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山西绛县牌坊,太阴寺,新绛县龙兴寺,三官庙,城隍庙,府衙,文庙,福胜寺(20241201)

紫藤

<p class="ql-block">南樊石牌坊及牌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西堡村。牌坊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牌坊有题刻“嘉庆九年岁次甲子十一月初七日辰遵建”),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圣旨旌表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当地县志载,詹事府主簿贾凝端娶曲沃名门之女李氏为继妻,不久英年早逝在任上,撇下孤儿寡母。李氏守寡独撑家门,把儿子贾钟琳培养成才,官至湖北荆州知州,署安陆府知府。本应苦尽甘来,儿子又早早亡故,李氏又承担起培养孙子的责任。孙子贾宗洛考取功名,官至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因感念祖母的抚育之恩,贾宗洛上表朝廷,经恩准为李氏建起这座贞节牌坊。牌坊竣工后,当地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揭表仪式,并宣读了嘉庆皇帝的圣旨。</p><p class="ql-block">整座石牌坊体量之大、内容之繁、雕工之美、文字之精,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少见的精品,是当时工匠高超的石雕工艺代表杰作。相传,修建这座节孝牌坊的工匠,曾参与过故宫的修建。这座节孝牌坊是他的后期作品,更加用心和精细,因此南樊镇的这座石牌坊艺术价值很高,作为一座清代建筑能够在国保如此卷的山西入选国保(2013年入选,第七批)。</p> <p class="ql-block">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96至534年),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都曾进行过大修。</p><p class="ql-block">原建筑气势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现存南大殿,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太阴寺坐南向北,属于阴向,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补雕《赵城金藏》时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历代利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前后长达六十五年,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其最后二十五年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龛内有明洪武五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同时绘制了南北大殿内的巨幅壁画。可惜的是殿内极为珍贵的金代壁画与三士佛像的头部,在民国十二年被地方乡绅勾结古董商卖给了荷兰帝国。</p><p class="ql-block">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二00一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又名周万钟功德碑楼,位于山西省绛县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坐西向南,建于1.5米石砌台基之上,砖石仿木结构,楼身面阔六间,正面五碑室七通碑,每室之间建有通柱石雕对联,碑楼正面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序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三踩单翘,龙形耍头,并雕有人物、花卉等,背面砖雕非常华美,各式假窗络绎不绝,无论规模还是艺术细节都为同类型之冠乔寺碑楼可称为碑楼之王,保存基本完整。</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龙兴路北端高阜上,是新绛县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碧落观";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寓居,更名为"龙兴宫";后来随着佛教的日益兴盛改名为"龙兴寺"。寺庙坐北向南,建筑雄伟,错落有致,为中轴对称布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东西碑廊、108级台阶、碧落碑亭、东西配殿、大雄宝殿、龙兴宝塔、宋金古墓、归璞园等。其中尤以书法珍品碧落碑、大雄宝殿内的宋金泥彩塑像和难解冒烟之谜的龙兴宝塔最为出名,被人们称为"龙兴寺三宝"。</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龙兴寺的核心建筑,现存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殿内供奉三尊主佛及四尊胁侍菩萨,为宋金时期泥彩塑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东为报身佛"卢舍那佛"、西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四尊菩萨由东至西分别为文殊、地藏、观音、普贤。佛像高达4.5米,面庞丰满,眉清目秀,衣纹流畅,姿态端正,是我国彩塑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p> <p class="ql-block">龙兴宝塔始建于唐,原为八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以塔包塔的形式重修,并增至为十三层,塔高43.7米,塔身结构精巧,体态秀丽,呈八角形,椽柱和斗棋等均作仿木结构,每级皆嵌有石刻题额,塔底四面辟门,内有悬梯可供登临,令人神奇和不解的是,该塔曾多次"冒烟",但其原因至今未有任何科学解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官庙,位于山西省新绛县韩家巷与仁义路交叉口,是供奉道教“三清大帝”的庙宇。三官庙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时期均有重修。三官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63.05平方米,现存元代正殿与清代献殿共两座建筑,庙内明清碑碣八通。