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行之一:秦淮河,一条属于夜晚的河

堃哥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30日 江苏南京</p> <p class="ql-block">8月30日晚上6点,时隔24年,我再次来到了秦淮河。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美丽的秦淮河位于南京城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南京城的母亲河,</span>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也是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全长仅110公里。秦淮河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和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这两处分别是秦淮河的南北两个源头。‌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流经南京市区时分为两支:一支从明城墙的东、南、西三面流过,成为南京城的护城河,称“外秦淮”,另一支从东水关入城,经淮青桥、文德桥,出西水关,称“内秦淮”; 两条支流在水西门外汇合后流入长江。 其中的“内秦淮”,从六朝至今,一直是南京市最繁华地段 。 夫子庙、白鹭洲及历代名人的临河故居等 ,组成了秦淮河风景区, 成为南京市旅游首选景点。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南京主城,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秦淮河是一条流淌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河。 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p> <p class="ql-block">夜游秦淮河,一直沉淀着我的华东梦。二十四年前,只是白天在秦淮河边匆匆走过。秦淮河就如一个曼妙纤柔而风情万种的江南女子,幽怨古雅地盘桓在我的梦里,虽风雨侵蚀,不曾褪色。秦淮河分明就是一条色彩迷离的河。北疆的河是冰雪山峦背景下的冷峻的黑,凝滞浓重;中原的河黏着黄土高坡艰难跋涉,黄得霸气厚实;江南的水呢,或举着波涛汹涌的滔天巨浪,或怀抱脉脉斜晖演绎万种柔媚。他们都没有我想象中的秦淮河更有韵味:秦淮河必是沁着万卷诗,衔着千觞酒而奔流,沉淀着无数迁客骚人彩虹似的梦,蕴藉着王侯将相的长啸或悲叹。</p><p class="ql-block">秦淮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论是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还是陆游的“我昔扬帆掠吴楚,夜泊秦淮听春雨”,及至梁羽生在《陌上花.梦幻尘缘》中的感叹“月冷秦淮,误了三生鸳鸯。”不管是为国忧思,还是情丝难断,文人墨客似乎总能在秦淮河畔烟花柳巷的夜半歌声中找到解脱之法。秦淮河,历史文化厚重的河流,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十里秦淮繁华地,位高权重聚集来。</p> <p class="ql-block">初识秦淮河,导游是朱自清。这位民国时期的散文大家穿越到我们的课本中,在他那桨声灯影里,也一改他平日的优雅,用略带风尘的“皎月下晃荡着的蔷薇色”、“碧阴阴的微漪”为你着色,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秦淮河在桨声灯影里的如梦的夜景和撩人的“窘事”。</p><p class="ql-block">再遇秦淮河,导游换成杜枚。他站在晚唐的金陵城上,手捻长髯,沧凉悲愤地吟诵“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一首《泊秦淮》,道出了六朝覆灭的缘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我们渲染着秦淮河的厚重沧桑,痛斥着“商女”的没心没肺,</span>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铁律。</p><p class="ql-block">又见秦淮河,导游已是孔尚任。当铁蹄踏过中原的沃土,当士子弯下缺钙的双膝,《桃花扇》在画舫上轰轰烈烈的炸响,玉碎的李香君血溅纸扇,浸染了金陵八艳血色罗裙,浸染了文人墨客的溢彩笔端,也浸染了悠悠不尽的秦淮情思。娇小的香君,将自己生命最华彩的一章永远镶嵌在秦淮河的岸边,如这千年古槐,任他风雨归,任他春风老,只以潇潇轻吟述说着她的绝代风华。轻摇之下,送来了一扇袅娜着幽幽清雅、摇曳着侯李之情的香风和香风中血染桃花的国恨家仇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夫子庙正北面,看到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南京夫子庙”五个大字,牌匾下面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使得牌匾上的字变得更加灿烂耀眼。