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掠影 • 四川古镇2

万泉河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想在时光的长河中追寻历史的遗痕,那些古老的城镇就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有的如诗如画,有的古朴典雅,充满着民族风情,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大邑安仁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崇州街子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宜宾李庄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龙泉驿洛带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富顺赵化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i>一、大邑安仁古镇</i></b></p> <p class="ql-block">  安仁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早在唐武德三年(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直至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安仁古镇,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仁坝子广场钟楼</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仁康礼学校(原文彩中学)老街大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邑县当年大地主刘文彩用两亩地换一亩的办法集中了一百多亩土地,投入今折合200多万美元修建而成,1945年完工。后成为公共教育资源。解放后更名为安仁中学,后几经贯名,现为安仁康礼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仁书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川省图书馆分馆,2015年开业,具有浓陏的民国风味,是个集书籍售卖、借阅,功夫茶艺、咖啡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书院,被誉为西南最美书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袍哥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同庆茶楼,刘文彩于1939年秋始建,1940年春落成。是袍哥组织公益协进社总社办公的地方,后来称为袍哥楼。风格为中西合璧,砖木结构,为川西不可多见的骑街楼,因造型“洋气”,被当地人俗称为“洋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仁戏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2年由刘文彩出资修建,民国时期曾叫做星廷戏院,安仁戏院完全仿照当时成都悦来剧院(现成都市川剧艺术中心)修建,是整个西南漂亮、气派的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入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58年正式筹建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以刘文彩庄园为主要展区,其建筑、馆藏、泥塑、遗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1997年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正式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遗憾的是去时刘氏庄园博物馆很多参观点(包括收租院)封闭维修,不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文彩公馆小姐住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刘文彩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早年病逝,二女儿名刘宛兰,三女儿刘宛慧,此房为她们的住房。</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文辉公馆延庆园</h3><h5> 始建于1938年于1942年竣工,延庆园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近现代建筑。公馆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建筑格局、规模一致,都是一进三院。分别两道大门进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孪生”公馆。</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明轩公馆</p><h5> 高明轩(1901-1949),曾任四川雷马屏城屯殖司令部上校军需处长、四川盐源县白盐井场长。</h5><h5>  高明轩公馆由前院和后院两部分组成,具有传统民居风格,整体格局为“前店后居”式样,前院由中轴线分隔为左右两个狭小的小院,后院为三合院。2021年改造为公馆民宿,共有8个房间。</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孟高公馆</span></h5><h5> 杨孟高(1897—1960),是刘文彩二姨太杨仲华的侄子,曾追随刘文彩在宜宾任管事、税收征收局局长、川康边防军中校科长。后随刘文彩回到安仁镇,任刘文彩的的总管家。</h5><h5> 这座公馆是由刘文彩出资修建的,公馆的庭院布局宽敞明亮,有长长的走廊和一个大的中庭,后面是住宿的房子,整体修建得非常精美。</h5><h5> 公馆门上的标语口号为“文革”遗迹。</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蜀籁楼</p><h5> 清代光绪时期私宅花园亭阁式戏楼,江南建筑风格,穿斗木质结构,轻盈秀丽,有撑拱、吊瓜、木雕屏,做工精细,雕刻生动,于2011年从福建闽侯迁建至安仁。“蜀”、“籁”二字寓意巴蜀鬼才的戏剧作品为蜀中大家,唱响天籁,由作家陈忠实先生题匾,戏剧家濮存昕先生书写楹联。</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成堰纪念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安仁地区过去干旱缺水,民国初期,刘文渊联合安仁的乡绅商洽开渠引水,一天有上万人参与,修成万成渠,故命名为“万成堰”。