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圣|天目山写生随笔

美術觀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个娑婆世界瞬息万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个娑婆世界的人当然也不停的在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如如不动的修炼功夫仿佛是远古时期的传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从一月画到十二月,从南画到北,从西画到东,从亚洲画到欧洲,似乎写生在我这里从来就没有停歇过(觉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地通,年月通,日事通,万事皆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的画家在瑾熙农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右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夏伟革,蓝耀,赵文火,徐玉武,汪健,李桂东,清咖,李晓兰,李之河,觉圣,张斯砚,李之河夫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留在瑾熙农家的一幅小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天目山写生随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专注于写生本身的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文/觉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2024/12</b></p> <p class="ql-block"> 应伟革主席邀请,昨天下午到了天目山,感觉这里的气温比较低,有点冷,晚上睡觉时,屋里的气温很低,发现空调的遥控器没有电池,开不了空调,于是乎,两床被,两条毛毯全部盖在了身上,睡到天亮,似乎也没有暖热被窝,一大早开车去四面峰,开始了天目山的第一幅写生。</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1934 年,绘画大师徐悲鸿率中大艺术系学生来西天目旅行写生,住开山老殿,并在此作画,留有油画作品《天目秋色》。徐悲鸿在天目山画了三张写生,今天在他写生的地方也画了两幅。中午的太阳在寒冷的山里显得无比的珍贵,暖洋洋的让人昏昏欲睡,不过我还是在兴奋中完成了三幅写生,忘却了昨天晚上的冷。这里的山峰周围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峰突出众壑之间,居高临下,峭壁万丈,形胜险绝。峰前远眺,犹如万马腾云,山峦起伏,林海苍茫,深谷幽壑,云蒸雾绕,色彩绚丽,如入仙境。明代慎蒙《游天目记》称四面峰“深、邃、幽、寂、奇、丽六者兼之,古称蓬菜仙岛,真为不忝,此天目第一奇绝处也”。其峰顶有立玉亭,驻足亭内,可将全山景色一览无余。(2024/12/2觉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之一45 x 70 cm卡纸设色2024/觉圣</b></p> <p class="ql-block">  天目山入画的地方不少,一天画了三幅,算是不多不少,边画边了解这里的一切,画的第二幅在《开山老殿》当年徐悲鸿与天目山的开山老殿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此老殿非彼老殿,我在画开山老殿的位置几乎和徐悲鸿当年画的角度都一样时,周边的人开玩笑说,你的写生比徐悲鸿画的好,时过境迁,昔非今比,每个时期的绘画都不可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分割开了与不同时期的绘画作比较。</p><p class="ql-block"> 1934 年 9 月,徐悲鸿从意大利回国后,率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前往浙江天目山写生。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盛名,其老殿古杉参天。徐悲鸿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绘制了《西天目山老殿》等作品。</p><p class="ql-block"> 在这幅图中,徐悲鸿构思富于机巧,运用对比和遮掩的手法来表现杉木的参天气势。他在古杉前面绘一圈低矮的古殿围墙,墙体的低矮衬托出古杉的高大。墙体的遮挡虽隐去了古杉的根部,却扩大了观者想象的空间,巧妙地增强了古杉挺拔参天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他的画作在写出深山老殿清苦悲凉氛围的同时,又通过画面中的一些元素彰显出生机与韵味。有人评价说,观红叶在香山,赏秋景在天目,天目山丰富多彩的秋色互相辉映,绚丽而完整。也无怪徐悲鸿先生慕名而来,并留下佳作。走进他的《西天目山老殿》,仿佛能走进徐悲鸿先生的世界,感受到他历经沧桑又欲拼搏的沉稳,以及收获成熟的幸福等各种情感和力量。(2024/12/2晚10时觉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之二45 x 70 cm卡纸设色2024/觉圣</b></p> <p class="ql-block">  写生的第一天的第三幅,画的是五世同堂的古银村,它是一棵中生代孑遗植物,拥有12000余年树龄。它位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山老殿下方,海拔约1040米处的悬崖峭壁上。这棵古银杏树被称为“五世同堂”,是因为在其基部世世代代已萌发出22枝小植枝,大者苍劲古朴,小者挺拔幽雅,树姿各异,老、壮、青、少、幼共济一堂。每年晚秋,其叶色金黄,意境浓郁,极具观赏价值。秋天是观赏这棵古银杏树的最佳时期,此时天目山层林尽染,景色迷人。山民们会来到银杏树下祈福,这也成为了一项美好的传统。<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来的这个季节只能看到赤裸着身子的几代神树进入到寒冷冬季样子,但仍然壮哉。</span>(2024/12/3晚20点觉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之三45 x 70 cm卡纸设色2024/觉圣</b></p> <p class="ql-block">  到了禅源寺,不仅想起了月照上人,他己走三年,看到如此壮观的寺院,心中不仅赞叹,更多的是一种遗憾,月照上人生前与我见过二次面,谈及过许多事,包括他要在政协礼堂帮我办展,天目山这个寺院,我早知道,一直无缘过来,感叹世间的事,一切如过眼云烟,如梦幻泡影,禅源寺位于天目山镇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景色极为幽雅,寺院极为殊胜,赞叹月照上人为此做出的努力,为天目山留下这么壮观的一处佛教场所。</p><p class="ql-block"> 禅源寺是韦驮菩萨应迹道场,为浙江名刹之一,传法系属临济宗,远播东瀛。该寺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清朝康熙四年(1665 年),玉琳国师筹建成禅源寺,雍正十一年(1733 年)御笔题“禅源寺”匾额。山门上有直书“天目灵山”四字,山门左墙上有“中华永固,道德遐昌”,右墙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共十六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禅源寺在历史上曾遭受过磨难,咸丰十年(1860 年)毁于兵燹,后于 1865 年重建,当时寺庙占地 40 余亩,有屋 500 余间,寺僧达 1300 余人。