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县域中国万里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七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山西 · 大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清晨从北京的家中出发,向西北经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天黎高速行驶295公里3小时30分钟,我们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正式开启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在山西省的线上神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省会太原;位于国境北部、华北地区,北依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东倚太行山与河北省为邻,南与河南省接壤;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是黄河与海河的分水岭,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地貌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省域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491.2万人,常住人口3465.99万人,下辖11个地级市,含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0个县,共计117个县级行政区域。</b></p><p class="ql-block"><b> 山西省因居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别称三晋,古称河东,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等称誉;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山西省的历史沿革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是戏剧文化的发祥地、长城文化的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石器文化的集中区、佛教文化的首善区、古木建筑的博物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三千年;山西是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煤、焦、冶、电是山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位居中国前列;山西省当代重点培育了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氢能、铝镁精深加工、光伏、现代医药、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十大产业链;省内有黄河壶口瀑布、五岳之一的恒山、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四大佛教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等著名景区景点;山西省有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有280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古建筑以木结构遗存最负盛名,现有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495座,约占全国的85%,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数量位居中国前列,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8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3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2103项、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089项;山西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中国传统村落61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山西还有平型关战役遗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云冈石窟、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南禅寺大殿、佛光寺、晋祠、善化寺、华严寺、永乐宫、广胜寺、丁村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岩山寺、显通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山西省地境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山西南部成为诸多邦国的中心;夏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建立在晋南,统治中心在今山西夏县一带;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西周时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晋国是主要诸侯国;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疆域包括今山西大部地区及周边省份部分区域;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山西及周边地区为河东、太原、上党等郡分辖;汉朝时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并置并州刺史部;东汉末年并州并入冀州;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多民族聚居和政权更迭频繁的地区,经历了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内迁和统治;隋朝时取消郡一级建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山西及周边地区为多个郡分辖;唐王朝对山西十分重视,认为这里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北都;五代十国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政治、军事的重要地区;宋朝时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属河东路;元朝时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元朝腹地,大同、平阳、太原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明朝置山西行中书省,后改为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商业迅猛发展、晋商活跃;清朝时山西省共设9府、16州、108个县,商业与金融业十分活跃,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山西票号;民国时期山西成为重要的地方统治区域,军阀阎锡山在此长期执政,对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解放战争期间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山西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b></p><p class="ql-block"><b> 