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前,中革军委曾于9月8日命令西征的红6军团在湖南省的城步、绥宁、武冈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尔后转移至湘西,并和在川黔湘边境活动的红军第3军取得联系。后因湖南、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党军主力进至绥宁、靖县(今靖州)地区阻击,红6军团遂于9月中旬转兵向南,于10月1日进占贵州省的旧州。24日,红6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地区同红3军会师。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接着,红2、红6军团发起湘西攻势,相继攻占永顺、大庸(今张家界)、桑植等地,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行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革军委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这种甬道式队形,携带大量物资器材,沿山路缓慢西进,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时,蒋介石以16个师共77个团实施“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而此时宜章至湘江之间广大地区内,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且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便于红军机动作战。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继续使红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间西渡湘江,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27日,先头部队红2师一部,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次日,红4师一部也渡过湘江。各路国民党军即以优势兵力南北对进,在飞机的支援下向红军猛烈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经过新圩、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挡住了国民党军的猛攻,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队于12月1日渡过湘江。但是,红军却遭到惨重损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江战役后,蒋介石调整部署,迅速向湖南省西部的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赶筑工事,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北去湘西的路上。12月11日,中央红军进至湘桂边境的通道、下乡、长安堡地区。此时,中央红军若按计划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必然要和以逸待劳的优势国民党军决战,将会有覆灭的危险。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面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省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中央红军继续西进,在川黔边创建苏区。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接着连克剑河、台拱(今台江)、镇远、施秉等地,继而进至余庆、瓮安地区。1935年1月2~6日,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7日晨先头部队进占遵义。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而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不久,中央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随后,又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共中央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在此期间,在乌江北岸活动的红9军团,也从云南省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随后与主力会合。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千米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此时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看不到坚持苏区斗争的重大意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5月初,红四方面军、地方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始向西转移。至中旬,先后占领四川省茂县、威州、理番(今理县)等广大地区,并继续向西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执行中共中央在川西北创建苏区的战略方针,于5月15日从四川省会理县城附近继续北进。蒋介石命令薛岳、刘湘等部南追北堵,企图凭借大渡河等自然障碍消灭红军。中央红军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25日,红1团第2连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乘船强渡大渡河成功。但这里水流湍急,无法架桥,中央红军仅有4只小船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渡过大渡河。因此,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右岸迅速前进;第1师及干部团从安顺场继续渡河,尔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距安顺场160千米的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于29日晨攻占泸定桥的西桥头。当日16时第4团发起夺桥战斗,由第2连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击溃川军1个团大部的防守,攻占了泸定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重大胜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后,中央红军继续北进,于7日占领天全。8日,突破国民党军的芦山、宝兴防线。接着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这时,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地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开创新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冬,国民党军40多个团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和“清乡”。红军第25军29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以西转移,开始长征,留下部分红军(不久组成红28军)坚持原地斗争。12月上旬,红25军突破国民党军重重拦阻,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区,开展创建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以南的沣峪口出发,经鄠县(今鄠邑区)、盩厔(今周至)县境西进,继续长征,留下红军第74师坚持原地斗争。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遂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县城,随后逼近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的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30日,经华亭县安口窑北进,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江之战(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党史百科工作组本词条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提供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军广大干部、战士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的决战。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大部队因携带辎重过多,行动迟缓,尚未过江即遭到优势敌军的夹击。为强渡湘江,红军各军团浴血奋战,与敌搏斗,损失惨重。湘江两岸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为中央领导机关和其他部队顺利过江,与敌展开激战,付出极大牺牲。12月1日,国民党军队发动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红军经整日血战,阻止住敌军的进攻。到当日17时,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阻止在湘江东岸,最后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红军以饥饿疲惫之师,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25周年,而于1960年1月25日发行的志号为纪74的纪念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该邮票全套3枚。遵义会议会址(252)票面图案是采用了遵义会议会址外景;在毛泽东旗帜下永远胜利前进(253)票面图案以碧蓝的天空和千百面红旗为背景,塑造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形象;强渡金沙江(254)票面图案采用了中国画家张漾兮、庄子曼刨作的油画《强渡金沙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74(3-1)遵义会议会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颜色以蓝色为主。图案采用了遵义会议会址外景。