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十日行

林韵如

<p class="ql-block">苏南之行早在三年前我就做好了行程,无奈有时间时有疫情,疫情结束也没了时间。2024年国庆节后有一个较长假期,我把行程分成两条线,先走镇江至苏州线,由淮安回程。</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早上6点出发,沿京沪高速行驶618公里到达镇江,途经14个服务区,特意在刘老庄服务区停车休息。刘老庄,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请记住这支英雄部队。</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钟到达镇江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江天禅寺,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南朝、唐初称金山寺,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发源地。清代与普陀山普陀寺、五台山文殊寺、扬州大明寺并称中国四大名寺。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序、纵横穿插、连环贯通,辉煌精巧,层层递进,有“金山寺裹山”之说。</p> <p class="ql-block">山门坐东朝西,四柱三门,建于民国初年,正中寺额“江天禅寺”四字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游金山时题写。山门前两只石狮是明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景区宣传语:这里是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白娘娘一己之力带动一方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金山寺是92版《新白娘子传奇》拍摄地之一。这次旅行我会去到许多这部剧的取景地。《白蛇传》是我很喜欢的民间故事,我最爱青蛇。早期的白蛇传与爱情无关,是一个关于义的故事,青蛇对白蛇一诺千金的情义世间罕有。</p> <p class="ql-block">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法海是唐代丞相裴休之子,在河南河泽寺出家。偶至金山,寻得一洞参禅打坐。一日山下挖土获得黄金数锭,皇帝将黄金送法海重修庙宇,命名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两个保洁员说假期累得要死,人太多了,纪念币贩卖机卖空了,寺喵累得不搭理人,折腾了七天满脸憔悴。</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宿西津渡古街。</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成于三国,历代以来都是中国漕运枢纽,这里有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昭关石塔,也有千年渡口层层叠压的路面遗址,是一座古渡口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待渡亭始建年代不详,曾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根据光绪乙巳年(1905年)地图标注,此亭曾随江岸北移设在今西津渡与长江路交汇处,现在的待渡亭是解放后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渡口的待渡亭一如车站的月台,人们在这里送别和迎接的都是思念。</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藏传佛教标志建筑,建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高8.635米,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p> <p class="ql-block">观音洞始建于宋代,因连年战火数度荒废,至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洞内的观音石像展览可以一观。</p> <p class="ql-block">原镇江英国领事馆北门遗址,2024年3月发掘。</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清代码头遗址</p> <p class="ql-block">锅盖面是镇江特色小吃,传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镇江,厨师在煮面时不慎将调料壶盖掉进了面锅里,结果煮出的面味道异常好吃,从此锅盖面流传开来。</p><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的李嫂锅盖面是比较出名的一家,店铺不大,由姐妹俩打理,李嫂是妹妹,中央电视台来拍过四次运河文化的纪录片,店内还有许多名人合影。面确实好吃,12元一碗也不贵。在镇江旅游真是舒服,气候温润不潮湿,名胜古迹文人题刻遍布,消费不高,所有停车场白天停车5元,过夜10元。</p> <p class="ql-block">古街许多蹭《白蛇传》热度的招牌。一个地方能有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举世闻名的文物古迹、令人自豪的英雄人物是幸运的,任何资源都应该被合理利用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三山是镇江代表性景区。第二天的行程安排是北固山和焦山。推荐一下这家的蟹黄包和骨汤面,面20一碗,非常好吃,蟹黄包有大小两种,住在西津渡的两天我分别吃了两种包,比较更喜欢大的。</p> <p class="ql-block">镇江三国时称京口,隋以后改称润州,宋以后称镇江。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古有“京口第一山”之称。因为山势险固得名北固山。北固山海拔55米,遍布三国遗迹,这里有刘备招亲的甘露寺,也有孙权与刘备跃马扬鞭的走马涧。</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内的铁塔原为石塔,是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后遭火毁。宋熙宁九年至元丰元年(1076-1078年)重建为铁塔。铁塔现存塔基和残塔四层,残高约8米。