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游记•洪洞县•辛村镇

星星之光

<p class="ql-block">  乙巳正月十八,驾橘马,过洪洞,北行西转,拜女娲娘娘、玉皇大帝于辛村乡……</p> 辛北村•玉皇庙 <p class="ql-block">  洪洞玉皇庙位于临汾市洪洞县辛乡镇马牧乡辛北村,始建于公元1229年。当时金朝还没有灭亡,元朝还未立国,但是此时的山西已是蒙元的天下了。是年元太宗窝阔台登基,成为蒙古帝国大汗,五年之后的1234年金朝灭亡。玉皇庙就始创于此时,历经明、清、民国数度重修。</p> <p class="ql-block">  洪洞玉皇庙坐北向南,分前后二进院落,总建筑面积4128平米,明、清和民国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主要集中在第二进院中,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门、仪门、月台、八卦台、玉皇殿。二郎殿和关公殿分别位于玉皇殿的东、西两侧。</p> <p class="ql-block">洪洞辛北玉皇庙简介:</p><p class="ql-block"> 辛北玉皇庙位于县城西北十华里辛北村界内,始建于1229年六月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元代建筑,其高大宏伟,高低错落有致,布局整齐合理,总面积为6320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 相传,元、明、清时期,这里曾是龙泉胜景,民安物阜,人杰地灵,车水马龙,一片祖地风光。汾河两岸百里之内,数以万计的百姓和官员,每年逢时节都来到这里"祭天"祈大运势,求雨,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多有道士居住,传道讲经,为信众壤灾解恶,祈福迎祥,影响颇大。由于庙中保存有珍贵的元代壁画和神秘的"太极八卦石盘"等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一九五七年被县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重点文物单位进行保护,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道坛主要供奉"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南极上宫勾陈天皇大帝"、"北极星宫紫薇太皇大帝",还有"关圣帝君"和"二郎神"等,极为灵验,有求必应,尤其是谋大运成大事者,具大德有大愿者前来拜祭,必获大助益。正所谓:敬天尊天祭天,妙之又妙;玉皇天皇太皇,玄之又玄。</p><p class="ql-block"> 在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洪洞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里将成为槐乡大地弘扬华夏传统文化的基地,为根祖圣地的建设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进入仪门,月台正中放置一座蘑菇状石台,此石初创于何时已无人知晓,称为盘古石,石面上有一幅石刻八卦图,是历代官民祭天时祈祷的地方。这块石头呈为圆盘状,直径有一米左右,表面很像太极八卦,也被称为“八卦石”。据说,石盘三层,意为三才;中为天池,为太极初成,两仪始有;中间八卦代表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外层二十四位天干地支,代表日时节气。八卦是太昊伏羲氏的一大创作,以揭示自然规律为主,是我国先民认识社会现象最原始的记录。相传,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祥和的大地上出现了争斗及乱象,玉皇大帝以盘古石为法器治理天下。</p> <p class="ql-block">  盘古石,俗称八卦石。辛北玉皇庙三大国宝之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一块文物。</p><p class="ql-block">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切祥和,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为了三养无数生灵的修真有道,为了使阴阳五行有序,天地劫有终数,闪亮的道德不致于在黑暗的磨砺中消亡,玉皇大帝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盘古石为法器在太始大纪里建立起三界最高政权。</p><p class="ql-block"> 道藏《真诰》曰:</p><p class="ql-block"> 阴阳待之以分,日月待之以明。