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网红一东茅街老茶馆

求阙

<p class="ql-block">老街新茶馆</p> <p class="ql-block">  东茅街是长沙的一条老街,解放前曾有许多长沙老字号店铺(在《不平凡的东茅街》有详细今绍),2019年在《不平凡的东茅街》文章在《城市记忆CityMemory》,长沙市芙蓉区宣传部《芙蓉发布》《美篇》发表后,受到老街坊和市民的欢迎,当时正值丰泉古井社区旧城提质改造,社区干部组织居民开座谈会,征集意见,怎么搞好社区建设,我在会上提出两点,第一,搞好绿化卫生,第二恢复接地气长沙大众茶馆(原来白果园也有大众露天茶摊),如今东茅街在最终引进了相关企业,启动 “东茅街茶馆”项目,让废弃老厂房成为历史记忆载体,打造成市井平价茶馆。</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会老友,即熟悉又陌生。老茶馆位于解放路和东茅街之间,正门在东茅街省机械厅与省轻工厅宿舍楼楼栋中的过道,熟悉的是1974年曾在与工厂一墙之隔的东茅街学校(原人民小学)读小学。后来1981~1993年期间在这栋机械厅宿舍楼里居住,见证着这栋老厂房兴衰。这个企业就是长沙市第三制鞋厂,成立于1981年,企业经营困难,于1993年这里的厂房全面停产。陌生的是原来院墙拆了,原来的厂房成网红老茶馆。</p><p class="ql-block">省轻工厅宿舍楼的位置曾经是东茅街煤店。</p> <p class="ql-block">茶馆的大门口写着一副对联“莫说何事且喫茶去;闲话家常便入禅来”,门外的空坪也坐满了茶客。</p> <p class="ql-block">茶馆的另个出入口在解放路哈尔滨饺子馆旁边通往公厕的税务巷(长沙有两条税务巷,另一条在都正街附近)进来</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墙面、老旧的木梁、充满年代感的桌椅,老厂房的原貌仍被保留,通过挖掘老长沙和东茅街的属地文化,将民国时期长沙茶馆的盛况真实还原,让老旧厂房重获新生。“一杯茶、二两粉、三五好友”,属于老长沙人的记忆被唤醒,茶馆中的茶水(砣茶,花茶,红茶,绿茶、豆子芝麻条)茶点(瓜子,花生,小花片等)、长沙米粉,面、包子(肉包子,糖包子,盐菜包子)、小吃(油条,葱油粑粑,春卷,荷叶酥)等价格亲民,口味地道,呈现出记忆中的“长沙味道”。茶馆通常都是男性居多,而这里堂客们和年轻妹砣确实也少。同时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扫街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茶馆,又名茶肆、茶坊、茶店、茶铺、茶室、茶寮、茶楼、茶座、茶厅、茶园、茶苑、茶社茶吧等,是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茶馆”一词,在今存明代以前的资料中未曾出现过。直至明末,在张岱的《陶庵梦忆》中才出现“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的话</p><p class="ql-block">此后,茶馆即成为饮茶场所的通称。茶馆是随着饮茶活动的兴盛而出现的,是随着城镇</p><p class="ql-block">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茶馆的雏形是茶摊,见诸文献记载的最早的茶摊可以追溯到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司马睿时。《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应该说它是茶楼的最初原型:简单的移动茶铺</p><p class="ql-block">居无定所,流动性很大。但这种茶摊存世却很久。南宋临安(今杭州)的夜市,大街上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哪里人多,它们就流动到哪里,“以便游观之人”。即使到了清代,这种移动茶铺依旧存在,如扬州的“茶桌子”等</p> <p class="ql-block">长沙饮茶风俗与长沙的茶叶生产、贸易及茶具生产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长沙</p><p class="ql-block">饮用茶叶的历史悠久,风气很浓,因此至今长沙茶俗仍是长沙民俗的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方面。如包壶大碗盛茶、吃芝麻豆子姜盐茶、擂茶、嚼吃茶根之风气就保相了茶作为食物时代的习惯;又如吃神茶、药茶和茶盐蛋之风气就保留了茶作为药用时代的特点。