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句响彻全国的口号“农业学大寨”,现在的80后90后可能不知道这句口号,就是听说过也是模糊的。我们四个老头曾经在“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中历练过、奋斗过。</p><p class="ql-block"> 2024.6.27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来到了久仰的圣地——大寨。</p> <p class="ql-block"> 大寨坐落在太行山上松溪河畔,全村219户,533口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寨人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听党话、跟党走,依靠集体的强大力量、努力改变生产条件,硬是用一双双结满老茧的铁手,创建"七沟八梁一面坡"旧貌换新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法宝战胜特大洪灾,用"三不要、三不少"的豪情重建家园,创造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大寨村成为了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周恩来总理对大寨的根本经验作了高度评价:“大寨大队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敬爱的周总理曾三次访问大寨,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辈也先后到大寨视察,他们的关怀和鼓励为大寨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打开寨门,引资金、招人才,兴企业、办旅游,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寨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支持下,描绘出了新的发展宏图。回忆昨天,奋斗今天,展望明天。大寨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挽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打造红色大寨、生态大寨、文教大寨、品牌大寨、活力大寨、智慧大寨、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努力把大寨村建成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幸福乐园,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寨成了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大寨的虎头山上艰苦奋斗的故事特别多,也是大寨旅游景区里的重要景点。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登上虎头山去寻觅大寨人奋斗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上虎头山的路用不规则的石块铺成,坎坷不平不好走,大概是象征着大寨几十年来的坎坷艰难吧?</p> <p class="ql-block"> 周总理三次视察大寨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总理对大寨的根本经验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说: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p> <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大寨人心中!</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纪念亭</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三次到大寨,与大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第一次是1965年5月21日,陪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列加为团长的经济代表团,随同前来的有副总理罗瑞卿、李先念;第二次是1967年4月9日陪同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副主席武元甲,随同前来的有陈毅副总理;第三次是1973年4月23日,陪同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阿尔瓦雷斯及其夫人,随同前来的有副总理李先念、总理夫人邓颖超。周恩来总理三次来大寨都是徒步视察了大寨全貌。每一次他都兴高采烈地向外国客人介绍大寨的发展变化情况,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寨的干部群众说,大寨今后一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二要兴修水利,抗御干旱;三要发展畜牧业,搞多种经营;四要办农民夜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总理的指示为大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一九六四年三届人大《政府报告》中,周总理高度概括了大寨精神:"大寨大队所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虎头山标志石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应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盛情邀请专程来大寨访问。陪同访问的有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叶剑英的女儿叶楚梅、叶向真、叶剑英的女婿、时任国防工办主任的邹家华。当时叶剑英元帅在大寨村住了五天,参观大寨村以后诗兴大发,写下了绝句八首,其中一首如是:</p><p class="ql-block"> 火车飞跃靠车头,永贵领班争上游。</p><p class="ql-block"> 莫道丰收来得易,斗争场上渡春秋。</p><p class="ql-block"> 大寨真经取不完,全民奔向虎头山。</p><p class="ql-block"> 中流击楫争先渡,共产仙乡唱凯旋。</p> <p class="ql-block"> 过去“青石板上夺丰收”的虎头山上放眼望去,四周的山上已经种满了松树柏树,早已经不是过去那光秃秃的样子,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站在虎头山观景台,视野极为开阔,会让人生发一种"站在虎头山,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中国"的感慨。俯瞰大寨村全景,特别是新村小区错落有致,旧居"火车厢式"窑洞整齐划一,整个村庄绿树环绕,瓜果飘香;远望昔阳县城,高楼林立,县城新姿,尽收眼底。夜晚,另一番景象,全村灯火通明,各色灯带交织在一起,相互辉映,五彩缤纷,充分展现了现代大寨村的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 虎头山上的军民鱼水池</p> <p class="ql-block"> 军民鱼水池</p><p class="ql-block"> 1967年冬至1968年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晋某部队子弟兵同大寨人一起在此修筑了一个直径29米、深7.7米、可蓄水3156立方米的支农池,开凿了一条14华里长的军民盘山渠,把位于大寨上游的郭庄水库的水引上虎头山。