</p> <p class="ql-block">阿倍仲麻吕诗碑。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留学生,汉文名晁衡,被誉为“日本的李白”。诗碑碑额由赵朴初题写。</p> <p class="ql-block">狠石,一名石羊,传说曹操百万大军南下时,孙权与刘备曾在此商议破曹大计。</p> <p class="ql-block">北固楼,东晋蔡谟所建,梁武帝登楼亲自题写“天下第一江山”。北固楼以登楼远眺闻名,2010年复建此楼,榫卯结构不用一钉。登楼而上,欣赏镇江风光的同时别忘了给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技术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进入焦山需乘船。镇江的旅游消费亲民,焦山符合免票政策的游客坐船也免费。</p> <p class="ql-block">焦山海拔70米,这里有东汉御寺定慧寺、江南最大的碑林和镇江人民抗英的古炮台。</p><p class="ql-block">定慧寺坐落于焦山南麓,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年),镇江最古老的寺院。初称普济庵,宋代改普济禅院,元代改焦山寺,清康熙皇帝赐名定慧寺。山顶的万佛塔建于明代。与金山寺的寺裹山相对,定慧寺被称为山裹寺。</p> <p class="ql-block">寺喵的精神状态明显比金山喵好。眯眯眼看世间,看不清的不琢磨。</p> <p class="ql-block">碑林中展出有《瘗鹤铭》残碑。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途经焦山,看到一对仙鹤在空中翩翩飞舞,遂向养鹤的和尚提出用自己的书法作品交换仙鹤,和尚答应了。但是等王羲之办完事情返回焦山时,一只仙鹤已死去,没多久另一只也随伴侣而去。王羲之十分伤感,提笔写下了千古名作《瘗鹤铭》。</p><p class="ql-block">《瘗鹤铭》原刻于焦山西麓崖壁上,不知何年何月,石崩坠江。自宋代发现残石,历代接力打捞,最终得残石五块,字九十三,书法艺术之极品,有“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的美称,现于焦山碑林中展出。</p> <p class="ql-block">在碑林我买到了三山景区一套纪念币。售货员说来镇江旅游大部分都去金山寺,希望以后有更多人来焦山,看看《瘗鹤铭》残碑,把仙鹤的故事传说下去,我想这也是王羲之的心愿吧。</p> <p class="ql-block">古炮台遗址。焦山曾经是长江沿线防御要塞,古炮台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由古炮台上山,自北向西行,西麓山腰有三诏洞,又名焦公洞。焦公即东汉末年隐士焦光。焦山原名樵山,焦光学问高深精通医术,隐居于此为渔民治病,汉献帝三次下诏皆不愿出山做官。后人敬仰焦光品格,改山名樵山为焦山。</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p> <p class="ql-block">别峰庵,建于北宋,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清乾隆二十七年(1726年)再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于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后在此暂住读书,第二年中进士,因此别峰庵也称“板桥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在镇江停留两天,第三天早晨赶往苏州。</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虎丘。</p><p class="ql-block">清,顾禄《桐桥倚棹录》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南越战争中战死,埋葬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有白虎蹲于坟丘上,由此得名虎丘。</span></p><p class="ql-block">六朝时期,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胜。东晋司徒王珣和弟弟司空王珉在山中建别墅,咸和二年(327年),双舍合为虎丘山寺。虎丘寺塔,又名云岩禅寺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虎丘寺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与剑池成为虎丘最著名的两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秋游时节,有孩子的地方总是充满希望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吴王死后有扁诸、鱼肠等名剑三千陪葬,剑池由此得名。“虎丘剑池”四字楷书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剑池”二字为古刻,“虎丘”二字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主事马之骏请吴中名家章仲玉补刻。</p> <p class="ql-block">第三泉。唐代陆羽评价此泉水质甘洌、味甜醇厚,为“天下第三泉”。</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古称枫桥寺、普明禅院,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唐至德年间(756-758),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著名的《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名声大振。</p><p class="ql-block">一个景点想要流传后世,没有文化和历史背景是不行的,苏州的底蕴是文人雅士用才学砌成的,来苏州旅游的外国人很多,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深厚。</p> <p class="ql-block">有收藏门票爱好的朋友注意啦,去寒山寺一定准备现金。只有现金买门票才会有纸质票。</p> <p class="ql-block">寒山、拾得两位童子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的化身,江南一带,善男信女缔结良缘皆来此虔诚礼拜,以求婚姻美满。