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記錄故事舘的故事,因爲所思所想皆是感悟,有的不一定適合寫出來,僅僅是心中的體會。 <p class="ql-block">從石板坡公交站往中興路走一小段路,坐上電梯直達六樓,就到了“山城印巷”小店門前,這地方差不多是山城巷的中心,再往上走七八分鐘就到故事舘,但我一般都要走十幾分鐘。因爲沿途視野開闊,可見江景、山景、棧道,山城特色一點不落,小巷裏有火鍋、燒餅以及各種光怪陸離的小飾物,一路上好多打扮得體的小姐姐,倚著石欄,在紅燈籠下各種擺拍,實在太養眼了!每種景色我都要抓拍几張,再緊走幾步,怕延誤了到舘時間。</p> 幾年時間,山城巷變化很大,從一塊城市的邊角余料到更新微改造,從淡定從容的原住民到主理人進駐,小店營業,春節國慶大假期間,也經歷了拉綫封路、分流的硬性管控,一般這種時候已經看不到巷子本色,只看到光怪陸離的各種人爲景觀和密密麻麻的人,體驗感會差很多......<br>故事舘也在變化,從一天幾十個游客到兩三千,對我們接待能力是個很大的考驗,值守一天下來,很累很累,吃點方便麵或者方便飯還要乘坐一小時公交歸家,我幾乎是抵家倒頭就睡。爲了精神不要離開身體太遠,現在不敢值守一天,每次只報名半天,但可以早點去接班,讓上午班的同事有時間吃午飯。因爲家裏事情多,我半月值守一次,一般在周一下午,沒人值班的時候,偶爾也去應急。 我和志願者玉兒在幫游客蓋印章 志願者午間交接班合影 值守四年,故事舘形成一批固定和日常值班人員,他們是頂梁柱,堅持得最好,也是最有情懷的一批人。有了他們,平時值守就放心了。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小志愿者家庭來值守得最多,此時游客也多,既要講解也要推薦文創,一天下來大人和娃雖忙碌卻也興奮,收穫也多。<br>從去年底開始,故事舘文創越來越不好賣了,周圍店鋪越開越多,且同質化嚴重,加上故事舘在金馬寺小學裏邊,不在主路上,游客到達故事舘的時候,多半已經被“喂個半飽”,就像吃美食一樣,他們對後續文創的要求肯定更高一些,要比先前買的更好看,或者更有特色。好在總隊先後推出了《打卡重慶》1.0到3.0版,樣式別致,印章和打卡本能夠配套,既追求品相精緻,更把在地文化所包含的文物、歷史建築、老街小巷糅合在一起,完全get到游客的心理需求。且有志願者一對一進行蓋章服務,指導游客怎麽蓋章更好看,更有趣味,游客蓋章更方便,體驗感更好,很受歡迎!蓋章打卡成爲故事舘文創最大的賣點。冰箱貼同質化最嚴重,卷得最兇,所以價格也降得快!剛設計出來市場就趨于飽和,每天走不起量。 志願者方興志老師向游客推介文創 再說亮點。故事舘90%以上的文創都是總隊創作設計的,素材來源與强大的志願者團隊,而非“舶來品”,且名家大師居多。有我們總隊的名譽理事長、名城委員會主任、學者何智亞老師,有重慶知名漫畫家游江老師,有中國作傢協會阿蠻老師,有電影《火鳳重天》動畫原創(部分)秦廷光老師,有攝影界大咖張坤崐老師,有重慶大學城規學院教授歐陽樺老師,他們都是業界的名流大咖,十分樂意把他們的書、畫、攝影作品放在故事舘裏義賣。(特別是何智亞老師,把幾十年來拍攝的老重慶城市樣貌和老場鎮的版權都無償提供給故事舘。)他們畫出時代變遷,寫下時代記憶,飽含了濃厚的鄉情,保存了地方文化影像,讓更多人關注重慶文化,這是我們故事舘的特色,更是我們的驕傲!特別是七年磨一劍的《老重慶記憶路書》和兩幅清末重慶老地圖。《老重慶記憶路書》是總隊創建初期,上百名志願者用雙脚丈量出來的一本深度探尋重慶歷史文化遺址的路書,大家衆編、眾籌直到出版,上面記錄了重慶八個區縣三十九條人文綫路四百五十個點位,配有手繪地圖,設計路綫均為徒步加公交打卡,飽含了七年來文保志願者的熱情和汗水,難得的用心之作!說它是鎮舘之寶一點也不過分。 志願者楊春燕與來采訪的大學生們在一起 我在給北京游客講解《老重慶記憶路書》 <p class="ql-block">雖然如此,這一年故事舘經歷了最大的市場考驗。</p><p class="ql-block">爲了募集資金,支持故事舘繼續開辦下去,志願者從進門的老式油印機開始自動介入,向游客講述油印機和油印歌本的動人故事,故事慢慢向文物、文保延伸,向總隊十三年的歷史延伸,向自己在公益組織裏的成長和收穫延伸,與游客產生互動,繼而是相互閒深深的共鳴。很多游客被文保總隊的公益精神所打動,爲堅守故事舘的志願者所打動,認可總隊的宗旨,贊賞志願者服務的行爲,也十分喜愛我們的文創,願意買來作爲紀念或是單純的想支持我們。有的游客聽完講解,謝謝我們,走出門了又倒回來捐款給我們,讓我們非常感動!更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值守的意義所在!</p> 外國游客在聼志願者講解《渝城圖》 路書編輯之一楊春燕與志願者黃媛媛在推介老重慶記憶路書 新的一年,期待故事舘抓住公益特色,多服務,多嘗試,多幫助,多體諒,發揮各自特長,志願服務,匯聚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