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称:仕路清平(王仕平)</b></p><p class="ql-block"><b>美 篇 号:153337379</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感恩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与中国共产党同龄人,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大革命时期,共产党让人民翻了身,父亲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对党我是无限忠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对父亲我既敬佩,又敬畏,更敬重,因为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更增加了对父亲的怀念、想念和感恩。早在2021年父亲诞辰100周年时,我就有意写篇纪念父亲的文章,苦于照片和实际物件缺失,一直没有动笔。今天父亲节就有关父亲的传说和所见所闻及与父亲相处做简单回忆,供大家鉴赏。</span></p> 父亲苦难童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父亲兄弟三个,没有女姊妹,爷爷40多岁因病英年早逝就把他们撇下撒手人寰。当时大伯、我的父亲和三叔分别才12岁、7岁和5岁,由我奶奶一手拉扯着,日子过得非常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家祖祖辈辈是贫雇农,我大伯到17、8岁的年龄就闯关东,三叔身体一直不太好。为了养家糊口,就靠父亲给地主、富农扛长工、打短工,天天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就是为了争点粮食(都是粗粮,没有米面)维持一家的生计,碰上不好的年景什么也得不到,经常是干出力。</span></p> 爱国情怀浓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父亲听说淮海战役打的异常激烈,作为苦大仇深的人,心急火燎,身为七尺汉子,国家的安危是大事,是每个爱国公民知党情、报党恩的大好时机。他就把自己想去支前的想法与奶奶说了,奶奶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虽然不识字,但是她懂得没有国就没有家的道理,她绝对支持,有奶奶和母亲的支持,父亲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淮海战役支前队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北支前司令部、政治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颁发的民工服务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浩浩荡荡的小推车大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候,使用的是木轮手推车,没有像样的车行小路,全凭力气。父亲当年28岁,正是身强力壮的年龄,又被任命支前分队分队长。在支前过程中,父亲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组织支前分队昼夜连续作战,部队打到哪里,作战物资就运送到哪里,确保了部队作战的需要。由于表现突出,先后立功两次,获淮海战役支前委员会嘉奖多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算是火线入党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在“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的号召下全力以赴,为保障战役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场上,数十万辆运送给养弹药的小推车构成了战役后方独特的风景线。</span></p> 乐于助人行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呱(讲故事),其中给我说的比较多的是《人行好事莫问前程》,对我教育和启发非常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天生具有乐善好施的性格和特点,看到别人有苦处、有难处不去帮一下心里就过意不去,家庭有矛盾不给调和里就不踏实,特别是对老、幼和弱势群体格外上心关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记得当年我亲叔伯哥和一个两家相处特别好的一个大哥经常打老婆,他们俩脾气暴躁,谁也管不了,我父亲就不信那个邪。去他们家苦口婆心地连吵带训,没出一个月他们就再也不打老婆了,后来彼此相敬如宾。他们逢人就说,是二叔让我变好了,不再耍混了,咱们村我就服二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当父亲看见老人和幼童在井边打水或挑(扛)着重物过河,他都要给弄到安全(好走)地方。当看到路上有石头等影响走路的东西时,他都要捡起来堆到路的一边,以防止行人不注意绊倒或踩上崴着脚,父亲就是这么一个粗中有细的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发小同学王均艳聊天记录</span></p> 一心为了集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的一生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一个视集体为家、视他人为亲人的无私奉献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小就听说和看到他经常天还没有亮就出现在池塘、牛汪、猪圈、粪便池清理生产队地里农作物所需要的农家肥。等人们都起床了,他已全部清理完晾晒干后让社员们运送的田间地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做的这一切都是义务劳动,正如我们美友圈的管理员一样,是无私的奉献。</span></p> 严格慈善相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对我们姊妹三个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如何做人,始终要求我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也有个走相,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生产队要听队长的,对集体不利的事一点也不能做。我们有时候在外面与其他人有不愉快的事情,他听说后,回到家里轻者训一顿,重者巴掌就上去了。父亲的观点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你们有错处,教训一下是让长记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1978年参军后的几次经历。一是入伍离开家时,父亲对我说:你到部队后一定要听部队领导的,踏踏实实干工作,做个有出息的人 ;第二就是1982年我入伍后头一次探亲,探亲假只有20天,也就是农历八月二十二才归队 。中秋节的前一天早上突然接到连里发的“加急电报”,内容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有任务,见电速归</b><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听说后,就与全家人说二儿(实际喊着我的乳名)肯定有急事,不然队伍上为什么让他快回去呢,中秋节就今天晚上提前过吧。全家人都想不通,我当时也有些犹豫,接着就想通了,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还是老党员父亲觉悟高呀;第三次是我到集团军机关工作后,回家探亲,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农村出去的,组织上信任你,一职一职进步挺快,可不能骄傲自满,尤其不能做两件事:一是不能贪污受贿,二是不能搞女人,我听着连连点头。之后,我始终牢牢记住父亲的嘱托,没有做任何对不起组织和家人的事情。</span></p> 二老相守濡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母亲说我父亲与我母亲的婚事是我姥爷、姥姥与我奶奶有协议的,因为母亲体质弱,不能让她干重体力活,让我父亲必须心疼母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把母亲放在心上。奶奶答应了这一切条件,才与母亲于1943年完婚。结婚后父亲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对母亲关心、关怀备至。从我记事我从来没有看见吵过架、拌过嘴,更没有看见和听说过父亲对母亲动过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举个例子说吧:父亲每次干活回家,看母亲没有做好饭,就去菜园或其它地方继续干活。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我家吃饭都要比别人家晚吃一个多小时,在村里也算是出了名的“老晚饭”。对此父亲从来没有埋怨和怪罪母亲。母亲知道父亲干活累,盛饭时想尽量给父亲饭、菜多一点、好一点。父亲总是先让母亲和我们吃,自己吃粗粮和腌咸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7年11月7日父亲因病医治无效逝世,遵照父亲的遗嘱,没有追悼会。出殡的头一天,坪上镇党委书记史兰伦率有关人员代表莒南县县委、坪上镇党委到我老家对父亲进行了遗体告别和对家人的慰问,并敬献花圈。这充分体现了组织对父亲一生的肯定和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b>图片: 仕路清平(部分网络)</b></p><p class="ql-block"><b>摄影 : 仕路清平(王仕平)</b></p><p class="ql-block"><b>撰文:仕路清平(王仕平)</b></p><p class="ql-block"><b>音乐:《父亲》</b></p><p class="ql-block"><b>编辑 : 仕路清平(王仕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