山西省有黄河壶口瀑布、恒山、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太行山、凤凰山、秦晋黄河大峡谷碛口段、宁武万年冰洞、北岳恒山、北武当山、五老峰、历山、灵空山、霍山、关帝山、管涔山、芦芽山、大同火山群、晋祠天龙山、太原汾河景区、太原蒙山大佛景区、太原东湖醋园景区、太原动物园、太原市森林公园、中国煤炭博物馆、太原宝源老醋坊景区、紫林醋文化工业园区、清徐县六味斋云梦坞景区、太原阳曲县青龙古镇景区、太原植物园景区、太原中华傅山园、蒙牛乳业工业旅游景区、太原龙华寺、娄烦县高君宇故居红色旅游景区、阳曲县青草坡乡村庄园旅游景区、清徐县清泉山庄旅游景区、山西三晋奇石博物馆旅游景区、杏花岭区采薇庄园旅游景区、小店区大汇嘉园旅游景区、小店区华辰农耕园旅游景区、万柏林区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万柏林区桃花沟旅游风景区、万柏林区偏桥沟风情小镇景区、清徐县马峪葡乡文化展示园、清徐县绿源生态农庄、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景区、太原汾河水库景区、晋农之窗—山西农业文化主题博览园、太原碑林公园、云冈石窟景区、恒山悬空寺、大同华严寺景区、大同城区善化寺、大同城墙景区、大同晋华宫矿井下游景区、大同方特欢乐世界景区、大同魏都水世界景区、灵丘县平型关大捷景区、天镇县李二口长城景区、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山西浑源黄芪文化园、大同火山群景区、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大同土林生态旅游景区、大泉山生态旅游区、阳高县镇边堡风景旅游区、阳高县守口堡风景旅游区、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灵丘县花塔生态民俗景区、灵丘县觉山寺旅游景区、大同浑源州署、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朔州应县木塔景区、右玉生态旅游区、朔州市崇福寺景区、金沙滩生态旅游区、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忻州市代县雁门关景区、忻州市定襄河边民俗博物馆、宁武万年冰洞旅游区、宁武芦芽山生态旅游区、忻州市宁武汾河源头旅游区、忻州市云中河景区、忻州市禹王洞景区、忻州滹源景区、原平市天涯山、偏关县老牛湾景区、忻州市忻府区忻州古城景区、静乐县天柱山景区、繁峙县憨山文化旅游景区、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忻州宋家沟景区、五台县徐向前元帅故居、繁峙县平型关景区、忻州桥儿沟景区、定襄县七岩山景区、忻府市貂蝉故里文化园、繁峙县秘魔岩景区、原平市大龙门牡丹山庄景区、五台县五峰慧果沙棘产业园、五台县森雅轩晋作木艺园、繁峙县公主文化旅游景区、繁峙县韩庄长城景区、繁峙县龙虎山景区、原平市野庄古村景区、河曲县黄河西口古渡景区、五台百草绿源健康产业园景区、宁武县悬空村景区、宁武县马仑峡谷景区、宁武县宁化古城景区、代县代州古城景区、代县赵杲观景区、杨家将忠武文化园景区、忻府区陀罗山景区、忻府区遗山园景区、代县白人岩景区、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风景区、平遥县平遥古城景区、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平遥县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晋中市常家庄园景区、平遥县镇国寺景区、九龙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区、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昔阳县大寨景区、灵石县红崖峡谷景区、灵石县石膏山景区、介休市张壁古堡景区、晋中市太行龙泉旅游区、晋中市榆次老城景区、昭馀古城茶商文化旅游景区、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景区、榆次小西沟景区、寿阳县祁寯藻故里景区、榆次区明乐庄园景区、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左权县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纪念馆、左权县莲花岩风景区、昔阳县石马寺景区、左权县日月星风景区、太谷区美宝山庄景区、灵石王家庄园景区、榆次区小五台庄园、山西寿阳龙栖湖景区、榆次区老西醋博园、黄土农言文化旅游区、介休市南庄古村景区、太谷区阳邑小镇景区、和顺县天凯庄园风景区、太谷区润月山庄景区、广誉远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介休市虹霁寺景区、平遥牛肉文化产业园、榆次潇河莲花湾景区、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盂县大汖温泉度假村、平定县娘子关景区、平定县娘子关景区、阳泉郊区桃林沟景区、翠枫山自然风景区、阳泉市小河古村评梅景区、平定县固关长城景区、盂县华北奕丰生态园、平定县红岩岭景区、盂县藏山翠谷、城区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盂县大汖古村、平定董寨龙潭峡谷景区、郊区狼峪抗战遗址公园、阳泉郊区关王庙景区、阳泉郊区银圆山庄、南庄抗战地道景区、平定县七亘大捷景区、阳泉平定县冠山景区、方山县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汾阳汾酒文化景区、汾阳市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交城县卦山景区、交城县玄中寺景区、交城县如金温泉景区、孝义市三皇庙景区、孝义市金龙山风景区、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b></p><p class="ql-block"><b> 山西还有太原头脑、太原稍梅、古交油面儿、阳曲折饼、娄烦子推蒸饼、和子饭、灵丘黄烧饼、老大同八大件、大同黄糕、浑源凉粉、阳高羊汤、天镇豆皮、广灵驴肉、山阴塞上冻兔肉、应县凉粉、右玉羊肉、怀仁黄糕、应州牛腰、定襄蒸肉、阳泉漂抿曲、平定过油肉、盂县莜面栲栳栳、碗团、平遥牛肉、太谷饼、晋南醪糟、鼓楼羊杂割、牛肉丸子面、长治腊驴肉、长子炒饼、屯留水煎包、壶关口水猪肝、潞城驴肉甩饼、襄垣混汤素饺、武乡枣糕、闻喜煮饼、黄河鲤鱼、羊肉胡卜、泽州馔面、沁水饸饹、阳城杂割、陵川面羊、阳城肉罐肉、六味斋酱肉、广灵豆腐干、阳高杏脯、保德油枣、河曲红果、同川梨、原平梨、汾州核桃、柳林木枣、沙棘、梨枣、骏枣、隰县金梨、沁州黄小米、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闻喜花馍、晋城红果、泽州甜柿、太行菊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山西段、将从大同市开始,经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晋城市、长治市、晋中市,在阳泉市结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山西省段、就从大同市开始。</b></p><p class="ql-block"><b>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云州,别称中国煤都,山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兴和县、丰镇市、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的右玉县、怀仁市、应县及忻州市的繁峙县相连,东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怀安县、阳原县、蔚县及保定市的涞源县、阜平县接壤;地处华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东部为著名的世界地质奇观大同火山群,与云南腾冲构成中国南北两大火山群,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川三种地形地貌,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域面积1417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15.9万人,常住人口为307.9万人,下辖4个市辖区、6个县,共计10个县级行政区域。