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8游(12)参观抗大纪念馆

老武

<p class="ql-block">2024.5.1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旧址,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延安总校旧址,原建筑物已无存。1964年在原址上修建了抗大校史陈列室,1966年10月对外展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炕日军事政洽大学,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创办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军事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p><p class="ql-block"> 从1936年6月到1945年9月,抗大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立足中国国情与革命实际,坚持教育为抗战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肓与生产相结合等教学原则,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风,培养造就了十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目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p><p class="ql-block"> 抗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光辉旗帜,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史册上谱写出不朽的乐章,在办学过程中孕育出的沈大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p><p class="ql-block"> 1937年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长凯丰为抗日军政大学写出校歌歌词,即由抵达延安不久的吕骥谱曲。随后,吕骥到抗大教唱,指挥抗大学员演出。歌词内容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歌颂了中华优秀儿女为追求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崇高革命情操。曲调庄严、沉稳、雄壮、有力,具有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气概,抒发了中华儿女肩负救国重任、献身远大理想的革命豪情。后来,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抗大分校,这首校歌随之流传至全国各地,对激发广大青年奔赴抗日前线起到了有力的鼓舞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展览以“革命熔炉 光辉旗帜”为主题,分“救亡图存 建立抗大”、“政治铸魂 服务抗战”、“抗大旗帜 插遍敌后”、“抗大精神 光照千秋”四部分,面积2525平方米,展线700延米,通过400张照片,650件文物,11组场景,16个多媒体展项,全面展示了抗大总校和各分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系统呈现了抗战时期抗大师生在学习战斗中创建的一整套办学经验与优良传统,深度诠释了抗大师生用血肉与奋斗孕育形成的抗大精神,立体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教育方针的形成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抗大校门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革命熔炉 光辉旗帜</p><p class="ql-block"> ——抗大历史陈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救亡图存 建立抗大</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创办了红大,1937年1月红大随中共中央移驻延安城,并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总校在近十年的办学中,数易校址,共办学8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黄河之滨 群英荟萃</p><p class="ql-block"> 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1935年又向华北进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为培养军政干部,保证军队发展和战争的需要,1936年6月1日红大在瓦窑堡开学,后随党中央移驻延安。无数的爱国青年奔赴延安、走进抗大,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光荣使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救亡 创建红大</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向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创办了红军教导队。</p><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建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2年春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红军学校分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彭(湃)杨(殷)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特科学校和游击队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招生广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照片——红大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扩建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6月,在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的基础上,扩大成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彪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刘亚楼先后任教育长,杨尚昆、傅钟先后任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6年8月,毛泽东关于红大增设加文化课给林彪的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大下设第1科(陈光任科长、罗荣桓任政治委员)、第2科(周士第任科长)、第3科(又称附属步兵学校,周昆任科长兼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里面有红大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大校址照片和红大教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模拟红大课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大课程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下 淬炼灵魂</p><p class="ql-block">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城,红大随之移驻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大批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为培养军政干部,迎接革命高潮创造了良好条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招生广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二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1月21日,抗大第二期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出席并讲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的印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二期的学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师生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为抗大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克农的四个子女、张学良的弟弟和杨虎城的儿子都是抗大学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步兵学校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步兵学校的组织机构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三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克功(1911年~1937年10月12日),江西南康人。红军师团级干部。1937年10月5日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1937年10月12日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克功案件的档案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学员挖窑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荣纪念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四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华侨学员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女生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期毕业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四期至第五期前半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章、简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1-4队军事教育计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校三周年庆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模拟庆祝大会主席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模拟庆祝大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际友人在抗大</p><p class="ql-block"> 抗大以最革命、最进步而闻名全国,一些国际友人纷纷来校参观访问。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海伦·斯诺、比森等均访问抗大,他们被抗大学员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激情所感染,纷纷撰文宣传,抗大也由此闻名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诺对抗大的评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际友人到抗大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与小八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庆祝抗大建校三周年的资料与实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总校东迁 敌后办学</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加紧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制造磨擦。