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南锣鼓巷,是京城很重要的网红打卡地之一,但如果你到南锣鼓巷来,只是在中间的主街道上走了走,看了看热闹,吃了点小吃,而没有去两边那16条胡同看一看,那你可就太OUT了,南锣鼓巷的精髓,你可一点也没看到哟。以下我们就去逛逛这16条胡同,这一篇,我们先介绍主街道西侧最南边的福祥胡同、蓑衣胡同和玉河遗址。</p> <p class="ql-block">北京南锣鼓巷,故名罗锅巷,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以北、地安门外大街以东,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全长786米,南北走向,东西两侧各有8条胡同,共16条胡同,呈鱼骨状排列,也称蜈蚣巷。</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代胡同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在16条胡同里面居住过的人物,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达官显贵、名园大宅,真是卧虎藏龙之地啊。而且,在这些胡同里,还有许多保留下来的老式四合院、门楼、砖雕、门墩和雀替等。</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就带着朋友们逛一逛这16条胡同,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兴衰荣辱,尽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以下就是南锣鼓巷的平面图,是我制作的胡同名人府邸分布图。我们以下从南往北,从西到东慢慢介绍。</p> <p class="ql-block">说起南锣鼓巷,我首先要提及一位老先生,他就是被称为“京城第一车”的爱新觉罗.安林。还是在2012年的10月份,那一年南锣鼓巷刚刚火起来,正在举办“南锣鼓巷胡同节”,我从南锣的南口进入不久,就看到了一位年纪很大的三轮车夫,车头有个牌子,上写“京城第一车”,下面有照片,名字为“爱新觉罗.安林” 。皇族的后裔蹬三轮车,这让我很是好奇,就顺手拍了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回家后我在网上查了资料,“爱新觉罗.安林”确有其人,末代皇族后裔,1947年出生在南锣鼓巷板厂胡同,身世坎坷,现为南锣鼓巷三轮车夫,网上还有采访他的小视频,在视频里,他介绍了南锣16条胡同的情况,以及老北京的美食文化等等,这让我对这些胡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3年1月,我又来了南锣鼓巷,刚一进胡同口不远,就看见了安林。</p> <p class="ql-block">我雇了安林的车,一个小时100元,后来几年听说涨到了150元。他拉着我先去了板厂胡同,这是他以前的住处。后来又去了几条比较知名的胡同,安林边骑车边讲解,看我掏出个小本在记录,他明显感到了惊喜,就更加认真地给我讲了许多胡同知识,那些门楼的制式、那些漂亮的彩绘,还有雀替和门墩……。 我们逛了一个半小时,他说只收100元就行,难得有个对胡同故事感兴趣的顾客,后来我给了他200元,他不肯要,我说剩下的是小费,多谢你的讲解!不过能否跟我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2013年是我的南锣鼓巷胡同年,那一年我走遍了南锣的16条胡同,曾两次乘坐过安林的三轮车。2014年3月,我又在南锣的胡同口见到了安林,他还没有看见我,我看见光线不错,老远就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才跟他打了招呼,并给他看了照片,安林说这张照片他很喜欢,要我给他洗一张,随便哪天来,给随便哪个车夫带给他都行,“这里就没有不认识我的人!”安林很得意地跟我说。</p> <p class="ql-block">2015年以后我就很少来南锣了,和我妹及家人玩了几年国内国外游,然后就是疫情的几年。时间到了2021年的冬天,我和我妹来到了南锣鼓巷,一进胡同口我就看见了安林,他已经老了,正在冬日的暖阳中打着盹儿。</p> <p class="ql-block">前年的1月份,我又一次见到了安林,这一天他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我走过去和他打招呼,他说已经不记得我了,我妹在旁边给我们拍了一张照片。安林说,他已经蹬不动车了,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胡同里晒晒太阳。我想,他是舍不得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南锣鼓巷吧。</p> <p class="ql-block">这后来直到今年,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安林,但南锣鼓巷,已经成为了我每年必去几次的地方,那些走马灯似的变幻更替的主街道店铺,那些永远不变的藏在16条胡同里的老宅院,过一段时间就会很想,就会去那里逛一逛,看看那些熟悉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这一篇我们先逛福祥胡同、蓑衣胡同和玉河遗址,其它的胡同再接着慢慢逛,冬日里树木凋零,无处可去,逛胡同是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和蓑衣胡同是南锣鼓巷主街道西侧8条胡同中,最南侧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胡同,玉河遗址就在两条胡同的西口处。