</b></p><p class="ql-block"><b> 大同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大同市是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是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大同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累计为国家贡献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在20世纪80年代大同即与德国的鲁尔、苏联的顿巴斯并称世界三大煤都;大同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是中部地区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刀削面之乡、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国际美食之都、中国黄花之都、国际美食之都、千年古城、中国美丽城市、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b></p><p class="ql-block"><b> 大同市地境在夏朝称为熏鬻;商朝称为鬼方;西周称为北戎;春秋时期大同地区为北狄所居;战国时期大同地区为代国,后并入赵地,赵武灵王在此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策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同境内设置为雁门郡和代郡;西汉时期大同为平城,是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三国时其地为乌桓、鲜卑所据;晋时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北魏时期今大同市名为平城,是北魏的都城,历经六帝七世,成为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隋开皇五年(585年)置代州总管府;唐武德六年(623年)于雁门郡之灵丘别置蔚州;五代十国时先属后唐,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长达433年,使中原汉族统治从此失去北方屏藩;宋宣和五年(1123年)曾预置云中府路,为宋金联盟攻辽的预置版图,后金失约,旋为金人所取;辽金时期大同成为辽国的西京府,金国也在此设立陪都,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明朝时期大同成为九边之一,战略位置重要,明朝在此设立新的砖城,洪武七年(1374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大同府治大同县,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七县;清顺治六年(1649年)多尔衮围城达9个多月后城破屠城,大同变成一座荒城,直到顺治九年(1652年)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曾到大同避难;民国二年(1913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3日上午,日本关东军侵占大同城;抗日战争时期大同地区行政区划为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区划、国民党行政区划、日伪行政区划三种;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大同,成立大同市;1949年10月设雁北专署,下辖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山阴、大同、怀仁、朔县、平鲁、右玉、左云11县;1958年6月大同市隶属雁北专区;1961年11月大同市复归山西省直辖;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领导;1993年7月雁北地区撤销,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将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归大同市,实行市管县,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7县;2018年2月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将南郊区古店镇划归新荣区管辖,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区划变更后大同市下辖4区6县。</b></p><p class="ql-block"><b> 大同市有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悬空寺、大同三皇墓、华严寺、大同火山群、善化寺、平型关战役遗址、平城遗址、许家窑人遗址、九龙壁、大同关帝庙、观音堂、法华寺、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方山永固陵、万里长城大同段、觉山寺塔、古城遗址、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浑源永安寺、浑源文庙、律吕神祠、栗毓美墓、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曲回寺石像冢、沙梁坡墓群、禅房寺塔、天镇慈云寺、广灵水神堂、阳高云林寺、古城堡墓群、吴官屯石窟、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铜器遗址、鼓楼、大同府文庙、高山遗址、青磁窑遗址、许从赟墓、吉家庄遗址、盘山石窟、赵武灵王墓、古城墓群、千福山汉墓群、洗马庄汉墓群、浑源文庙、恒山建筑群、界庄遗址、古磁窑窑址、麻庄汉墓群、兴国寺、大同古城墙、云冈南梁遗址、罗家湾遗址、北魏鹿苑、大同天主堂、帝君庙、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藩九王坟、宁静寺、宜宁县城遗址、扬州窑石径幢、鲁班窑石窟、雁塔、浑源千佛岭、赵承绶旧居、唐河大峡谷、守口堡长城、白登之战遗址、许堡古堡、大同土林、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吕家大院、李二口长城景区、广灵壶流河湿地、灵丘城头会有机社区、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曲回寺石像冢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大同烧麦、大同小米、大同黄花、大同羊杂、浑源凉粉、莜面、大同刀削面、阳高杏脯、苦荞茶、画眉驴肉、过油肉、兔头、黄金大饼、扒肉条、小烧肉、油炸糕、大同铜火锅、凤临阁烧麦、凤趴窝、莜面、广灵豆腐干、凤趴窝、大同什锦铜火锅、大同扒羊肉、酸汤羊肉、炭烤肘子套饼、百花烧鱼、应州牛腰、大同黄糕、大同兔头、大同油糕、晋南酿菜、荞麦圪坨、大同油炸糕、大同豆面、拨鱼儿、灵丘熏鸡、百花烧麦、玻璃饺子、天镇豆腐皮、豌豆面、大同月饼、大同烤羊排、广灵五香驴肉、大同麻辣兔头、大同烧饼、大同炸油条、新荣莜面、大头麻叶、大同黄烧饼、大同豆腐粉、豆腐脑、烤羊腿、凉粉皮、羊蝎子、云中沙棘汁、古城酸奶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大同段、将从天镇县开始,经阳高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大同市云州区、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在左云县结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天镇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大同市段、就从天镇县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镇县,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大同市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东临河北省怀安县,西接山西省阳高县,南毗河北省阳原县,北接内蒙古兴和县;属阴山山系、大同断陷盆地,地貌复杂、地层古老,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微倾,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7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2万人,常住人口15.89万人,下辖5个镇、6个乡。