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观赏越剧《柳永》,非二刷不足以品味其剧情之精、曲词之雅、意境之美。该剧之主要看点在于:</p><p class="ql-block"> 一是对柳永的有限史料进行艺术再创造,剧情虽无贯穿始终的集中的矛盾冲突,但深挖与宋仁宗、孙太守、虫娘和楚楚的关系,用君安老师自己的话说,是“把强烈的戏剧冲突内化到人物的内心”,人物故事在心里化开,如江南细雨,润物无声。所以,该剧重在表达人物的内心体验,表现心绪和心境,将故事的叙述转化为诗意和写意的抒情,无形中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反过来更凸显了演员的艺术功力。</p><p class="ql-block"> 二是撷取柳永生活的几个片段,每幕标题均采用柳永词牌如“凤栖梧”“鹤冲天”“雨霖铃”“望海潮”“少年游”“八声甘州”等,既与剧情契合,又自然融入柳永相应词作,极为贴切生动,为本剧平添了雅致的诗意,而且吟唱出柳永在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中的独特感受。</p><p class="ql-block"> 三是剧中词曲经反复锤炼,典雅优美流畅,不输于经典佳作,有不少超越“赋子”的“肉子”。再加上舞美设计如同写意的工笔画,注重层次感、简洁律和宋韵美,也显得清雅脱俗。</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君安老师的表演,堪称完美。既演绎了柳永的风流倜傥,又刻画了他仕途崚嶒的内心凄苦,情感落寞的黯然神伤,以及面对人情冷暖的无奈、豁达与笑傲!第五折唱到“花飞花谢听秋声”时,以情带声,缠绵宛转,清丽浏亮,令人百听不厌。君安老师仿佛就是柳永的化身,与角色浑然一体,举手投足之间,深情俊雅,旷达潇洒。无怪乎结束时,剧场里的粉丝们为之沸腾,高喊“王君安,我爱你”,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据说她们已高喊了十几年。</p> <p class="ql-block"> 君安老师传承太先生尹桂芳的“法乳”,特别有尹派书卷气的儒雅“范儿”。但在表现柳永“自家与自家过不去,读书人和填词人相交缠”的复杂心态时,君安老师更是反复揣摩,体贴到家,力求刻画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柳永。譬如唱腔的设计,起腔落调,除了尽显尹派传统的韵味,如清新舒展、柔和委婉、深沉隽永,润腔的粘性与清板的洒脱,以及小腔的华美蕴藉之外,还在改腔和创腔方面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与当年尹桂芳老师倡导的“唱腔都是根据人物需要来创作的”“要设计出符合人物的表演和唱腔”不谋而合。现以君安老师的表演体悟文章《浅谈越剧<柳永>人物唱腔创作与角色塑造》一文为底本,结合相关资料,作一述评,以飨观众。</p> <p class="ql-block">第一折,凤栖梧</p> <p class="ql-block"> “柳七来也”的起腔设计,没有因袭尹派温婉低沉之惯例,而是采用上扬、欢快的起调,如蓦然间天地为之一开,彰显出一代才子才冠群伦的得意与满足。这是一种百花丛中酿蜜糖、众星捧月尽风光的倍受荣宠的心理感觉。</p> <p class="ql-block">第二折,鹤冲天</p> <p class="ql-block"> 被宋仁宗确定为“奉旨填词”的身份,再度落榜之后,演唱“金銮殿上旨如山”一曲,加入京剧的散板和京昆锣鼓,以激昂顿挫的曲调来表现柳永失意之后的心碎、不甘、激愤和自嘲的一系列心理变化。</p> <p class="ql-block">第三折,雨霖铃</p> <p class="ql-block"> 送行一幕,是本剧中最凄美的场景,也是最富有诗意的悲伤叙事。唱腔运用越剧清板,在“的笃”声中,弥漫着柳永与虫娘等人依依不舍和感时悲秋的情怀,这是一种“今宵酒醒何处”的伤感与惆怅。</p> <p class="ql-block">第四折,望海潮</p> <p class="ql-block"> 因为词的长短句格式,比较适合于昆曲表演,而不太契合越剧的腔词格律。因而君安老师在处理柳永《望海潮》一词时,采用诗词吟诵的艺术形式,通过抑扬顿挫的念白,表现词作恢宏的气势和强烈的画面感,也展现出柳永一挥而就的豪气才情与喷涌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 因为“眄”和“沔”一字之差,柳永从受宠若惊到自取其辱,剧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柳永的仕途再次受阻,心情也因此一落千丈,由热望、感奋、豪情而跌入绝望、沮丧、屈辱,百感交集,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第五折,少年游</p> <p class="ql-block"> 柳永仕途屡屡受挫之后,回京城撷芳楼再寻虫娘,试图找回心灵的归宿,不料早已物是人非。这里的唱腔,经君安老师和连波老师商议,巧借苏州评弹轻快、灵动、活泼的曲调,讲述富有隐喻色彩的“八仙故事”。君安老师再以京剧丑行的蹲步动作,用欢乐、滑稽的肢体语言,传递出柳永强颜欢笑背后所掩盖的内心深藏的隐痛。</p> <p class="ql-block">第六折,八声甘州</p> <p class="ql-block"> 君安老师在这一幕中,套上髯口,扮演一个京昆老生的行当,表演柳永暮年之际终于放下外在的求取,绚烂之极复归平淡自然的心境。“我这一生……”的唱段,是柳永对平生的总结和感悟。唱腔采用越剧曲调中幽怨凄切、悲伤低沉的弦下调,唱出柳永的无奈与悲凉。而到了“回首平生追往事,不觉淡然又陌然”这几句,则采用清板和快板,以及融入昆腔中苍凉、空灵的特点,以显示柳永人生落幕之际那种褪去繁华的旷达释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的柳永,还有一个幻影。其艺术功能比较模糊,如果能够精准定位,作为柳永心中的那个真正为词的创作而奉献一生的纯粹自我和艺术人生,那么,象征意义会更加显豁,表现力、感染力也会更加强烈。</p> <p class="ql-block"> 简腔多,繁腔少,质朴清丽,委婉醇厚,本身就是尹派唱腔的优势。本剧在唱腔上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将那个始终不入主流、被边缘化的浪子词人柳永,刻画得入木三分。越剧舞台上的这个柳永,作为一个“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为人民创作的才子,到后来,他不再是一个汲汲于功名的乞怜书生,也不再是一个自命风流的欢场浪子,而是在文艺生涯中终于寻找到了那个“最美的自己”,实现了自己应有的价值的一代词宗,因而列入文化的“正传”,为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千古绝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杨柳岸晓风残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