</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因原有“福祥寺”而得名。如今这条胡同的南侧,因紧邻地安门东大街,几乎都改建成现代化的大楼了,只保存了北侧的半条胡同,以下照片是2014年拍的,看那时胡同的南侧就已经开始改建了。</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11月份,我和我妹在福祥胡同东口拍的照片。我们从东往西走,逛逛这条胡同。</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1号,是一座普通百姓居住的“如意门”,老旧的街门很有沧桑感。中楹之上有两个六方形的门簪,一对抱鼓石门墩很不配套,大概是后配的。按照规制,只有地位较高的官员和贵族,或立有战功的人家才能使用抱鼓石门墩。比较富裕的商人或文人多使用方箱形门墩。门墩是老建筑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和门轴作用的一个构件,多为石制,整体称门枕石,门外部分称为门墩,门墩上的各种图案,都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而刻制。</p> <p class="ql-block">我非常喜欢这座大门,在以前年度,这座大门的门口非常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老旧沧桑的大门和门框很有质感。</p> <p class="ql-block">看里面是个大杂院,有“私宅不允许进入”的提示,只能在门口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说起老建筑的街门,我最初也是听安林介绍过的,后来又在网上查了有关资料。按照门扉的位置区分比较简便容易,就是进深越深的住户,地位越高。南锣鼓巷的宅门有以下4种,“<b>广亮大门</b>”,基本是王爷和达官贵人的宅院,门扉设在“中柱”之间,进深约3~4尺,中楹上有4个门簪。“<b>金柱大门</b>”,一般为商人富户,门扉设在“金柱”之间,进深约1~2尺,中楹上有4个门簪。“<b>蛮子门</b>”,为略次些的商人富户,门扉设在“檐柱”之间,几乎没有进深,与外墙基本齐平,中楹上有4个门簪。“<b>如意门</b>”是普通百姓的住所,门扉也设在“檐柱”之间,没有进深,与外墙齐平,有2个门簪。</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西走。</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5号,原是一座老四合院,现在已经关闭了,里面的情况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7号,是一座比较新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9号,高门大院的,如今也封闭了。</p> <p class="ql-block">以前年度的福祥胡同9号,是一座典型的广亮大门,记得当时安林蹬着车带我来到这里时,还特意下车让我看了大门的进深距离,差不多有一米深,但是没有说明是谁家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侧墙上的砖雕,图案还不错,有一次来福祥胡同,看见一缕阳光斜射下来,画面很有意思。不过如今胡同南侧的高楼建了起来,这一缕阳光是不容易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再往西走,南侧是无线电研究所,我上世纪70年代在仪器厂上班时去过,早就有了,如今还保留着。北侧往前过了一个公厕,就是福祥胡同11号,是王树常将军故居,王树常原是张学良部下的第十军军长,后曾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9年为北京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将军拒绝跟随国民党撤退台湾,解放后任国家水利部参事,全国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以前年度的福祥胡同11号,王树常将军故居,还有个说明牌,里面好像是个家委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将军故居,连说明牌都没看到,现在是个工会服务站。</p> <p class="ql-block">看里面的院子和房子,还算整洁。</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15号,是一座普通的如意门,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门上的砖雕和下面的门墩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门上的砖雕为一排花瓶,“瓶”的谐音是“平”,有“平安”的寓意。门墩是抱鼓形的,上面还有石刻的狮子,有狮子的门墩应放置在较高的门第之家,后配的可能性较大。看门墩的损坏程度,上面的大狮子还比较清晰,下面的小狮子就看不清了,如果下面是九只或五只小狮子,那寓意就是“十世(狮)同居”或“五世(狮)同堂”。</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19号,如今的大门虽然翻新了,但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p> <p class="ql-block">以前年度的福祥胡同19号,是一座很沧桑的老如意门。