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泉庄媳妇到沂水文化

二月春风

<p class="ql-block">说起临沂的旅游,不能不说“沂水现象”,说起沂水县的旅游,不能不提泉庄镇,很多人都看过这里的十里桃花,吃过酸酸甜甜的葡萄,登上了两千年前修筑的天上王城,走进奇妙的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可以说,每个地方都特色鲜明,每个景点都能引人入胜。然而,能愿意让我专程为之前往,愿意为之用心用力记录解说的,还是这位明代沂水县的奇女子,泉庄的媳妇,高家的姑娘。</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泉庄镇</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寻找高玉章</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名女子叫做高玉章,明代沂水县进士高名衡的妹妹。高名衡是沂水县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官至监察御史,晋兵部左侍郎,政绩卓著。后因病返回家乡,清兵破沂水城后,他与妻子拒不降清,以死殉国。</p><p class="ql-block">高玉章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品貌俱佳。嫁与泉庄镇张庄进士、河南开封府知府张时俊之子张兆圣为妻,夫妻恩爱。因哥哥、丈夫均常年宦游在外,高玉章写了大量的思亲诗。后不幸丈夫早亡,她悲伤过度,郁郁而终,与丈夫合葬于东里店文山前张家大林。高名衡从妹妹遗作《玉映草》中选40首,刻诗碑一通,立在高玉章墓前,亲题《玉映草小引》为序纪念。</p><p class="ql-block">对高玉章对这个人物,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历史上出的女诗人比较少,留下作品的更少。我到过她母亲家河阳村,也到过她长眠的地方东里店文山脚下,就是没到过她的婆家张庄。我想只有到过张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之旅,才能全面了解认识高玉章其人其事。</p><p class="ql-block">我向沂水的朋友打听张进士和高玉章,他们都不是很清楚。这也不奇怪,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调整变化,高玉章的娘家属沂南县,婆家还在沂水县,而墓园成为了沂源县,这个两县交界的偏僻村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去了泉庄镇参观,说是去看天上王城、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心里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张庄看看。县志上介绍女子出嫁到婆家,总是用“于归”二字,意思是婆家才是真正的家,嫁过来其实是回到家。到张庄去寻古探幽,也就是到高玉章的家中做客,在她生活过的土地上,寻找她的足迹,她的才情,她的气息。</p><p class="ql-block">因为是集体活动,看完天上王城和尹家峪,去张庄时间有点晚了,不能让当地的朋友久等<span>待</span>,于是放弃这个考察点,等到再找时间。</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沂南县大庄镇河阳村高家上马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沂南县大庄镇河阳村高氏族谱</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山脚下的沂源县东里镇</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玉章形象重塑</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直想让高玉章这个人物的形象复活起来,丰满起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span>他</span>,喜欢<span>他</span>,甚至为了<span>他</span>去学写戏剧剧本。先是向上海的朋友颜南海先生请教,颜先生是越剧票友,也是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先生的弟子。颜先生看了初稿之后,给我推荐了一些学习资料,并建议我用倒叙的方式写这个故事,后来我就用这种方法写完。沂南县的小师妹国枫桦,一个字,一句话地给我推敲,费的<span>工</span>夫不亚于我。成稿后,我发给农村大众报社,因为文章太长,感觉不可能发表,刘秀<span>萍</span>主任看了后,居然决定要用这篇稿子,她愿意用有限的版面,去传播我们民间的优秀文化,最后见报是一个半的版面,让我惊诧之余,更多的是感动。</p><p class="ql-block">我让妹妹给高玉章画像。高玉章长的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我就是从她的诗歌里,从她的语言风格中,想象高玉章应该长得什么样,出嫁的时候什么样,独守空房的时候什么样,遥寄哀思的时候什么样,然后找出与我想象相似的图片发给妹妹,告诉她我心目中的高玉<span>璋</span>是什么样的性情,什么样的气质,妹妹根据我的要求再去画人物。她利用晚上的时间给我画,画了好几天,画画的时候很投入,很有感觉,小外甥也很受感染,说他也要学画画。</p><p class="ql-block">为了塑造高玉章这个人物,我真的是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动用了不少人脉资源,除了颜南海先生、刘秀平主任和我妹妹,很多当地的朋友也参与其中。