</p> <p class="ql-block">西园戒幢律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寺中的五百罗汉堂与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成都宝光寺并称中国四大古罗汉堂。西园寺作为律宗祖庭,注重戒律,是国内外知名的戒幢佛学研究中心,每月定期举办八关斋、放生、诵经等活动。古树亭台、池塘假山与寺院建筑连通交融,寺在园中,园即寺景,是一座江南园林风格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没有猫的寺院是不完美的寺院。西园寺猫的数量和门口红火的猫条生意成正比。</p> <p class="ql-block">猫和寺院很匹配,安静、优雅。</p> <p class="ql-block">苏州是著名的园林城市。苏州园林始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在两宋,全盛是明清。来苏州不可不看园林,看园林不可不去留园。</p><p class="ql-block">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宅院,称东园。清初废弃,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吴县刘恕所得,至嘉庆三年(1798年)修缮,因为园内多种植白皮松和梧竹,波光澄碧,竹色清寒,改名寒碧山庄。</p><p class="ql-block">刘恕爱石,搜寻十二名峰移入园内。留园以独特的建筑艺术著称,采取不规则布局,利用云墙和回廊把山石水与建筑融为一体,是中国清代园林的代表性杰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吴下名园之冠”的美誉,</span>与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园林。</p> <p class="ql-block">已经有了初秋的颜色。苏州最佳的游览时间是十一月。虽然没看到最美的留园,但是能来一回就满足了。世上之事最难圆满,差不多得了。</p> <p class="ql-block">芭蕉和拍艺术照的女孩自成风景。我喜欢芭蕉,翠绿的色彩,阔朗的外形。《红楼梦》里探春自称蕉下客,我喜欢的人物也爱芭蕉。</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得名。</p><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一大观看点就是太湖石。瘦、漏、透、皱,冠云峰是太湖石的极至精品。</p> <p class="ql-block">园子里的猫,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座经典园林在战争年代先后被日军和国民党毁坏,名园遇不到欣赏它的人也就失去了生命。我们看古建其实看得还是人,人赋予了山石楼阁生机。</p> <p class="ql-block">苏州旅行第一天,虎丘凭吊阖闾,寒山寺问候寒山拾得,西园寺看看罗汉,最后在留园把自己转迷糊。晚上赶到木渎古镇住宿,第二天一早游木渎古镇。</p> <p class="ql-block">木渎以前被称为鹿陂、耦渎。</p><p class="ql-block">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西施,耗尽吴国人力财力修建宫殿,源源不断的木材堆积于此,木渎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木渎古镇免费,三个必看景点: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单独收费。</p> <p class="ql-block">严家花园,最初是雍正年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的住宅,因园中遍植竹子,名竹啸轩。沈氏子孙极不成器,沈德潜将宅子赠给外孙章日照,后几经转卖,成为木渎首富严国馨的私家宅院。严国馨虽为商人但为人急公好义,喜读书赋诗,将整个宅院修缮设计后,在母亲百岁寿诞之时,由太夫人改名“羡园”。</p><p class="ql-block">一座园林,几家姓氏,兴衰荣辱三百年。</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中国古典建筑,其中又特别钟爱廊。回廊把亭台楼阁山石树木串联成一个统一体,这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包含着哲理和易理。置身园林中想象时间回到古代,朴素自然。</p> <p class="ql-block">虹饮山房,最初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宅院。虹饮山房布局方正、开阔明朗,建筑端正对称,更似北方的宅院风格。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游木渎必然在虹饮山房下榻,这里也被称作乾隆的民间行宫。</p> <p class="ql-block">虹饮山房镇宅之宝,龙椅。原为康熙皇帝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专用,后搬至虹饮山房,供乾隆皇帝看戏使用。</p> <p class="ql-block">戏台是徐士元为孝顺父母所建,取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得名春晖楼。乾隆六下江南都在这里听戏,被称为御戏台</p> <p class="ql-block">古松园,清代富商蔡少渔旧宅,因为园内有一株明代罗汉松,相传是文徵明和唐寅游木渎时种植的,得名古松园。</p> <p class="ql-block">古松园利用回廊和二层扩展空间丰富视野,黑白分明中以暖红翠绿点缀。</p> <p class="ql-block">西施桥,春秋时敢叫这名满门就没了。</p> <p class="ql-block">明月古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由僧人明智创建。历经多次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后的寺院。寺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大殿两侧的五百罗汉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古镇不大,商铺很多,吃饭不难。银鱼炒蛋,太湖三白:白鱼白虾小银鱼。</p> <p class="ql-block">下午返回苏州市区,在山塘街找了家酒店住宿。