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条条道路通顶峰:从烽火台山脊到转角楼(原创)

阳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贺兰山,条条道路通顶峰:从烽火台山脊到转角楼</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摄影 阳光脚步</div><br> 转角楼,海拔3050米,是滚钟口风景区附近最高峰<br>站在转角楼,东瞰银川,西望巴彦笋布尔峰<br>南临甘骨梁,北眺贺兰山群峰,眼界开阔,风光无限<br><br> 乘着小口子景区的看日出活动,提早进山<br>计划转角楼穿越贺兰矿环线<br>此刻,太阳尚未升起<br>贺兰山上的红色山岩,已经泛起了霞光<br><br> 天光晴明,遍山新绿<br>翻山越岭,只为热爱<br><br> 到大口子沟口,看见山脊的烽火台<br>说了一句:一直想从这个山脊到转角楼<br>山脊行走眼界开阔,风光优美,但路不一定好走<br>同行的铁甲回了一句: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走<br><br> 征求几位同行者意见,大家一致同意走条新路<br>说走就走,沟弃上山,累并快乐着<br><br> 传统的到转角楼,一般都是沿着大口子沟<br>半道转向转角方向的南沟,经练驴坡到达<br>当然,也曾从贺兰矿,黄旗口南沟,巴峰<br>甚至左旗腰坝,甘骨梁等方向登上过转角楼<br>自转角楼沿着大口子沟东侧山脊过去走过一半<br>自南沟口下至沟底出山的,印象深刻<br>自烽火台山脊上转角还是第一次<br>随着不断的辗转探索前行,终于能看到转角尖顶了<br><br> 山脊行走,与传统线路有很大的不同<br>首先山脊并不是完全相连和贯通的<br>其间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范围<br>需要不断的爬高下低翻过<br>另外,很多断崖、岔路、密林等<br>都需要分析查探,甚至反复上下才能通过<br>这株完全生长在岩缝中的老松,让人感佩<br><br> 山脊想走,从距离上看相对比较近<br>远处的转角楼导航架已清晰可见<br>似乎很快就能到达<br>但真正走起来,却是无比艰难和艰险<br>不是对大山的熟悉和经验,几乎无法通过<br><br> 那密密的森林,是大山的尊严和衣衫<br>只有高海拔山峰才会拥有<br><br> 危崖峭壁,总有地方可以通过<br>大自然在造物过程中<br>可能也考虑到了人类乃至生物的通道<br><br> 钦佩这些高山峭壁间的生命<br>看着它们,那每一株甚至每一枝叶<br>都历经风雨云雪,严寒酷暑的磨砺<br>坚韧,坚强,桀骜,伟大<br>我们从它们坚守的地盘中,寻隙而行<br><br> 看似危崖,亦是通路<br>一个转弯,柳暗花明<br><br> 回眸一笑,是自信,是安然<br>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快乐和惊喜<br><br> 山崖上的花朵,枝叶芸香<br>黄花绿叶,万千花序,只为生命传承<br><br> 嫩叶与紫色幼果<br>松柏也妖娆<br><br> 危崖之上,也有坦途<br>短暂的歇息,只为终极目标<br><br> 终于到达转角大草甸<br>意味着距离转角顶峰,一步之遥<br><br> 最后的跋涉,艰险已成为过去式<br>登高望远的酣畅,才是我们的收获<br><br> 转角之上,群山苍茫,贺兰矿宛若眼前<br>你只有站上顶峰,万物才会低首称臣<br><br> 练驴坡,依然陡峭干旱<br>此刻,不是练驴,已成为我们的助力<br><br> 谈笑间,已是畅行无数<br><br> 南沟,大口子沟,依然的乱石林立<br>只是,那些石间绿叶繁花嫩果<br>已是一片生命的天地,装点了贺兰山的美<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