早在太极方法之时,玉帝悯惜宇宙混沌不清,气机沿塞,化育难行。曾经化身盘古,成理之正,成气之清,成精之妙,成神之灵。法益三才,角立鼎分。</p><p class="ql-block"> 《艺文类聚》卷----引《五运历年纪》:</p><p class="ql-block">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p><p class="ql-block"> 周游《开辟衍绎》附录《乩仙天地判说》:</p><p class="ql-block"> 天地合闭…….就象个大西瓜,合得团团圆圆的,包罗万物在内,计一万零八百年,凡一切诸物,皆溶化其中矣。止有金木水火土五者混于其内,硬者如瓜子,软者如瓜瓤,内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亦溶化其中。合闭已久,若不得开,却得一个盘古氏,左手执凿,有手执斧,犹如剖瓜相似,辟为两半。上半渐高为天,含黄赤白黑,为五色祥云;下半渐低为地,亦含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地下为石,星石总是一物,若不信,今有星落地下,若人掘而观之,皆同地下之石。然天下亦有泉水,泉水无积处,流来人间,而注大海。</p><p class="ql-block"> 另据《三王历》记载:天地浑沌,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主于天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亦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年,然后天地开辟。盘古龙身人首,首极东,足极西,左手极南,右手极北,开目成昼,合目成夜,呼为暑,吸为寒,吹气成风云,叱声为雷霆。盘古死,头为甲,喉为乙,肩为丙,心为丁,胆为戊,脾为已,胁为庚,肺为辛,肾为壬,足为癸。头为午,两肩为已、未,双臂为辰、申,双胁为卯、酉,双腿为寅、戌,双足为丑、亥,阴为子。目为日月,髭为星辰,眉为斗枢,九窍为九州,乳为昆仑,膝为南岳,股为太山。尻为鱼鳖,手为飞鸟,爪为龟龙,骨为金银,发为草木,毫毛为凫鸭,齿为玉石,汗为雨水,大肠为江海,小肠为淮泗,膀胱为百川,面轮为洞庭、精灵魂魄。化为石盘。</p><p class="ql-block"> 盘古石,形如锅盖,象征周天三百六;色粉五彩,象征五行生克;石盘三层意即三才;中间天池,太极初成,两仪始有;阴阳始分,昼夜交替。中间八卦代表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卦相错,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外层二十四位位于干支八卦,顺时排列,交错相问,目时有记,节气始分。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形成了周天360日有奇的周天循环,如水流行。盘古石将天万物尽纳其中。分天地,定乾坤。使宇宙的星转斗移、四时的寒暑交替,五行的母子相生、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万物的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皆有规律。</p> <p class="ql-block">  八卦台的后面是三座主体建筑:玉皇殿、二郎殿和关帝殿。三座殿宇均建在高出地面2.5米的台基上。正中玉皇殿又称灵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出前廊,单檐悬山顶。明间辟门,次间置窗。檐下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令拱抹斜。补间铺作一朵,补间真昂造,后尾挑斡下平槫。</p> <p class="ql-block">  与玉皇殿建筑风格类似的,关公殿为西垛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明间辟门,次间置窗。檐下斗拱五铺作,补间一朵。二郎殿为东垛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明间辟门,次间置窗。檐下斗拱四铺作,补间铺作一朵。三座大殿内梁架均使用天然林木,梁栿选材自然,加工粗糙,铺作规整,梁栿及脊部构件锛迹明显,保持了元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 三殿中还有保存完整的元代壁画,画面线条流畅、风格粗犷,保存尚好。在黄泥被揭掉的两小块墙壁上露出了两块色彩舒适的壁画故事:一块画的是一位骑白马的将军,手提敌将首级,跃马飞驰,如同《三国演义》里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英雄人物;另一块是大队人马在大水中挣扎呼号的情景,多为半人半鬼的“蛮夷”,像诸葛亮的“水淹七军”。