为粉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进一步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决定抗大总校挺进华北、华中敌后办学,吸收和培养更多的抗日干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总校挺进敌后和返回陕北路线示意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期后半期至第七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争中学习战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期毕业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际春日记摘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彭德怀等关于抗大教育计划致毛泽东的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命令、委任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抗大总校校部设在山西黎城县境内。日伪军两千多人企图袭击抗大总校和八路军后勤机关,抗大五百多学员在洪岭进行了一场阻击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敌强我弱,战斗打得十分惨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终日寇死伤100多人,我军牺牲2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抗大总校及一、二团官兵迅速转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校五周年庆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总校给中央的报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际春日记摘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教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七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木刻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突破重围 重回陕北</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正值日军进行“大扫荡”。为保存干部,准备反攻,肯定总校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43年3月返回陕北绥德继续办学,投身大生产运动,进行整风学习,贯彻“七大”精神。1945年8月,第八期学员毕业。10月,总校迁往东北,抗大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八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证章、墨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加延安整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来抗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庆祝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 政治铸魂 服务抗战</p><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和1939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办学宗旨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第一次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军队中应创建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创建学校的重大课题,阐述了军事院校办学治校的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院校建设和军政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抗大的教育方针</p><p class="ql-block">抗大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造就了大批革命的、进步的学员,他们始终走在民族解放的最前例。</p><p class="ql-block">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p><p class="ql-block"> (1)加强党的领导</p><p class="ql-block">抗大总校于1938年6月颁布的《组织条令》明确指出:“本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施国防教育,创造具有高度民族意识的忠实于国家民族与社会解放事业的抗日军政干部,争取抗战胜利及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模拟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出校刊《思想战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的党务委员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的党代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25日,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抗大工作的指示》强调指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总校在《关于培养知识青年的政治工作》中指出:“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深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和接近工农,深入下层做艰苦实际工作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学员入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p><p class="ql-block"> (1)在艰苦环境中磨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一面学习 一面生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员纺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事训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习战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战斗中学习战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员学习和掌握游击战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抗大的校风</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为抗大制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教职员工和学员之间,团结友爱,亲密无间,过着集体化、战斗化的军事生活,处处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后办学,吸收和培养更多的抗日干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的文体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抗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抗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和“启发式”、“研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培养造就了大批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栋梁之材,使抗大闻名全国、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 1.教学原则</p><p class="ql-block">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教学原则。</p><p class="ql-block"> 抗大教学中的“四化”:</p><p class="ql-block"> 原则化,即坚持原则;中国化,即一切问题不能脱离中国实际;通俗化,讲课用事实说明问题,用群众常用常见的语言;具体化,把问题与一定时间、条件联系起来讲解,不能把理论看成是孤立的条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习教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习工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种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1.启发式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由教员发问、诱导,让学员利用已有的知识,从局部到整体,从侧面到全面理解,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2.解说式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教员由近及远、由抽象到具体、有条理有中心、层次分明地讲解。</p><p class="ql-block"> 3.讨论式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由教员提出问题,在学员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或集体切磋琢磨,集思广益、共同提高。</p><p class="ql-block"> 4.实验式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是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教授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 抗大旗帜 插遍敌后</p><p class="ql-block"> 随着抗战形势的迅猛发展,各抗日根据地急需大量干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抗大分绞,相继在陕北、华北和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了14所分校,五所陆军中学,一所附设中学。他们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飘扬看抗大的旗帜,回荡着抗大的歌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一分校</p><p class="ql-block"> 于1938年11月25日成立于陕西延安。1939年2月,迁至山西太行山,亦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1939年11月,迁至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办学。1945年10月,全体教职员工挺进东北归属抗大总校建制。</p><p class="ql-block">  抗大一分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四所分校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在山东培养了军、政、地干部9840名。培养地方干部共2000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二分校</p><p class="ql-block"> 于1938年12月成立,1939年1月下旬和2月下旬先后到达晋察冀边区的河北灵寿县陈庄会合。同年3月初开学上课。