王晓明是沂水的作家、画家,和她聊起高玉章,她说自己也曾经有个想法,就是把沂水<span>历史上的女诗人</span>写出来,而我提前把高玉章先做完了。我请她画了高玉章的几个生活场景,比如说她在沂河边漫步,她到唐山寺敬香等等。临沂市博物馆的闫光星先生,还把其中的一首诗写成书法作品,而题目《玉章碑》三个字,还是请沂蒙干部学院的庄继旭老师题写。高玉章的才情出众,她的遭遇感人,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的朋友们。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妹妹画的高玉章</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纪旭老师的字</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庄北的唐山寺(王晓明画)</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闫光星先生的书法</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高玉章到沂水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高玉章是个普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一个泉庄人的儿媳妇,一个能写诗的大家闺秀而已。不过历史上有那么多人,又有几个能够载入史册,有文章传世呢?特别是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才学卓著的人物更少。高玉章,是沂水古代文坛万绿丛中一点红,她可以代表那个时期女子的诗词水平,也是一个沂水县的文化人物代表。</p><p class="ql-block">沂水县的文化繁荣,文化人多,早在二十年前我就领略到了。那时我们经常登录《齐鲁晚报》的青未了论坛,里面的沂水人很多,很活跃,我和他们的互动交流也非常多,王晓明就是在那里认识的。王晓明文笔很好,开始写散文,后来根据纪王崮,也就是天上王城的考古发掘,写下了长篇小说《隐居的王国》,再现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因为家里面积小,她自费租房子建成了光溥书院,因为她丈夫是明代进士杨光溥的后代,对这个想法也很支持。王晓明挖掘整理了很多杨光溥的事迹,并进行宣传,沂水县还建起了杨光溥纪念馆,从而使这个人物走出了县志。这个书院不能创造效益,只是她写作画画的地方。她说沂水县很多的文化人都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有的也很有特点,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是一个独特的“沂水现象”。以后有机会再去沂水,我一定要参观几个这样的文化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沂水人有浓浓的文化情结,文学情节。现在很多<span>物欲横流,而很多沂水人保留着对这份文化的执着和虔诚。他们用自己的时间,精力,用他们的才华,作品,去热爱家乡,展示家乡,歌颂家乡。沂水籍的同学武燕是个文学青年。</span>,因为她,我知道了“折柳寄春”的典故,知道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知道了唐诗宋词的美妙。目前,她已是文峰诗社的一员。她告诉我,走进文峰诗社,才让真正感到了诗和远方的魅力,原来在心里住着一个如此美丽的梦。当我到沂水县看望她时,她和冯玉翠同学专门带我到了东皋公园,看看文峰塔,还有他们在文峰塔下的活动场地,那天居然还有人在那里朗诵诗歌。读诗,念诗,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沂水县居然能拿出这样的地方给文人雅士,而不是去搞经营创收。大庭广众之下,借诗抒怀,难道不怕人家笑话吗?没有人笑话,他们都很认真,很大方,观众也觉得很正常,这种风雅的文化活动,被现代文明步步紧逼到狭小的角落,却在这里从容地活着,真是让人想象不到。</p><p class="ql-block">沂水县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古如此。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明代能出现诗人高名衡、高玉章,现在能成长出本土作家王晓明、武燕等等。高氏兄妹的诗歌,代表不了沂水古代文人的水平,王晓明、武燕的作品,也代表不了现代沂水文化人的水平。但我了解沂水县的文化,就是从高玉章的诗开始,从我的朋友王晓明、武燕的作品开始,很多人都是这样,了解一个地方,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不是因为大人物大事件,而是从普通人,从一些小事开始。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小人物,才会有地方文化的万紫千红,百花齐放。</p><p class="ql-block">我见过高桥镇的民间手绣,色彩艳丽,针法粗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也在沂水县博物馆看过刘汝屏书写的一块石碑,苍劲的书法,带着故事的石头,让县志上那个简单的名字,一下子变得生动具体起来。高名衡、高玉章是沂水文化,高桥手绣、刘汝屏书法碑是沂水文化,天上王城、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也是沂水文化,<span>它</span>们都是沂水文化的窗口,入口,是沂水文化的涓涓细流,最后,汇成了沂水文化的海洋,形成了沂水人强大的文化自信<span>。</span>最终,变成了沂水蓬勃<span>發</span>展,全面发展的文化动力和精神力量。</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沂水高桥手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