军民池的建成,不仅有效解决了虎头山上造林绿化和梯田灌溉缺水问题,而且也在当时缓解了大寨村的人畜吃水困难。军民池见证了人民子弟兵和大寨人民的鱼水之情。目前军民池在森林消防和景观再造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登上虎头山顶看见“陈永贵之墓”</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同志墓地</p><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同志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二十时三十五分在京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同年四月四日,骨灰回到大寨。同年八月二十六日,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为陈永贵同志建造了墓地,举行了立碑和骨灰安放仪式。一九九三年三月,党支部、村委会对其墓地进行了修缮。陈永贵同志墓地,背靠青山,面向大地,由圆形墓堆,大理石墓碑及墓陛组成。墓的前方是三组石砌台阶,一组为三十八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党龄,一组七十二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年龄,一组八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在中央工作八年。:</p> <p class="ql-block"> 墓前白色大理石碑上雕刻着“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一行大字。大寨人永远怀念带领他们挖穷根奔向康庄大道的带头人。</p> <p class="ql-block"> 墓的前方是三组石砌台阶,一组为三十八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党龄,一组七十二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年龄,一组八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在中央工作八年。</p> <p class="ql-block"> 从长长的三组118级石阶下到虎头山下是陈永贵同志花岗石雕像。那是全国人民都熟悉的形象,朴素的老式唐装,山西老农民常扎在头上的白毛巾。即使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也还是这一身老农民的装扮。</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同志雕像前是个小广场,正对面的是大寨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大寨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大寨大队党支书陈永贵</p> <p class="ql-block"> 大寨的文化底蕴深厚,大寨以宋代红桥关守关将士营寨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接见陈永贵。</p> <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主席接见陈永贵,陈永贵穿的衣服、鞋子和扎的毛巾。</p> <p class="ql-block"> 大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先进典型。解放前,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主义夹缝之中的大寨人民食不果腹,生活颠沛流离。1945年昔阳县全县解放,受压迫的大寨人民分得土地翻身做了主人,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之路。在生产资料的严重匮乏情况下,大寨人全民上阵,搬山填沟造平原,自力更生战洪灾,科学种田、发展水利,无论寒暑从不间断,终于将大寨穷山恶水变成了太行山上的"小江南"。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一起登上了历史舞台,大寨人艰苦创业精神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肯定。</p> <p class="ql-block"> 大寨原来都是乱石滚滚的干河沟和杂草丛生的荒山梁。一年四季野狼出没,每逢雨季山洪肆虐。走上集体化道路之后,大寨党支部首先制定十年造地规划,决心带领群众彻底改变"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恶劣自然条件。1953年冬,打响了首战白驼沟的战斗(后更名为合作沟)。1954年相继治理了后底沟和小背峪沟。1955年至1957年,连续三个冬天,三战狼窝掌,筑起30多条弓形大坝,终于治服了这条最长、为害最大的荒沟。随后,背峪沟、麻黄沟、老坟沟也得到了治理。大寨人就是这样,在数十个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冬天,以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吃着"冰精饭,唱着壮志歌,为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旧居(楹联)</p><p class="ql-block"> 半世从政为官显清廉哲贤</p><p class="ql-block"> 一生耕云锄月创神农新路</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和铁姑娘队,陈永贵到中央工作后,铁姑娘队长郭凤莲接任党支书。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见陈永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65年5月21日周恩来总理陪同阿尔巴利亚劳动党经济代表团第一次视察大寨,照片上的虎头山光秃秃的。周总理嘱咐大寨人,一定要多栽树发展林业。</p> <p class="ql-block"> 周总理特别关心大寨,三次视察大寨深受大寨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元帅蜡像。</p> <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11日,天高云淡,金秋送爽。虎头山上,"谷子长彻边,玉米挤塌山"(陈永贵语)苹果压枝头,红枣光灿灿。大寨人兴高采烈的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这就是叶剑英元帅,和叶元帅一同来的有汪东兴、吴冷西、邹家华、李鑫、熊复、胡绳、还有叶帅的女儿,叶楚梅和叶向真。</p> <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副总理视察大寨。</p> <p class="ql-block"> 蜡像:大寨人家</p> <p class="ql-block"> 看着眼前是平展展的沟地,绿油油的松柏和果树。