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新思,专家启迪赋动能—— 新会一中教育集团课堂研讨交流活动政治科专场

一中风采

<h5><br></h5> <h3> 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江门市校本研修示范校”,新会一中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方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市四个项目的部署,我校于12月隆重开展以”构建‘三线·四度’课堂,强化学科实践”为主题的教学开放周活动。12月4日下午,新会一中教育集团思想政治学科专场在圭峰校区如期举行,吸引了江门市内外众多高中政治教师共聚一堂,共探思政教学。</h3> <h3><b><font color="#167efb">一、同课异构:风格各异,神采与技艺齐飞</font></b></h3>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以《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为课题,由我校的肖康才老师与南海中学的陶晓君老师分别展示。<br><h3> 肖老师以展示商务部官网作为导入,围绕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创设了“幕一:筚路蓝缕,建立特色‘新’体系”“幕二:劈波斩浪,书写开放‘新’篇”“幕三:敢为人先,破解开放‘新’难题”三个议题。教学设计结构严谨,凸显学科特色,贴近学生实际,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既有“针对美国欧盟的逆全球化行径,我国应该如何应对”“针对美国政府发布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网友议论纷纷,请你结合实际对网友观点进行评析”等思辨性问题,也有“围绕‘建设创新强国’主题拟一份倡议书纲要”的实践性问题,课堂教学坚持“核心价值、能力素养、情境载体”三线一体,丝丝入扣解读中国开放发展新篇章。学生对课堂问题非常有兴致,在合作探究中各抒己见,正确理解我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措施。在面对美欧加大对我国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形势下,学生深深感受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肖康才老师课堂精彩瞬间</h5> <h3><p> 来自南海中学的陶晓君老师匠心独运,创设出极具时代视野与地域特色的总议题——从中国“侨都”发展看开放何以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这一议题如同一把钥匙,精准解锁江门在时代浪潮里的奋进密码,巧妙下设三个层层递进、紧扣城市脉搏的子议题:江门蝶变秘诀何在?恰似抛出一颗石子,激荡起学生对江门发展背后深层缘由的好奇涟漪;江门搭台引侨何为?引导学生站在城市规划者、招商引智先锋的视角,洞察江门广纳四海侨胞、汇聚全球资源的战略布局;江门何以越“侨”越美?则让学生就网友“江门人光靠侨资都可以高枕无忧了!”的观点进行辨析,让学生论证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p><p style="text-align: left;"> 整节课以江门在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下历经的沧桑巨变为主线徐徐展开,课堂瞬间化作一方微缩的江门天地。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了热情洋溢的江门推荐官,沉浸式开启三段精彩旅程:他们先是穿梭于江门各大景点之间,用脚步丈量城市底蕴,打卡记录下每一处岁月沉淀的风景与日新月异的地标,将江门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尽收眼底;紧接着,怀揣推介家乡的热忱,向远道而来的“华侨同胞”全方位展示江门的投资沃土,解读政策利好、畅谈发展机遇,言语间满是对家乡未来的笃定与期许;最后,投身观点碰撞的“思辨战场”,围绕江门如何推动新会陈皮走向世界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思维火花在你来我往中耀眼绽放。这般沉浸式教学,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让探索精神、表达能力、辩证思维在实践中拔节生长。</p></h3><h3> 课堂最后,陶老师再出妙招,赋予学生“家乡邮差”这一温情满满的角色,鼓励学生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把对家乡的拳拳深情凝练成一篇篇文采斐然的推文,或是剪辑出一帧帧画面精美的短视频,跨越山海,将原汁原味的“江门故事”“侨乡故事”精准传送给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乡亲。这般教学收尾,恰似余音绕梁,不仅让学生手中的知识落地生根,更在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维度上,为这堂课勾勒出绵延悠长的动人意蕴。</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晓君老师课堂精彩瞬间</h5> <h3><b><font color="#167efb">二、专家讲座:精心建构,反思与启迪兼具</font></b></h3> 同课异构结束后,紧接着是南海中学蒙锦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高中政治教学及高考备考的精彩分享,主题为“探寻不变的知识,不变的思维”。<br> 分享中,蒙老师对内卷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指出老师大量布置作业、同事抢占各科时间、家长制造教育焦虑等多种内卷表现对学生不利,高考备考应从“内卷”走向协作,化繁为简。在课堂与测试方面,蒙老师认为隐藏在课堂与测试背后的是不变的知识与不变的思维,因此在备课中需注重研究学科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基于课标建构一体式活动性课堂,注重学生的有效输出。<br> 对于教材与课标,蒙老师提出推动课标的结构化重构,明确教、学、考的内容及重难点,同时对教材逻辑进行重构,减轻学生背诵量。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条贯穿的逻辑,,即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全书通过历史逻辑来验证理论逻辑,还提及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实现第一次飞跃的“站起来”阶段、改革开放对应的中特理论阶段以及新时代阶段。蒙老师强调新时代课程由该逻辑贯穿全书,而书着重讲从历史中重现出的结论。在高考题分析与解题思路上,《经济与社会》题目要掌握“为什么要”及“措施 + 影响”两类题的解题思维;《政治与法治》题目围绕主体框架出情境,掌握“为什么”及“怎么办”的解题思路;《哲学与文化》题目则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匹配核心概念与材料关键词。蒙老师的分享为高中政治教学及高考备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现场聆听者都感觉收获满满。部分教师甚至在讲座结束后,还抓紧时间与蒙老师继续热烈交流切磋,教研精神可嘉。<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蒙锦红老师的精彩讲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导处黄珍副主任为专家及上课老师颁发证书</h5> <h3> 这次思政教学教研活动不断让同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还让大家结识了朋友,拓展了机会,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的活力。</h3> <h5></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撰稿、编辑、摄影:政治科组</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审:肖康才</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二审:陈志权</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三审:谭琼念</span></div></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