为了纪念万成堰的成功,修筑这块万成堰纪念碑。纪念碑四方分别刻有“辛未夏刘公维三开渠乍堰纪念碑”、“辛未夏刘公升廷开渠乍堰纪念碑”、“辛未夏刘公自乾开渠乍堰纪念碑”、“辛未夏刘公星廷开渠乍堰纪念碑”。</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铛铛车</h3><div><h5> 安仁古镇的铛铛车是西南地区第一条有轨电车,其车厢是仿造民国期间大上海的有轨电车建造。乘坐铛铛车穿梭在安仁这个民国风情小镇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镇古朴典雅的风景,感受古镇的魅力文化,而且还仿佛穿越了百年历史、置身于那个风华卓著令人向往的年代…</h5></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雕刻精美的大石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街茶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遛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服与古装美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仁古镇街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仁古镇街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仁古镇街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i>二、崇州街子古镇</i></b></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制已有1000余年历史,五代时称“横渠镇”、“四界镇”,曾是永康县治所。镇域内川西特有的农耕文化、以晋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上元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及以唐代”一瓢诗人”唐求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共同构筑了街子古镇乃至崇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 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街道两旁房屋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尚有明代水井等。这些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根基。古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被誉为“川西水乡”和“青城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古镇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但经过灾后重建,现已恢复昔日的繁荣与美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镇夜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银杏树</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历经千年,依然枝繁叶茂,亭亭如盖。银杏广场也因广场上古银杏树而得名,其见证了街子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对街子古镇的来说弥足珍贵,只是十月已是金秋,但银杏叶黄尚早。</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华阳国志馆</p><h5> 一座纪念东晋史学家常璩及其传世巨著《华阳国志》的博物馆。‌常璩被誉为“中国地方志鼻祖”,《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著作,记录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历史、地理和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华阳国志馆展示了常璩的生平和《华阳国志》的内容,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机会。‌</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八角井</p><h5> 建于明代,距今约350年历史。井深10米,井水清冽甘甜,常年不枯,既为场镇居民饮水之用,又备防火之需,因井壁从下而上用石墩石条砌成规则的八角井而得名。</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戏台</p><h5> 街子古戏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性场所,建筑采用颇为壮观的九脊顶歇山式屋面,浮雕石壁,吊脚楼柱,很有观赏价值。而且戏台上还有节目预告,会定时进行演出。</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横渠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镇江城街跨环山渠的桥梁,桥造形为平桥中心有一桥墩,初看桥为青砖砌成,估计立面贴的青色磁砖。街子五代时也叫横渠镇,故桥名应该由此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环山渠过江渡槽</p><h5> 始建于20世纪60年度,是连接街子古镇味江两岸的灌溉渠。</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美字库塔</p><h5>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它建于清代,具体时间为咸丰二年(1852年),塔高约20米,采用六角五级攒尖楼阁式设计,塔外壁刻有精美的浮雕,包括《白蛇传》的片段和山水花卉等图案。‌字库塔是古人专门用于焚烧字纸的建筑,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敬惜字纸”的传统文化的重视。</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龙廊桥</h3><h5>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铁索桥,两端建有桥楼,中间桥墩上建有亭阁,取名“瑞龙桥”。1953年后曾两次被特大洪水冲毁,两次重建。