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不得有多少年没来王府井大街了,今日眼前的一切熟悉又陌生。曾经在东华门铁路医院上班时,每每午休时间就会约上同事逛街,百货大楼、东安市场,儿童服装店、新华书店……乐不思蜀。那些年,街上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每一件心仪的漂亮衣服价格的变化也是我们紧盯着的,想想那时候真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王府井大街</p> <p class="ql-block"> 关于“王府井” 的来历是这样记载的: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皇城东墙外不远,修了“十王府”。人称这条街为“十王府街”。</p><p class="ql-block"> 后来清依明制,此街上建了8座王府,人们的叫法也改成了“王府大街”。其实真正为这条街命名的,是街上一口甜水井。</p><p class="ql-block"> 早年间北京城内的井大多是苦水。而“王府大街”有一口优质甜水井,水质清澈透亮,甘甜可口。作为稀缺资源,甜水井远近闻名。王府与井并称,成为街道鲜明的标签。</p><p class="ql-block"> 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时,这条街改名为“王府井”。这口井,在《乾隆京城全图》和1913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中均有记载,但上世纪20年代,老井在街上消失了踪影。</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在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改时,这口井被重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03 年的东安市场是京城老字号,因其邻近皇城东安门而得名,是中国20 世纪最早出现的一座商场,浓缩了北京城近现代商业发展史。“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百年前的东安市场是当时古都时髦人群的消费天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论名头资历,它比对面的「新中国百货第一店」——王府井百货大楼,还要早出现五十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如</span>今,改造后的东安市场有了一个洋气的新名字——东安睿锦,但不变的初衷是,这里仍然聚集着最时尚潮流的青年消费群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百货大楼</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百货大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1955年9月开业,名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 。这里也是我们童年最爱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楼门前柱上的铜牌标识</p> <p class="ql-block"> 今日百货大楼一层卖化妆品的柜台。这里曾经是卖糖果的地方,也是劳动模范“张秉贵” 卖糖🍬“一把准”的工作场所。</p> <p class="ql-block"> 在百货大楼地下二层,有一座“和平菓局”的“老北京城”,今天特意前来体会一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乘扶梯来到地下二层,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一下子穿越时空来到了曾经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墙窟似的门头,横幅上书写着“生在红旗下长在胡同里”</p> <p class="ql-block"> 墙上布置了老式的缝纫机头、老式的录音机、十二寸、十四寸的电视机,看着我们家里曾经用过的几“大件”,太眼熟了……!</p> <p class="ql-block"> 这些胡同的标牌,耳熟能详,然而大部分已经消失在了城市建设的洪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剧场里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地上摆放的是 爆米花机🍿、修鞋摊的机器👟、小贩用的地桌……。</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飞机模型,是很多八O后孩童时期照相的道具,公园游乐场里也有这样的转移。</p> <p class="ql-block"> 老字号“大北照相馆”,是当年最优秀的照相馆,如今在前门大街原址还在经营呢。</p><p class="ql-block"> 在这间浸透着岁月的老馆里,你可以看到一个老师傅还在用着老像机给怀旧的顾客拍照。很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 绿皮车的时代,带给人太多的回忆,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是坐着他奔赴了天南海北 ……。</p> <p class="ql-block">知青回城后经历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北京华清池洗澡堂</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走过窄胡同儿、进入大戏院、看到蜂窝煤、坐上绿皮火车,感受着一处处鲜活真实的老北京生活烟火味道,被浓浓的年代感所包围。</p><p class="ql-block"> “和平菓局”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还原了上世纪80年代老北京百姓的生活,用一个个老物件,真实还原了每一个场景,来到这里无不勾起对过往年代的满满回忆,仿佛一瞬间就穿越回了那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王府井大街一侧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王府井教堂具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教堂的正门两侧壁柱两侧有一副御赐对联,上书“庇民大德包中外,尚父宏勲冠古今”,在大门上方横批“惠我东方”。教堂二层檐口正中有一个写有“1903”的铭牌,记录该教堂的竣工时间。</p> <p class="ql-block"> 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利生体育商厦,始创于1921年,是一家具有90多年历史、专营体育用品的老字号国有企业,如今仍然顾客盈门。</p> <p class="ql-block"> “锡拉胡同”是王府井步行街的支巷,西至黄城根、东连八面槽、南邻东安门大街,北通韶九胡同,深藏于京城腹地。历史记载住过不少名人:比如清末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鹿传霖,外交官、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册封为一等勋爵士的张荫桓,李鸿章的顾问刘学洵,光绪年间国子监祭酒(国立最高学府校长)、发现甲骨文的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王懿荣。袁世凯任清朝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时,也和其子袁克定住在锡拉胡同19号(在此之前是鹿传霖的家)和13号院;大名鼎鼎的近代诗人徐志摩也在锡拉胡同住过,不过他是借宿,本宅主人是他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此外还有近代地质学家翁文灏、梁启超之女梁思懿、曾任北平市市长的何思源(何鲁丽之父)等。然我曾经的单位“北京东华门铁路医院”的大门也开在这条胡同里。</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的单位“东华门铁路医院” 亦可上溯到二十世纪初期的1915年,当时被称为平津铁路管理局医院,在王府井康家胡同,紧挨着平津铁路管理局三层红砖楼(曾是王府井大街南口标志性建筑物,1971年被拆建起北京饭店)。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铁路管理局医院。民国时期在锡拉胡同购卖民宅二处,设立平津铁路管理局医院门诊部。1958年成为隶属于铁道部铁路总医院的东华门门诊部,门牌号是东华门大街43号,大门在北侧锡拉胡同里。</p> <p class="ql-block"> 1985年东华门门诊部从铁路总医院分离出来,隶属为北京铁路局东华门铁路医院,管辖北京铁路局沿线22个卫生所保健站并负责北京铁路分局管区内24万铁路职工和家属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2001年医院从东华门迁至现在的海淀区羊坊店双贝子坟路1号,更名为北京铁路局羊坊店医院。</p><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原址东华门医院的南侧大门拍照的,现在是两家宾馆在经营,看起来不伦不类陈旧破败,令人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医院原址南侧门</p> <p class="ql-block">医院南门东侧的楼现在是“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p> <p class="ql-block"> 医院南门的对面,“儿童剧场”的门面较过去漂亮多了,不禁想起多年前我和同事们带孩子们来这里玩儿的许多往事……。</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上午,逛了王府井大街、游览了百货大楼地下二层的“和平菓局”回味体验一下老北京的街景风貌、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医院旧址,这一切都让我感慨万千! </p><p class="ql-block"> 还是到“天伦王朝酒店”吃点美食,放松一下心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