苏州老城区的酒店都没有停车场,车停到新民桥菜市场停车场,第一个小时6元,之后每小时4元。老城区加旅游区,寸土寸金,这个价格我还是可以接受。</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初年(1174),名“渔隐”,主人史正志好读书爱藏书,为官多年藏书万卷,园内设有一处藏书室名万卷堂。后朝代变迁人去楼空,园子逐渐荒废。至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入重建,取名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以水为中心的小型园林代表,叠石理水,水系贯穿建筑、花木、山石,曲直交错,疏密有致,小巧精致,清幽淡雅。</p> <p class="ql-block">和美人儿听个评弹。</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出来天色渐晚,时间刚刚好去盘门欣赏落日。</p> <p class="ql-block">苏州古城始于盘门。盘门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由伍子胥督造。经过整修维护后的盘门景区,名胜古迹众多。瑞光塔,建于三国赤乌十年(公元前247年),是苏州最早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盘门有陆门水门各两道,水陆城门并列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盘门的水陆城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新白娘子传奇》许仙发配的片段就是在盘门取景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飞跨在古运河上的吴门桥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是苏州最高的单孔石桥。</p> <p class="ql-block">晚上品尝一下蟹黄面,老板娘说一碗面四只蟹。螃蟹是我唯一不喜欢的水产,不过到了苏州,还是得吃一碗蟹黄面,美食也是旅行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晚上坐船欣赏一下山塘河两岸风光。</p><p class="ql-block">公元825年,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主持修建了山塘街,又称白公堤。宋代金兵入关后遭到破坏,元代再次被毁,明代大规模翻修复建。山塘街以白公堤为主轴,分东西两段,东侧主要是商铺,繁华热闹,西侧住户居多,原始自然呈现出老苏州的风物人情。</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山塘街人山人海太闹腾,不喜欢。第二天往西侧走走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汪汪汪</p> <p class="ql-block">星桥,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p> <p class="ql-block">陕西会馆,老建筑只留存了大门两侧的几间屋子,新建筑现在是一座小学。和当地居民聊了一会儿,解放后为了尽快恢复教育工作,苏州市许多被毁坏的祠堂、会馆经过翻修都用来办学。这几年政府开始逐各搬迁学校,重修复建古迹发展旅游。</p> <p class="ql-block">东齐会馆,又名山东会馆,清顺治年间创建,现仅存门墙。门楼曾被工矿企业毁坏,改成铁皮门,2006年重建。</p><p class="ql-block">大凡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之地都有陕西山西会馆。商人带着各自的地域文化走遍大江南北,促进了文化融合。</p><p class="ql-block">过去的商人促进交流,现在的商人破坏文物。</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狮子林位于外地车限行区域,打车到附近还需要步行一段距离。不过不用担心找路,人潮涌动,跟着走就行。</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明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徵明设计,历时16年建成,取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得名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客流量非留园网师园可比,一进园乌泱的人群,我先顺着回廊绕道后面人少的地方。苏州园林需要由正门进,依次递进游览。拙政园我是游了个支离破碎,人太多,没有任何享受,工作日都是这样,不知道节假日得多恐怖。</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围绕荷花主题设计,体现园主人孤高自洁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卅六鸳鸯馆,北侧有荷花池,池中有鸳鸯戏水,取《率真笔记》:“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得名。</p> <p class="ql-block">园林分动态静态两种游览方式。拙政园园区面积大,远景居多,视野开阔,需要在动态中观景。</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元至正二年(1342),天如禅师的弟子们为天如禅师所建。随着天如禅师谢世,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至清代被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兴祖的儿子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邸,改名五松园。</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是苏州园林的精品代表,它拥有中国最大的古代假山群。太湖奇石连环缠绕,转身异景,宜遮即遮,不见全景,出神入化。</p> <p class="ql-block">此次苏州行游览数座园林,我最喜欢狮子林。狮子林的太湖石千奇百怪的造型,环环相扣的布局简直太奇妙,或许在造园艺术上它太过拥堵,不如网师园以小见大、没有留园百转千回时明时暗的精美建筑群,但是我最喜欢。</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狮子林品尝了米酒和白鱼。