1963年再因桥木常年受到风雨及河水侵蚀,大桥被车辆压塌。1964年重建为柏油公路大桥,更名为街子大桥,一直延用至今,并经受了5•12汶川八级强震的考验。2009年,瑞龙桥改建为风雨廊桥。</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御龙桥头</p><h5> 旧时是街子古镇通往青城外山、青城后山及街子屏障凤栖山的重要通道,清乾隆初年就开始修建,但屡修屡毁,于是就有了“龙之所潜,难以图工”的说法,但是街子的先民不怕艰难险阻,于嘉庆23年也就是公元1818年,再次开工建造,终于在第二年的夏天大功告成,适逢当时的崇庆州州牧李廷壁赶来看桥,大加赞赏,他有感于街子乡民坚忍不拔的造桥精神,题名此桥为“御龙桥”。</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公祠</p><h5> 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唐求而建。唐求,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唐隐居"。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求写诗每有所得,捻成纸团,投入葫芦中,未曾示人,因此时人称为"一瓢诗人"。其诗仅存35首半,在《全唐诗》中自成一卷。街子人早在其故居建祠祭祀,因原祠破败,现重建于今地。</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美六角石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腊肉铺子——腊青城</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味江码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街子的“永康茶”在唐朝时是朝廷换取西域军马的贡茶,贡茶运输几乎全部通过水运,此为当时水运古码头,后随着陆路交通的改善,此码头渐被废弃,现近年恢复重建作为观光之地。</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码头小游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打糍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洁通街水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子古镇街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子古镇街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街子古镇街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i>三、宜宾李庄古镇</i></b></p> <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距今已有1480余年的建置史, 辖区曾作为六同郡和南广(南溪)县治所在地长达400多年,一度曾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多个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等陆续内迁李庄,这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分为古镇景区和月亮田景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庄古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岳庙大门</h3><h5>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历经明嘉靖、万历年间和清道光七年(1827)多次重建,该庙由大山门、炳灵殿、玉皇楼、岱宗殿、十二殿等建筑组成。东岳庙既是南溪农民暴动攻打李庄指挥部旧址,也是抗战时期(1940—1946)内迁的国立同济大学工学院、法学院旧址。</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慧光寺山门</h3><h5> 原名禹王宫,又名湖广会馆,位于李庄镇中心,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慧光寺也是1940—1946抗战时期内迁的国立同济大学校本部旧址。</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上宫</h3><div><h5> 又称为福建会馆,也是现在的玉佛寺。这座建筑修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其山门、戏楼、前殿和后殿都位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设有厢房,形成了一个复合式的四合院结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殿曾经供奉着妈祖的塑像,这是天上宫的一大特色。</h5><h5> 新中国成立后,天上宫一直被当做粮仓,1998年天上宫与玉佛寺合并,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寺内因供奉有十六尊缅甸玉佛,故更名为玉佛寺。</h5><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师殿大门</h3><h5> 又名真武宫,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间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兴建,供奉玄武祖师。为前后四合院式布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2月,因为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需改建而折去大山门和戏楼,另用砖砌成校门。祖师殿是中共南溪县委早期活动地,也是抗战时期(1940~1946)内迁的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 </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济医学院“解剖”课蜡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家祠</h3><h5> 李庄张家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宗祠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为主。