我们沿着牌坊下的道路跟着蜂涌的人潮边走边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绚丽多彩的花灯。<span style="font-size:18px;">踏入夫子庙,时光仿佛倒流。夜慕下的夫子庙,灯火阑珊,古韵悠悠,仿佛穿越了时空。那石板路就好似记忆的通道,引领你走向过去;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飞檐斗拱,朱栏玉砌,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每一砖每一瓦在灯火辉煌中更显古朴与浪漫。</span>夫子庙的街巷错综复杂,道路两旁都是商店,有卖木剑的,有卖羊肉串的,有卖奶茶的,有卖花灯的,还有卖动物糖的……秦淮河畔,波光粼粼,画航摇电,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南京夫子庙,古韵犹存,景致如画,漫步其间,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美食是夫子庙的另一道风景。夫子庙周边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店,这里的小吃一条街让人流连忘返,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小笼包等各式南京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此外,还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和地道的南京特产,让游客在感受文化氛围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南京的热情与魅力,也能品尝到南京的地道美食。</p><p class="ql-block">鸭血粉丝汤,鸭血鲜嫩,粉丝爽滑,热汤鲜香,每一口都是满足;臭豆腐外酥里嫩,独特的臭味与香甜交织,令人欲罢不能;还有那梅花糕,软糯香甜,上面的小元宵和红枣点缀得恰到好处……漫步在夫子庙的街巷,感受着历史的韵味与美食的香气。这里是文化的沉淀,是味蕾的盛宴。夫子庙,用它的美景和美食,编织出一段段美好的记忆,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满足舌尖的享受,夫子庙都不会让人失望,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时光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夫子庙的小吃,座满!夫子庙的人流,爆满!夫子庙的灯光,纵横!夫子庙的文化,暗涌!夫子庙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走过灯光绚丽的大街,我们来到秦淮河边,沿着水泥小径,缓步慢行。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些建筑历经沧桑,却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屋檐上的雕花、门窗上的图案,都透着古朴的气息。在灯光的映衬下,这些建筑更显得金碧辉煌,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夜晚的河水沉静,幽暗。不论灯光如何热闹,船上人语多响,秦淮河静默!这条横贯南京城的主河流,承载着十里繁华,六朝金粉;承载着桨声灯影,吟咏叹唱;承载着世人挑剔的目光与历史凝重的眼神。悠久的文化,赋予河流的内涵;文人雅士的聚集,赋予河流的浪漫!在此,邂逅了东晋的画家顾恺之,他坐在植物的深处,飘逸的胡须,长长的衣袖,仙风道骨的风姿,难道若干年前,他就认定了这条河有着不凡之处?会与位高权重联系在一起?会与诗词歌赋难舍难分?与胭脂泪留人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他飘扬的衣裾中,在他高远的目光中,我静静地凝望,轻轻地走过。</p> <p class="ql-block">南岸的台阶上,一座不大的二层小楼,院门洞开,门前挂着几盏大红灯笼,左边灯影映出一个牌子“李香君故居”,门楼横眉是“媚香楼”三字。透过门洞,柔和的霓虹灯下可以看见院内很多名人题诗,据说都是歌颂李香君的。 李香君就是清代剧作家孔尚任《桃花扇》中主人公,她不但花容月貌,而且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愤世嫉俗,不惧权贵。特别是路过李香君纪念馆时,这种感觉更强烈!一出桃花扇,让李香君香飘历史,而侯方域早就沉入历史的深处,让人不齿提起。与她齐名的还有:痴情丹青马湘兰、公侯侠姬寇白门、万里悲情董小婉、倾国倾城陈圆圆、高风亮节柳如是、青灯古佛卞玉京、礼贤爱士顾横波等。她们的门前虽都挂着纸糊的烟花灯笼,可她们的心是洁白炽热的,是受人尊重的。</p> <p class="ql-block">俯在文德桥上,看船舫来来往往,眼前却浮现出今天最想看又最不想触碰的秦淮八艳来。