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伞博物馆

六月雨

<p class="ql-block">  自从读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就喜欢上了油纸伞、青石板路、丁香一样的姑娘,以及杏花三月的江南春。总希望在烟雨蒙蒙的暮春时节里,撑一柄油纸伞,走在青石板铺成的窄巷里,听春雨落在油纸伞上的滴答声。</p><p class="ql-block"> 很长一段时间里,油纸伞伴随着杏花烟雨,装点了我的梦。我对油纸伞有了越发的好奇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终于有机会了。2019年的夏末初秋,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我抵达了位于浙江杭州市拱宸桥桥西的中国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伞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411平方米,布局分六个单元,我驻足停留时间最长的是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单元 油纸伞和油布伞。因为戴望舒《雨巷》的缘故,我对油纸伞尤为偏爱。场馆负责人介绍油纸伞的由来:汉代以前的伞尺寸较大,伞面可能是用丝帛以及鸟类的羽毛编织而成,因为价格昂贵,拥有一柄伞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伞只流行于上流社会。到了汉代,随着纸的发明,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纸被用作伞面后,伞成为普通人家能够消费得起的用品,开始与日常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由于纸伞表面涂上一层桐油以增强其避水性,因此被称为“油纸伞”。戴望舒在《雨巷》中描述的应该就是这种油纸伞吧!</p><p class="ql-block"> 据工作人员讲,制作一把油纸伞需要经过96道工序。其中伞内部的渡线工艺是最花费心思的地方,光这一步,即便是非常熟练的工人,也要花上半天时间。</p><p class="ql-block"> 在油纸伞展厅,陈列着各色油纸伞、半成品和制作工具,让参观博物馆的游客近距离了解油纸伞的制作过程;游客可以为伞组装零件、画伞面、修伞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油纸伞。</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 美丽的西湖绸伞。一看名字就给人非常抒情浪漫的感觉。负责这一单元解说的是一位美丽可爱、小巧精致的江南姑娘,她长辫垂腰,手擎一柄小红伞,恍惚间,觉得她就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定睛一看,回过神来,她撑的不是油纸伞,而是一柄杭州绸伞。姑娘说:由于杭州盛产丝绸,所以丝绸伞在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详细介绍绸伞的由来及制作工艺。其实,丝绸很早就被当作伞面材料,尤其是中唐以后,随着丝绸的普及,绸伞进一步流行。南宋临安(今杭州市)是全国的制伞中心,市场上绸伞品类众多,有大小黄罗伞、清凉伞、红绿小伞和方伞的等。及至近代,杭绸西湖绸伞作为绸伞家族最靓丽的一支,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绸伞的翘首。</p><p class="ql-block"> 姑娘拿起一柄清凉伞,进一步介绍:“西湖绸伞以竹做骨,以绸张面,小巧玲珑、风格典雅。伞头造型多借鉴西湖中的”三潭印月“,伞柄的造型除了注意艺术上的文化外,还线条流畅,手感舒适。您摸摸。”姑娘把伞柄递向身边的游客。</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杭州绸伞的花线穿制,伞扣的造型非常具有民间风味;杭州绸伞的精美工艺,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许多游客纷纷购买杭州绸伞。</p> <p class="ql-block">  伞因雨而媚。中国伞博物馆和雨密不可分。馆内有多媒体演绎的虚拟雨景、小水雾作为渲染;整个场景以白墙灰瓦色调为主,让人回忆起戴望舒笔下那个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以及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姑娘。</p><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我还忍不住回头张望,十分留恋。说真的,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有伞博物馆;今天走进中国伞博物馆,不虚此行,令我大开眼界,增长见识,为我们博大精深的伞文化感到骄傲与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