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周小雪日,几位老同学相约,徒步游览镇江古运河古城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镇江古运河全长约16.69公里,由秦始皇开凿丹徒水道、孙权时期开凿的京口河、宋代开凿的新河以及明代的护城河组成。镇江古运河是中国古代水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近年来镇江政府对古运河古城段两边的景观进行了修复、改造和提升。沿着运河两岸,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古老的码头、历史悠久的桥梁以及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这些历史遗迹讲述着古运河的过去和镇江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城段古运河在市区内穿城而过上千年,总长大约5·17公里,目前已不承担船运任务,她静静的流淌在城区内最繁华的地段,给繁忙的都市增添了一片宁静之地。两岸杨柳依依,湖面泛着微微的波光,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虽是小雪曰,但秋景依在,伴随着舒适的气候和温暖的阳光,去感受这条古运河的故事和传说,还是很惬意的。我们从市区解放桥开始前行,途经7座古桥,最后到达当年称为江南第一闸“京口闸"。运河之水经过京口闸汇入长江。</p><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运河右岸的步道上,仿佛进入了一幅流动的画卷,低垂的柳树,轻柔的柳丝随风摇曳与潺潺流水相印成趣,我贪婪的呼吸着这散发着淡淡芬芳的空气,陶醉在其中……突然一位朋友说:“去左岸吧,左岸更美"我抬头眺望左岸,枝叶繁茂的古树,郁郁葱葱如同翠绿的屏障给美丽的古建筑、亭台,长廊提供了一个凉爽的庇护所,让运河的风光更加层次分明,生机勃勃。我们越上迎面而来的中山桥,到了左岸。看到了修复后的丹阳码头和栗阳码头。我的脑海中呈现出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所描述的大运河镇江段漕运时的繁忙景象;“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十万家。……</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长廊,长廊壁上绘有小河流水的江南美景图,仿佛在讲述着与运河共生的岁月静好。突然,长廊壁上的几行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我驻足停留;“镇江之战西门保卫战”“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镇江清兵与英军的战斗。”恩克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赞扬了镇江守军英勇抵抗侵略的英雄气概。“驻防旗兵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读着这段伟人的评价我很震惊。回家后我找到了那本我过去从不关注的书《江苏掌故》找到了镇江人民反鸦片战争的章节……我读着,镇江人民在反鸦片战争中与英国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的一段悲壮历史,感动的泪流滿面。我体会到辛弃疾把镇江这座最江南而又最不象江南的城市,比作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含义。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过南朝开国皇帝刘裕。还有家喻户晓的“三国”中的历史人物孙权、曹操、刘备,他们在这里煮酒论英雄、在北固山,孙权嫁妹,刘备招亲、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典故,和深深的足迹。不得不感叹,镇江不愧是千古江山英雄地,一城山水尽风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完长廊我一鼓作气,直奔京口闸,那是当年江南第一闸的遗址,当年繁忙的码头已结束其历史使命。在距离京口闸遗址的16公里处坐落着一座谏壁船闸,它是当代“江南运河第一闸,是京杭大运河苏南段唯一一个直达通江口门。岁月流转,在新旧“江南运河第一闸”的交替之间,运河水流不绝,文化传承不断,运河的记忆,仍旧留存在闸口,仍旧留存在城市。留存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站在解放桥上,眺望着穿城而过的运河,想起十年前,抱着皮娃站在桥头望看古运河的情境,刚学会讲话的小皮娃发出稚气的声音,“好美呀,像图画一样”我感到意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审美眼光。</p> <p class="ql-block">古运河弯弯曲曲穿过镇江市区,悠悠流淌了上千年。</p> <p class="ql-block">珍珠广场。《大地三部曲》的作者赛珍珠,在美国出生四个月后,跟随传教士的父母到镇江,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结婚后定居安徽毫州,在中国生活了40年,她以中国的乡土人情为题材,完成了巨著,《大地三部曲》,获得了诺贝尔奖。在镇江还有赛珍珠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从右岸的古运河步道走起</p> <p class="ql-block">垂柳依依,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宋、辛弃疾,在北固楼写下了“南乡子"</p><p class="ql-block">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同一条时光的隧道,连接着古今,让人在漫步中感受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左岸的古建筑群亭台楼阁</p> <p class="ql-block">“寄奴居"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这里是他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镇江大润发超市,几位老同学在此共进午餐“自助火锅"。可供选择的100多种流动菜肴,真是大饱口福。</p> <p class="ql-block">丹阳码头</p> <p class="ql-block">栗阳码头</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恩克斯全集第十二卷,高度评价青州兵的卫国献身精神。</p> <p class="ql-block">1842年,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英国侵略军发动了侵华扬子江战役,攻陷吴淞炮台后于六月溯流而上镇江。侵略者来势汹汹,兵力强大,拥有大小船舰76艘,上载海陆军士兵1.2万多人,炮724门,镇江驻军,仅有旗兵1583名。面对强敌,镇江居民同仇敌忾,奋起抵御外侵。英军在进犯镇江途中,每前进一步均遭到殊死抵抗。在焦山,(在镇江城外四面环水的一个小岛)云骑慰巴扎尔,(云骑慰在清朝是世袭爵位正五品官员)亲率驻军旗兵100人,手持长矛大刀与数倍于己的英军展开白刃战,除派两人泅水进城报信外全部壮烈战死。后来英军开始攻城,在城被攻破时,镇江守军没有退却,在城楼上与登上城楼的敌人肉搏,有的抱着英军一同跳下。在城被攻破时多处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肉搏战,有的清军甚至,先让自己的家人自杀,再去和敌人拼战,守城将领副都统海龄,身先士卒,指挥作战,最后退回衙门自缢殉职,其妻及次孙亦焚火自尽</p> <p class="ql-block">京口大运河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江南第一闸“京口闸"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运河夜幕降临</p> <p class="ql-block">添加几张城内古运河夜景照</p> <p class="ql-block">夜景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恢复古运河当年丹阳码头的原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