天镇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地居三省交界,始祖文化、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农牧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境内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处,慈云寺、沙梁坡汉墓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二口明长城入选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和国家4A级景区,新平堡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白羊口、水磨口、安家皂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玉皇阁、盘山石窟、惠庆塔、黑龙寺、神头山等文物遗址享誉省市,晚白垩纪恐龙化石、大同紫玉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国家列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2020年2月2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镇县地境周朝时为代国领域;战国时属赵国延陵邑;秦置延陵县;西汉置阳原、延陵二县;北魏改置广牧县;隋为玉泉驿,属马邑县,后置玉泉县;唐仍称玉泉驿,后置天成军;五代北周时期属云中县;辽代始为天成县;金设天城堡;元仍名天成县,中统三年(1262年)改属兴和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天成卫兼置镇虏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清顺治三年(1646年)并天城、镇虏二卫为天镇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始称天镇县,属大同府;民国时属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天镇县南部山区为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1948年3月天镇县解放;1958年并入阳高县;1961年又恢复天镇县;1993年7月起归属大同市管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镇县有明长城遗址、神泉古域火山温泉、</b><b>慈云寺、沙梁坡汉墓群、保平堡、神头山、黑龙寺山林、李二口长城、盘山石窟、盘山显化寺、洋河生态公园、天镇边城国家沙漠公园、新平堡镇明代城墙、天镇盘山、新平堡玉皇阁、赵家沟古长城、李二口古民居等旅游景区景点;</b><b style="font-size:18px;">还有天镇块垒、天镇唐杏、天镇猪头肉、碳烤肘子套饼、沙葱油泼莜面、梅干菜鸡翅、蒜泥苦菜、莜面栲栳栳、天镇凉粉、天镇豆腐干、天镇豆腐皮、黄糕、羊杂、黍米凉糕、煮土豆、蒸土豆、烤土豆、土豆泥、刀削面、猫耳朵、早餐麻花、天镇豆腐脑、炸灌肠、天镇马铃薯、血点红小米、红谷米、手擀面、羊肉泡馍、炒凉粉、天镇油茶、驴肉火烧、糖三角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阳高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天镇县向西行驶32公里39分钟,我们来到阳高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阳高县,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东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与天镇县、河北省阳原县接壤,南与浑源、广灵两县以山为界,西与大同市新荣区、云州区毗连,北与内蒙古丰镇、兴和县隔山相邻;境内呈W形褶皱地形,高低起伏的复杂地貌分为剥蚀构造、侵蚀构造、堆积构造3个单元,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等类地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598.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6.08万人,常住人口18.3万人,下辖7个镇、4个乡。早在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北京人后裔许家窑人就在此定居并留有遗迹;公元前306年赵国在此置高柳郡,为此地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32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阳高县民间文化绚丽璀璨,是远近闻名的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滑银山鼓乐队、200多年历史的李满山道乐享誉国内外;阳高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山西省双拥模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山西省省级平安县;2019年4月1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阳高县地境西汉置高柳县,属代郡;东汉末代郡来治,县遂废;晋复置仍称高柳;北魏永熙年于县置高柳郡;北齐时郡县俱废;辽置长青县,属大同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白登县,以白登河流贯其间故名;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白登县为镇,入大同县,寻复置县,属大同路;明洪武初县废;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德元年(1426年)徙高山卫来此同治,属大同府;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设大同东路;清初改阳和卫为阳高卫,属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阳高县,属大同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阳高县南部山区建立了阳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察冀边区;1948年阳高县解放;1949年1月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1952年10月复归山西,仍属雁北地区;1993年7月地市合并,阳高随之为大同市属县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阳高县有洪门寺遗址、九龙温泉度假村、龙混山、云林寺、阳高县古城堡汉墓群、许家窑人遗址、镇边堡、大泉山、采凉山、边墙五堡、杨塔村的辽代砖塔、大同火山群、六棱山、小龙门、守口堡长城、灵源寺、阳高古长城、大辛庄古堡、白登遗迹、重台耸秀、织锦飞花、北岫攒云、西岩积雪、青龙惠水、神谷藏风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阳高羊杂汤、阳高苦菜、玻璃饺子、阳高凉粉、莜面栲栳栳、阳高拨鱼儿、枣托糕、阳高油炸糕、阳高粉丸、鸡蛋炒白糕、莜面全家福、喇嘛肉、蒿籽面、阳高八大碗、莜面块垒、酱梅肉、大同豌豆面、小堡葡萄、阳高长城羊肉、阳高杏脯、罗文皂圆白菜、阳高京杏、广灵画眉驴、广灵小米、大同黄花、上深井糕面、罗文皂圆白菜、阳高红西红柿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广灵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阳高县向东南行驶113公里1小时55分钟,我们来到</b><b>广灵县。</b></p><p class="ql-block"><b> 广灵县,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永定河上游、恒山东襟,东邻蔚县,南接灵丘县,西连浑源县,北接阳高县、阳原县;境内西、南、北三面环山,属恒山山系,中部低凹,壶流河由西而东流贯全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28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06万人,常住人口15.35万人,下辖5个镇、3个乡。