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博阳小学数学研讨课</p> <p class="ql-block"> 博阳小学教师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堂性质,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数学课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提高课堂实效,发挥数学的专业优质服务于学生,我校组织数学研讨课。</p> <p class="ql-block"> 我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在落实数学课核心素养基础上,提升教师自身数学的教学水平及能力,有助于对学生的四基,四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熏陶下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教师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而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条必经的路!开展公开课活动是为了全校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p> <p class="ql-block"> 一年《10的加减》</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在小鸡吃食的故事中引入新课,老师以演示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题意。老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结合图片有条理的进行思考问题,学生能在自己获得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本节课还通过实际的操作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如通过摆小棍等方式,锻炼孩子边动手边动脑并能快速的解决10以内的加减法。</p> <p class="ql-block"> 二年《分香蕉》</p><p class="ql-block"> 这节数学课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张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孩子亲自动手摆一摆画一画,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平均分。最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动手操作和老师的讲解,明白了平均分有两种情况:1.按份数分,求每份几个。2.按每份几个分,求能分几份。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三年《认识小数》</p><p class="ql-block"> 本节数学课李老师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元角分的币值以元为单位用小数来表示,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特征。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四年《乘法结合律》</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郝老师通过具体事例探索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妙处,降低运算的难度,使计算简便,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五年《公因数》</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时,教会学生会用列举法和集合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通过实际探索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会解决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 王校长亲临听课现场同教师一同进行评课研讨活动。王校长对教师授课中指出:制定学科教学目标要明确!并指出在研课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王校长课堂精准指导,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让大家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王校长对我们数学常态化教学给予肯定并指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生多尝试,在尝试中总结学生找出来的策略方法,多问方法之间的为什么和异同点。强调不要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应扭转学生的不当思维方式,引发全体教师的热烈讨论。</p> <p class="ql-block"> 教“无涯”研”不尽“每一次的教研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有新的收获,通过这次数学教研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共研共学,齐步前进,博阳小学以此为锲机,深耕教学,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在教学质量提升路上继续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教研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每个精彩的瞬间都记录了老师们奋斗进取的决心。博阳小学的老师们以匠心,致初心,一直行走在追求卓越教育的路上,为博阳小学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孩子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博阳小学地址:丹东市元宝区县前街40号</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139425792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