第一期学员一千一百零六人。第二期学员二千三百二十七人。第三期学员三千五百二十六人。分为高级科、上级科、普通科。第四期学员四千二百人,仍分为三科。1943年2月,该校全体教职员和学员三百余人返回陕北绥德,归还抗大总校建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三分校</p><p class="ql-block"> 是1939年7月抗大总校离开延安,挺进敌后办学时,留下一部分教职学员组建的。一九四三年一月奉中央军委之命到绥德与总校合并,历时三年半。因为它留在延安,环境相对比较安定,较好地坚持以教育为中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特种兵干部、参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四分校</p><p class="ql-block"> 于1940年3月在豫皖苏边区创建,在准北洪泽湖畔发展,1945年抗战胜利后结束,是新四军中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分校。它吸收华中和江南的知识青年,在江淮平原的艰难条件下坚持办学,共培养了近5000名干部,为新四军第四师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五分校</p><p class="ql-block"> 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和苏北抗日军政学校为基础,于1940年11月在苏北盐城成立,由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是抗大在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办的一所重点分校。1941年底,第五分校一分为二:校部改称抗大华中总分校,归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另从原分校抽出部分干部,组建了新的抗大第五分校,划归新四军第三师领导。1942年精兵简政时,第五分校暂时停办,1944年夏季又恢复重建,仍归新四军第三师领导,直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结束。第五分校先后培养了近5000名军政干部,为新四军的发展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六分校</p><p class="ql-block"> 于一九四O年十一月底正式成立,至一九四三年冬结束(中间曾与总校合并八个月),历经新、老六分校两个阶段,前后办了三年,时间虽不长,但它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坚持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二九师及地方党政机关培养了一批干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七分校</p><p class="ql-block"> 1941年7月,以八路军第120师教导团为基础,组建抗大第7分校。1943年1月,第7分校西渡黄河,挺进陕西省绥德地区,并入抗大总校。3月,分校附设陆军中学南下甘肃省合水县,编为抗大第7分校第1大队。不久,又组建第2、第3大队,恢复抗大第7分校领导机构。1946年11月,第7分校扩编为晋绥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八分校</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28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整编,新四军第二师根据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的指示,筹备建立了抗大第八分校,并于1941年5月4日正式建校。共办了四期,毕业学员二千五百余人。该校地处淮南抗日根据地腹地,环境比较安定,学校领导人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条件,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成绩卓著。1945年8月停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九分校</p><p class="ql-block"> 于1942年由粟裕将军率新四军东进时,将新四军一师师部及教导大队驻于南通时设立,共举办5期,对学生集中进行军事、政治、文化教育。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培训了3300名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第十分校</p><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随营军事学校为基础,组建抗大第10分校。由于新四军第5师兼豫鄂豫湘赣军区部队较为分散,该校遂编成4个教导团分散办学。1945年9月,第10分校校部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第14旅旅部。在此之前,新四军第7师在安徽省无为县也组建抗大第10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分校改称新四军第7师随营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冀热察分校</p><p class="ql-block"> 1940年9月,由冀热察挺进军创办的冀热察抗大分校在河北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成立。1942年2月,冀热察挺进军及抗大分校番号撤销,划归晋察冀军区。虽仅两年时间,就为平西抗日根据地培养了一批军政骨干人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太岳分校</p><p class="ql-block"> 于一九四四年秋以抗大太岳大队为基础组成,一九四五年十月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时结束,历时一年多。它是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和太岳军区部队培养干部的一所抗大分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华中总分校</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和新四军军部决定,以抗大第五分校为基础成立抗大华中总分校,统一领导华中各抗大分校的工作,总分校接受抗大总校的领导,成为总校的组成部分。1943年初,为精简机构,华中总分校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皖江第十分校</p><p class="ql-block"> 1945年初春,新四军第七师已由当初2000人,发展到30000人,急需培养大批的优秀干部,同年四月成立了抗大皖江第十分校。1945年8月,日本投降,改名为第七师干部随营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 抗大精神 光照千秋</p><p class="ql-block"> 革命熔炉,将星摇篮,抗大英烈,忠魂永存。抗大在教育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抗大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全军各院校以继承和弘扬抗大精神为己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抗大英烈 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抗大将星 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抗大在抗日战争的烈火中孕育和发展,人民共和国将帅们在抗大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据统计,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抗大任职任教和学习过的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就有500余人。其中元帅7人,大将8人,少将30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帅有:朱德、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和叶剑英。</p><p class="ql-block"> 大将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张云逸、罗瑞卿、许光达和王树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将29人,中将49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少将108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赓续血脉 永续传承</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抗大又肩负起建立新中国的光荣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自觉的担负起弘扬抗大精神的神圣使命,雄浑、嘹亮的抗大校歌,响彻全军的每一所校园,抗大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闪烁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抗大学员始终牢记毛泽东“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的教导,肩负着抗日救国、民族解放的使命,坚决地为全国四万万五干万同胞英勇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总校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总校一部分教职员工和学员1945年进军东北成立东北军政大学,后改称华中军事政治大学、中南军政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一分校是今日临沂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抗大二分校后更名为华北军政大学,是今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抗大三分校后更名为延安军事学院,是今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抗大四分校后更名为华东军政大学,是今日南京炮兵学院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太岳分校是“哈军工”的前身;“哈军工”的10个系或与其他院校合并或独立建校成为今日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防化兵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大现发展成为今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7年3月在抗大纪念馆前立碑:</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春,抗大三分校俄文队创立于延安。俄文队者,北外之发端也。</p><p class="ql-block"> 时学校草创,筚路蓝缕。教员起于军伍,学生出自士卒,窑洞以为校舍,誊抄而为教材。延河之滨,皆可闻朗朗读书之声;清凉山麓,随可见义武奋扬之景。</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人民解放,师生东出延安,辗转华北,进入北京。揽名师,增语种,开专业,中学与西学汇通,知识共实践并举。七十余载,培养栋梁几于十万,大使四百,参赞千余,灿若群星。有共和国外交官摇篮之美誉,承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重托。</p><p class="ql-block"> 北外之兴,源自延安,虽数易其名,然初心不忘。今中华崛起,民族振兴,引领外语教育之发展,打造服务国家之智库,此责岂可旁贷?!故勒石于此,以铭记前辈,激励后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大学在延安抗大纪念馆前树立的石碑雕塑。上面刻有“根于延安 源于抗大”八个字。这座石碑是黑龙江大学师生在2011年敬立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抗大成立了三分校俄文队,之后其中大部分迁至黑龙江,成为黑龙江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以抗大校歌五线谱为造型的高大纪念碑。最上面是抗大的校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