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炮手的传奇故事

鹦鹉紅春

<p class="ql-block">冬季的古琴台,宁静雅致,别有一番韵味。月湖水面上,微风轻拂,泛起层层细腻的涟漪。不远处的艳阳天酒楼内,一场温馨而感人的聚会正在上演:三位年逾八十的老炮手,跨越六十载的岁月,终于再次相聚于此,共叙往昔岁月,分享彼此的人生经历与感悟。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令在场的每一位都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这次充满传奇色彩的相聚,源于主办人何光祥的盛情邀请。何光祥亦是三位炮手的战友,同龄同年入伍,同在六四三团(二五九团)直属炮兵连。退伍后,他被分配到公安汉阳分局,曾任月湖街派出所所长。今年,他多次邀请我相聚,最近更是屡次邀请,盛情难却,我便答应了,并提议将陈显真、朱新堤等战友一同邀来,于是有了这场传奇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无巧不成书。1962年7月下旬,我们三人同时在汉阳公园集中,前往汉口兵站,同乘闷罐车皮抵达广西贵港,同分一个新兵连,随后随部队移防至雷州半岛,最终分到官茂的炮兵连。更巧的是,我与陈显真、朱新堤同时分到迫击炮排三班,我与陈显真同睡高低床,他睡上铺,我睡下铺,朱新堤则睡在我对面的何班长的上铺。</p> <p class="ql-block">我们同架一门炮,我为二炮手,负责炮架;陈显真为三炮手,负责底盘;朱新堤为四炮手,负责炮弹箱。那些日子里,我们青春焕发,龙腾虎跃,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舞台。训练场上,我们挥汗如雨,只为那一刻的精准射击;生活中,我们互相扶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张照片虽已模糊不清,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拍摄于1963年春,正值何维福班长退伍前夕,地点在雷州半岛的官茂村。这是班长组织的最后一次军事训练。照片中定格了五位战友的身影:除了何班长与副班长外,还有我们三位年轻士兵,分别是二、三、四炮手。左侧紧挨着炮架蹲着的是我,而在后排右侧挺拔如松的是陈显真,其左侧则是朱新堤。彼时的我们正值青春鼎盛时期,每个人都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在训练场上如同生龙活虎般矫健勇猛,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陈显真战友比我早二十年结束了军旅生涯,回归故土。退役后,他并未褪去军人的本色,而是投身商海,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在汉阳乃至更广泛的商业领域内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尽管我们同处一城,但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几次试图见面的机会都因各种原因而擦肩而过。直到六十年后才相遇,一见如故。</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当我与朱新堤重逢时,彼此间的变化之大竟使我们未能即刻相认。片刻的凝视后,脑海中勾勒出他年轻时那英俊的轮廓,我依此轮廓试探性地唤了一声“朱新堤”,他迅速以一声“程有元”作为回应,确认了彼此的身份。我们曾是最为亲近的兄弟,他年长我一岁,在生活的点滴中始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任劳任怨,凭借精湛的技艺,朱新堤成为江城闻名遐迩的能工巧匠。此次聚会,最触动我的心灵的莫过于朱新堤。他对战友情谊的珍视,深沉而真挚,甚至悄悄尝试为聚会买单,却被何光祥婉拒。尽管已届八十一高龄,他每日仍需攀爬九层楼梯,体力之充沛令人敬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瘫痪的老伴,他毅然承担起全职保姆的角色,用行动诠释了一颗慈悲为怀、赤诚善良的心。</p> <p class="ql-block">席间,我们轮流讲述着各自退役后的经历,有的成为了人民警察,为民分忧;有的投身商海,历经沉浮;还有的成为了精工,默默地奉献。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军人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祖国的忠诚,始终是我们共同的信仰。我们谈论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感慨着时代的进步,同时也为彼此的成就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何光祥的精心策划,让这次聚会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重逢,而是一场心灵的盛宴。艳阳天酒楼内,灯光柔和,音乐悠扬,为我们这群老兵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桌上摆满了我们当年在部队时常怀念的家乡菜,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口品尝都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p> <p class="ql-block">三位炮手的传奇故事,是关于忠诚、勇气与友谊的赞歌。从青春年少到鬓角染霜,从军营到社会,虽然时光流转,环境变迁,但我们之间那份深厚的战友情却历久弥新。这次六十年后的传奇相聚,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告诉人们,真正的传奇不在于战场上的英勇,更在于生活中那份不变的坚持与守望。在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有情,以及在漫长人生旅途中,那份难能可贵的情谊与责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