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营煤球店

水易

<p class="ql-block"> 公私合营煤球店</p><p class="ql-block"> ——老街坊(11)</p><p class="ql-block"> 水易</p><p class="ql-block"> 2022.8.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私合营煤球店就在我家老宅坡下,“公私合营大舞台煤球店”的店招写在店门右侧的墙柱上,粉墙红字,很是醒目。</p><p class="ql-block"> 计划经济时代烧的煤与吃的粮同等“待遇”,都是严格计划管理,家家都有政府发的两个“本”:粮证和炭证。因此,煤球店与粮店一样,都是家家每月必去、人人天天离不开的地方。“公私合营”应是国家掌控煤炭计划,征用两进上百平米私房,作煤炭店的前店后作场所。</p><p class="ql-block"> 这家煤球店的大门临南城根巷街面,T型侧面对着大舞台剧场和大舞台菜场。至所以叫煤“球”店,而不叫煤“炭”店,是因为上世纪“公私合营”的五十年代末,民用煤炭制品是机压的“球”状成品,叫“煤球”更形象更贴切。蜂窝煤的出现,还是“文革”前后随着新式蜂窝煤炉出现后的事。</p><p class="ql-block"> 计划经济生活物资紧张,虽然有计划,也不一定随到随买,常常还要排队等候。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煤球店门口就常见排队现象,稍后几年“文革”到了,煤球厂除煤紧张外,生产也不正常,常常买煤炭半夜就排队了,时有半夜被排队的人唧唧哇哇的说话声音扰醒。后来,有人聪明,半夜里人不来排队了,搬上两块砖或放个破篮子在队伍里算“人不到砖到”了。常常大清早为是“人排队”还是“砖排队”争吵不休,偶尔也有推搡干仗的。</p><p class="ql-block"> 煤炭店后作有两台加工“蜂窝煤”的机器,压煤的时候,压模电动上下,“哐当哐啷”声响很大,仿佛前面店堂的脚下也被震动发抖。后来,店里有了“送炭上门”的营生,专送机打的“蜂窝煤”。老张夫妇有一辆专用的加长板车,每天清早总是早早到店,不论有没有排队的人,总能按计划将“蜂窝煤”在车上码得高高的、实实的,按订货的户家挨家挨户送上门。可能是要送煤到家的人图个不排队吧,老张家送炭“营生”一直红火,常有一个小儿子来随车码炭、推车做帮手。</p><p class="ql-block"> 也在那个时候,老张的儿子对篆刻有了兴趣,拜了古城篆刻大家为师,七十年代末还曾看见他在家住的巷头,与师门同学摆桌学篆入门演习,展示扬州传统文化魅力。前不久,“最后一次喝酒”的东家朋友,邀我等三俩同事在“跑庐”喝酒,门头所镌印、厅堂所悬书,都是老张儿子的雅作,令人刮目相看。只是落款已不是我等听他父母叫他的那个名了。</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人们早已不再用煤做饭烧热水了,煤炭店也成了历史印迹。不过,当年“公私合营大舞台煤炭店”的印象,却永远留在了那代人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记忆(16)</p><p class="ql-block">1200</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8日作于邗上,2022年10月14日美篇首发(957),2024年12月4日美篇再发。</p><p class="ql-block">配图摄影: 老汤、网络</p><p class="ql-block">图注:题图:古城煤球厂位于古城墙旧址南通路外古运河边的如图模样,网络;图1、2,煤球和蜂窝煤;图3,1993年煤球厂还在发放的煤炭供应证;图4,如今用电动三轮车送煤上门,背后门面即是当年公私合营的煤球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