广灵县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广灵剪纸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广灵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水神堂等著名景点,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旅游文化体验;广灵县入选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山西省平安县名单;2020年2月2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广灵县地境春秋时为代国地;战国名平舒邑,属赵国;秦属代郡;西汉置平舒县,平舒县兼狋氏(音权精)县地,属幽州代郡;王莽新朝改平舒县为平葆县、狋氏县为狋聚县;东汉复称平舒县、狋氏县,属幽州代郡;晋属幽州代郡,狋氏县废;北齐平舒县废;北周时为蔚州灵丘县地;隋唐为灵丘县地;辽统和十三年(995年)析蔚州灵仙县西境及灵邱县北境,置广灵县,隶蔚州;金属西京路大同府蔚州;元属上都路宣德府蔚州;明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蔚州;清属大同府;建国后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广灵属之;1958年并入浑源县,属山西省晋北专区;1959年恢复广灵县建置,仍属晋北专区;1961年晋北专署分为忻县专区、雁北专区两专区,广灵县属雁北行署;1993年雁北行署与大同市合并,广灵县属大同市。</b></p><p class="ql-block"><b> 广灵县有圣泉寺、水神堂、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千福山风景区、汉白玉石林、甸顶山、白羊峪、极乐寺、长江峪、灵应宝塔、圣母殿、禅房、文昌阁、壶流河湿地、广灵古城墙、圣佛寺、安坚寺、直峪圣佛寺塔林、小悬空圣泉寺、安坚寺、翟疃三身寺、立景谷香苑、殷家庄民俗村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广灵糊糊面、百年面道、广灵刀削面、广灵烧饼、广灵豆腐脑、广灵炖羊肉、广灵炸糕、广灵炒米粉、小麻花、麻叶、豆腐干、饸烙、苦荞粉、驴肉、油皮、韭菜豆腐黄糕、牛肉丸子面抿尖、猫耳朵、剔尖、揪片、黄米枣粽子、羊杂割、丸子汤莜面栲栳栳、广灵糖葫芦、广灵大尾羊、广灵苦荞、广灵画眉驴、广灵黑豆、斗山杏仁、广灵小米、广灵豆腐干、广灵白灵菇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灵丘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广灵县向南行驶45公里54分钟,我们来到</b><b>灵丘县。</b></p><p class="ql-block"><b> 灵丘县,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县域东为太行山山脉的支展、南为五台山山脉的延续、北为恒山山脉的延伸,三大山脉环绕,境内群山林立、重峦迭嶂、绝壁陡峻,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273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4.58万人,常住人口21.27万人,下辖3个镇、8个乡。灵丘历史悠久,因战国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灵丘地势险要,古有燕云扼要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林彪、聂荣臻、王震、杨成武等著名将帅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灵丘县入选了山西省双拥模范县、全国有机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2019年4月1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灵丘县地境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周时灵丘属燕;春秋时灵丘属晋;战国时赵武灵王置云中、雁门、代郡,灵丘属代郡;秦统一六国后灵丘属代郡;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灵丘县,因有赵武灵王墓而得名,属并州代郡;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灵丘改属冀州中山国;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灵丘属新兴郡;三国曹魏时灵丘属冀州中山国;西晋时灵丘县废,属幽州代郡;十六国时属后赵幽州代郡,前燕、后燕因之;北朝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珪建魏置灵丘郡,县西置莎泉县;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灵丘郡改北灵丘郡,领灵丘、莎泉二县;北周置蔚州,北灵丘郡属之,北灵丘郡辖灵丘、大昌、广昌;隋开皇三年(583年)大昌县并入灵丘,灵丘郡废,属蔚州;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灵丘县及蔚州;五代时灵丘属后晋、后唐之蔚州;辽属西京道蔚州;金属西京路蔚州;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四月灵丘县升为成州,属西京路蔚州;元代灵丘属上都路蔚州;明代属大同府蔚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蔚州改属直隶宣化府,灵丘由历属蔚州改归山西大同府;宣统三年(1911年)属山西省雁平道大同府;抗日战争期间灵丘为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隶属晋察冀边区;建国后灵丘县历隶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山西省雁北专区、晋北专区、雁北地区;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b></p><p class="ql-block"><b> 灵丘县有平型关战役遗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赵武灵王墓、觉山寺、唐河大峡谷、白求恩医院遗址、桃花山景区、平型关战役遗址、觉山寺风景区、甸子梁、赵武灵王墓、曲回寺、空中大草原、御射台遗址、车河有机社区、北泉村、龙泉寺、灵丘古道、花塔村、灵丘县博物馆、曲回寺唐代石佛家群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苦荞面凉粉、黄烧饼、黄米油炸糕、灵丘熏鸡、莜面饺子、山药熬粥、谷面糊糊、灵丘莜麦面、灵丘刀削面、灵丘豆腐干、羊肉泡馍、水煮肉片、脆皮茄子、毛血旺、莜面饨饨、酸汤羊肉、老大同过油肉、带汤苦菜、韭菜鸡蛋炒麻饼、黄米面、荞麦、莜面、青皮核桃、福田喜柿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浑源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灵丘县向西北行驶82公里1小时16分钟,我们来到</b><b>浑源县。</b></p><p class="ql-block"><b> 浑源县,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云州区、阳高县相连;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貌类型复杂、结构多样、地势起伏较大,县境地貌为南山北坡中间川,有南部山地、北部坡地和川区三种地貌,境内河流主要有浑河、唐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为196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4.34万人,常住人口22.89万人,下辖6个镇、10个乡。