画面左侧挺立一株大树,画面右侧点缀上一角远山和一道亮光,既使这座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建筑物显得庄严肃穆,也表现出周围风景幽美秀丽,活泼而富有生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74(3-2)在毛泽东旗帜下永远胜利前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案以碧蓝的天空和千百面红旗为背景,塑造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形象。画面上,毛泽东同志伸出仿佛拥有无穷力量的手臂,指引着正确的前进方向;红旗迎风招展,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汹涌澎湃;画面虽然没有出现群众队伍,也没有进行环境描绘,但那红旗似火,一片欢腾的景象,却能够使人感受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在毛泽东旗帜下,为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奋勇前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74(3-3)强渡金沙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颜色以绿色为主。图案采用了中国画家张漾兮、庄子曼刨作的油画《强渡金沙江》。画面强调了金沙江岸悬崖的深远、险峻。水流的汹涌湍急,更加突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顽强性格和英勇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遵义会议三十周年》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30周年,于1965年1月31日发行的纪念邮票,全套3枚,志号为纪10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遵义会议三十周年》邮票图案采用了中国当代画家高虹与彭彬的原画,表现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主席领导红军取得娄山关大捷后胜利到达陕北那一段时期的光辉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发行背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中央根据地红军突围转移,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月7日,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便是著名的“遵义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5年1月31日,为了纪念遵义会议召开30周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遵义会议三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票面图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决战前夕:邮票画面依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高虹创作的油画《决战前夕》进行设计的。形象地描绘了中共中央在1948年3月21日从陕北向华北转移之前,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中,胸怀全局,运筹帷幄,进行战略决战决策时的统帅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像:邮票画面再一次展示了毛泽东这位世纪伟人的丰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娄山关大捷:邮票画面即依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彭彬创作的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行设计的。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夺下娄山关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纵横驰骋,指点江山,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邮票赏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决战前夕:图案采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著名画家高虹创作的革命历史油画《决战前夕》,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过程中在窑洞里运筹战争策略的情景。画家从生活出发,从具体个性出发,捕捉住了毛泽东那人们所熟悉的习惯动作,用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军事统帅的伟大形象。只见他身穿灰蓝色宽大棉衣,右手叉腰,左手拿着香烟,面对窑洞墙壁上的军事地图,聚精会神地思索着,真实、自然,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革命领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军事家的博大胸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描绘的环境自然而又生动:挂在窑洞墙壁上标着敌我态势符号的军事地图,即将燃尽的蜡烛头儿,小桌上放着烟灰缸、水杯、文件等,一旁放着躺椅、文件箱,透进曙光的窗子,搭着白布门帘敞开着的木板门,以及老乡家里的水缸等,都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以遐想,为人物活动创造了一个真实并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环境,具有烘托主题的艺术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像:图案采用了毛泽东同志老年时期的一幅标准像。画面以金墨衬底,生动地刻画出了毛泽东主席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宽阔的前额,深邃的目光,可亲可敬的神态,朴素的中山装。能够使人清晰地认识到,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国革命航船绕过了暗礁,从此沿着正确的方向,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娄山关大捷:图案采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著名画家彭彬创作的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画面以苍苍茫茫的群山为背景,再现了1935年2月27日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跨过娄山关的情景。画面上,曙光初照,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迎风飘舞,红军战士们意气风发,充满着胜利的豪情壮志;毛泽东同志站在娄山关上,身上的军大衣被山凤掀起一角,激动地倾听着当时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战士们描述壮烈的战斗场面和取得的辉煌胜利;毛泽东同志极目远望,仿佛把握着中国革命航船的舵盘,乘历史长风,破历史巨浪,向着胜利的彼岸前进,显示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坚定信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像:图案采用了毛泽东同志老年时期的一幅标准像。画面以金墨衬底,生动地刻画出了毛泽东主席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宽阔的前额,深邃的目光,可亲可敬的神态,朴素的中山装。能够使人清晰地认识到,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国革命航船绕过了暗礁,从此沿着正确的方向,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扬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于1996年10月22日发行的,志号为1996-29的纪念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邮票全套2枚,图案分.别采用了一组群雕《过草地》和一幅油画《三军大会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长征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五个军团共8.6万人,从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8万余人,离开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军二、六军团共1.7万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经天水地区向会宁地区进发,10月22日,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全部会师,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6年10月22日,为了宣扬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过草地》(2-1),图案采用了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拍摄的四川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群雕《过草地》。画面上,泥泞的沼泽,杂生的水草,处处都布下了“陷阱”,时时都充满着“杀机”。但跋涉其上的红军战士,却如滚滚铁流,依然奔腾向前,势不可挡,战士们手挽手,肩并肩,你拉我推,你搀我扶,与天斗,与地斗,前赴后继,自强不息。尽管条件艰苦,气候恶劣,英雄的战士却那样刚强、坚毅,他们手柱的拐杖,紧握的双拳,蹬直的后腿,无不迸发着惊人的力量;而指挥员那高昂的头,挺直的胸,则体现了红军战士的百折不挠、顽强不屈。至于队伍前面战士那高扬的左手,前伸的食指,更给艰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邮票图案以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为背景,一面面猎猎飘扬的火红军旗,烘托了红军战士顽强跋涉在泥泞草地中的英雄群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军大会师》(2-2),图案选用了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蔡亮教授和他的妻子张自嶷教授共同创作的一幅历史油画《三军大会师》。1画面上,正是一幅“城上城下,风展红旗如画”的“三军开颜”图。扎着白羊肚手巾的老乡,九死一生的战士,摇旗、呐喊、欢呼、雀跃、招手、奔跑、欢笑、拥抱,热血奔涌在胸膛,泪水流淌在脸上,无数的牺牲,无尽的流血,说不完的苦难,道不完的痛苦,此时此刻,都已化作无限的兴奋、欢欣、幸福、愉快。画面的背景是乌云翻滚的天空,寓意当时中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险历史时刻,中国工农红军抗击日寇侵略的道路也充满了艰难险阻。