传说中“秦淮八艳”的旧居大都在这里。所谓“八艳”就是八位品格极高的绝色妓女,她们虽身处下贱,心忧国家,在民族存亡、正邪倒置之时,表现出了铮铮铁骨,受到了后人的敬仰。河边是八艳的雕刻与生平,这些明末清初的妙人儿,让这条河大放异彩,用她们的聪明与过人的智慧,让这条河色彩斑斓,又血泪横流!来是为她们,心情郁闷也是为她们,不想提及,却很想亲近;不想打扰,却充满仰慕。虽然她们的名字与妓字联系在一起,却让我敬重。秦淮八艳为首的群体,以她们的诗词歌赋与无与伦比的才学品貌,书写着秦淮河不一样的色彩与不一样的情怀。多少能人志士达官贵人,多少寒门学子浪荡公子,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尤其是在她们所持有的民族气节之下,使她们魅力四射又令人敬佩。这一河的水中有她们的灼灼其华,有她们的泪水脂粉,有她们的侠义气节,才使得这一河水如此的深邃如此的厚重。倚桥凝视,昏暗的灯光,幽暗的水面,悠悠的船舫,无丝竹,无吟唱。目送画舫近了又远,目送河水泛起微澜,竟恍惚是河下的文渠,美丽的灯光点缀着夜色,弯弯的桥墩流淌着诗意。只不过家乡的水太浅太薄,哪能与秦淮河的厚重相比呢?</p> <p class="ql-block">走过文德桥,南行数步,再向西几十米,便是乌衣巷。乌衣巷,是这座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乌衣巷是一条古老而又幽静的小巷,位于城市的中心,两旁是高大的青石墙壁,显得格外厚实。这是一条狭窄而深邃的巷子,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的老房子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从巷子口开始,一直到巷子尽头,都是砾石铺就的小道,踩上去发出沙沙声响。沿途有些老旧的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屋门都是朴素的木门,显得颇有历史气息。这个古老的胡同与两个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要说的是王导,作为一个著名的宰相,在他的帮助下,整个朝代都保持着繁荣。第二个重要的人是谢安,这个人身上有着很多的传奇和睿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底蕴,乌衣巷在许多古老的街道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千余年以前,那里曾是王公贵族的集合之地,因此处处可见繁荣之景,灯光与白色墙壁交相辉映,便成了如今的乌衣巷。整个巷子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曾经芝兰玉树的王谢堂前,经历了千年如晦风雨的冲刷,至今还笼罩着挥之不去的烟火色,一脚踏进,浅暖轻寒,恰恰似依依杨柳拂,尘心也变得轻盈脱透,灵魂都可以洁净的安放,一点也没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燕去花谢人杳然的凄凉。那王家的袒腹东床宛若还在梅花落尽的院落里静默,那叱咤风云的国之栋梁学舌的吴音宛若还在觥筹交错中喧哗,那咏絮之才的谢家女,似乎还在青布幔后口若悬河的论辩,那鼎贵高门的风流才子们,似乎也着一袭冷绝的乌衣,鱼贯而行,走出光阴,翩然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的烟花巷,是南京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夜晚的秦淮河更是美不胜收。夜色温柔如水,华灯初上,秦淮河上灯火辉煌,河水倒映着两岸的灯光,犹如一条流动的彩带‌,宛如一条璀璨的银河,绚丽的灯光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夜晚的烟花巷,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灯光与波光交相辉映,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古时的丝竹之声,看到那身着华服的文人墨客在岸边吟诗作对的场景。当李白高歌着“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狂饮迤逦而吟,那一曲楚狂人的凤歌,穿越青石铺就的烟花巷,直冲向大唐祥云缭绕的重重宫门,打破了长生殿里绮靡的霓裳羽衣曲。谪仙人的金樽清酒,可曾倾洒在你斜月摇情的怀中?可曾在此举杯邀月成三人?可曾掷了酒杯捞起他迷恋的皎月?</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步过文源桥,一眼便瞧见了“江南贡院”,我们乘机进到贡院里面,在一排金黄色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庄严肃穆。金黄古代为帝王之色。 自宋明以来这里曾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墙壁上的“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在色彩斑斓的暮色中,身临如此春夜旖旎的名胜佳境,更是喜形于色,并暗自忖度,现存的贡院不及当年的零头,古人面对春江花月夜的情愫不过如此吧。