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石峡、镇北台景区是榆林市的两张文化旅游名片,红石峡景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北台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石峡、镇北台景区也是省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红石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榆林红石峡,因山岩红色,水刷成峡,而名“红石峡”。又因两峡高耸,山势雄伟,亦称“雄石峡”。红石峡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长城路街道北岳庙村,距离榆林市区约5公里,地处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是榆林市的一处著名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峡峡谷长约350米,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红石峡内山奇水秀,杨柳成荫,群花生艳。北峡两壁中分,上有天然湖泊,下有飞流瀑布;南峡两壁对峙,峭拔如削,一水中流。在此可以尽情欣赏边塞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峡东西百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大小石窟庙殿40余处,为宋、元时期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这些石窟古刹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宗教文化氛围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红石峡自古以来就是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据《榆林府志》记载,宋朝时,榆林一带归西夏国管辖,西夏国王李继迁曾在此地凿石为穴,埋葬祖先。明朝时期,红石峡成为文人墨客、武将儒士题刻抒怀之地,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红石峡最为著名的是其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东西两崖题刻达160多块,字大者丈余,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诸家书体荟萃,笔力雄健、挺劲(如晚清名将左宗棠的“榆溪胜地”)这些摩崖石刻被誉为“塞上碑林”,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b> 地祗(圣母殿)• </b>明代,内供奉云霄、碧霄、琼霄三圣母及其他诸神,为求婚姻、赐子嗣的宗教场所。</p> <p class="ql-block"><b> 三教殿•</b>明代,内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道教创始人老子、儒学创始人孔子,是三教归一、民族融合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b> 大雄殿•</b>明代成化年间,内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二菩萨及四大护法,为佛教最高象征。</p> <p class="ql-block"><b> 观音堂•</b>明代成化年间,内供奉观音菩萨石雕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b> 小须弥殿•</b>明代,内供奉小沙弥像五尊。</p> <p class="ql-block"><b> 地藏十王殿•</b>明代,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及十殿阎罗王。</p> <p class="ql-block"><b> 弥勒佛殿•</b>明代,内供奉弥勒佛造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b> 圆觉殿•</b>明代,内供奉三世佛及十六罗汉。</p> <p class="ql-block"><b> 睡佛殿•</b>明代,内供奉释迦牟尼佛涅槃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b> 三皇殿•</b>明代,内供奉天皇伏羲、地皇神农和人皇皇帝。他们被尊为开创华夏文明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b> 三清殿•</b>明代,内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是道教神系位业最高的三位神明。</p> <p class="ql-block"><b> 关公殿•</b>明代,内供奉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及关平、周仓。关公又称“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p> <p class="ql-block"><b> 韦陀菩萨•</b>明代,龛上供奉韦陀菩萨造像一尊,韦陀菩萨是佛陀和佛法的护法,其职责是护法安僧。</p> <p class="ql-block"><b> 菩萨殿•</b>明代,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p> <p class="ql-block"><b> 慈仁殿•</b>明代,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 </p> <p class="ql-block"> “广泽渠”取“泽被苍生”之意。为解决军民用水及灌溉困难,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同举人纪温查山形、勘地势,亲率将士历经数月之劳苦开凿而成。后世皆有拓展维修,至1964年,东西水渠有效灌溉面积达一万余亩。</p> <p class="ql-block"> 普渡桥,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为便于游人来往,在红石峡东西崖石壁间新建三孔石拱桥,名“普渡桥”,取“普渡众生”之意。1957年,普渡桥及西崖北部水渠皆被洪水冲毁。1963年春。在原桥址北新建四孔涵洞渡桥,引东崖渠水注入西崖水渠,上间隔覆以石板,供游人通过,从而形成水上桥、桥上水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榆林红石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无论是欣赏摩崖石刻的艺术魅力还是感受边塞风光的壮丽景色,红石峡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镇北台</b></p> <p class="ql-block"> 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城北约4千米处的红山顶上,是明长城遗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镇北台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四月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是明朝“隆庆议和”与“和平互市”的产物。原是明长城的一处观察哨所,主要用于监控明长城线上的贡市情况,是明朝防御北方入侵的重要据点,也是当时军事指挥和信息传递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镇北台是“蒙汉一家”和开创边关和平环境的历史见证,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镇北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是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使其成为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 镇北台呈正方梯形,台体为内夯黄土外包砖石的实心构造,共四层,由下至上逐层减小。每层台楼四周以女墙雉堞,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p> <p class="ql-block"> 镇北台的设计精巧,第一层为基座,高大而坚固,用于支撑整个台体;第二层为指挥所,是军事指挥官们进行军事部署和指挥战斗的地方;第三层为仓库,用于存放粮食、武器等军事物资;第四层为瞭望台,视野开阔,可以远眺四周,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p> <p class="ql-block"> 榆树,榆科榆属,别名白榆、家榆、榆钱树、春榆等;榆钱,是榆树结出的果,因状如铜钱,挂满枝头,故得美名曰榆钱。于是,榆树也得一别名~摇钱树。相传,古代榆溪河两岸榆树成林,始得榆林之称。由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使榆林的榆树几近消失,更显得镇北台保留下来的两棵老榆树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榆林历史上长期被风沙困扰,但经过70余年的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飞跃。如今,从镇北台上眺望,四周一片郁郁葱葱,成为绿色长城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镇北台长城景区已经成为榆林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