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琼瑶 品琼瑶

正好

<p class="ql-block">  昨天看到台湾著名作家琼瑶自杀的新闻时,感到很震惊,震惊之余又觉得很正常。人固有一死,但一定要死得其时,我以为琼瑶是为尊严而自杀,死得其所。她生前曾说:“不要为我悲哀”,可以想象她自杀前的生之不易。为了活得体面,她不得不选择自杀。虽然她已86岁高龄,毕竟不是自然离世,我们还是应该为这位杰出的文人致哀!她的离世是文坛一颗巨星的陨落,是文学界的巨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读过几本她的代表作,借此机会谈谈我的读后感受和想法。</p><p class="ql-block"> 从文学的角度看,她的作品为读者呈现出一条既小众又飨用的情感路径和视线,她告诉人们在简单的生活中也会有经天纬地的情爱故事,而这种故事在现实里又几乎不可能再现,矛盾之中让人情不由衷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 从哲学的观点讲,她的作品深刻影响了1~2代人的思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她所宣扬的爱情至上甚至至高无上的乌托邦和个人利益至上精致利己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几乎摧毁了这两代人。我们许多60后、70后的朋友都是读着她的作品长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他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参与世界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观念。这种观念似乎太幻化太虚妄而缺少烟火气,使人于儿女情长中萎靡不振,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意志。</p><p class="ql-block"> 从社会层面来说,她的作品大都围绕爱恨情仇无限拓展,整个社会似乎都被情爱所笼罩所裹挟,而现实当中除了情深深雨蒙蒙外,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伸手可触的残酷生计。她的作品导向好像与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不太相符。当今社会一些怪胎现象的出现如适龄青年不婚不育的丁克一族,自私自利的极端利己主义和闪婚闪离及脱离现实的柏拉图式婚姻状况等不能说与这种精神导向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观念出发,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更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琼瑶虽然走了,她的文学精品必将流芳百世,千古不腐!</p><p class="ql-block">2024.12.05.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