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出生在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的李新荣儿时经常路过同在一个镇子的市造纸厂,不想长大后自己竟然会成为该厂的一员。 1968年11月,他下乡到湘东镇泉塘村。几个月后,市里组织民工团前往宜春地区高安县八景英甘岭煤矿修铁路专用线,湘东镇就组织了100余人,他作为其中一员参加。1970年年初,他被抽调在分宜至井冈山铁路建设指挥部后勤组工作。 <div> </div> 1970年12月,李新荣当兵。他首先在连队,后来转为营部当通讯员,尔后又回到连队当文书。由于在部队表现优秀,1973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他练就了坚韧刚毅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敢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做事认真细致,不浮躁,不怕苦,有耐心,能够承受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不轻易放弃,对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成果负责,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1975年5月,他退伍直接分配到市造纸厂。作为一名城镇户口的孩子,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起初当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圆当兵的梦。<div> </div> 他被安排在造纸车间当抄纸工。此时,他才知道,市造纸厂最初是萍乡矿务局于1958年办起来的,1960年整体移交给市人民委员会,属市直国营企业,归口市二轻局管理,主要生产各种机制纸及纸板。 既然已经接管,市里于是高度重视起来,遂投资17万元改建,使用烧碱、蒸球等六十年代较为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使得工厂向半机械化、机械化迈步,产量产值逐年稳定增长。1970年产纸1300吨,比建厂时的100余吨增长13倍;产值由建厂时的15万元跃为143.6万元,增长近10倍,税利除1967年、1969年受特殊原因影响而导致年亏损10万元外,其它年份都有10多万元。 车间主任发现了他,经过近半年的观察和进一步了解,认为李新荣在部队里有过当文职人员的经验,便迅速重用他当车间办事员。 这几年,工厂将生产白版纸、茶版纸的一、三号纸机改造为生产牛皮箱版纸纸机,使得牛皮箱版纸的年产能力扩大到6000余吨,成为工厂的拳头产品,并获“省优”称号。同时对二号白版纸、有光纸、高强度瓦愣原纸等进行技术攻关,质量明显提高。如此一来,工厂的产量、产值均跃上新台阶,促使市造纸厂成为全市造纸业的龙头企业,进一步确定在本行业的领头地位。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既然已经有了安稳的工作,该是李新荣结婚成家的时候了,经人介绍并度过恋爱期,他于1977年2月迎娶了在萍乡矿务局661厂上班的妻子,年底生下宝贝女儿。这段时间里,他从恋爱、到结婚、到生下女儿,心情有着无数的期待和激动,无时不刻充满着幸福感,不但个人的生活体验得以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人的身份和价值观。李新荣有了自己的家,更有了一份爱的责任。 常言道,喜事有一必有三。1978年,车间一分为三,他继续留在造纸车间,担任车间党支部书记。那年,家中的确出现过“喜鹊门前叫、燕子在家搭窝、旺财狗蹦蹦跳”的现象,老人总是对着李新荣说是“三喜”,认为是吉兆,预示着会有好事接连不断地登门。他不信这些,可回头看看当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件件喜事,难道说真的是巧合。如果说是大概率事情,也不对。但愿是因果,是运气,是机遇,是大机缘,他心中这么想。 这一年年终,工厂也传出大喜讯:产量跨过2612吨,产值突破200万元,达261.4万元,上交利润2.95万元,上缴税金29.81万元。作为工厂的一员,李新荣见证了职工同事们用无数次的坚持与不懈的奋斗,将每一滴汗水作为通往成功的路标,把自己当成时光的工匠,用智慧浇洒着业绩,共筑辉煌。 1979年,李新荣被调入厂生产技术科,当机械制图员。既然组织对他如此信任,他也没作推辞。毕竟自己是个当兵的人,服从组织,服从命令,就是自己的第一天职。何况能从一线车间进入到了厂机关,这是多少职工梦寐以求的事。他开始学着对工厂各种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用绘图仪器、设备来设计各种草图,提出产品的技术性说明,还要绘制出机械类技术图样,编写出相关技术文档。