</p> <p class="ql-block">耦园原名涉园,雍正年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乡后的私家宅院,清末在东西两侧各建一园,逐改名耦(偶)园。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三面环水一面临街,深藏小巷游客极少,安静清幽。</p> <p class="ql-block">我从热闹的拙政园、狮子林来到耦园,穿厅过堂,听到的只有蝈蝈金属般的叫声。有位游客问这是不是蝉,原来我从小到大一直鼓捣的蝈蝈对有的人竟是这样陌生。</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遗产点,苏州平江路,古名十泉里,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北接拙政园,东临耦园。高墙外是市井生活,高墙内是文人雅士隐居之所,俗人屏之,完美体现苏州文化“中隐隐于市”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胡厢使桥,平江路唯一的一座拱式单孔古石桥,也是苏州仅存的七座古石拱桥之一。因宋代时东边巷子曾住着一名胡姓厢使官得名。</p> <p class="ql-block">通利桥,与朱马交桥相映成“双桥”景观。桥面六条石梁有两条武康石为宋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朱马交桥,旧称朱马茭桥。“茭”,干草之意。南宋时,一位朱姓抗金将领运送草料的马队在这里通过,因此取名朱马茭桥。</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南宋时为名将韩世忠住宅。</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造园艺术不同于其他苏州园林,绿水绕于园外,迎门一座土山,沧浪亭坐落其上。园内遍植翠竹,山石和建筑由曲折的回廊连接。</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种植有二十几种竹子,其中金镶玉竹我尤其喜欢。我特别喜欢竹子,牡丹的雍容是取悦人类得来的,总还是个玩物,竹子只安静地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去沧浪亭的意外收获是对面的可园。</p><p class="ql-block">可园原名乐园,苏州图书馆前身,苏州唯一的书院园林,建于清雍正年间,嘉庆年间归正谊书院,光绪年间改学古堂。可园迎门一座水池,建筑花木山石都围绕水池布局。</p> <p class="ql-block">回程顺路看了阊门。</p><p class="ql-block">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苏州古城的西大门。《红楼梦》开篇说:“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明清时代这里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南濠街、上塘街、山塘街、阊门内大街和与之平行的内外护城河、上塘河、山塘河从五个方向汇集于此,形成了“居货山积、行人流水”的繁盛场景。</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最累的一天,清晨至傍晚游了八个景点,遗憾地放弃了环秀山庄和报恩寺塔,留给以后再来。</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赶往吴江区,在那里要逗留两天,游甪直古镇和同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甪直古镇始建于春秋时期,因为方圆刚满一里,又称甫里。“甪直”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镇水系俯瞰似一个“甪”字;另有传说上古神兽甪端经过古镇看到湖水清澈、民风勤劳善良,于是留下来保护这一方土地,所以甪直千年来都没有经受战火和天灾的摧残。我更喜欢甪端的传说,我也有甪端公仔,传说背后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古镇免门票,小景点单独收费,票价7-10元不等。</p> <p class="ql-block">万盛米行是一家老字号,建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叶圣陶先生于1917年开始在甪直执教五年,他的名作《多收了三五斗》就是以万盛米行为背景创作的。现在的万盛米行是一间江南农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有水就有桥,江南风光怎能少了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兴隆桥,俗名陈家桥,明成化年间建造。</p> <p class="ql-block">南昌桥,俗称牌楼桥,清乾隆之前建造。</p> <p class="ql-block">永福桥,清乾隆之前建造。</p> <p class="ql-block">通利桥。86版《西游记》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三元桥与万安桥,组成典型的“三步两桥”。</p> <p class="ql-block">众安桥</p> <p class="ql-block">萧宅,建于1889年,甪直古镇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香港影星萧芳芳的祖居。</p> <p class="ql-block">沈宅。甪直有沈、范、殷、萧四大户,其中沈家最为鼎盛,致富后兴办公学,回馈乡里。</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这个大门很熟悉吧?87版《红楼梦》葫芦庙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明崇祯三年(163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寺内塑壁罗汉为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1918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应叶圣陶之邀游览保圣寺,见到大雄宝殿的唐代雕塑杰作惊叹不已,逐多方奔走呼吁保护文物。如今的保圣寺塑壁罗汉虽只留存一半,仍然不失为中国传统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北宋幡杆夹石。</p> <p class="ql-block">经幢,唐大中八年(854年)建,宋代重立。