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西葡:(十)葡萄牙小镇埃武拉掠影

臻子

<h1> 从塞利维亚到葡萄牙,似乎没看到国门,反正不用过关,哪时进入葡萄牙也不知道。</h1><h1> 葡萄牙,我们并不陌生,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称霸海外的国家,曾经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还有,霸占我国澳门长达几百年。至于旅游资源,了解得还真不多。这次去游玩做功课也没花多少精力,有点忽视了。</h1><h1> 其实,葡萄牙还是很不错的旅游目的地,只是我们没有深度游。 </h1> <h1><p> </p></h1> <h1><p> </p></h1><h1> 我们的行程里,葡萄牙安排了首都里斯本和近郊的三个地方:埃武拉、卡罗角、辛特拉。</h1><p><br></p><p><br></p><p><br></p> <h1> <b>葡萄牙第一站:</b></h1><h1><b>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小城埃武拉</b></h1> <h1><br></h1><h1> 我们到达埃武拉已经是傍晚了,一个非常安静的古城。</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武拉离里斯本只有100多公里,是一座历史古城,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长期为罗马军队驻地。目前,尚能看到的罗马时期的古迹有罗马神庙、温泉浴池、罗马城墙遗址以及唐娜·依萨贝尔拱门。罗马帝国灭亡后,埃武拉曾先后被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占领,其间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建筑风格体现出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 1165年,葡萄牙第一个国王唐阿丰索派无畏勇士吉拉尔率部从摩尔手中夺回。从此埃武拉成为葡萄牙王室的居住地之一。</span></p> <h1>  埃武拉同时也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城镇, 这里有4000多幢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既有罗马式、哥特式,也有曼努埃尔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历史遗产丰富,被称为“博物馆城市”。 1986年埃武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选理由是:埃武拉是自1755年大地震之后仍完好保存着的葡萄牙黄金年代城市范例。对于游客而言,埃武拉几乎展现了全部的葡萄牙历史与文化。</h1> <h1><p></p></h1><h1> 最早看到的古迹是教堂,埃武拉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人骨教堂了,小教堂里汇集了五千多具人骨。</h1><h1> 我曾经在一篇游记里看到过图片,令人毛骨悚然,虽然西方人常把教堂当坟墓,但把人的骨头当作装饰品,我还是接受不了。这次听了导游的介绍,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对教堂的牧师们肃然起敬。</h1><p> </p> <h1> 14世纪中叶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流行病,也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由于这宾得传染性极强,城里的人都往乡下跑。埃武拉教堂的神父们挡在路上,希望人们不要带病再跑传染给更多的人。很多神父也被传染去世。死去的人太多了,神父们已经无力安葬,于是将死于路边的尸体收集存放在教堂内,后来就将这些尸骨用于装饰教堂,成为“人骨教堂”。</h1><h1> 下图为资料图。</h1> <h1> 人骨教堂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是作为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相传14世纪的黑死病和15世纪初的战争令该地的坟墓极其紧张,教士不得已将骸骨拿入教堂,久而久之,骸骨被用来作为礼拜堂的装饰。厅壁和八根厅柱完全由人骨装饰而成,肋供也由头骨作为点缀。礼拜堂的题词“We bone here, for yours await.”警示着世人无论贫穷富贵,死后也就一堆白骨。</h1> <h1> 柱子上、墙壁上“装饰”的都是人头骨。</h1> <h1><p></p></h1><h1> 我们团里好像没有人进去。我胆小,肯定不敢看的。 </h1><h1> 图片是彭导的朋友圈里下载的。<br> 天很热,导游把我们带到教堂边,让我们自己逛。</h1> <h1> </h1> <h1> </h1><h1> 一座希腊式建筑废墟突兀地立着,好熟悉的画面呀,虽然早已没有了屋顶和墙壁,但柱子还是倔强地立着,这就是石头建筑的独特魅力。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供奉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狄安娜的神庙。回家查了资料,得知这个罗马神话中的女神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阿尔忒弥斯混同了。虽然只剩下半个轮廓,但那罗马柱,挺拔、简洁、威严,具有刺破青天的气势,历经千年屹立不倒,仍可见它当年的雄伟气势。 </h1> <h1> 我们在神庙前面的花园广场上逛了蛮久的。</h1><h1> 下图是哪位名人的雕塑记不起来了。 </h1> <h1><br></h1><h1> 这两块石头看着并不起眼,查了一下,算一个雕塑,题目是“吻” 。仔细一看,那块大的代表男人,那块小一点的代表女人,抽象又形象。 </h1> <h1> 往回走,去小巷看看。</h1> <h1> 蜿蜒小巷,干净整洁,悠长幽深,静止寥落。</h1> <h1> 靠近大街的路口有很多小商店,大多是卖旅游纪念品,以彩陶和软木制品为主。</h1><h1> 在这里,还碰到一个开店的老乡呢,不过他很小就到葡萄牙,对家乡已然陌生了。</h1> <h1> 瓷盆,色彩鲜艳,器型别致,与西班牙的瓷盆风格基本相同。</h1> <h1> 青花瓷与景德镇的青花瓷很像,只是审美不同。中国人喜欢素雅,这里人似乎更喜欢热烈复杂。 </h1> <h1> 我们来到广场上,广场中间有一座如今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喷泉,一看却是文艺复兴时建的喷泉。这个建成于1556年的喷泉,与我们在欧洲其他古城经常见到的喷泉形状不一样,而是被地球状的水包围着。“地球”这个物体,是葡萄牙的骄傲,是他们航海大发现最好的标志,这喷泉,展示着葡萄牙当年的野心与辉煌。</h1> <h1> 从广场延伸出去,有很长的拱廊建筑,高耸而庞大,成片相连成一条无惧风雨的全天侯步行道。拱廊建筑的底层,都是商店,从饮食、礼品到时装、家居用品,无一或缺,这使得当地人生活丰富滋润;使得游客可以任何季节哪怕是阴雨的冬日都能在埃武拉玩得尽兴。</h1><h1> </h1> <h1> 我们沿着拱廊走了一段,觉得有些累了,就坐在广场边的花岗岩石块台阶上躲清凉了。欧洲的城乡,都会有广场,广场周围都是热闹的地方。正是快到吃晚饭时节了,广场上陆续摆开了大排档。一辆运送啤酒的货车停在广场边,卸货人正把一箱箱的啤酒送到各个餐饮老板手中。广场是用小块方石砌就的,估计有几百年了,高低不平的,别说推车用不上,走路也不是很好走。如果在中国,早就变为水泥地了,可是怀旧的欧洲人是不会去改变它的,这就是历史呀。</h1><h1> 这是一个完全依赖旅游业撑起的小镇。</h1> <h1></h1><h1> 我们坐车去中餐馆吃饭,是此行唯一的自助餐,老板年是一位四十几岁的女人,自己介绍是温州人,开口却是一口青田腔。餐馆收拾得很清爽,菜品也还比较丰富。</h1> <h1> 女老板告诉我们有稀饭。</h1><h1> 喝稀饭长大的我们,已经十多天没有喝到稀饭了,何况正值炎热的中午,于是很多人都去盛稀饭了。喝了两小碗粥,饱饱的、美美的。说真的,那些菜真的不好吃,但是有榨菜、酸菜,很低的成本,我们却吃的津津有味,女老板太精明了。</h1><h1> 中国胃,虽然刁,却很好对付。</h1> <h1> </h1> <h1><p> </p> 记录头一天到达小镇时发生的又尴尬又幸运的事:<br> 大巴在酒店停车场停车, 我们拖着个大箱子,在满是是碎石铺就的人行道走着,高低不平的,轮子老陷下去。有人埋怨:轮子都要掉了。我的箱子的轮子正卡在石缝里,一用力,轮子真的掉下来了,倒霉呀!<br> 好尴尬呀,还有好几天,怎么办呢?去买吗?街上的店铺已经关门了,欧洲的店铺不可能在晚上开门的呀。<br> 哈尔滨的姑娘高露很热情地来帮忙。她看了一下,螺丝还在,剪了箱子内衬找到了上轮子的底板,说只要有螺丝刀就可以搞定。我们拿着箱子到楼下的服务台,女服务员看到我们拿着轮子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了,拿来了整个工具箱让我们用,酒店的备用物品真齐全。<br> 我们两个正上着轮子,传来了男声合唱,那天籁般的歌声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赶紧上好轮子,领队也来了,我们三人去大厅听歌去了:原来是一班游客正吃着西餐,一班男演员在无伴奏合唱。听不懂歌词,好像在叙事,又好像在抒情,悠扬的歌声里有欢乐、有怀念,似乎又有些哀怨,这些演员大多是老年人了,声音依然那么雄浑,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简直是天籁般的声音呀,我们都入迷了。一曲唱罢,寂静了好久才猛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客人们跟演员交谈着,我也听不懂,不知道他们交谈了什么内容。又唱了几曲,有领唱、有合唱,风格差不多,一样的抒情,仿佛从古老的过去缓缓地向我们走来,我们赶紧打开手机录像。我们傻傻地听着,歌声里有着甜蜜的忧伤,把我们带到海洋、带到牧场,带到悠久的过去,听得如痴如醉。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歌声,没有之一!<p> </p></h1> <h1></h1><h1> 蹭歌听,本来有些不好意思的,但我们也不管了,跟着用力地鼓掌。唱罢演员起身,我们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演员们看到我们的动作和表情,向我们微笑致谢,主唱还主动和我们合影。我帮高露和陈导拍了合影,他们把我拍的却看不清楚,太近了。</h1><h1> 酒店的服务员告诉我们,这些是当地的歌唱家,是民族歌曲传承人,唱的都是当地的经典民歌,这些歌唱家都是葡萄牙的国宝了。这天是应住在酒店的加拿大客人的邀约来表演的,价格不菲,而且也很难预约到。</h1><h1> 这时我才想起向高露道谢。真是女汉子呀,怎么什么都能干的。高露和陈导都说还要谢谢我,不是来修箱子,我们就错过了这么动听的音乐了。</h1><h1> 真是坏事变好事了。老天注定要我们三人免费听到了花多少钱也听不到的美乐。可惜的是后来换手机,歌曲录像找不到了。</h1><h1> 很想知道葡萄牙民歌的有关情况,回家查百度,可惜都没有。(依稀记得那个服务员说是“伦度姆”民歌)去葡萄牙旅游的人,没几个有我们的幸运。</h1> <h1> 领唱与高露的合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