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目山入画的地方不少,一天画了三幅,算是不多不少,边画边了解这里的一切,画的第二幅在《开山老殿》当年徐悲鸿与天目山的开山老殿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此老殿非彼老殿,我在画开山老殿的位置几乎和徐悲鸿当年画的角度都一样时,周边的人开玩笑说,你的写生比徐悲鸿画的好,时过境迁,昔非今比。</p><p class="ql-block">1934 年 9 月,徐悲鸿从意大利回国后,率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前往浙江天目山写生。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盛名,其老殿古杉参天。徐悲鸿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绘制了《西天目山老殿》等作品。</p><p class="ql-block">在这幅图中,徐悲鸿构思富于机巧,运用对比和遮掩的手法来表现杉木的参天气势。他在古杉前面绘一圈低矮的古殿围墙,墙体的低矮衬托出古杉的高大。墙体的遮挡虽隐去了古杉的根部,却扩大了观者想象的空间,巧妙地增强了古杉挺拔参天的气势。</p><p class="ql-block">他的画作在写出深山老殿清苦悲凉氛围的同时,又通过画面中的一些元素彰显出生机与韵味。有人评价说,观红叶在香山,赏秋景在天目,天目山丰富多彩的秋色互相辉映,绚丽而完整。也无怪徐悲鸿先生慕名而来,并留下佳作。走进他的《西天目山老殿》,仿佛能走进徐悲鸿先生的世界,感受到他历经沧桑又欲拼搏的沉稳,以及收获成熟的幸福等各种情感和力量。(2024/12/2晚10时觉圣)#写生#水墨写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