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行走了三个历史文化街区

踏儿

<p class="ql-block">  福州也是我早有打算要来的城市,虽然有点累了,还是想坚持走完,十四天自由行,坐火车走了五个城市,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感觉还是蛮辛苦的。</p> <p class="ql-block">  来福州三坊七巷是一定要去的,三坊包括: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则是:郎官巷、吉庇巷、宫巷、黄巷、塔巷、安民巷、杨桥巷。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历史人文与商业气息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锦衣坊,历史上曾有很多名字如:<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禄锦坊</span>,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祥衣锦还乡,将禄锦坊改为衣锦坊,寓意“衣锦还乡”,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衣锦坊的历史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布局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造型独特的水榭戏台、雕刻精美的欧阳氏花厅等。</p> <p class="ql-block">  上下杭古街巷,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汉王朝册封闽越王无诸在今大庙山,其时山以南尽是闽江水域。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以前,潮水在大庙山南麓冲积成两个大沙痕--上杭沙痕、下杭沙痕,涨潮时走上痕(方言音通“上杭”),退潮时走下痕(音通“下杭”)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开始,上杭沙痕、下杭沙痕逐渐淤积形成陆地。同时大庙山南部、西南部、西部从水域拓为洲地,出现南部之楞岩洲和苍霞洲、西南部之帮洲、西部之义洲。再之后,楞岩洲、苍霞洲、帮洲、义洲逐渐淤积,与成为陆地的上杭、下杭连成一片。至此,苍霞地区形成历史地段发育、发展所需的陆地基础。</p><p class="ql-block"> 上下杭,为闽商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之美称。 完整保留了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  三通桥,始建于清朝嘉庆11年(1806),为敞肩式二三孔花岗石拱桥,造型优美,桥拦石板上刻有“嘉庆丙寅年仲秋吉旦造”。三通桥南北走向,此处三捷河水往南流入闽江,往东穿过小桥的三叉河道即达道河。</p> <p class="ql-block">  此地为三捷河与新桥仔河的交汇处,涨潮时,潮水交汇,在三通桥北张真君祖殿前形成“圣君殿潮水两头涨”的独特水文最观。</p> <p class="ql-block">  福州作为八闽首府,境内江河纵横,直达东海,很早便称为中国南北物资交流的中转站。明清时期,福州的资本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商贾云集,各地在闽商帮纷纷建立会馆。鼎盛时期,福州的会馆多达70余所。这些会馆除了为出门在外的乡亲提供食宿、寄囤货物之外,逢年过节还会组织团拜、宴会、看戏等活动,可谓是外地人在福州的“家”。</p> <p class="ql-block">  南郡会馆,始建于清末,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商集资建造。 坐北朝南,四面红砖清水墙,横匾刻“南郡会馆”,两侧刻河清、“海晏”,墙裙是四块浮雕,典雅别致,整个门面保存尚完好。</p> <p class="ql-block">  兴安会馆,建于清代,由兴化(今莆田、仙游)商帮集资建成。进门原有青石雌雄狮分蹲左右,据传福州脱胎漆器“双狮”,即以此为蓝本。会馆经多次拆修,现已难觅旧貌。</p> <p class="ql-block">  闽江南江滨沿线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还保留着百年前的山地街巷、西洋建筑和园林古厝。</p><p class="ql-block"> “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这是叶圣陶1923为烟台山所留下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从上下杭街区走出来,跨越闽江的解放大桥,可以步行到烟台山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闽江码头</p> <p class="ql-block">  烟台山安澜会馆,又称‌浙江会馆‌或‌上北馆‌,位于福州解放大桥头,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安澜会馆是为了寄托乡思、联络乡谊、增强同乡凝聚力而建立的,旨在实现行业自律和管理,处理对外商事纠纷。</p> <p class="ql-block">  烟台山就在商业街这里,海拔高41.6米,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是整个福州老城(鼓楼、台江、仓山)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p> <p class="ql-block">  烟台山顶峰视野开阔,站在山顶眺望闽江,沿岸风貌尽收眼底。一千年来,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榕城盐业的发展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