处在于,其中的植物,不是常规的花卉,而是桑树。准确地说,是桑果成熟挂枝时的桑树。其中的鸟类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黑枕黄鹂。黑枕黄鹂食性较杂,除了昆虫之外,也吃各种浆果,包括桑椹。桑椹在6-7月结果,正迎来黑枕黄鹂繁殖季行将结束,其大快朵颐的景象呈现出动感的生命活力。</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和白鹡鸰一样,灰鹡鸰也是鹡鸰家族中常见的成员。上体青灰色,下腹浅黄色。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在长江以北繁殖,在长江以南越冬。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在溪流边,以捕食小型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和白鹡鸰一样,灰鹡鸰也是鹡鸰家族中常见的成员。上体青灰色,下腹浅黄色。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在长江以北繁殖,在长江以南越冬。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在溪流边,以捕食小型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  佚名《红蓼水禽图》故官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红蓼水禽图》绘了一只鹤鸰站立在水边的红蓼枝头,红蓼似乎不堪重压,一半已经没入了水中。鹅鸰双爪紧抓蓼枝,翘尾俯首,紧盯着水中的青虾,引颈待啄,神态十分传神。而青虾则浑然不觉危险将至,依然在水中安然游弋。图中的灰鹅鸰显然是一只越冬个体。而红蓼的花期一般在夏末秋初,这也提示,画中时节应属初秋,这只灰鹤鸰刚刚结束长途的迁徒,新到越冬之地。</p> <p class="ql-block">  《白腰文鸟》属雀形目梅花雀科小鸟,通体棕褐色,下腹和腰白色,是我国南方一带常见的留鸟。主要栖息于平原地带,尤喜在灌木林中活动,以草籽和谷物为食。在繁殖季节之外,常集群觅食、夜宿,多时可达上百只。群栖时,喜欢鸣叫,声音尖细,十分吵闹。</p> <p class="ql-block">  佚名《霜筱寒雏图》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霜筱寒雏图》画了五只白腰文鸟栖于荆棘和竹丛之中,神态各异,顾盼有姿。白腰文鸟属雀形目梅花雀科小鸟。主要栖息于平原地带,尤喜在灌木林中活动,画面生动表现了白腰文鸟喜欢集群的习性。</p> <p class="ql-block"> 《环颈雉》环颈雉是最常见的野鸡,雌雄异型,因雄鸟颈上有一圈白环而得名,又被简称为雉鸡。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区域,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偶至农田周边。叫声高亢,常成对或集小群活动。易养殖。</p> <p class="ql-block">  《苍鹰》苍鹰属于中型猛禽,身长可达59厘米,双翅展开,翼展可达130厘米。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局部区域繁殖,在华北和南方多数省区为冬候鸟。领域性较强,常单独活动,性凶猛。较少在空中盘旋,多隐蔽在林中窥视猎物。飞行快而灵活,善于在林间穿行。</p> <p class="ql-block"> 《白鹡鸰》一种身体纤细的小型地栖性鸣禽,身体以黑白色为主,分布于国内大部分区域,同一地区常有多个亚种,不同亚种之间,存在色型的差异。适应多种生境,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不甚怕人,多在水边活动,以小型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  《橙腹叶鹎》一种羽色鲜艳的中小型鸟类,属省形目叶鹎科,雌雄异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栖息于森林地带,也偶尔出现在林缘和公园中,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喜食植物果实和花粉。</p> <p class="ql-block"> 《绿孔雀》今天我们在动物园常见的孔雀为蓝孔雀,由东南亚引进。宋画中可见的为绿孔雀,是我国原产的孔雀。绿孔雀整体羽色偏绿,蓝孔雀整体偏蓝,尤其是颈部和胸部的颜色区别明显。其次看冠羽,绿孔雀的冠羽长短不一,紧密聚集,呈长长的一簇,像匕首一样直挺矗立。而蓝孔雀冠羽的每根羽毛长度相当,较松散,呈扇形分布。绿孔雀在我国属于珍稀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仅分布于云南怒江、思茅、红河和楚雄等地。</p> <p class="ql-block"> 《大天鹅》全世界有五种天鹅,在我国即有三种,分别是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均是体羽纯白色的天鹅,区别主要在嘴的颜色和形状。大天鹅颈细长,头略扁,成三角形,且嘴上黄色区域较大。繁殖于东北北部和西北北部,越冬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中下游之间地带,迁徙时,经过西北和华北地区。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p> <p class="ql-block">  《普通翠鸟》又简称为翠鸟,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鸟类,它外形精致小巧,羽色翠蓝鲜艳,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有水的区域,非常常见。它要么在水边枝头静立专注捕鱼,要么低飞掠过,且飞且鸣。</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到的所有宋画都已不再是原画。且不提伪造、临摹、切割、修补,只单说那时间的摧残,已经使画面面目全非。展会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项目,从而动态了解宋代绘画。</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我们终于可以小小地得偿所愿,尝试演绎那场枫鹰雉鸡搏杀的历史悬案,感受千年江南四季山野百花的微风、香薰和鸟鸣,窥探宋徽宗自然百宝箱式的神秘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将这幅惊世骇俗的《百花图》卷全境展示在屏幕上,留住时光、留住四季之美,画家以他那精细的观察和高超的技法,呈现了众多我们今天依然熟悉的花卉、草虫与飞羽。即便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一直在变,而有些东西一直没变。</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听到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墙上挂着的耳机就是帮助我们听到鸟鸣声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枫鹰雉鸡图》是宋代写实花鸟画的巅峰之作,也是其中故事性最强的一幅。800多年前一个枫叶如血的秋日,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和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被画家李迪封印在绢帛之中。它们一直在等待,等待着被复活……</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付3D的眼镜,将宋代的《枫鹰雉鸡图》复活了。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从画中飞了出来,呈现了作者当年画画的情境!</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付3D的眼镜,将宋代的《枫鹰雉鸡图》复活了。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从画中飞了出来,呈现了作者当年画画的情境!</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付3D的眼镜,将宋代的《枫鹰雉鸡图》复活了。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从画中飞了出来,呈现了作者当年画画的情境!</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展会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项目,从而动态了解宋代绘画。</p> <p class="ql-block"> 【入画境】</p><p class="ql-block"> 展会还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项目,从而动态了解宋徽宗的御花园。宋徽宗赵佶嘅是宋画风格的倡导者,更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桃鸠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竹禽图》《瑞鹤图》……我们不免好奇,宋徽宗的御花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所在,隐藏着多少自然奥秘?</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莅临《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一同感受这份穿越千年、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共同沉醉于宋代花鸟画的绝美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