不管封建社会有多少弊端, 毕竟从这里走出了上百万的学子,其中不乏有志有才之士、许多历史名人。遥想当年,古城南京,曾经享有“天下文枢”的美誉。他们中有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亦有遗臭万年的秦桧;有风流才子唐伯虎,亦有书法大家郑板桥、翁同和;有古代最后一个状元张骞,有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有抗击鸦片的林则徐,也有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更令我兴奋的是,我居然在贡院中看到了陈独秀的雕像,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史料记载,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的江南贡院,经历代修缮扩建,到清代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达两万余间,一次乡闱就能容纳两万多名考生,足见其占地之广,规模之大!如此大的科举考场,触目难望,如果不站在贡院中心的明远楼上,怎能窥其全貌?</p><p class="ql-block">童试既是官学的入学考试,也是明清科举的预备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主持各省文教事务的提学官(又称"学政")主持。院试录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p><p class="ql-block">乡试是明清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级考试,是在南京、北京及各省省会举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是明清改变士人命运的最关键的考试,乡试头场写三篇八股文,一首试帖诗,第二场根据命题写五篇八股文,第三场五道策问。</p><p class="ql-block">会试是科举中的中央级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明清会试三场考试内容与乡试相同,第一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策问五道。会试的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p><p class="ql-block">殿试是科举中的最高一级考试,因在朝廷宫殿内举行,故称"殿试"。明清殿试结果分三甲:一甲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三甲通称为进士,考中进士者称为"金榜题名",进士是唐、宋、明、清各代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出了贡院,我们来到泮池码头。“泮池”二字可是大有来头的,泮池码头的后面便是始建于东晋成帝年间,扩建于宋仁宗景祐元年的夫子庙(孔庙),当年鲁国学宫设于泮水之畔,周朝时“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以后相沿成习,孔庙前的水池称为“泮池”。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秦淮河便赢得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以自然河流为“泮池”的称谓,此乃秦淮河之幸也。</p><p class="ql-block">夫子庙前,泮池岸上,有一口气极为狂傲的牌坊——天下文枢,可见当年这里的不凡。灯光下我看到了牌坊上题有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之极;</p><p class="ql-block">大哉夫子,会诗书易礼春秋集其成。</p><p class="ql-block">让我想不到的是,这副对联竟是乾隆爷所题。这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的子孙能够将儒家汉学的精髓如此高度地提练与概况出来,驾驭整个中国开创乾隆盛世也就不足为怪了。</p> <p class="ql-block">买好船票,我们登上画舫。我依窗而坐,望着岸上的花格窗和水中荡漾的倒影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得有这样的描述:“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温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这时,画舫里响起了语音广播,船慢慢开动了,我举着手机,边录像边倾听着广播里才子佳人、秦淮八艳的故事以及烟花之地曾经的浪漫,桨声灯影里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即在眼前呈现,与其说我们是在游秦淮河,不如说我们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此时我才感到,我们乘坐的已不是当年朱自清乘坐的只可容纳三两人的“七板子”,而是载有二十余人的机动船了。