浑源县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浑源县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有488处不可移动文物,有2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7处国家级、8处省级、5处市级、9处县级,有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其中8项省级、4项市级、11项县级;现存有北齐、明代等长城墙体;境内闻名遐迩的北岳恒山,为中华五岳名山之一,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与凌空摩崖建筑悬空寺一道构成了著名的恒山美景;浑源县入选了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山西省双拥模范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2月2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浑源县地境夏商时属冀州;西周时以恒山镇属并州;春秋时属代国;战国归赵;秦代始皇置县,称为崞县,属雁门郡;后改称平舒,属代郡;西汉平舒县废,复置崞县,属恒山郡;王莽新朝期间改为崞张县;东汉建武年间废崞县,置常山关(常山即恒山,因避文帝刘恒讳改名);三国时曹魏复置崞县;晋朝时刘琨弃崞县予代王拓跋猗卢;南北朝时北魏改名石城县;天兴元年改称崞山县;东魏改为廊州;北齐改为北显州;隋代北显州改称平寇县,后又改回崞县;唐初为云州属地,后析置浑源县,隶应州;五代时后唐改浑元县,属应州;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赂契丹,浑源县随州入辽;金贞祐二年(1214)于县置浑源州,隶西京路;元代初期改浑源县为恒阴县,属西京;至元四年(1265年)省入浑源州,隶大同府;明清时俱称浑源州,均属大同府;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为浑源县,后属雁门道;抗战时期县境南北山区均为抗日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成立浑源县人民政府,隶属冀晋五分区察南办事处冀晋行署雁北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解放;建国后划归察哈尔省;1952年11月察省撤销,复归山西省雁北专区;1956年属晋北专区;1958年与广灵县合并,次年又分治;1961年复归雁北专区;1979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1993年6月撤销雁北地区,浑源县划归大同市管辖。</b></p><p class="ql-block"><b> 浑源县有北岳恒山、悬空寺、栗毓美墓、汤头温泉、中国传统古村落神溪村、神溪水乡、双乳山景区、东圪坨铺民俗村、大峪沟、小峪沟、天赐沟、莲花山、永安禅寺、浑源文庙、圆觉寺砖塔、浑源古城、天赐禅林云峰寺、通天寺、下韩完小旧址、三清殿、神溪国家湿地公园、麻庄汉墓群、磁窑口关、归潜堂、龙山、千佛岭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浑源凉粉、浑源酥大豆、北岳四小碗、浑源羊杂、沙棘豌豆糕、油炸糕、二明凉粉、恒山黄芪、黄芪羊肉汤、摊花儿、红糖馒头、过油肉、酸汤羊肉、马肉面、伊宁鸡汤、浑源臊子面、老君面、香辣兔头、铁锅烧饼、馓子面、恒山老白干、恒山老醋、李峪杏干、黑土豆粉条、呼格豆腐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大同市 · 云州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浑源县向北行驶59公里52分钟,我们来到</b><b>大同市云州区。</b></p><p class="ql-block"><b> 云州区,别名大同县,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中部,东接阳高县,南连浑源县和怀仁市,北邻新荣区,西依平城区、云冈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境内有山川、丘陵等多种地貌形态,平均海拔1040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域面积147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万人,常住人口14.61万人,下辖3个镇、6个乡。云州区的名字源自云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国设立的云中郡;云州区入选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名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云州区地境战国时期属赵;秦时置平城县,故治在今大同城东北古城,属雁门郡;新莽时改平城县为平顺县;东汉时复旧称;建安末年废;三国时期魏复置,属新兴郡;晋朝时改属雁门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称万年县;太和十七年(493年)复名平城,属恒州,兼为州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太平县;北周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隋开皇二年(582年)改为云内县;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复为云中县,属云州;五代时期晋割入契丹,隶西京道;辽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云中县地置大同县,属西京道;金朝初期于县境置裕民县,后废;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云中县入大同县,属大同路;明清时期属大同府;抗日战争时期分置东、西大同县,分属晋察冀边区与晋绥边区,抗战胜利后复为一县;建国后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归山西省;1954年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1958年大仁县并入大同市,以之置郊区;1960年以原大同县置古城区;1964年复为大同县,属大同市;1965年改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71年与大同市分治,县政府迁驻西坪镇;1993年撤销雁北地区,县改属大同市;2018年2月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b></p><p class="ql-block"><b> 云州区有黄花主题公园、大同火山群地质公园、大同桑干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桑干古道乌龙峡、狼窝山、云小萱万亩花海、桑干湖生态旅游区、老虎山、昊天寺、忘忧农场、大同土林、大同市云州区生态公园、于家寨、北石山村遗址、吉家庄遗址、水头遗址、冈山遗址、东水地古城遗址、小坊城古城遗址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大同刀削面、大同铜火锅、大同什锦火锅、莜面、黄花菜、玻璃饺子、烧麦、块垒、羊杂、黄糕、稠粥、小米粥、沙棘汁、羊杂粉、黄米蛋糕和、沙棘面包、谷老二熏肉饼、开锅豆腐汤、老坛肉、百花烧麦、牛盖骨、王府秘制鸡、风沙鸡、黄米凉糕、酸汤羊肉、砂锅肚煲鸡、过油肉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大同市 · 新荣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云州区向西北行驶66公里58分钟,我们来到大同市</b><b>新荣区。</b></p><p class="ql-block"><b> 新荣区,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缘,北、西北以长城为界与丰镇市、凉城县毗连,东与阳高县、云州区接壤,西与左云县相邻,南与云冈区、平城区毗邻;地处大同断陷盆地沉降北沿上升阶地,系阴山山脉余支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的黄土丘陵区,在大地构造属于吕梁期伊陕地台区,东南西北四方分别有采凉山、四家山、马头山、弥陀山,呈四山环抱之势,内为缓坡地带和黄土丘区,地貌特征为周边高、中部低,山侧缓坡地带向内逐渐降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面积109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58万人,常住人口12.84万人,下辖3个镇、4个乡。新荣区始建于1970年,最初名为大同市北郊区,1972年4月因区政府驻地新荣村而得名新荣区,新荣区的名字寓意着万象之始和众生之盛,体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悠久传统;新荣区入选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山西省平安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新荣区地境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当时在西寺梁山附近设立了永固县,辖区包括拒墙堡、堡子湾、新荣、户部、镇川堡、花园屯等乡镇及南郊区古店镇、大同县部分村;在辽、金时期在今拒墙西南设鲁德县,辖今大同县以西、丰镇县以南、清水河县以东、怀仁县以北的方圆数百里;建国初期今新荣区分属大同市和左云县,归察哈尔省;1952年8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市、左云县改归山西省,该区仍分属大同市、左云县,属大同市所辖部分后归大仁县;1958年,除郭家窑、东胜庄、破鲁之外,其余区域划归大同市郊区;1960年该区属古城区;1964年复归大同县;1970年成立大同市北郊区,辖云冈、高山、古店和由大同县划出的新荣、镇虏、西村、上深涧、得胜、拒墙共九个公社;1972年4月北郊区更名为大同市新荣区。