</p> 马牧 <p class="ql-block">  汾河流经洪洞县马牧村,有滩曰马牧滩。马牧滩滩宽且水草丰富,相传,南北朝东魏孝景帝时为官家屯兵牧马之地,汾河西岸高地建有一村,是为马牧村。</p><p class="ql-block"> 马牧村1954年前属赵城县管辖,据清道光年间《赵城县志》记载,赵城县西乡马牧里有村四:马牧北堡、马牧村、马牧南堡、赵家庄(后迁徙无考)。马牧村现有人口九千耕地万亩,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马一村、马二村、马三村。</p> <p class="ql-block">  马牧村历史文化深厚、庙宇众多。现存最古老建筑为金元时期华严寺(俗称北寺)的大雄宝殿,保存最为完整的有1904年建造的哥特式建筑马牧天主教堂,有经修缮或新修建的三官庙、风驰楼、娘娘庙、东岳庙等文物古迹。“马牧村,发大财,一年大(唱)戏有八台。”此民谣足以印证历史上马牧村的富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p> 风驰楼 <p class="ql-block">  马牧十字路口的风驰楼有这样一个典故。据传,该楼是源于一位名叫“凤儿”的许家姑娘。明万历年间,她嫁给了赵城人刘应凤,恰巧凑成“双凤合婚”。当时,家里人觉得姑娘出嫁他乡,是凤凰飞走了,父亲极其想念女儿,就建起此楼,这样站立楼上,一眼就能看见赵城,看见姑娘了。故将此楼取名“风驰楼”。风驰楼与临汾鼓楼、洪洞关帝庙形制接近。底座为砖碹十字过门洞,上部乃二层砖木结构,斗拱挑檐悬铃,明柱围廊木隔,楼高三丈又三,底层拱门额镶石匾,四面门字分别为“映波”“望尧”“凝秀”“玄象”,该楼系明万历七年建造。</p> 马三天主教堂 <p class="ql-block">  马三天主堂位于洪洞县辛村乡马三村中部。据新修《洪洞县志》记载,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占地面积 4356.2平方米。坐西面东,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大门、天主堂、神父室。大门开在院北,门楣题“教务府”,大门两侧设砖墙。圣母堂建在院中央,坐西面东,哥特式建筑,教堂、钟楼、十字架三位一体,东西开窗。神父室位于圣母堂后,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檐廊构架。马三天主堂在1961—1993年期间曾为马牧粮站使用,圣母堂东侧和南侧建有粮站库房。现归天主教洪洞教区管理。1995年对圣母堂顶部进行了维修。该教堂是洪洞河西区天主教主要堂口之一。</p> 马二八路军总部 <p class="ql-block">  马二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洪洞县辛村乡马二村中部。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朱德率八路军总部驻扎该院。朱德提出著名的十六条战术原则,1938年2月5日,下达八路军129师出平汉线向津浦线日军出击命令,2月8日和14日,两次赴临汾与阎锡山会晤商讨作战计划。2月20日,总部向太行山区转移。旧址院落坐西面东,占地面积1436.6平方米,现存大门、影壁、正房和东西厢房共5栋20间,为清代中晚期建筑。正房和东西厢房均为砖木构硬山顶房屋。现为马二村委会办公地点。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2月30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的八路军总部进驻于马牧村凤驰楼北侧许家书院。期间(1939年1月30日)时逢农历春节,抗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率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第九军军长郭寄峪等抗日将领前来拜年慰问。八路军总部在马牧村东娘娘庙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卫立煌等抗日将领与八路军众官兵一同观看了由丁玲带领的八路军战士参加演出的抗战节目。美国女记者与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亲赴马牧八路军总部采访,受到朱德等八路军高级将领的会见。1938年2月20日,八路军总部撤离驻扎52天的马牧村奔赴太行山区抗日前线领导八路军抗战。八路军总部的驻扎为马牧村的历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p> 《赵氏孤儿》•公孙堡•程曲村 <p class="ql-block">  今洪洞县辛村镇有两个村名公孙堡村和程曲村,相传春秋时期赵氏的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分别是公孙堡村和程曲村人,两村相隔仅一公里。