1941 年 4 月 15 日,禅源寺遭到日军轰炸,除山门、天王殿和新客堂一小部分边房外,其他全部化为灰烬,其中包括明代传下的锦绣袈裟、来自泰国的藏经玉佛、来自印度的舍利子珍品和方竹坛等。1947 年复建韦驮殿,随后又陆续建成大雄殿、药师殿、弥陀殿、莲池海会塔、五上客堂等。2012 年,大华集团出资捐建禅源寺,包括藏经楼、方丈院、禅念佛堂、居士楼等。</p><p class="ql-block"> 寺内建筑宏伟,其中殿前的罗汉松据说是由清代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亲手所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宁静与祥和,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与纷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它不仅是一个修行的好去处,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预报预报的有雨,写生期间却是晴朗明媚,阳光灿烂,这幅写生完成的非常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之四45 x 70 cm卡纸设色2024/觉圣</b></p> <p class="ql-block">  此次天目山写生与以往的写生相比,我更专注于写生的本身,少了许多写生以外的敷衍与应酬,少言,多画,聆听是短短几天的状态,越来越不愿意说话,语境与同频很重要,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置身写生过程中乐趣只有自己知道。热衷与执着使我的每次写生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天目山的怀抱中,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层峦叠嶂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森林,每一处景致都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在写生过程中,能够亲身捕捉到光影的变幻。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中午时分强烈的光线则凸显出物体的轮廓和质感,傍晚的余晖又为山峦蒙上一层温柔的面纱。这种光影的变化为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所不同的是此次写生中的画面多了许多光影的色彩成分。</p><p class="ql-block">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啼鸣和溪流的潺潺声,让人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滋养。仿佛所有的障碍都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渐渐消散,只剩下对写生对艺术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天目山丰富的生态资源让人惊叹,种类繁多的植物、形态各异的岩石,还有偶尔出现的小动物,都为写生增添了生动的元素和乐趣。天目山写生不仅是与大自然深度交融、更是养心,静心,安神难得的体验。(2024/12/4晨3时觉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之五45 x 70 cm卡纸设色2024/觉圣</b></p> <p class="ql-block">  其实文字是一种思考,更是一种力量,是不同于绘画的一种对生存,对生命,对艺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一种思考,常常说,画画的都没有文字功夫,大都不会写文章,听后,觉得说的也对,因为真正思考的人的确是很少,画画的人群更加少之又少。今天画天目书院,李总从小跟着他父亲住在书院,他对书院既有深厚的感情又了如指掌。</p><p class="ql-block"> 坐在天目书院写生,是与自然和历史交融的心灵对话。</p><p class="ql-block"> 踏入书院的那一刻,古朴的建筑和宁静的氛围瞬间将我包围。岁月在墙壁上留下的斑驳痕迹,仿佛是历史的低语,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书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的拼图。进到院内,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画具,捕捉这沉甸而古老的气息,写生并非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用情感去诠释。放下所谓的准确,去关注内心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写生的过程,时间仿佛静止,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每一笔墨,每一抹色,都是对天目书院的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写生是用心观察、感受的过程,不仅仅是技巧、技术、技法,更是认知世界的情感传递和灵魂的表达。(2024/12/4觉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之六45 x 70 cm卡纸设色2024/觉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天目山写生之七45 x 70 cm卡纸设色2024/觉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觉圣(张伟)艺术简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五台山佛教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佛教绘画艺委会主任,中国金融画院副院长,金融画院水墨画院院长,中央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和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入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刘大为人物画课题班专攻水墨人物画。曾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民族大学美术系。曾为《今日中国美术》副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编审、《今日先锋》美术总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2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荣获"2012年、2014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艺术造像"十位著名国画家创作提名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年5月在挪威和平奖授奖大厅获华人十位艺术界杰出人物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作品被多家专业机构收藏。出版有大红袍及个人专辑30余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多次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应邀在欧洲,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举办画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