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font color="#333333"> 董家村,地处雀垛山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村,一二百十户人家。历史上的特点是土地贫瘠,生产条件落后。虽然三里五里有村子相连,但毕竟属于山区,给人们的印象是偏僻落后。但是,因村子里有两棵古槐树,也显示出村子的特殊与不凡。<br> 近年来,因这两棵古槐树,我曾三次到这个村子里摄影采风,与乡亲攀谈,了解古槐树的来历。据村民讲,董家村距今有四五百的历史,两棵古槐树在建村前就有了。可能先人就是因为这两棵古槐树才在这里安居的。董家村居松山前怀,四面都是低山丘陵,有名子的有金銮殿、太山、松山等等。一条小河从村东的山夼而来,流经村前西流入乳山河。沿河北岸有峨山夼村、陶家村、董家村、梁家村以及阎家村等。<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 关于古槐树,新版《烟台古树名木》一书中记载:两棵树的规格:分别高12.5米,胸径110CM、冠幅14.5米,长势为中弱,树龄1100年。两棵槐树并列,间距10米左右。居村前河边的三角台地上,槐树树冠长势如云状,不仅宜于观赏,而且夏季易为人们提供乘凉相聚之处。树下东侧的房子山墙有宣传栏。村民告诉我,生产队时期,宣传栏经常更换内容,有村子里需要社员周知的大事小事,更多的是政治学习的内容。同时,社员出工都在这里集合;夏日树下更是社员乘凉之地,家庭妇女们有绣花、编草辨的,也都集中在树下,同时拉着家常。用现在的话说,古槐树下,就是村子里的政治中心,也是新闻中心。</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 两棵古槐,看上去就十分古老。其中一棵树的主杆都朽成了洞。现在的树杆分成三枝,皆由曾经的树皮生成,支撑着巨大的树头。另一棵,一侧树皮腐烂了,露出的树杆都腐朽了。满满的沧桑感,强盛的生命力。站在树下,油然而生的是敬畏感!为了加强对古槐树的保护,有关机构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安装了监测设施,加强了对村民保护古槐的宣传引导。保护古槐对村民来讲,成为自觉的行动。关于古槐的树龄,现在树上的保护名牌写为450年,显然是认为建村时所植,含有怀望家乡的意思。但是,不少村民不太认可这个,他们认为此树不少于1000年,认为新版《烟台古树名木》一书的说法对。我曾咨询过林业专家,现在古树名木的树龄是怎么确定的。他们告诉我说是根据建村传说、家谱资料以及同类地区同类树情分析出来的,没有绝对准确的。所以,千年也好,450年也罢,都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传承,是吉祥的象征,追求美好的寓意。槐树益人,绿化常用。故民间有“门前有槐,升官发财”之说。</font></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今年五月,我曾到董家村不远的大河东村采风,与村民王先生说起董家双槐,他认为这两棵树至少千年以上。同是地,王先生还给讲一个事涉双槐的故事。生产队时期,村民的日子还不富裕。居住条件差,许多家庭住房拥挤,儿子结婚没有新房,小俩口与父母住对面房不鲜见。说是有一户社员,儿子结婚了,与父母对面房居住,不久新媳妇与父母产生了矛盾,跑回娘家了。其父找到村干部诉苦,希望村里帮忙想想办法。村妇女主任说,你和婶子晚上把铺盖搬到树洞里去住,逼着俺兄弟给你认错。当晚,老两口搬着铺盖住进了树洞。第二天,妇女主任先找到其儿子,对其进行批评,又到女的娘家去做工作进行教育。新媳妇小两口看到父母在树洞里住,又受到了批评,更抹不开面子,一起向父母承认错误,接父母回家,和好如初。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后来,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生产劳动,家景一年好似一年,受到了社员的好评,传为美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