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娟记》说到重名,说她自己的名字排名仅次于王明、刘强、 张红,使用率在全国前十强。在书中讲到她和同名人拆错信,取错钱,出错名的乐事儿比比皆是。名字是很有年代感的事,前段时间网上说叫“梓涵”的人一抓一大把,我们那个年代,秀、丽、英、霞、梅、玲非常普遍,接下来讲讲我的名字来历。我爸是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因为家庭成分只上了高中没有上大学。如果让我找出父亲最具标志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爱读书,二是爱旅游。家里四大名著,鲁迅的各种文集,我从小学从初中就耳濡目染的接触到。绕回名字这个事,我爸大概是当时我们村里学历不最高但是文化比较高的人。取我和妹妹的名字,一个是张慧玲 一个是张美玲,有没有点熟悉套路感。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之一,宋氏三姐妹,宋蔼玲、宋庆龄、宋美龄。我爸的思路就是这样,他对长女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小时聪慧、长大智慧。二姑娘,则是美丽灵巧就好。说起来,我的名字重名并不多,偶尔从电视上能够看到,为此还沾沾自喜,结果网上一查重,沧州市22人,全国9123人,好吧,这么多同名同姓的人还真是缘份呢。话说,现在的起名更加便捷,有网络一切皆可查,不需要自己多有文化。更有商业化起名,供年轻的父母来进行选择。无论是文化气,还是商业气息,名字中都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数不尽的爱与期待。现如今,更有一种新现象在流行,结两姓之好,衍生出许多复合姓氏。如梁张玉,取父母俩人的姓,单名一个玉字。这在那个年代,还是相对少见的。长此以往,我们的老祖宗们大概会生出感慨,说好的《百家姓》呢,现在“百”字哪够,这不得出个续集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