</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25号,是“福祥寺”旧址,福祥胡同由此得名。如今只有一块指示牌,寺庙在民国时期就被拆除了,还有一些房产也已成为了民居,据说民居中还保留了一块石碑,是寺庙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但门面不可进入,只能在门外看看。</p> <p class="ql-block">记得十几年前,北青报上曾登载了一些采访的照片,为拆除寺庙老建筑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就不得而知了。我当时还留了两张网上关于福祥寺的照片,可以看出屋顶上还保留着漂亮的彩绘。</p><p class="ql-block">以上福祥胡同的主要情况就介绍完了,福祥胡同的西口连接着东不压桥胡同。</p> <p class="ql-block">从福祥胡同到蓑衣胡同之间的主街道上,没有什么漂亮的老建筑,各种店铺也是几年一换。但经常能看见一些抹着黑脸的行为艺人。</p> <p class="ql-block">往年南锣鼓巷胡同节中的行为艺人,可与游客互动,感觉挺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蓑衣胡同”,蓑衣胡同是南锣鼓巷主街道西侧的第二条胡同,原名“蓑衣寺胡同”,现蓑衣寺早已无处可寻。此胡同没有西口,呈曲尺状,在胡同西侧直接拐到了福祥胡同的西侧,同出胡同西口,到达东不压桥胡同。</p> <p class="ql-block">这条胡同没有什么大宅院,变化也不大。以下是蓑衣胡同5号,两个门簪应该是“如意门”,但宽度看起来像是一座“蛮子门”。</p> <p class="ql-block">门前的方形石墩非常漂亮,看上面的图案,感觉应该是佛教的一种法器。</p> <p class="ql-block">这一面的图案上面是梅花,下面好像有一只鸟,如果是喜鹊,就是“喜上眉(梅)梢”的寓意,如果是鹌鹑,就是“平安(鹌)喜庆”的意思。我国古时的门墩图案,是讲究寓意的,常用谐音来表达“吉祥喜庆”之意。</p> <p class="ql-block">蓑衣胡同11号,是一座新建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的围墙里面大概正在返修,墙外种植了小片的竹子。</p> <p class="ql-block">感觉在胡同里种植一些绿色植物,也是很清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蓑衣胡同13号,街门是一座很典型的蛮子门,跟外墙几乎齐平,没有进深,有4个门簪,门墩是抱鼓形的,街门两边还有八字影壁形状的外墙。</p> <p class="ql-block">蓑衣胡同13号的对面,就是蓑衣胡同2号院,地处胡同阴面,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任先生的住宅,街门是非常普通的一座如意门,据说里面也很简朴。</p> <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清末醇亲王载沣之子,末代皇帝溥仪同父异母的兄弟,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溥任先生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很有名的画家,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溥任先生于2015年去世,享年97岁。</p> <p class="ql-block">蓑衣胡同是南锣鼓巷16条胡同中最短的胡同,过了蓑衣胡同23号,往西走不远就向南拐了。</p> <p class="ql-block">蓑衣胡同往南柺向福祥胡同的西侧,同出胡同西口。</p> <p class="ql-block">出了西口就是一座桥,看地面,还是保留下来的老路面。在桥上可以观看“玉河景观”和“玉河遗址”。</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从桥上往北看,看到的是“玉河景观”再现,这个景观位于什刹海和南锣鼓巷之间,在福祥胡同西口的东不压桥胡同西侧。</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景观经过多年的修理和维护,已建为玉河风景保护区,四季的风景都不错。往西北方向通往什刹海前海,往南过地安门东大街,近几年经过修整,又往南延伸了一大段。</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从桥上往南看,这一段宽20多米、长800米左右的河堤,就是“玉河遗址”。玉河曾是元代通惠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近8公里,曾作为大运河千里漕运的最后一段,在胡同里蜿蜒,被人们称作“胡同里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修通后,从江南运来的粮食物资经水路可直达京城。</p> <p class="ql-block">以下正前方,是玉河故道上的一座元代古桥,叫做东不压桥,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也是澄清中闸的所在地,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上。左手边,也就是玉河东岸,是“玉河庵”建筑群,能看见一排咖啡座,游客可以边喝咖啡边欣赏玉河遗址风景。</p> <p class="ql-block">从桥上绕到玉河遗址西岸,这里树立了好几块说明碑。有通惠河玉河遗址碑。</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玉河故道碑。