</p> <p class="ql-block">寺西院有叶圣陶墓,</p> <p class="ql-block">和唐末诗人陆龟蒙墓园。</p> <p class="ql-block">白莲寺旧址。白莲寺始建于梁代,曾为陆龟蒙别业。宋熙宁六年(1073年)重建,后被毁,仅存大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千年银杏树与百年枸杞、紫藤并称“古木三绝”。</p> <p class="ql-block">在甪直还有意外收获,看见了鸡头米没剥的样子,也看见红菱了。小时候听见鸡头米,好奇为何叫这个名字,世界这么大,还有多少领域需要探索啊。</p> <p class="ql-block">中午又吃了一回盐水白虾,因我不喜吃酱油,这种保留食物固有色的烹饪方法很适合我。太湖三白中白虾尤其好吃。</p><p class="ql-block">另外要强烈推荐一下甪直酱菜,不油不咸,之后的三天,每天晚饭都在酒店要外卖,喝粥吃酱菜,买了二斤酱黄瓜,到家还剩一斤。</p> <p class="ql-block">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为名字太奢华,改为“铜里”;至宋代,又将“富土”二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环境优美,自古便有许多文人富绅在此造园建屋定居,镇内古迹遍布,完全靠步行游览很累,最好坐景区内的人力三轮,省时省力。</p> <p class="ql-block">陈家牌楼,明万历八年(1580年),万历皇帝为了表彰监察史陈王道为官清廉,下旨敕建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陈御史府,又称珍珠塔景园。这里是著名的《珍珠塔》故事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太湖水利同知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乾隆元年(1736年)同知署移驻吴县东山。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是中国现存极少的治水机构遗址,经过整修后被用作介绍太湖水利发展历史的太湖水利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同里镇内水网纵横,有49座风格各异的桥梁,最著名的同里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成品字形立于古镇中心。</p><p class="ql-block">太平桥,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次重建修缮,单孔梁式桥,南北走向。</p> <p class="ql-block">长庆桥,旧称福建桥、谢家桥。明成化中期(1465-1487)改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度重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p> <p class="ql-block">吉利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20世纪70年代因填河被拆,1988年重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p> <p class="ql-block">三桥在同里当地人心中是吉祥之物,新人婚嫁、老人寿诞、婴儿满月都要来走三桥,以图吉利。</p> <p class="ql-block">崇本堂,民国元年重建,现为江南水乡婚俗馆。</p> <p class="ql-block">嘉荫堂,建于民国十一年,原房主是同里人柳炳南。宅邸布局前厅中园后楼,前门临街后门依水。</p> <p class="ql-block">三角井</p><p class="ql-block">吴氏家族是吴江的名门望族,明嘉靖年间,因为洪水侵袭,河道淤积,百姓要出城打水。为方便百姓喝水,吴山于嘉靖十一年(1523年)开凿了一口水井,井栏用巨石凿成三眼,方便多人取水,百姓称之为三角井。</p> <p class="ql-block">退思园,清光绪十一年,安徽凤颍六泗兵备道任兰生致仕回乡,聘请画家袁龙设计此园,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p> <p class="ql-block">退思园水系过半,由于古镇水位高,建筑贴水而建,形成园若浮于水面的别致景观,是以少胜多的园林佳作。</p> <p class="ql-block">午饭尝尝状元蹄。</p><p class="ql-block">宋淳祐四年,同里魏汝贤高中状元,因为他爱吃蹄髈,红烧蹄髈逐渐成为同里的一道特色菜。</p> <p class="ql-block">小雨中来到昆山市,周庄,原名贞丰里,春秋至汉代称摇城,是吴王子摇和越摇王的封地。宋元佑元年(1086),周迪功郎在此设庄,始称周庄。</p> <p class="ql-block">沈厅,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江南巨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的私宅。</p> <p class="ql-block">张厅,明代建筑,原名怡顺堂,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裔建于明正统年间,清初转让张姓人家,改为玉燕堂,前后六进,后花园小河穿屋而过,正所谓“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p> <p class="ql-block">双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相连,独特的造型又称钥匙桥。</p> <p class="ql-block">澄虚道院,建于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3年)。</p> <p class="ql-block">贞丰桥畔的迷楼,原名德记酒店。20世纪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数次在迷楼饮酒赋诗,著有诗集《迷楼集》,周庄因此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午饭在凤凰楼吃。凤凰楼是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合壁建筑,周庄的显著地标。富安桥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清两度重修,并在左右两侧建桥楼。