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及老”析议

李加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不及老”,龙鞍诗人作品。读来颇有味道,兹析议于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原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皆慕霍冠军,</p><p class="ql-block">绝域封功返旆旌。</p><p class="ql-block">到老蹉跎安逸豫,</p><p class="ql-block">失怀左马著丹青。</p><p class="ql-block">千难日月掰分过,</p><p class="ql-block">万不一出济世英。</p><p class="ql-block">气志磷磨成累趼,</p><p class="ql-block">聪才几许没莽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析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中,涉及到三位古代名人:一者,霍去病;二者,左丘明;三者,司马迁。</p><p class="ql-block">霍去病,西汉名将,卫青外甥。用兵灵活,注重方略,勇猛果断。善于骑射,长途奔袭,快速作战。在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中,大破匈奴,凯旋告捷。然而,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三岁。被封爵,冠军侯。诗中“霍冠军”的称谓,源于此。</p><p class="ql-block">“左马”,有两种解释。一者,“左骖”。在古代驾车中,左边的马。二者,并称。即:左丘明与司马迁。诗中,指向了后者。</p><p class="ql-block">左丘明,春秋末期人。为解析《春秋》,而著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此后,又撰《国语》。两书中,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不但史料详实,而且文笔生动。在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p><p class="ql-block">司马迁,西汉人,字子长。原任太史令,因李陵案受刑,后任中书令,继续完成所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后世尊称: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由此,司马子长的原本姓名,也就由后人改称为司马迁,并且更加著明。</p><p class="ql-block">诗中,开首两句:“少年皆慕霍冠军,绝域封功返旆旌”。</p><p class="ql-block">诗中,第四句:“失怀左马著丹青”。</p><p class="ql-block">霍去病,驰骋疆场、保家卫国。那,是英雄出少年呀。左丘明,期颐高龄,著述《左传》;司马迁,被贬“失怀”,著述《史记》。那,都是“丹青”呀;那,都是千秋万载、永不凋谢的奇葩呀。这三位古人,一位为杰出的军事家、两位为杰出的史学家;这三位古人,都是有志向高远、业绩杰出者。</p><p class="ql-block">诗人,赞赏三位古人的高远志向;诗人,赞赏三位古人对志向的执着追求、以及盖世的宏伟业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中,第三句谓:“到老蹉跎安逸豫”。</p><p class="ql-block">在此,批评了那些胸无大志、浑浑沌沌者。</p><p class="ql-block">钱福的“明日歌”中,有“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句。这里,指出了一些旷浪时日,终无成绩者的存在。而究其根本的根源,当就在于胸无大志、浑浑沌沌了。“长歌行”中,又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说。倘将此语接于“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后,则又包涵了反思和醒悟的意思。有些胸无大志、浑浑沌沌者,及至老矣,往往也会产生“伤悲”。但是,时已迟矣,只能“徒”“伤悲”了。</p><p class="ql-block">而诗中所谓者,虽然“到老蹉跎”,却仍然“安逸豫”。可见,此等人者,更加颓废无志;此等人者,连一点儿反思和醒悟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显然,第一、二两句,主要讲霍冠军;第三、四两句,主要述 “左马”。而在实际行文中,却把对“左马”的阐述压缩到第四句中了。在此,特意插入了“到老蹉跎安逸豫”的第三句。</p><p class="ql-block">为何这样处理呢?</p><p class="ql-block">须知:由“到老蹉跎安逸豫”与“失怀左马著丹青”两句的并存,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在两者的比较中,把对左丘明、司马迁的赞扬更加地突出了。而合并前四句言,也同时起到了推突霍冠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前四句,以举例有志先贤为主题内容。</p><p class="ql-block">诗中,又是在对比的笔法下,赞扬了有志者、批评了无志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举例有志先贤后,于后四句中展开了议论。</p><p class="ql-block">在五、六句中,诗人感叹:“千难日月掰分过,万不一出济世英。”</p><p class="ql-block">此三位,可是“千难日月掰分过”、“万不一出”呀;此三位,可都是“济世英”啊。而但凡“济世英”,又都是“千难日月掰分过”、又都是“万不一出”。这,才是要说明的主体内容。</p><p class="ql-block">然而,对于如此的英才,又往往会有两种非良的结局。此,由第七、八句分别说明了。</p><p class="ql-block">第七句中谓:“气志磷磨成累趼”。</p><p class="ql-block">向上的锐气、进取的志向,在时光的消磨下,慢慢削减。最终,那股锐气、那些志向,也就殆尽了。代之者,则是圆厚的茧。在此,讲了一种实际存在中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思之,这种情况的造成,当由两种可能的基本原因。</p><p class="ql-block">一者,主要是当事人的志向不够坚定。</p><p class="ql-block">正是由于这种不够坚定的志向,带来了被“磷磨”、成“累趼”的结果。</p><p class="ql-block">二者,主要是客观因素、外界因素导致。