</b></p><p class="ql-block"><b> 新荣区有古长城遗址、得胜堡、宁静寺、宣宁故城遗址、方山永固陵遗址、红石崖游览区、饮马河、镇羌堡长城、助马堡、慧泉禅寺、弥陀山、太玄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采凉山、镇川堡、方山陵墓、万泉庄遗址、六棱山、千年花乡·西寺·花仙谷、得胜口、万泉河、北宋庄龙母寺、赵彦庄龙王庙、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新荣莜面、大窑山羊肉、油炸糕、玻璃饺子、莜面窝窝、莜面饨饨、大同刀削面、大同烧麦、酸汤羊肉、地皮菜灌饼、大同羊杂、羊杂粉汤、农家炒莜麦、麻糁饼、牛肉雪花烧麦、传统猪肉面、熏肉包、羊杂米粉、云冈刀削面、饸饹面、豆腐粉、柳絮炒鸡蛋、虎皮蛋、肉丸子、地皮菜、大窑山莜面、道士窑羊肉、玉米面高筋粉、新荣苦荞、胡麻籽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大同市 · 平城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新荣区向东南行驶32公里49分钟,我们来到平城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平城区,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是中国煤都大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大同市中部、大同盆地中心、北邻内蒙古、东望河北,东邻云州区,西毗十里河、平旺乡,南濒东河河、时庄,北抵白马城、安家小村;境域北部是阴山山脉、东南部是恒山山脉、西部是洪涛山山脉,北、东、西三面为群山环绕,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区内无高山丘陵,座落在大同盆地腹部,基本为平原地带,境内主要河流有桑干河、御河、十里河,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域面积238.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0.56万人,常住人口112.77万人,下辖18个街道。平城区的前身是秦汉时期的平城县;北魏时期,平城作为北魏的中期都城,经历了六位皇帝的统治;平城区为首都之屏障、三晋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平城区是曾为秦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元三代陪都、明清重镇的千年历史古都大同的核心区;是京包、同蒲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和大秦铁路的起始站,居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心点,是晋冀蒙三省(区)的商贸交汇处;平城区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山西省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平城区地境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夏商周及春秋时为北狄和楼烦所居;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置云中、雁门、代郡,为赵国北部重地,大同城始建制;秦朝时属雁门郡,在城西十里河谷筑城以备胡;西汉置平城县,属雁门郡;王莽时改为平顺县;东汉称平城县,属雁门郡;晋朝时鲜卑人拓跋猗卢封为代公,修平城为南都;北魏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北魏在大同城建都97年;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平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恒州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太平县;北周改太平县为云中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隶属云内县。唐咸通一年(869年)置大同军节度使;五代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州在内;辽朝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置大同府,大同始得其名;重熙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县;宋宣和五年(1123年)置云中府路;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占大同,改西京为西京路,府治、县治不变;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明洪武五年(1372年)建大同城池;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为九边重镇之一;清朝时设大同府,治大同县,隶属山西省;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废府留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3日日军入侵大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以同蒲铁路和平绥铁路分为东西大同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大同解放后,改县为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0月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大同市隶属山西省管辖;1979年12月恢复大同市城区人民政府;2018年2月撤销大同市城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平城区有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明代古城墙、法华寺、鼓楼、朝阳寺、清真寺、纯阳宫、平城遗址、大同方特欢乐世界、大同南城墙、城墙带状公园、钟楼、雁塔、魁星楼、文瀛湖森林公园、大同公园、明堂公园、御河生态园、卧龙公园、文瀛湖生态公园、智家堡公园、御河湿地公园、大同东城墙、太平楼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大同刀削面、百花烧麦、羊头肉、生煎羊肉烧麦、碳烤肘子、风沙鸡、传统猪肉面、肉饼、疙瘩汤、小媳妇凉粉、熏肉包、炸油糕、大同什锦老火锅、大同莜面窝窝、大同兔头、大同黄糕炖肉、大同过油肉、大同炒盔垒、大同羊杂、大同黄糕、虎皮蛋、应州牛腰、国宴狮子头、凉拌黄花、关东红烧肉、肚包肉、羊杂米粉、大同黄花、大同沙棘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云冈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平城区向西南行驶18公里33分钟,我们来到云冈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云冈区,别名口泉,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西南部,东邻平城区、云州区,西接左云县,南连怀仁市,北依新荣区;地处黄土高原东缘,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中小起伏丘陵山区,境内被口泉断裂分成西北部和东南部,西北部为起伏较大的山区,东南部为略有起伏的平原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面积737.8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1.98万人,常住人口67.74万人,下辖21个街道、2个镇、4个乡。