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往事

Anan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Anan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段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不久我去省图书馆查阅资料,意外地看到2002年4月份的《经济日报》上刊载的“本报一季度评报活动评奖揭晓”一文。乍一看,颇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待细细一看,原来这就是我当年曾经予以相当关注的一条消息。有关当年的一些情景便不时地在眼前闪现。人的思想还真是有点怪。不经意间看到的一件东西,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回忆,尘封的往事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经济日报》面向全国读者发起的对报纸“品头论足”,对稿件质量、版面安排、栏目设计等内容进行评论,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这是由《经济日报》和康佳集团共同举办的有奖征集活动,奖品是康佳电视机和康佳手机。通过这次活动,《经济日报》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又能征集到广大读者提出的有利于报纸发展的意见建议,康佳集团也乐于借此宣传自己企业和产品,广大读者也有积极性参与。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经济日报》作为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同属“国家队”中的有相当影响的报纸,还勇于面向全国广大读者征求意见,足见报社领导的气魄、进取心及其高明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记得好像是就如何提高稿件的“经济味道”提了几点意见建议,具体内容已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对自己要求是争取写的立意要新,要有独到见解,不说空话,有可操作性。评报意见写的不长,也就是小4号字打在一页纸上,大约是六、七百字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寄出参评稿后,自己对能否入选也是没底。待到揭晓那几天,我正因有事在杭州。在哈尔滨看报很方便,办公室里就订有《经济日报》。身在外地,又想急于知道评奖结果,怎么能找份《经济日报》呢?看到我住的宾馆附近有个“杭州城市学院”,经再三解释方应允进入那学校的图书馆并找到了《经济日报》。看到我写的评报稿被评为一等奖,奖品是一台25寸康佳彩色电视机。在外地看到这消息,和在哈尔滨看到的感觉还真是有点不太一样,那是一种历经一番周折后的如愿以偿,就显得尤为珍惜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康佳电视机质量还是不错,这么多年一直在用着,直至去年儿子给买了台平板电视,这台电视才不用了。退休前,我可以算是《经济日报》的一个热心读者,对其有比较深的感情。那是由于经济工作也是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所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我对《经济日报》一直很关注,经常阅览学习。评报意见得到认可,也觉得更加拉近了和它的距离。退休后,有机会也依然愿翻翻《经济日报》,喜欢看那些有独到视角和独到见解的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全国报纸。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经济日报》无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20多年前有点略微发黄的报纸,很是亲切,也有些感慨,感叹世事的变换无常。报纸作为纸质媒体,想当年是多么的轰轰烈烈,风光无限。现在在新媒体冲击下,很多地方小报已是举步维艰,风光不在。当然国家大报和各级党报还是相对要好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科技在不断发展,历史在不断进步,各级报纸也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被历史潮流淹没。报纸也还需不断探索,找到自己生存之道,生存之路。衷心祝愿《经济日报》在解析经济政策,透视经济生活,聚焦经济热点,服务我国经济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做出更大贡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