这年9月,省轻工业厅在省轻工业学校举办为期4个月的机械制图培训班,他获得难得的学习机会。完成专业培训回厂后,他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坚决彻底地把每件小事做好,且说做就做,行动迅速,态度坚决,决定做的事情绝不犹豫。这或许就是厂领导看重他的原因,他也坚守自己的所作所为。 考虑到夫人要经常跨区域往来于湘东镇与高坑镇上班,孩子又小,生活不方便,他开始想办法将妻子调入市造纸厂。他经过尝试调动未果,正在愁眉苦脸之时,突然获得一个人事关系对调的机会,真的是两全其美。好运从天而降下,竟如此眷恋自己,自当对所有的好人表示感激、感谢、感恩。 1980年4月,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萍乡市复写纸厂”,并明确与市造纸厂实施“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模式。可能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等原因,实际上市复写纸厂并没按理想的计划实施。到这一年年底,工厂仍然完成产量3220吨,并跨过产值320.53万元,上交利润17.49万元,上缴税金31.85万元。 李新荣在厂生产技术科一干就四年。期间,他兼任了厂机关支部书记。1982年3月,夫妻俩生下男孩。也就在这年的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通知,“要求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 孩子赶在了计划生育大政策强硬执行的最后关键时刻前夕出生,且又是男孩子,全家上下无不欢喜。 1984年,李新荣担任保卫科副科长。这样的任命恐怕更大部分原因是基于他有在部队的经历,他认为这样对自己有利,自己什么事情都要做,也都敢做,只要组织需要,自己也必须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去做,并不用考虑那么多。 1985年,厂里将供销科、财务科、原料科、车队合并在一起统称为经营管理科,他被安排担任党支部书记。这可是个大科室,有110余人,负责全厂产品市场调研、销售策略制定、广告宣传、促销活动;负责全厂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表编制、审计、税务;负责全厂生产计划安排、物料采购、物流配送等工作。当然他只是党支部书记,配合科长做工作,这让他有了管理经验的积累,能够更好地与职工们打好交道。 自从1960年市里接管到1985年的25年中,市造纸厂共得到国家投资400余万元,用于基建和技术改造,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厂区占地面积54233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20353平方米,有固定资产424.6万元,机械设备95台(套),其中有一号纸机(1092多网多缸纸板机)、二号纸机(1575双网双缸纸机)、三号纸机(1092多网多缸纸板机),还有卧式水力碎浆机、圆网浓缩机、CX筛浆机、压光机、五吨切草机、切竹机、皮带运输机、蒸球、∮450双盘磨、干燥机、羊角除尘器以及干燥缸、快速沉淀池等设备,动力机械总装机容量为2951千瓦,年生产能力6300吨。 1985年年底,工厂有职工401人,工厂完成产量5147吨,产值515.6万元,上缴利税143万元,经济效益在市属企业中名列前茅,工厂获市企业经济效益竞赛第三名,获省级企业标准合格证,获“江西省先进企业“光荣称号。 1986年,厂领导再一次进行了机关科室调整,将经营管理科分体,恢复了供销科,他被任命当科长。这期间,他参加成人高考,成功考入中共萍乡市委党校党政干部大专班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班,9月开始脱产学习两年。虽说是脱产,但工厂的领导并没有让他完全脱离,时不时地在周末、休假日、尤其寒暑假期间总会安排他做这个事那个事的,甚至出差办事,工作并不能完全的丢脱。 为解决牛皮箱纸板制造的原料木浆不足的矛盾,工厂从1985年开始研制用竹浆代替,至1987年取得成功,竹浆挂面牛皮箱板纸荣获省政府优秀新产品奖。这一项目的试验成功,不仅缓和木浆短缺矛盾,还帮助萍乡老区人民充分挖掘本地竹资源,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既能活跃山区经济,又更好地提高了社会效益。 1987年,企业创税利220.2万元,人均创税利5628元,是全市轻化纺系统中的第一名。“虎牌”牛皮箱纸板、低定量高强度牛皮箱纸板、竹浆挂面牛皮箱纸板、一号有光纸分别获省优秀新产品、省优质产品奖和部优秀新产品奖。同年,工厂还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工厂产品除畅销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外,还加入了出口供货行列。