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厅房上50扇门窗均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有不同形态栩栩如生的仙鹤、四周配以动感十足的云彩,每扇窗上雕刻2只仙鹤,共100只,谓百鹤祥云窗,是“李庄四绝”之一。战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所属数千箱国家珍贵文物迁驻此地六年之久。</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济旧居</h3><h5> 李济(1896年6月2日—1979年8月1日),原名顺井,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这位在抗战时期的文化名人,曾在此地居住过一段时间。他的大女儿凤徵在1942年年初因患伤寒,病逝于此。一年后,李济一家搬离此地,迁往张家祠堂中央博物院办公地左侧。</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h3><h5> 李庄人1944年修建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后因故毁损,到了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得以在原址重建。</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庄战时新闻社</h3><h5> 抗战年月,地处后方的李庄,地方偏僻,消息闭塞。为了了解国内外时局消息,尤其是抗战前线情况,同济大学发起成立了李庄战时新闻社,由同济学生轮值。新闻社的主要任务是收听国内外时局消息,及时记录并刻印成传单、小报、标语等发到驻李庄各文教机构、老百姓手中。</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庄长江码头</h3><h5> 李庄码头可以说是万里长江第一码头,这个码头一千多年前就屹立在长江南岸,是个历史很悠久的码头。</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眼古井</p><h5> 双眼古井,被两个原井边供挑水者插放扁担用的石墩盖住,作为旅游古镇,这个景点显得很随意。</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都工匠 刀功了得</p><h5> 蒜泥白肉是一道中国传统菜品,属于川菜菜系,制作原料主要有蒜泥、五花肉等,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最特别的是这位白肉的操刀师傅,一把几斤重的大菜刀,单手在煮熟的肉上横削出一片片薄如纸片的肉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h5><h5><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晨的茶馆</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庄月亮田景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月亮田景区,是李庄古镇境内的一处景点,因这个地方有两块形似月牙的农田而得名。梁思成、林徽因曾在这里居住6年。2020年4月,李庄古镇景区全面启动月亮田景区建设。整个景区以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为核心,周边配套营造人文街、月映荷池、田园景观、梁林旧居等景点。</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栖月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问月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色小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庄古镇街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庄古镇街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i>四、龙泉驿洛带古镇</i></b></p>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一街七巷子格局千年未变。镇内尤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和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最为出名,是我国古代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洛带会馆是一部浓缩了的客家移民史,客家会馆的建筑风格属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各殿内圆木撑弓镂雕戏剧场面,明间阑额彩绘,卷棚天花中棚和屋脊等,均雕刻了各式龙凤花鸟戏剧人物,造型逼真,精工细雕,十分考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风火墙以砖砌,呈半圆形巨壁,高底参差,延绵起伏,犹如两条青龙腾空欲飞。洛带会馆极具历史、建筑、文化、科学价值。被誉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古镇。<div><div><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带古镇牌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东会馆</h3><h5> 又名"南华宫" ,供奉佛教禅宗的创始者六祖慧能(被誉为“南华道人”),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四川客家第一镇"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它是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会馆。</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华宫古戏台</h3><h5> 戏台为南华宫重要建筑,两侧还有较为低矮的乐楼、耳楼,这里曾经的热闹繁华。</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西会馆</h3><h5> 又名万寿宫。位于洛带镇江西馆街,始建于清乾十一年(1746年),为清代填川江西人联络据点。四合院布局,由前中后三殿与厢房构成,前殿为卷棚硬山顶,后院戏台为重檐歇山顶,各殿木构件雕饰精美。</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寿宫牌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禹王宫</h3><h5> 又名湖广会馆,座北朝南,由牌坊、耳楼、戏台、中后殿、前院空坝及两边厢房、两边庑廊组成的四合天井,东西套院及后院组成,清咸丰十年(1860年)重建。