三官庙内正殿建筑与泥质彩塑是元代道教信仰文化鼎盛时期的实物例证,为研究中国晋南地区元代道教传播及本土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三官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乐楼创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是一座两层的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可以演戏。据记载,上层耍皮影,下层唱大戏。人们就坐在这道石板坡上看戏,也就相当于现在礼堂了,体现在当时古人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鼓楼创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屡次重修,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楼身三</p><p class="ql-block">层,面宽五间,进深四椽,三重檐歇山顶。周有回廊,鼓式柱础,下辟东西向砖券门洞,门楣前后有匾额,东为"涵远",西为"振昕"。</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可以看到绛州三楼。中间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原建于明洪武年间,已毁。现为2010年新绛县委、县政府依照清光绪版《直隶绛州志》中的建筑图,在其原址上复建而成。寺庙坐北朝南,南北长90米,东西宽45米,总面积4050平方米,两进院落。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牌楼、山门、献殿、正殿、养生池和寝殿。</p> <p class="ql-block">绛州州署,隋开皇初,废正平郡,自玉壁始徙今治。大业二年改绎郡。唐武德元年置绛州总管府,三年废总管府,四年复绛州为雄郡。</p><p class="ql-block">清光绪《直隶绛州志》载,"州署在城内西北崖上,高敞宏壮,甲于列郡,创建不知所始。"据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命大将军张士贵在绛州设帐募军、征兵,招兵处就设在州署大堂内,史称"帅正堂"。</p><p class="ql-block">一千四百多年来,绛州大堂一直是州署正堂.绛州州署内曾有大堂、二堂、六房、知州宅、州判宅、吏目宅、土地祠、牢狱等建筑,今多已不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此遗址总面积6300m*,发掘活动始自2013年3月,时间跨度为两年四个月,分南、北两处区域,共发现唐、宋、金、元、明、清六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基址遗存,厘清了绛州署的院落布局和建筑结构,出土了不同时期的陶瓷质生活用器、砖瓦类建筑构件、金属和石质品等遗物。在现存州署大堂前西侧附属院内,还发现一处唐代砖铺地面和一处砖砌窖藏,发现了唐代玉璧底白瓷碗和双耳陶罐。</p><p class="ql-block">绛州衙署遗址的发掘,对认识各个时期官式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洄莲亭</p> <p class="ql-block">嘉禾楼又名"静观楼",俗称"大仙楼"。据《绛州嘉禾楼纪事》碑载,明正德十六年(1521)知州李文洁始建,清乾隆十八年(1754)知州张成德重修。"嘉禾"意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嘉禾楼为当地知州祈盼老百姓年年五谷丰登而建。旧时每年农历二月二,乡间百姓至此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新绛县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称"新绛总堂"。位于新绛县老城西北城隅。天主教运城教区主教府所在地。管辖运城、临汾等十九个市、县的教务工作,有教友18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绛州文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按州级规模兴建,遵"文东武西"规制建在县城东北隅,创建年代待考。据庙内宋人集刻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碑《重修夫子庙碑记》记载,推断至迟为宋代所建,后元、明、清屡经增修,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洋池、棂星门、大成殿、西厢房数间等。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福胜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北齐年间修建的古胜堂。相传唐贞观年间,村中蔺氏有人在朝为官尚书,因其清政廉明,唐太宗恩准在其梓里敕建寺院,供奉其先祖蔺相如。金大定三年(1163年)赐名曰福胜。该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清康熙、嘉庆、道光、咸丰及民国五年间均有修葺、增补和改建。</p><p class="ql-block">寺座北向南,四进院落,中轴对称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义学牌坊、小山门、弥陀殿、东西厢房、三佛洞等建筑。寺院高低层迭,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尤其是保存完好的30余尊彩塑,艺术价值极高,堪称山西彩塑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是寺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五铺作双下昂斗拱,为元代遗构。殿内供奉"西方三圣",主尊为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胁侍两旁,两侧壁台上围坐的为四大天王和十六罗汉。阿弥陀佛背面以渡海观音、善财童子、明王、龙王、龟丞相等构成"善财童子拜观音"巨幅悬塑。尤其悬塑渡海观音脚踏祥云,飞渡波涛汹涌的南海之上,被中国文物界的专家誉为"中国最美观音",1984年被收录于《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雕塑卷》。</p> <p class="ql-block">福胜寺还因近期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热度而重新受到关注,游戏中的明王原型就是福胜寺弥陀殿内“渡海观音”悬塑两侧的悬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