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闽南人家的“厝”(Cuo)</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的围楼,或者单体建筑,都还是中原的称呼“房子”。而当地的闽南人称房屋为“厝”。称房屋为“厝”由来已久,甚至在“诗经”中都有这样的称谓。闽南人按房子的大小称“大厝”“小厝”。闽南人下南洋初始的目的就象现在出外打工的一样,挣钱盖大房子,他们称挣了银子盖大“厝”。“厝”的属性分为“官厝”,“公厝”,“私厝”。官厝即政府的房子。公厝为全家族共有的房子,例如祠堂,义仓等。私厝自然是私人拥有的房子了。官厝,公厝都是政府或群体出资,盖的自然是大气磅礴,富丽堂皇,基夲上是按照中原的模式建造的,青砖黛瓦,迭檐飞翅,石础木柱,大梁斜挑。明堂三间,或“明镜髙悬”,或“福泽万代”。官厝里长官威仪庄重,公厝里祖宗肃穆安祥。衙门和祠堂都是神圣之地,建筑也就不同凡响了。</p> <p class="ql-block"> 那么闽南的老百姓住的都是什么“厝”呢?一般的来讲,和内地的差不多,有条件的都是大“厝”:三间。一般都是平层,也有两间的,也有两层的。主要还是要根据法令政策以及土地资源而定。在村镇还是要服从规划的建没,以保证整齐和安全,特别是交通要畅通,消防和医疗通道要家家通,户户通。</p><p class="ql-block"> 按照建筑材料区分,差别可就大了:有红砖厝,石头厝,更有牡蛎厝的。红砖厝很好理解,就是墙体清一色红砖砌筑山形屋顶,覆盖小青瓦或者新型的托盘瓦。石头厝就是墙体全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头砌筑成的,石头不用打凿,用大石头的光面为墙面,石逢中嵌小石头填充。当然,这中间水泥沙浆用的可是多了去了。屋面一般还是歇山形,用小青瓦或托盘瓦覆盖,在平潭,很多的石头厝的檐口全是用卵石封的,而且房顶上还要均匀地压上大小差不多的多棱石头,以防台风将屋面瓦吹走,之所以采用多棱石块,也是防止台风将石头吹滚。而令人称奇的就是“牡蛎厝”了:墙体是用牡蛎壳挨个竖起砌筑,一层一层地叠加成墙体修筑起来的。当然墙的端头还是要用石条砌成碼头的。而且,屋面照旧是要用卵石砌檐口,盖瓦上面照样要均匀地搁上有棱有角的石块的。当然,所有的压瓦石都在二公斤以内,这样才不会压坏了屋面。这种牡蛎厝在平潭蟳埔村最为普遍,当地人称“蚵壳厝”。经济条件好点的人家还将墙体和屋顶边沿作了特别的艺朮処理,看起来很气派,丝毫不输红砖厝的大势头。</p><p class="ql-block"> 游走在闽南各地的红砖厝,石头厝,牡蛎厝之间,深深地为闽南人民的勤劳,智慧所折服,也为形式各异的“厝”所展现岀来的民间艺朮感到由衷的赞美和佩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