我细细打量着船上的彩灯,从船舷到舫顶,红黄蓝绿紫五色纷呈,俨如仙境,红色的舫柱之间敞开着,可以放眼四周观望,欣赏两岸那多彩多姿的灯影。往来画舫在水上缓缓行进,宛如一座座游动着的玲珑宫殿,倒映在水里,那水波也被染成了五颜六色 , 风姿绰约,愈远愈艳。</p> <p class="ql-block">画舫穿过了印月桥、二水桥、平江桥、桃叶渡、朱雀桥、玩月桥、文德桥、武定桥等,它们在夜幕的灯光下,各具风姿 好像正在向游客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其中的浣花桥是一座亭桥,高高的护栏上十几朵五彩绘成的牡丹、玫瑰、郁金香等花型连成一个弧形花环,倒映在水里,活像是双桥兢美。 传说六朝时,每当春暖花开,秦淮河上的佳丽们相约到此,用清清的河水洗去花朵上的泥土,以此玩耍,嬉笑打闹,成为古金陵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长板桥,在明亮的灯光下,几位穿着艳丽的女子,站在长长的板桥之上,有的怀抱琵琶弹唱,有的手摇团扇起舞,有的俯首凝思,有的结伴戏耍,各具风情。据说,南朝时这里已经是佳丽如云,明朝时朱元璋实行官妓制度,专门建立了富乐院。这里就被开辟为教坊,成为秦淮河上歌妓们学习各种技艺的地方。才貌双全者被选送宫庭、贵族府第,其余大部分进入秦淮河两岸青楼中。桥后一首古诗写道:“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亿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长桥选妓”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长板桥也就成为南京最具风情的桥。</p> <p class="ql-block">忽见一座大桥横在河中,定睛一看,竟是梦寐以求的朱雀桥。桥的右岸,便是乌衣巷。刘禹锡有一首诗很有名: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把秦淮河两岸的风景栩栩如生展出。此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全诗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语虽极浅,味却无限。到朱雀桥边细细观赏,便能发现朱雀桥是由汉白玉精雕细琢成的。而乌衣巷则楼阁林立。探寻历史,秦淮河千年文化积淀尽显其中。</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游,十二盏宫灯挂在河两岸。这十二盏宫灯画得竟是红楼金陵十二钗。画十分好看,画中的诗词更妙。</p><p class="ql-block">宫灯摆放错落有致,里头的小灯微微点着一根红烛,不怎么明亮,昏黄如斜阳。船上,如果时不时地喝两口小酒,吃一碟盐水鸭,味道异常美妙,正所谓“边观景物边吃酒”。看着秦淮河,我不禁想起秦淮十大名妓,她们卖艺不卖身,真如林黛玉写得“玉是精神难比洁”。这些名妓,身份有高有贱,高的当了一品夫人,低的只落得个小卖艺。我忽然想到陈圆圆、马香兰也都是秦淮儿女,而许多文人骚客也有千古名句留下,想着,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船静静地开在这碧波上,水是如此洁净。河上虽已游船满了,但一般别无风趣。突然,一首歌传入耳帘,我听了听,这不是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吗?原来这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p> <p class="ql-block">穿过二水桥就是有名的白鹭洲景区了。遥遥望见洁白耀眼的激光灯下,伫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像,傲然挺拔,神情飘逸,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成为今天白鹭洲景区名字的由来。白鹭洲也是文人骚客的聚居地, 除了李白 , 还有岑参、王昌龄、杜牧、苏轼、王安石,曹雪芹、吴敬梓等。 灯影之下,我们只看到了“王昌龄夜宴处”。这是一处临水的建筑,一座宽阔的厅堂面河而开,门前有王昌龄亲拟的对联“门映淮水绿,月照金陵洲”,厅堂里,橘黄色的灯光下,当时任江宁县丞的王昌龄,身着一袭蓝衫,与身着红衣的李白、身着黄衣的岑参,在两个艺人的伴奏下,吟诗赋曲,载歌载舞,一展大唐盛世的文坛盛况,使人恍如身临其境,感到一阵阵欣喜。据说这里还有保存完整的吴敬梓旧居,可惜我们只能远远地看到红灯白墙和“秦淮水亭”四个字,无缘细观了。</p><p class="ql-block">当游船回到泮池码头时,已是夜里十时许。回看河里往来不断的画舫和两岸彩灯下连绵不断的古建筑,总觉得意犹未尽。秦淮河上的夜景,那种王者之都,金碧辉煌的雄气;那柔肠侠骨花红柳绿的秀气和灿烂文化的灵气,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