根据大殿石柱楹联所载,禹王宫建于乾隆年间,为湖广人入川修的会馆,内供大禹像,故名禹王宫。</h5><h5> 龙泉驿区博物馆设在禹王宫。</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燃灯古寺山门</h3><h5> 燃灯古寺为成都乐郊历史上一大名寺,距今已1400多年,影响遍及川北。隋代以来,燃灯寺建有山门(含东楼)、川主殿、钟鼓楼、娘娘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燃灯古佛殿等,规模宏大、庄严巍峨。</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方塔</h3><h5> 又名世客会纪念塔,是该地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龙文化广场的核心区域,高约20米,方形木结构,塔身雕有数百条龙饰品,塔顶有一口大钟。四方塔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实用功能。塔基是一个四方台,塔前有宽阔的阶梯,阶梯上安放了一口大龙缸,九条龙从嘴里喷水到缸里,沿着水渠流入古镇‌。</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客家土楼</h3><h5> 名博客楼,始建于 2010 年,落成于 2012 年,由全国著名土楼设计师、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明教授设计。在保留客家土楼传统外观形式的基础上,部分采用了现代建筑工艺、材料,适当增加了一些观赏性的现代设计元素,无论是仿制还是新作,构件华丽精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堪称西部之最。</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街字库塔</h3><h5> 始建于清代晚期,原塔毁于20世纪50年代,2005年复建,为砖混结构建筑。六角形塔身,共2层,通高11米,塔身由多方收集的古旧青砖砌筑而成。北面塔身嵌有光绪六年《惜字会碑》(塔前立的成都市历史建筑牌第0478号则说是同治年间惜字碑,不知那个是对的)。</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史建筑——凝翠楼</h3><h5> 凝翠楼位于洛带古镇客家公园(四川唯一的乡镇公益公园,建于民国17年),为小青瓦四合院,楼上曾是龙泉驿区第一座图书馆,曾藏有《万有文库》等书籍,峨山京剧社旧址也在该处。</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史建筑——六月茶社</h3><h5> 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由当时洛带团总刘惠安集民资修建,初为男士专用茶社,20世纪50年代改作他用,80年代初重新开辟为茶社。该建筑反映了洛带古镇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也是研究传统场镇茶馆建筑的实物案例。</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服务中心——五凤楼</h3><h5> 又名凤仪阁,高约23.8米,共三层,是典型的宫廷式门楼。三国时期,洛带为蜀汉的后花园,后主刘禅常来此游玩,其母甘夫人也时常陪伴,于是朝廷专门在此修建了凤仪馆、凤仪阁,备皇后一行小憩。现洛带老街一街七巷子中的凤仪巷即因此得名并保留至今。五凤楼即参照该历史传说的凤仪阁复建,建筑融合了客家特色,又不失川西古风,是全镇的标志性建筑。</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甑子场门楼</h3><h5> 洛带古镇又名甑子场,此门楼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原建于清代,后毁弃。2005年,按原样复建,乃砖木结构,造型古朴。门楼上的“甑子场”三字,为流沙河所题。门楼前,不放石狮,以两棵柏树盆景代之。</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年台</h3><h5> 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江西籍移民筹资兴建,后因种种原因损毁,2000年洛带镇政府筹资复建万年台。万年台作为老戏台,每日都有不同的民俗节目上演,成为游客体验当地文化的重要场所‌。</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景戏院剧场</h3><h5> 可体验包含川剧变脸、吐火、皮金顶灯、传统手影、木偶戏、功夫茶技、别洞观景、戏曲长绸、古彩戏法等等项目。</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蜀汉灵泉井</h3><h5> 此井位于甑子门楼旁,也是八角井,但并非洛带得名的那口井。因蜀汉后主刘阿斗的玉带不慎落入镇旁的一口八角井中,镇名便改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的那口井在八角井街的燃灯古寺旁。</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带古镇街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带古镇街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带古镇街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i>五、富顺赵化古镇</i></b></p> 赵化古镇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川南地区的一个小集市镇,建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已有千年的历史。赵化古镇作为有保存完好的古道、集市,有传统民居近千幢,居民以汉族为主,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的故乡,是自贡市因盐而兴的著名古镇,享有“古盐道上的交通枢纽”之美誉。古镇区有“八街四巷”“九宫庙”“六码头”“九口十八滩”等景点,还有新华街、正街、河街大茶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62处文物点(传统建筑),古镇约70%为明末清初的川南民居,完整地保存了清末民初的川南民居格调,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第故里——赵化</h3><h5> 刘光第(1859年—1898年9月28日),字裴邨,汉族,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人,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h5><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顿邱世第当铺</h3><h5> 建于民国初期,整座院落呈正方形对称修建,正门门洞上部泥塑横匾题有“顿邱世第”行书四字,室内木花窗、裙板、撑弓雕刻精致,当铺布局规整,建造精美,独居特色。