</b></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前,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胜利的卓越能力,充分体现了红军将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充分证明了人民革命战争的正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在长征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国家邮政局将在今日发行《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四枚及小型张一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送别》(4-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画面取材于靳尚谊的油画《送别》。创作于1959年,137×242厘米。画家用冷色调把红军撤离苏区的瑟瑟秋风与老区人民依依不舍的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画家早期现实主义代表作。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当地群众依依送别红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遵义会议(4-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画面取材于彭彬的油画《遵义会议》。创作于1977年,388×223厘米。油画表现的是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毛泽东等领导人从会议室里走出来的情景。画面上,毛泽东双眼凝视前方,一手叉腰,一手拿着香烟向前迈去,紧随其身后的有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祥、陈云、刘少奇、邓发、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邓小平、博古和共产国际驻中共军事顾问李德。此外,还有欢呼的红军指战员和迎候的人民群众。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城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飞夺泸定桥》(4-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画面取材于刘国枢的油画《飞夺泸定桥》。创作于1957年,作品以仰视的创作技法,表现长征途中的一场艰险战斗,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永远定格在了奔腾咆哮的大渡河上,镶嵌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之中。作者在处理环境和战争气氛上下了很大功夫,污浊的河水突出“急”字,陡峭的山体突出“险”字,火焰硝烟突出“难”字,横穿画面的铁索桥简明突出,桥上英勇向前的勇士夺人眼目。他们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的英姿,使整个画面形成了冲锋的阵势,大有力扫千钧之力。现被军事博物馆收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过草地》(4-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画面取材于张文源的油画《过草地》。创作于1976年,300×184厘米。画面描绘了红军战士在环境恶劣的草地上艰难前进的场面。他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表现出集体的温暖。作品继承了我国军事画的优良传统,主题鲜明、主次有序、内容充实、细节丰富等特点,通过人物的动态表情,来表现人物情节,再现了事件的历史原貌和人物的精神状况。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力作。现被军事博物馆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途中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穿越过草地,其中红四方面军部分部队因受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影响而三过草地。草地上形成的大片沼泽,加上饥饿、寒冷、疾病等原因,使许多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红军指战员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最终走出了茫茫草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渡赤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长征中的战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共9个同名词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渡赤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渡河》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林农、王亚彪执导、鲁琪编剧、傅学诚、韩适等主演的战争电影,于1980年上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该片讲述了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剧情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我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直扑对岸守敌。蒋介石迅速调整了部署,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又作直取成都状迷乱了川军。蒋介石令新任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二O八旅回援泸定。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当蒋介石打电话训示右岸守敌时,接电话的已是红军小战士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飞夺泸定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继承先辈的长征精神,2016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6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是中国邮政为了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于2016年10月22日发行了志号为2016-31的纪念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特种邮票1套有6枚邮票,图案分别为:长征出发、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胜利会师、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出发(6-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案为,挺立虬劲的苍松下,红军队伍向渡口开跋,一位红军指挥员满含泪水,回首遥望;一位红军战士拉着一个孩童的手,久久不放;一位抱着婴儿的红军与前来送行的妻子痛苦话别,依依不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开展战略转移。随后,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从江西赣州于都县城踏上漫漫的长征路。于都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也送不尽对红军的无限情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遵义会议(6-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案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的画面。第二枚邮票“遵义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渡赤水(6-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案为,红军在赤水河边战斗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三个多月,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过雪山草地(6-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案为,红军冒着大雪穿越雪山草地的画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8月,红军在翻越数座大雪山后开始过草地。草地行军十分艰难,高原缺氧,天气多变,风雨雪交加,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需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吞没。泥泞、寒冷、饥饿,夺去了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经过多天的艰苦努力,红军终于到达草地尽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胜利会师(6-5)J图案为,红一与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的画面。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6-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案为,红军队伍整装待发的群体像,这之中还有几个小红军。画面上,红旗飞扬,分列站立的红军指战员,一个个穿戴整齐,手执枪支,身背弹药,精神饱满,器宇轩昂。第六枚邮票“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长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铸就了理想信念的伟大丰碑,更在无数中华儿女心中打上“长征精神”这一不可磨灭的烙印。我们不会忘却那段峥嵘岁月,也始终秉承长征精神不断前进,奋力书写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华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是中国邮政为了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于2016年10月22日发行了志号为2016-31的纪念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特种邮票1套有6枚邮票,图案分别为:长征出发、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胜利会师、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