工厂成为萍乡造纸业的骨干企业,也是江西省重点制浆造纸企业。 1988年7月,毕业后的李新荣继续此前的科长工作。不久,他被上级组织点名参加在市委党校举办的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为期4个月。回厂后不久,便被提任为厂长助理,协助分管供销经营工作。既然是厂长助理,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他意识到个人的工作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主观表现非常重要,做得好,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经验的机会,锻炼个人的综合能力。他认真对待,积极解决供销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计划按时完成。 1989年,厂领导决定在工厂围墙外征用土地为职工盖家属楼。经过艰苦的征地谈判、基建过程,一栋共5层4个单元计40户的职工家属楼如期竣工,李新荣也分到房子,大家喜笑颜开。那年春节,搬入新家的职工迎春纳福的爆竹打得格外的响亮。 日月如梭,时光茬苒。1991年1月,李新荣被提任为副厂长,分管供销经营工作。3月,他参加了市第三期企业县级领导干部岗位培训班学习。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每当岗位有所变动,急需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时,都会巧遇上求之不得的学习机会,而且是那么及时。经过近二年的助理,他的心情经历了从紧张、有压力到逐渐适应和成长的过程,不断学习和应对挑战,逐渐掌握了管理技巧和应对策略,以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眼光和实力。 有了新的舞台,且又被解脱了“助理”的束缚,李新荣感觉轻松了许多,遂放手大胆地开展工作。面对造纸行情,他着手组织开展新一轮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全厂的供应和销售决策提供依据;以客户价值为方向,掌握客户需求,与客户建立密切关系,搞好服务工作;在销售管理上,合理精算各项成本,对包括工资、物资供应、库存进行盘底,督促、检查、指导好供销经营各岗位的工作,寻求管理控制和平衡。 岁月总是眷顾勤奋而努力的人。1996年6月,李新荣被提拔为厂长。“那些成长的磨砺、奋斗的汗水,都将累积成你向上攀爬的阶梯,化作你的底气和格局,支撑着你看到更高处的风景。”他借用这句时髦的话,对我说他当年的体会,成长的每一步及付出都是宝贵的财富,磨炼和奋斗积累出的经验将成为个人向上发展的力量。 他明白,要当好一名厂长,必须牢牢抓住三大核心内容:一是思路,调动员工积极性、共享工厂发展成果;二是方式,优化工厂运作模式,在本质上提高工厂综合竞争能力;三是目的,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有序且有效的管理体系,创造更好的产品质量。 他没有必要多加思考,毕竟厂里的基本情况已经牢记在心,了如指掌,知道此刻的职工们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接下来,他并没有大张声势,采取所谓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而是润物无声,井然有序地安排着工作。在这期间,他对生产方面做出合理化安排,从整顿车间内外环境入手,做好一系列宣传工作、培训工作,从思想上让每一位职工感觉到工厂在变化,给各自一个适应过程,也让职工们觉得他这位新任的厂长的心在向着他们。 几个月后,各部门和职工对他给予了接受、认可,于是他开始将自己制定的计划及策略和盘托出,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人事变动,对部分车间进行整顿提效,对一些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整体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他的动作看似改变不大、幅度不高,但职工们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工厂正在慢慢地变化,改革在新厂长的引领下正在徐徐渐进。 那时,料场内堆放了大量造纸用的原料,主要包括稻草、麦子杆、竹片、小山竹、笋壳、芒杆、甘蔗渣等。天干地燥时,堆在一起的稻草往往上百吨,可它有时会燃烧起来。人为放火的可能性很小,是不是某人不小心扔了烟头至燃,后来发现都不是。大家起初并不知是啥原因,最终想出办法,购买许多长竹子插入其中,架空起来,经常通风,才解决了这一问题。类似这样的各生产环节处置、安全隐患处理,几乎都是在职工们的自觉努力下,逐一得到排查。