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我的母亲

<p class="ql-block">昵称: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720001</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刘素珍,熟悉她的人很多很多,从60年代起,她长期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工作,她所带出来的两代职工子弟,都是亲切地喊她叫李娘、李姥、李奶奶。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同事们男男女女也都喊她李嫂子。</p> <p class="ql-block">母亲祖籍安徽利辛县江集镇刘园村人。于公元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出生在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个弟弟妹妹,姊妹五人排行老三,母亲的父母均在家务农靠种地养生,都是老实忠厚本分人家。我母亲生于动荡岁月,贫寒之家,衣食不能温饱,十二岁为童养媳,黎明即起,辛勤耕耘,任劳任怨,含辛茹苦。与父亲成家后相夫教子,堪称贤妻良母。</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李风山,兄弟五人排行老五,抗日时期派丁参加国民革命军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当看护兵。我父亲前前后后的只读过八个月的私塾,但头脑灵活记忆力真好,称杆子一调几斤几两多少钱张口就来,也算是个学问人了,在部队学了医,抗日胜利后回了乡,为了生计携母亲出乡赴江集开济民诊所医院救死扶伤。舅舅也随父亲学医开诊,知名乡里,解放后公私合营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父亲供职阜阳专暑医院,为社会为人民贡献毕生之力量。</p> <p class="ql-block">母亲出身在贫寒的家庭,生活简朴,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一心相夫教子,忠厚善良,待人真诚,母亲生性聪明又贤惠,常常助人为乐。闲遐时分还帮着父亲给病人换个药干个什么的,虽然不识字,但深奥的道理懂得不少,真是父亲的贤内助,跟随父亲东奔西走,照顾好我们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母亲对舅舅、姨娘、伯伯家们也都是热情照顾和关心,母亲的美德受到家族的亲戚们族里的好评和赞誉。那时农村家乡的亲戚邻里们有事进城求助,母亲不顾劳累和家境还是很尽力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家乡三天两头的来人,邻居戏称母亲道:李嫂子呀,你们家就是个过路店子,这么多的老乡亲戚们来,要来还不是一齐来,竟还是你走我往的一批接一批的,你乍受了的呀,整天没有闲着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遇到再苦再累的事情,从不计较,总是说多做好事必有后福,处处关心着别人,从不怨天不怨地,生活简朴,受人好评尊重。</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母亲积极响应号召,送我大姐、哥哥先后下乡插队当了知青,告诉我们农村是我们的家,不可留恋城市生活,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在那里大有作为,不要忘了本,勤勤恳恳的做人。</p> <p class="ql-block">我二伯一家为了生计下了关东,在黑龙江延寿县扎下了根,在那里生存下去。二伯家的五个堂哥有四个都是母亲在家乡给娶的好媳妇,个个都是人品优秀的理家能手。这里还有个插曲小故事,先是给二堂兄物色的对象,因在部队里耽搁未能按时回来,结果三堂兄先回来了,他就央求母亲说:五婶子,我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也老大不小了,你就先给我说个媒吧!就这样老三先于老二娶妻按了家。二堂兄部队里回来按排在黑龙江双鸭山市工作了,仍有母亲牵红线成家立业了,老四老五也先后在母亲的操作下建立了家庭。我大姨家的二表哥也是参军在部队由母亲的操作牵线建起了温馨的小家庭。大表哥也是带着子女来到母亲身边,创业打拚建立起自己的一遍天地。母亲总是任劳任怨像是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操碎了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