</p> <p class="ql-block">澄清中闸碑。介绍说,澄清中闸是元朝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为调节积水潭水位、满足漕船航运需要而建造的重要水工建筑物。 该闸初名海子闸,分上、中、下三道闸口。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经元世祖忽必烈赐名:澄清闸”,后将其木质结构改为石材重建,起着调节河道水流不稳、控制水位的作用,澄清中闸位于东不压桥遗址下方,经2007 年考古发掘面世,主要保存闸口、闸墙、闸槽石等构件。 澄清中闸是大运河重要人文遗产的最好见证,成为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沿玉河西岸走到东不压桥上,也就是地安门东大街上,看玉河遗址。</p> <p class="ql-block">北面就是我们刚刚经过的白色小桥,连接着福祥胡同西口。</p> <p class="ql-block">东侧的建筑群,是“玉河庵遗址”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去玉河庵遗址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以前年度一直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已经开放了,我和我妹去过两次。朝东的小门就设在福祥胡同西口的东不压桥胡同里。</p> <p class="ql-block">进门以后可以看到墙上有关于大运河的壁画,还有玉河遗址的部分原迹,用玻璃罩保护着。</p> <p class="ql-block">以下就是“玉河庵”,门前有石碑和夹杆石。玉河庵位于东不压桥胡同南口路西,始建年代己经无考。 玉河庵主要建笼为硬山顶山门一间,大殿三间,东西配殿三间,均为硬山顶。后殿及东西配殿亦为硬山三间。 玉河庵原存大佛和小佛像若干座,还有香炉和匾额等物件。修缮完成后,该院落被东城区政府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玉河遗址博物馆,后进行保护性应用。 </p> <p class="ql-block">玉河庵原有庙碑一通,名《清重修玉河庵碑记》, 额题“玉河庵碑”,嘉庆十三年(1808)九月立,碑阴额为“万古留名”。玉河庵正殿、后殿存。2005年启动的“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中,正殿、后殿完成梁架拨正、 山墙开砌及殿顶重修,今玉庵碑记、东西配殿均已复建。《清重修玉河庵碑记》也已清理出土,印证了玉河庵与玉河河道的历史关系。</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看东不压桥,非常清晰。以下是东不压桥的介绍牌文字说明: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布粮桥”。桥址与历史上的西压桥对称,明代扩建皇城,北墙压在西压桥上,故称“压”, 东不压桥与皇城有一定距离,故称“不压”。桥整体呈西南、东北向,中间窄,两头宽,侧面呈孤形,总长推测约47.1米。1955年河道改为暗沟,桥上部被拆除,桥拱埋入地下,今桥南侧部分压于地安门东大街人行道下。</p> <p class="ql-block">由于皇城城墙的原因,东不压桥的北侧,是一个桥洞,而穿过地安门东大街(原皇城所在处)的南侧,则是一个涵洞。</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这一段的玉河遗址也休整好了,因冬季维修,现在河道里没有水,夏季这一段两岸的风景还是很美的。</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玉河遗址我和我妹也都逛过,但都是冬天来的。</p> <p class="ql-block">没有水的河道。</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遗址两岸有不少浮雕,都是关于大运河的。</p> <p class="ql-block">逛完玉河遗址,再回到玉河庵遗址,去院子里休息一下,喝点咖啡。进入一进院,正殿就是咖啡厅,院子里有咖啡座,冬日里正午的阳光撒了一地。</p> <p class="ql-block">前年冬天我们俩去时,院子里的树上挂满了许愿条,看起来很有意思。但今年却没有看到,院子里非常的安静。</p> <p class="ql-block">正殿的西侧紧靠玉河。</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很窄的过道,临河有一排咖啡座,游客在这里休息一下喝点咖啡,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p> <p class="ql-block">从咖啡座这里看东不压桥。</p> <p class="ql-block">休闲一刻。</p> <p class="ql-block">放慢心绪。</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二进院,满地的落叶,有几个人在这里喝咖啡。</p> <p class="ql-block">这棵老树很有感觉,我们俩互相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主动提出为我俩合了个影,她说你们姐俩结伴出游,真是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以上几个景点就介绍完了,多谢朋友们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