</p><p class="ql-block">起负面作用的客观因素、外界因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虽仍然在不懈的追求和奋斗中,又无能实现鸿鹄之志。起负面作用的客观因素、外界因素,“磷磨”着有志者;起负面作用的客观因素、外界因素,使其无能发挥才干。 </p><p class="ql-block">显然,造成这种实际情况的两重原因,有着质态上的差别。当然,由两重原因的均存在,进而造成这种实际情况者,也有。</p><p class="ql-block">第八句中则谓:“聪才几许没莽荆”。</p><p class="ql-block">在此,对因内外界客观因素的负面作用,而难以实现理想、抱负者,有着惋惜的情感表达。那“聪才”的“气志”,被“磷磨”;那“聪才”的抱负,成为泡影。如梭光阴,不等人啊。转眼之间,过隙百年。“几许”,“没莽荆”,无能复出了。</p><p class="ql-block">在此,又有对珍惜大好年华的呼号。即便是一位高人、“聪才”,在“几许”后,也就“没莽荆”了。好好珍惜,才是正道。</p><p class="ql-block">诗作尾句中的“几许没莽荆”,与第三句中的“到老蹉跎”,又构成了呼应。</p><p class="ql-block">“到老蹉跎”语,更着重了时光方面;“几许没莽荆”,则更着重了凋去方面。前者,主要指向了惰顿者;后者,则主要指向了曾经的英华。</p><p class="ql-block">从而,在呼应中更加显然地推出了这样一个精神:风华正茂中的青年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要珍惜眼下的大好时光。由呼应的文法,带来了对所要说明的如此精神的强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诗,以“志不及老”为题。</p><p class="ql-block">这里,涉及到“志”与“老”。“志”,指志向;而“老”,则指年迈。显然:谈论志向问题,才是诗中的主题;而对志向所议,又主要着眼于与年龄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不及”,则联系了“志”与“老”。由 “不及”,说明着“志”与“老”之间的关系。那么,此言“不及”,是一个什么样的涵义呢?此言“不及”,说明着“志”与“老”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p><p class="ql-block">“不及”,由“不”与“及”组词。“不”,无疑为否定语。所以,这里解读的关键在于“及”。</p><p class="ql-block">对此,当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待。</p><p class="ql-block">一者,“及”是“至于”的意思,“不及”是“不至于”的涵义。</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志向和抱负的产生,不至于待到老时;志向和抱负的实现,也不至于待到老时。这,就是“有志不在年高”了;这,就是要少年有志了。不能待年事已高,才回首感叹、才亡羊补牢;更不能既已夕下,仍然浑浑沌沌、自以为是。“志不及老”的解释之一,就在于此了。</p><p class="ql-block"> “有志不在年高”语,出于《封神演义》。霍冠军,就是“有志不在年高”。</p><p class="ql-block">二者,“及”是“因为”的意思, “不及”是“不因为”的涵义。</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存在中的志向和抱负,不因为年老而丧失。并非随着年龄的增长,志向就降低;更非到了老年,志向就尽失了。这,就是要老有所为了。“志不及老”的另一解释,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封神演义》中,于“有志不在年高”后,又承接了“无谋空言百岁” 语。由此承接语,进而赞扬了太公姜子牙。太公,乃百岁大谋、典型的老有所为。“左马”的“丹青”之“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是对“志不及老”的较直接解读。由如此的认知,又可以进而去悟以下的道理:要怎样践行“志不及老”呢?</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诗文留下的余韵,由读者去思考。</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诗文所达到的效应了。</p><p class="ql-block">笔者以为,此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者,要百折不挠。</p><p class="ql-block">前文,从两个不同的年龄角度,说明了志向当永存。而永存的志向,又与实现志向的坚定性相系。没有实现志向的坚定性,又怎么能够在有限的生涯中为实现志向而努力奋斗呢?那志向和抱负,当不因任何艰难曲折、不因“失怀”而改变。对志向和抱负的执着追求,当起于青少、直至终老。</p><p class="ql-block">这,也就是在为实现志向的努力中,当事人百折不挠精神的具备了。</p><p class="ql-block">在此,“少年皆慕”、“绝域封功返旆旌”的“霍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此,“左马”在“失怀”下的“丹青”之“著”,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到老蹉跎安逸豫”、“气志磷磨成累趼”,丧失对志向的追求,不是希望中的所见。</p><p class="ql-block">二者,要当好伯乐。</p><p class="ql-block">诗中说得好:“千难日月掰分过,万不一出济世英”,“聪才几许没莽荆”。可见,那“济世英”,“千难日月掰分过”、“万不一出”呀。此,是史实。即便“济世英”、“聪才”,也同样“几许没莽荆”了。此,是永恒的生态规则、自然的盛衰变化。</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发现人才、尊重人才、任人为贤,是多么重要。要为英才、要为有远大抱负和志向者,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和途径。如此去做,既是尽社会的责任、也是对个人品质的衡量。</p><p class="ql-block">这,也就是当好伯乐的问题了。</p><p class="ql-block">这两个方面,对于践行“志不及老”言:前者,当是自体因素;后者,则是客体因素。</p><p class="ql-block">由以上分析可知:诗文中所留下的余韵、诗文中所给予的待思考的内容,又远远不止这些。余韵留芳的具备、深刻道理的寄寓,当是该诗的又一文法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本文置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侵删。</p><p class="ql-block">谢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