</p><p class="ql-block"> 《史记·赵世家》关于“赵氏孤儿”的描述就是在赵氏被灭门后,公孙杵臼约程婴一同赴难救下了赵氏孤儿赵武。晋国在灵公执政时期,赵盾为晋国正卿。晋灵公是一个荒淫残暴的国君,后被赵盾的同父异母弟弟赵穿所杀,赵盾随即迎回晋灵公的叔叔为新君,即晋成公。</p><p class="ql-block"> 七年后,晋成公亡,其子晋景公继位。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大司寇屠岸贾旧案重提,把罪名加在赵盾身上,此时赵盾已死,屠岸贾联合诸将杀灭了赵盾的儿子赵朔连同家属300余人,仅剩赵朔的妻子,因她是晋成公的姐姐,也是晋景公的姑姑,所以得以幸免。这时的她怀着孩子(即赵氏孤儿赵武),躲藏在下宫中。遗孤出生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好朋友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遂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苦肉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下了赵氏最后血脉。十五年后,孤儿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晋景公下令攻杀屠岸贾,灭其族,赵氏冤案昭雪了。赵武成年后,程婴对赵武说:“当年你们赵家遭遇大难,公孙杵臼选择了死,而我不能死,就是因为要为你们赵家抚育后代,今天你已长大成人,你们赵家也恢复宗位,我才有脸面去见你酒泉之下的父亲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赵武为他守孝三年。赵武成年后,做了晋国的卿大夫,他是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p> 辛南•娲皇圣母庙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辛南村娲皇圣母庙圣母大殿前,座落着一幢高大雄伟的古建筑——梳妆楼。这是一个亦悲亦喜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辛南村娲皇圣母庙圣母大殿前,座落着一幢高大雄伟的古建筑——梳妆楼。一层四周立有历朝历代重修丰碑,碑文记载着人们敬仰娲皇圣母的伟大功绩。据传:“梳妆楼”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那时平阳 ( 今临汾 ) 在任知府的闺女,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且知书达礼,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绣花裁缝,心灵手巧,真可谓当代一方女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如花似 玉被其父视为掌上明珠的千金小姐、妙龄少女, 在一天早晨沐浴后梳妆之际,突然无病而逝。这突如奇来的噩耗,对作为知府的父亲来说既震憾又悲哀之极,更是沮丧失望的困惑,百感交集,悲痛欲绝。平阳知府处理完女儿后事,仍忧郁不安, 朝思暮想,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沉浸在悲痛中的父亲身处静室,和衣榻上,不知不觉,昏昏入睡。睡梦之中,见女儿飘飘然走到他面前, 跪而叩曰:“父亲呀,父亲,莫怪女儿薄情绝意, 实乃洪洞辛南娲皇圣母采童子要女儿侍奉她老人家去,从此儿不能在您身边尽孝了,望父亲大人务自珍重。”说毕,叩拜,便辞父而去。其父惊觉过来,原是南柯一梦。他回味梦境, 从梦中悟出了女儿的死因和归宿。坐思一阵后, 便决定到辛南村“娲皇庙”实地一看。</p> <p class="ql-block">  翌日,衙役鸣锣开道,知府乘八抬轿,集数十人,前呼后拥,来到辛南一看,果有此庙。而且,庙宇殿堂雄伟壮观,“女娲”金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于是忙下跪叩头,百拜于圣母像前曰:“下官之女能够侍奉圣母,确系卑职的造化和福气。”并当场许愿发誓:在此庙殿前兴建“梳妆楼”一座,以彰永远。知府返平阳后,即选良辰吉日,采木运石,请良匠能师,奠基始建了“梳妆楼”供人们浏览朝观,焚香秉烛,祭祀贤女。次年农历三月初十,娲皇寿诞之日,知府欣慰,雅兴大发,欣然给梳妆楼命笔题书送来“坤柔宁,一显灵”六字大匾一块,悬挂在梳妆楼下。从此,一座满含清代风格的梳妆楼,便巍然壮观地屹立在娲皇圣母殿前,“梳妆楼”的传说也传颂千古,流传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