常年来,像造纸厂这样一家易发生火灾的工厂,竟然奇迹般的平安。 1997年6月,市委组织部即将搬入到综合楼12层和13层,借此机会各科室清理一下废旧文件和材料以及杂志,统一销毁。部里派出包括我在内的四人装车并押送至市造纸厂打成纸浆。那是我第一次到该工厂,也是我第一次进入造纸车间。几位工人很是配合,一丝不苟地将每一片纸收纳进入碎纸机中,竟是那么的仔细,那么的专业。 李新荣厂长接待了我们。正当中年的他,给我们留下“威武挺拔、率直严谨、睿智冷静、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和永不服输的企业家总体印象。 那时候,市委、市政府对市属国有企业按照一、二、三个档次进行了评估划分,并参照正县级、副县级、科级来进行对应管理,对企业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定岗定责定员,给予相应的考核和适当的待遇。在具体操作时,市委组织部只对一档企业的正职及副职、二档企业的正职进行管理,并在1994年8月确认了一个483人的名单,且明确规定此后只减不增。而对于二档企业的副职、三档企业的正副职,则规定由该企业的上级主管局党委分别管理。 市造纸厂和市化肥厂、市化工厂作为市轻化纺系统的一档企业自然也在此序列中。而市织布厂、市毛巾厂、市印刷厂、市酿酒厂、市塑料一厂、市服装厂、市电池厂、市腐植酸工业公司则为二档企业,市塑料四厂、市纺织机械厂、市轻化纺供销公司为三档企业。 记得,大家当时也谈到这些事,李新荣并不太在意个人的什么待遇,而是比较多地介绍企业的困境、危机和未来的发展。 的确,工厂近几年来连续面临着原材料价格猛涨、电力紧等实际困难,虽然他带领大家用尽全力,挖潜能、增绩效,一直维系着生产,但造纸行业整体下坡趋势难以阻挡。也正是从那时期开始,国家不断整治造纸工业的污染问题,万吨以下的小厂不断被关闭。1998年,市造纸厂生产形势不佳,经常被停水、停电。 截至1998年12月,工厂有离退休职工人数102人,下岗职工668人,参加社保的职工人数为660人,其中,已办下岗证人员505人,进入服务中心托管人员484人;而41名土地工既不能办证,又不能进入托管中心,这部分人员意见大。月缴基本养老保险费44,459.12元,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84.2万元;每月应拨基本养老金31,217.56元,累计欠发两个月的基本养老金63,435.12元;离退休职工的工资拖欠了两个月,金额为63,450元;下岗退养生活费按100元/月发放,但已拖欠5个月;退养人员生活费按80%发放,但已拖欠6个月。这是李新荣当年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做下的记录,不难想象,他当时所面临的工作局面有多么艰难。 至2009年,全国造纸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降到3500余家。市造纸厂面临被叫关停。 为了改变造纸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李新荣和厂领导班子一道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力争,试图获得国家支持万吨以下造纸厂技术改造的国债贷款,以利工厂迅速升级改造,避免工厂遭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一个大局,市造纸厂俨然已经丧失了良机。 2001年2月,他被调入市织布厂,任厂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后来,他退出位子。当时,省、市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没有到退休年龄的厂级领导,一直留任在厂留守处,直至到达法定年龄。2012年12月,60岁的李新荣按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 岁月虽艰难,却转瞬而逝。他走了一条当兵、当工人、当厂长的人生道路,无怨无悔。回首当年,李新荣感慨到:多少像他一样的人,一头扎入工厂,为了青春、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为了理想,默默地付出,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血谱写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文/黄薄双,摄影/黄薄双、戴志忠;感谢李新荣提供采访机会和相关资料;感谢刘德、刘先荣、贺文晟等友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24年10月30日,本人与文章主人翁李新荣在市造纸厂合影留念。 同日,大家在市造纸厂办公大楼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