</p><p class="ql-block"> 我们磨忆昨天,因为那是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名扬中外的辉煌的昨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珍惜今天,因为这是大寨人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全面腾飞的开放的今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向往明天,因为将是大寨人再展宏图,再创奇迹,拥抱未来的灿烂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大寨展览馆内容丰富。有实物、照片、蜡像,仔细参观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亿万农民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大寨精神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 大寨文化展览馆看见几尊大型群雕像,讲的是大寨人艰苦奋斗,治理穷山沟的故事和全国著名的作家、电影演员、音乐家在大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全国许多文学艺术界的名星在大寨的活动的照片。音乐家、作词作曲家在大寨创作了不少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有我们熟悉的《学习大寨赶大寨》、《敢叫日月换新天》等。</p> <p class="ql-block"> 文化名人与大寨文化</p><p class="ql-block"> 大寨这块神奇的土地,在那辉煌的岁月里,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国人所倾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来到这里。有的深入采风,有的着意创作,有的献技送艺,在文化汇聚交流中,为大寨文化增添了活力,使勤劳、智慧的大寨人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成果和丰厚的精神财富。苦将作乐歌以志,诗写春秋唱太平,虎头山上最终铸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孙谦(山西省作家)在大寨深入生活,写出了著名的记实文学《大寨英雄谱》。</p> <p class="ql-block"> 文学家巴金在大寨</p> <p class="ql-block"> 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在大寨</p> <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逝世。按照他遗嘱把骨灰撒到大寨虎头山上。下图是大寨人在虎头山举行迎接仪式。上图是在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之际,大寨党支部和村委会在虎头山上为郭沫若先生树起的汉白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大寨三十年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农民脱胎换骨地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历史;是一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血和肉顽强拼搏,为美好理想奋斗的历史;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直到今天,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给我们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让我们继续继承和发扬大寨精神,再创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看完大寨的展览路过大寨铁姑娘饭店。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也走进了新时代,他们办企业、搞旅游,一遍欣欣向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提词的“大寨田”标示石就立在大路边,后面一大遍梯田。</p> <p class="ql-block"> 看见大寨田我们忙下车拍照,等回去时也让朋友们看看大寨的梯田和广西的梯田大不相同。桂林的龙脊梯田依山坡而造有着自然美。大寨梯田是搬石运土显示着大寨人顽强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大寨梯田的挡土墙全是用方方正正的石头砌成,大寨人在艰苦创业时还是一丝不苟的认真造田引水,不愧是全国人民学习的一面红旗。</p> <p class="ql-block"> 田地里的玉米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一定又是大丰收!</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进了大寨旧村。</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进大寨农家旅社只见柜台上摆满了大寨生产的米酒、高梁酒、杂粮酒,品牌还蛮多的。想来大寨的酒业也发展兴旺。</p> <p class="ql-block"> 山西大寨醋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大寨老陈醋”,鲜香绵甜,酸柔醇厚。</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大寨遭遇特大洪水冲垮了辛辛苦苦造的梯田和房屋,但是大寨人没有垮!他们喊出了“三不要”和“三不少”的口号:“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物资”和“上交公粮不少、社员口粮不少、集体收入不少”。艰苦大干了三年修建好了梯田,又建起了一排排火车厢式的窑洞房。现在这些房屋用来做旅社迎接四方游客,大寨人已经搬进新建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虎头山顶,大寨的大地上便铺上了那温馨的金色霞光。山上的松柏、新村的楼房、路旁的小车、翠绿的柳树,好一幅美丽的图画。</p><p class="ql-block"> 把你的倩影画在虎头山上,你的故事你的美貌铭刻在我心里。</p> <p class="ql-block"> 朝阳映照在虎头山上,也映照在“大寨党群服务中心”楼房上。大寨人常把党比着心中的太阳。他们就靠着爱党爱国爱集体的精神走到今天富裕的道路上的。</p> <p class="ql-block"> 大寨成了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山西省的森林公园,真的是旧貌换新颜。大寨旧村旁的小公园虽然不大但也精致。小鸟早早的就在树上唱起歌来了。</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大寨人仍然在奋斗,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老一辈的奋斗精神还铭刻在骨子里。每天晚上大寨的广场上都有歌舞表演,演员全是大寨的农民。演出的内容全是几十年来大寨人在陈永贵带领下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夺丰收的故事和珍惜今天锐意进取,拥抱明天再创奇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大寨的广场上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