是县境现存唯一古当铺,具有较高历史价值。</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第公园</h3><h5> 2015年由赵化果园改造而成,是赵化人为缅怀刘光第先生而建。公园内有刘光第故事墙、长廊、观景台、望江亭、唤鱼池等景观,其中,望江亭也是赵化十景之一“青峦晚照”的最佳观景地。是川南地区最大的乡镇公园。</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湖会馆</h3><h5> 两湖会馆是赵化古镇街“九宫庙”之一,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现仅存门厅、厢房及拥壁,但仍然是赵化古镇的地标性建筑。两湖会馆门厅的斗拱重檐精致而美丽,在自贡地区现存的禹皇宫中是极为罕见的。</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光第故居</h3><h5>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典型的川南民居建筑 。该旧居为刘光第生前生活学习之地,为单檐悬山式建筑,小青瓦屋面,穿斗式结构。</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月楼</h3><h5> 明月楼修建于1847年,是典型川南民居风格,建筑为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位于桂香池街,是刘光第先生启蒙之地,母丧丁忧主持赵化文吕书院时的居所,并在此写成《方言志》和《富顺赵化镇山水志》。因桂香池返照月光至屋内而得名,是赵化十景之一“桂香明月”所在地。现也是刘光第书画馆。</h5><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汉寺山门</span></h5><h5> 始建于宋朝中期,原名百重寺,在清朝康熙乙亥年重建,改名为罗汉寺,解放后罗汉寺房屋一直作为赵化镇政府的办公用房。2007年开始寺庙的恢复与建设,2008有关部门批准了罗汉寺作为其他(佛教)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设立。<span style="color:inherit;">2010年赵化镇罗汉寺正式对外开放,为当地信徒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宗教和文化交融的场所,继续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span></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罗汉寺观音殿</p><h5> 仅存的两个殿之一(另一个是门前殿),罗汉寺鼎盛时期有108个殿堂。</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隆兴寺山门</h3><div><h5> 北宋年末,里人筹建,内有大殿,大殿内有一宽敞大坝,正对面是戏楼,两边各为梳楼,大殿内四大天王神像高大,神采冠盖富南片区,另有藏经楼及和尚住处若干。清代赵化“龙潭公所”设此处。刘光第生前会友吟诗常在藏经楼,殉难后灵枢运回赵化,在此停放三天后归葬于普安寨下。民国时用作米市坝,川剧、无声电影常在此演出、插放。新中国成立后,改作赵化粮站至今。</h5><h5> 现只剩下原寺庙主殿、后院及书有“赵化区粮站”拆改后的山门,主殿内佛像已搬空。</h5></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缮中的隆兴寺建筑</h3><h5> 现在隆兴寺的内部建筑正在修缮中,估计将恢复隆兴寺。</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桂香池</h3><h5> 建于清代,为条石砌筑,平面呈方形,四周种满桂花树,西北、西南侧分别有两个巨大黄葛树,池内种有观赏莲花,池水清澈,树影倒映,碧荷满池美丽;东北侧有清代戊戌六君子刘光第先生少年读书阁楼明月楼,南侧有石碑上刻桂香池三个红色红色大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雒水梨园</h3><h5> 赵化古镇的一个重要文化活动场所,位于古镇中心,是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的主要场地。</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龙拱日</h3><h5> 在新华街十字口乾立着4幢雕刻着飞翘鳌首房屋,分别带着四列穿斗结构房屋在此相聚,飞翘鳌首两两相对。当太阳出来时,四个整首(龙头)形似拱顶一个白色的水晶球嬉戏。四龙拱日为赵化古镇新十景之一。它四季观测的位置是变化的,据说凡能观测到四龙拱日(也就是太阳正好在四屋翘角的中间)的人必能鸿运当头,心想事成。</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沱江边上转身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化花街</h3><h5> 赵化花街是在原有的桂香池街的基础上进行打造的。据了解,这条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位于古镇核心位置,全长约500米左右。整条街融合了木、石、竹、砖、陶、铁等元素。青石板路面摆放着花箱,屋檐下挂置吊篮,开阔处砌筑花池,墙头上种植花卉,并配以白底水墨画的墙面,花街还融入了盐工文化、沱江文化、光第文化,设置了戊戌英雄柱、盐文化花墙、沱江风情花船景观等,保持了历史建筑的原貌。</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赶早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街茶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化古镇街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化古镇街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化古镇街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古镇,去探索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体会他们的风土与人情,感受它们的韵味与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