</p> <p class="ql-block">苏州之行最后来到周庄,可能是视觉疲劳了也或许就是不怎么喜欢,感觉很一般。</p> <p class="ql-block">回程途中打卡一个新服务区。沿途的服务区也是景色。</p> <p class="ql-block">淮安,周恩来同志故居。和韶山一样,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特意过淮安返程,来总理故居还个心愿。当年如果周总理不去和张治中谈判释放了一些干部,爷爷的生命就终止于1945年,也就没有我了。世上事再大莫过于生死,周恩来,这个名字就像习主席的题词,是一个听起来很温暖、很自豪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淮安市驸马巷7号院这间屋子里,父亲周劭纲,母亲万冬儿。周家祖籍浙江绍兴,清咸丰年间迁居淮安。</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读书房。</p> <p class="ql-block">四个纪念币概括了总理一生。这样的伟人留下的也不过就是几页纸的历史,武则天又如何,新旧唐书留下了多少个字?所有人都会败给时间,能做的就是有生的日子快乐豁达。</p> <p class="ql-block">总理故居东临镇淮楼。镇淮楼又名鼓楼,建于北宋,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后置铜壶刻漏用于报时。本名谯楼,清代为镇压水患,改名镇淮楼。</p> <p class="ql-block">镇淮楼对面是漕运总督部院遗址。</p> <p class="ql-block">金元明清四朝建都北京,陆续开凿运河沟通河北、山东运河并向南连接江淮。漕运连接南北经济区,进一步巩固帝王统治,尤其在明清两代,发展尤为鼎盛。总督漕运部院是主管全国漕运的唯一机构。</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p><p class="ql-block">中国现存两座保存完整的府署衙门,河北河间府署和江苏淮安府署。两座府署建构形式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p><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与总督漕运部院和镇淮楼自北向南首尾相连。府署西侧皮场庙的中国历代刑具展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的看看是真不错,了解古代刑讯发展概况。</p> <p class="ql-block">正堂,知府发布政令、日常办公、审理案件、接听圣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身后有余忘缩手、前方无路想回头。”——反腐倡廉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二堂,亦称等边堂,筹划边疆事务之意。</p> <p class="ql-block">清德堂,知府的内邸,知府与夫人会客、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青玉堂,知府的小妾和孩子们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供奉火德星君。</p> <p class="ql-block">皮场庙,明初规定各府、州、县、卫官署都要设庙堂祭祀土地,并在这里对贪官进行剥皮刑罚。</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还有纪念币卖,整体维护经营都比河间府署好。河北和江苏都是靠历史文化发展旅游的,河北要加油了。</p> <p class="ql-block">傍晚在河下古镇逛荡一下,看看夜景吃吃饭。河下古镇形成于春秋末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之时,京杭大运河漕运盐粮必经之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名人辈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抗倭状元沈坤、清代大医学家吴鞠通、道光皇帝的老师宰相汪廷珍都是河下人。</p> <p class="ql-block">喵老板生意不错,充电宝大部分租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河下是淮扬菜的发源地,这家著名的文楼汤包,周总理小时候经常由驸马巷划船来吃。不知道在长大以后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总理会不会想起汤包的味道。每个人都有专属于童年的味道吧?我也有,并一直怀念,怀念那曾经给我做美食的再也回不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古镇炸馓子的店铺很多。关于馓子如何炸成形不散的疑问今天也得到了解答。有点缠毛线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十天,一千七百公里,四座城,十一所园林,六间寺院,五个古镇,四座山,三条古街,两座城门,一条中轴线,一个故居。顺利平安结束江南之行。之后的这个冬天,把旅行的见闻写下来、画出来。</p> <p class="ql-block">留园</p> <p class="ql-block">严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虹饮山房</p> <p class="ql-block">古松园</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耦园</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甪直古镇</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研学</p> <p class="ql-block">月到风来</p> <p class="ql-block">棉花糖</p> <p class="ql-block">最后推荐三本书:</p><p class="ql-block">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p><p class="ql-block">明 计成 《园冶》</p><p class="ql-block">陈从周 《园林有境》</p><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书中的景色,在书中找回曾经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