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悟空游山西之晋城国保

冬雨

西溪二仙庙 <p class="ql-block">二仙庙创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894—897年),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扩建为现今规模。至金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6年)曾毁,元初又经管十年始复旧貌。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重修,以后历代迭有补修。</p> <p class="ql-block">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前廊式悬山顶,上建戏楼三间。</p> <p class="ql-block">过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帐,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殿内二仙塑像“文化革命”中被毁,现有塑像为1984年重塑。</p> <p class="ql-block">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五铺作斗拱,琴面单下昂,彩色琉璃剪边。</p> <p class="ql-block">东西梳妆楼是二仙庙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建于后殿与中殿的东西两侧。均为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东梳妆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副阶周匝,平面呈方形。上下两层间皆有回廊,上层廊下置有平座,于檐柱间设勾栏,并融缠柱造与叉柱造为一体,结构独特,具有早期建筑的特征。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和五铺作,形制同后殿。西楼虽经民国年间重修,基本保留着金代楼形制。</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诗句“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在他晚年,又写下咏西溪的诗句:“松林萧萧映灵寺,砾石流金不知暑。太平散人江表来,自讶清凉造仙府。不到西溪四十年,溪光林影想依然。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尘土浣毕颠”</p> 定林寺 <p class="ql-block">高平定林寺创建年代不详,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宋雍熙年间(984--987)、金皇统八年(1148)、大定二年(1162)、泰和四年(1204)、元延祐四年(1317),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除雷音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均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一座古寺依山傍势,巍然矗立,其殿阁楼台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美景和谐共生,恍若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定林寺的山门,以楼阁式构造傲立于寺前,三间宽广,双层高耸,歇山顶式重檐叠加,更显雄伟。山门前设有抱厦,巧妙营造出“明三层暗两层”的独特空间感,檐角飞翘,滴水檐错落有致,与东西两侧的钟楼、鼓楼并肩而立,共同编织出五层屋檐的壮丽景象,气势非凡,堪称山西楼阁建筑的典范之作,仰望之间,屋顶似大鹏展翅,欲搏长空。</p> <p class="ql-block">顶层仰望,全国独一无二的莲花头垂花柱藻井映入眼帘,其内圆中心绽放一朵莲花,向外八面又各绽一朵,雕刻工艺精湛,色彩斑斓,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山门西侧的一株迎客松名为“腾龙金松”,已经1000多岁了,远远望去犹如一把大型的雨伞在守护着定林寺。</p> <p class="ql-block">金代雷音殿,单檐歇山顶设计,三间面阔与进深,虽规模不大,却精巧别致。斗拱飞檐,尽显端庄雅致,琉璃脊饰更是金代工艺的璀璨明珠,为全寺古建筑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殿堂内部的梁架结构全部是宋制,梁架斗拱上的彩绘图纹与宋《营造法式》中的彩画纹样极为一致,是中国古建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它的斗拱是典型的宋代做法,檐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斗拱后尾,在华拱之上施硕大的头,压在昂尾之下,这种做法开了后世华楔之先例。</p> <p class="ql-block">殿顶琉璃构件金代原作,刹脊有金泰和四年(1274)题记。</p> <p class="ql-block">雷音殿东侧的地藏殿内,南北壁绘有明代壁画,十殿阎君与地狱故事栩栩如生,人物表情丰富,场景逼真,令人仿佛穿越至幽冥世界,感受那份震撼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佛殿</p> 开化寺 <p class="ql-block">开化寺坐落在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舍利山腰,是一处典型的佛教寺院。初创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位列高平市十四寺之冠。开化寺是一座集宋、金、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群,是中国现存宋金以前的早期古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开化寺这座始建于北齐的古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寺内的壁画堪称一绝,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站在壁画前,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画师们的笔触声,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寺前两层楼阁式山门为大悲阁,正面平面方形,下面为门洞,上为重檐九脊顶,上施琉璃脊饰,筒板布瓦盖顶,中有护墙,四面开门洞,外有围墙,在其平基处设置滴水檐,为明清时的遗物。山门两侧是钟、鼓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宋代遗构,集宋代原物:建筑、壁画、彩绘于一室,堪称“三绝”。殿内壁画面积共88.2平方米,是中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p><p class="ql-block">开化寺大雄宝殿为北宋建筑的实例,前檐柱为青石抹角方形,柱头斗棋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棋计心造,昂为批竹式。各棋背面,昂尾均在四椽袱、乳袱或丁袱之下,承托檐面。补间斗拱后尾于华棋之上施硕大的楷头,垫在昂尾之下。转角处正侧两面柱头斗棋后尾搭交,45°角线上加施斜棋、斜昂一缝,上承大角梁和仔角梁。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步人殿内举目可见。四椽袱对乳袱通檐用三柱,梁架结构全部为宋制。</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内檐彩画是保存较完整的北宋地上木构建筑彩画,殿内在栱眼壁、铺作、普拍枋、阑额、梁栿等处还存有面积近100 平方米的建筑彩画,与殿内的宋代佛教经典壁画基本属于同一时期,建筑彩画和壁画把殿内的色彩装饰的瑰丽丰富。</p><p class="ql-block">殿内梁枋斗拱上的彩绘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彩绘,所绘古钱纹、海石榴、龙牙蕙草等与北宋王朝颁布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的作纹样极为相似。彩画的色彩以青、绿、红三种颜色为主,栱眼壁位置的海石榴华纹样以这三色为主作叠晕,鲜艳繁盛,基本等同于《营造法式》彩画作所规定的“五彩遍装”。</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的壁画是中国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壁画。壁画上,皇室贵族、官吏学士农耕牧渔业、航海业、市井风情均有体现可谓是“宋代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讲经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是该殿壁画的主体。西壁绘三铺佛说法,北壁西部绘一铺佛说法图,诸说法图周围绘故事内容的图像。经变内容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大正藏》第三卷,诸说法图与故事图旁,有图解相应画面的墨书榜题或未填写内容的榜题框,为准确地辨别图像内容提供许多方便。壁画以青红绿为主色,在人物冠饰和界面建筑物上配以沥粉贴金,使整个画面绚丽多彩和金碧辉煌。其艺术手法和画技可与其同时代的卷轴人物画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大雄宝殿所绘的讲经说法为坐像。佛祖释迦牟尼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作说法印,背后是背光,头顶上有宝盖,二飞天盘旋飞舞。两旁是众菩萨、诸天部、比丘等。整个画面祥瑞和美,一派佛国极乐世界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法堂</p> <p class="ql-block">后殿两侧为东西垛殿,东为观音阁,即大愚禅师赐紫卓锡处。观音阁为金元时所建,分为上下两层,阁下有泉水流出,观音阁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廊前设置石栏板。屋顶悬山式,筒板布瓦盖顶,琉璃脊饰,为金元遗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