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图片均有本人拍摄,部分文字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很早以前就从书本上知道山西悬空寺,从照片上也知道它的模样,但是究竟在哪,还不曾知晓,壬辰龙年旅游前往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2012年10月1日晚7点,从云岗石窟出来后,在高速公路上 105公里路程,用了一个半小时到达浑源县城,当晚就住宿在山西省这个小县城里。</p><p class="ql-block">2012年10月2日,浑源小吃部早早吃过饭后,前往悬空寺。那天,假日期间游人如织,为了确保安全旅游,采取了保险方式,未能上去看看这一天下奇观。按计划后面几天里,还有多处景点来要去看看,有一种只要到了,就算来了的简单想法。</p> <p class="ql-block">在车上远远看见拔地而起的高大山峰,悬空寺就在山崖之中。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南郊恒山脚下,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 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现存建筑主要在明清时期修建,这一时期的悬空寺处于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在山路上行驶一段路后,前面转弯处一座高高尖尖碑,写着“悬空寺”三个大字。说明已到悬空寺。右转弯下陡坡,就到悬空寺的山崖下方,收费停车场在附近。山路峡窄坡度很大,假日里车也非常多,用车水马龙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路很难走,对驾车人来说也是一次考验。</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依山而建,巧妙地利用山势地形,嵌入岩层断裂所形成的凹陷之中,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种选址和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 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建筑应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环境。</p><p class="ql-block">寺庙的建筑布局和设计还注重借景,远处的山峦、峡谷等自然景观成为寺庙的背景和衬托,营造出一种空灵、高远的意境。当人们登临悬空寺时,不仅能够欣赏到建筑的精美,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 “天人合一” 的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和山水文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p>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向恒山,由佛堂院、南楼、北楼、悬空栈桥和寺前平台组成。其文物保护区占地面积约 8.83 公顷,现存总(构)筑物面积 472 平方米。寺内有六座宫殿,四十余间阁楼殿宇,主要殿宇有三宫殿、三圣殿和三教殿。寺内还有大小佛像 80 多尊,其中佛教殿有 12 处,道教殿有五处。 悬空寺采用木质框架式结构,以立柱和横梁形成稳固的支撑体系,半插横梁为基,借助岩石暗托,使建筑能够在悬崖上保持平衡和稳定。这种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与和谐理念,追求事物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巧妙的力学原理实现了力与美的结合。<br>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 “以柔克刚” 的思想,利用材料的特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来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与运用。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建筑特色独具匠心。其采用木质框架式结构,三教殿是建筑的最高点,离地面距离为 90 米,由于历年河流淤积,目前该殿仅剩 58 米。</p><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看,悬空寺仿佛半悬在悬崖上,所有的阁楼像是从悬崖中 “凸” 出来,楼台殿阁之间由廊道相接,底部只有十几根立柱支撑,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实际上,在悬空寺所有的栈道和阁楼下,都埋有直径 50 厘米左右的木材作为横梁,这些横梁大约有 1 米左右是露在外面的,立柱和横梁形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这是悬空寺能坚固地半悬在悬崖上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内的佛像造型各异,神态逼真。寺内有 80 多尊铜、铁、石、泥佛像。部分佛像为北魏时期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佛像的造型、比例、姿态等都体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寺内同时供奉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此外,悬空寺内的壁画也十分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p> 悬空寺铜铸佛像在悬空寺中较为常见,如寺内的铜弥勒像等,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历经岁月仍保存较好,展现了古代铜铸工艺的高超水平.<br>铁铸佛像也占有一定比例,例如唐代的铁铸佛像,虽历经千年,但依然能看出其古朴的造型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br>石像通常是依山体开凿而成,与周围的岩石浑然一体,如摩崖石刻中的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等,这类佛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精美的石刻艺术作品.<br>泥塑佛像数量较多,其特点是色彩丰富、造型细腻,能够生动地表现出佛像的神态和气质,给人以亲切、柔和之感.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寺内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雕像共居一殿,将三教鼻祖同时供奉,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宗教和思想的包容与融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三教合一的特点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思想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悬空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这种文化交流的成果,也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上面尖碑山路与主路交汇处,由下向上急右转弯处,坡度很大,弯度很小,路面很窄。我们车上坐着五个人又很重,既不能停车下人减载,防止向下溜坡,还得防止与主路上山车辆刮碰,只能小心翼翼控制车速,全力把控好大油门,战战兢兢地开上主路,这才把心放下来,过后想起来还有些后怕。</p> 汽车爬向陡坡后,进入这个比较长的隧道,过了隧道在山路下,有一段河床。在往前走上山,便到了北岳恒山脚下,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建筑布局在整体上呈现出对称的特点,但又不失变化。寺庙主体的一院两楼、六座殿阁等相互对称,同时各殿阁之间通过飞挂的栈道、长廊相连,高低错落,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变化。这种对称与变化的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对平衡、秩序和韵律的追求,使建筑既具有庄重感和稳定感,又富有灵动性和变化之美。</p><p class="ql-block">寺内的门窗屋檐雕刻华丽,柱石上飞禽走兽刻工精良,建筑油饰和彩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展现了中国传统雕刻、绘画等装饰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这些装饰元素不仅具有美化建筑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p> 到这里旅游的人很多,密密麻麻的。悬空寺上人满为患,为确保安全,分时间段限流进入。 恒山收票处,临时简易板房,挺寒酸的。没有高大的山门,时间有限,按计划,今天还要前往应县木塔。就遗憾地离开景点售票处。<div>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 4 公里处,号称 “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br><div><br></div><div><br></div></div> 恒山山脉呈东北 - 西南走向,绵延五百里。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约 2016.1 米,山势陡峭,沟谷深邃。其山体主要由古老的变质岩构成,岩石坚硬,历经风雨侵蚀和地壳运动,形成了许多悬崖峭壁和奇峰怪石。例如,虎口崖形如虎口,崖壁陡峭,令人望而生畏。<br>恒山还有许多幽深的峡谷,如金龙峡。金龙峡两侧绝壁对峙,峡谷幽深狭长,最窄处不足三丈。谷内溪流潺潺,蜿蜒穿行于巨石之间,景色壮美。<br> <p class="ql-block">恒山是道教圣地。道教在恒山的传播历史悠久,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就是在恒山修炼的。恒山有许多道观,如悬空寺,恒山庙等。恒山庙是历代帝王臣民祭祀北岳大帝的地方,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道教文化元素,殿堂内供奉着众多道教神像,香火旺盛。</p><p class="ql-block">恒山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除了道观建筑外,还有古碑刻。这些碑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帝王祭祀的碑文,也有文人墨客的诗词题刻。例如,恒山的御碑亭内保存着许多古代帝王御制的石碑,这些石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p><p class="ql-block">恒山的古栈道也是重要的历史遗迹。古栈道沿着悬崖峭壁修建,是古代人们在恒山通行的重要通道。这些栈道见证了恒山地区的交通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历史,虽然有些部分已经损坏,但依然可以想象当年的艰辛与壮观。</p> 为了急于赶往下一站应县木塔,天黑前还要到达太原预订酒店住宿,北岳只能是望岳兴叹,尽在咫尺而不能达。后期也曾去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此次未到北岳恒山,似乎留下一丝遗憾。于是原路返回浑源县,再沿高速公路,去往应县看世界最大的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