云冈区的名称由来主要源于其境内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云冈区境内,最初被称为武州山石窟或武周山石窟,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才被称为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命名可能源于其周围的山冈与云气相伴,象征着云间的山冈;</b><b>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50处,其中国家级3处(云冈石窟、禅房寺砖塔、“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省级28处;云冈石窟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石群之一,是极其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是中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此外还有张留庄地秧歌、云胜锣鼓、郊城道琴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冈区入选了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中国礼仪百佳县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能源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云冈区地境旧石器时代即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战国属赵国雁门郡;秦朝置郡县,属雁门郡;西汉属平城县;北魏为京畿内地,后改为恒州;北齐属恒州太平县;北周属朔州云中县;隋朝属马邑郡云内县;唐、五代属河东道云州治;辽、金、元、明、清几代均属大同府大同县;民国废府立县,属大同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大怀左县;解放战争时期属西大同县;解放初期大同市下辖五个区,今镜分属矿区、南郊,之后境域区划几经变迁,历经口泉矿区办事处、口泉矿区、口泉区等演变;1970年设矿区,建置由此而始,成为县级行政区,属大同矿务局和大同市双重领导;同年撤销郊区,成立大同市南郊区和北郊区;2018年2月撤销大同市矿区、大同市南郊区,设立大同市云冈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云冈区有云冈石窟、禅房寺砖塔、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禅房寺砖塔、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辛寨龙王庙、高山古城遗址、焦山寺石窟、高山古城、灵岩寺、云冈博物馆、观音堂、玉龙洞、焦山石窟寺、杨家窑村、平旺公园、十里河森林公园、云冈公园、街心公园、恒安公园、口泉公园、焦山寺、文瀛湖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鸡蛋炒刀削、黄花醋、茉莉茶花饼、蜂蜜糕、小米糕、北魏御苏、手打香酥饼、凉拌猪耳朵、凉串牛肚、农家嘎巴锅、尖椒鸡蛋炒莜面、白菜炸蛋砂锅、过油肉、羊肉泡馍、油糕、炸酱面、羊杂碎、手工豆腐、醋溜白肉、酱爆羊肉、红焖羊肉、饭团、豆腐脑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左云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大同市云冈区,向西行驶58公里1小时16分钟、就到了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大同市段的最后一站 —— 左云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左云县,大同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最北部,东靠大同,西接右玉,南邻朔州,北眺呼市;地处黄土高原,境内地势高亢、起伏较大,是山西省平均海拔较高的地区之一,全境四面多山,中部为丘陵,平川少、山地和丘陵多,形成了西北、东南高、中间和西南低的地貌特征,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29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2万人,常住人口11.28万人,下辖3个镇、5个乡。左云县在明朝时期称为左卫,这一名称在清朝雍正年间被正式定为左云县;左云县的文化遗产丰富,境内有长城、保安堡等著名景点;长城在左云北部作为与内蒙古的边界穿过,是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左云县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厚重,因历史上一直处于特殊地理环境,边、堡、墩、寨等边塞文化遗迹遍布,是历史军事文化、商贸流通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和边塞风情文化的凸显地域,独特的边塞文化孕育了淳朴而独特的民风,是历史军事文化名县,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左云县入选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左云县地境早在10万年前,已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商周属冀州北部地区;春秋为北狄牧地,名白羊地;战国属赵国,置武州塞;秦属雁门郡;汉始设县,改为武州县;晋永嘉四年(310年)归代国;南北朝北魏时,隶桓州,为京都平城畿内之地;北周时地属北朔州;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诸州为郡,地属马邑郡云内县;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于故云内县置定襄县,兼云州治,地属云州定襄县;五代属后唐,隶河东道;清泰三年(936年)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将燕云16州割让契丹,地属辽;元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大同左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以北西路九堡并入,改称左云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后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组建大怀左、左右凉、大丰凉左联合抗日县政府,隶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联合县撤消,复左云县建制,属晋西区第十一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左云县解放,属晋绥五专署;建国后划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属山西省雁北专区;后历属晋北专区、雁北地区;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左云县隶属地级大同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左云县,在游览了左云县摩天岭、八台子村古长城、保安堡、白羊古城、摩天岭、白烟墩庙、五路山风景名胜区、摩天岭风景名胜区、东汉长城、北齐长城、明长城遗址左云段、宁鲁堡、镇宁箭楼、八台子大单巴、月华池、左云县历史文化名城、卧牛古城、楞严寺、十里河湿地生态园区、睡佛寺、威鲁堡、八台子大教堂、宁鲁口、白羊口等旅游景区景点;品尝了左云沾豆面糕、左云炝饭、莜豆面、荞面沓馍馍、荞面煮饼、玻璃饺子、块垒、油仁儿饺子、莜面窝窝、莜面绳绳、油炸糕、抿八股、土豆粉条、莜面墩墩、土豆饺子、土豆鱼、沙葱炒鸡蛋、沙葱炖羊肉、盐煎羊肉、梅家焖面、八宝粥、蛋汤、沙棘雪梨、皮蛋豆腐、金针菇黄瓜、熏肉包子、左云苦荞、左云胡麻、左云土豆、沙棘果、小杂粮、胡麻油、苦荞茶等美食小吃特产后,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就结束了在大同市10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线上神游,下一站将去往 —— 朔州市 。</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