由于长沙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因此民间茶与饭常常并称,问人家人口或介绍自家人口情况,常常说“有几个人呷茶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长沙茶的历史、茶的文化最鲜活的材料。在当今社会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下。从这个意义上说,老茶馆是我们今天繁荣传承了长沙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积德行善设义茶昔时,由于交通的阻塞,行旅十分艰难,人在旅途,常常是精疲力竭、唇焦口干,身处荒山,旅人无不渴望路途中有一些遮风挡雨、喝口茶水的休憩之所。因此,长沙许多地方政府和社会贤达都把施茶作为主要的慈善事业,每逢炎热季节,在交通要道上建筑一些茶亭,或临时搭建一些茶棚,内设茶缸、茶桶,煮茶水施舍,供过往旅人歇息解渴。长沙市南门外回龙山下有著名的义茶亭,上世纪中叶亭已不存,却留下“义茶亭”的街名。长沙许多地名与建筑物都与茶字沾边。长沙市以茶字命名的街道名和地名有:义茶亭、茶馆巷、茶馆屋、茶铺子、茶园巷、茶园岭、李家茶铺、茶陵坪等等。长沙地区著名的还有望城县的茶亭镇、茶亭塔,宁乡县的司徒茶亭等等。另外,还有宁乡的南风亭等也是长沙地区著名的义茶施放之所。</p> <p class="ql-block">唐代长沙寺院已有专用茶室供僧人饮茶和以茶待客。这也是现存文献出现最早的关于茶室类事物的记载。长沙窑出土文物里面,茶馆和饮茶文化之一斑。还有专门为岳麓寺烧制,写有“岳麗守茶碗”字样的专用茶碗。凡此种种皆可见长沙古代五代时期,是长沙茶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长沙的茶馆业当是十分发达,但找不到相应的文字记载。宋代,长沙的经济有过相当发达的时期,所谓“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便是证明,茶税又是潭州主要财源之一,但关于茶馆的记载同样阙如,仅见《太平广记》中有“潭洲燕子楼”之记载,我们只能想象那种市井繁盛里面的茶馆景象了。元代,长沙经济得到恢复,人口大增,加之实行重商政策,长沙茶叶大量入市,商业繁盛,《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记载的元代沿长江的新兴商业大城市中便列有潭州。明代,长沙更是与广州、九江、杭州并列为全国四大茶市,贩茶成为长沙府最广泛的商业活动,茶陵诗派李东阳的诗里也有反映,但关于长沙茶馆的记载同样很难找。我们却不可能想象一个位列全国四大茶市的城市里会缺少星罗棋布的茶馆。清代到民初,红茶大盛,长沙成为湖南茶叶转口贸易的主要城市、湖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也是全国几大著名的茶叶、茶具市</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时长沙茶馆业出现了“一去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的兴旺景象,遂有“江南茶馆”的美誉。清代长沙的茶馆有高雅和市俗两种类型。高雅茶楼常为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的聚会之所,如青石桥的云阳楼,道光年间号称“湖南四才子”之一的黄本骥曾邀约社会名流登楼看山,举行茶宴,一时传为文坛佳话。市俗茶馆的</p><p class="ql-block">茶客则多为下层市民和社会三教九流,热闹非凡。1904年7月1日,长沙正式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茶馆数居全省之首。1906年,长沙成立“湖南商务总会”,前往注册登记的大小茶馆,茶摊担达200余家。民国初期,长沙茶馆进入鼎盛时期。1922年长沙有茶馆75家,1926年增至115家,还成立了茶馆业同业公会,也略分了档次,东南西北四门各有高档次名茶馆一二所,也逐渐体现了各自的特色。1925年吴晦华编撰的《长沙一览》和1936年邹久白编撰的《长沙市指南》均有茶馆的记述。《长沙一览》载:“茶社自早晨七时起至下午四五时止为饮茶时间,以早晨时为最热闹。长沙习惯,晨兴即往茶社洗面用点。茶资各地不同,大约每壶铜元10枚或12枚。点心照算,小费听给。”《长沙市指南》载.“长沙茶点开市较他业为早,但无夜市。顾客以车夫菜贩为多,茶资各店不同,大约每壶3分至5分或1角止。点心则以件数计算,每件约铜元8枚至12枚止,大洋2分至5分。至于小费自便,并不计较。著名茶馆一览:五芳斋青石街、德园南正街、祥华斋鱼塘街、九如春南正街、景阳楼南门口、洞庭春西牌楼、徐松泉老照壁、普天春南门口。”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沙有大小茶馆170余家。1938年11月12日夜半后的“文夕大火”将长沙城的物质财富和地面文物儿乎焚毁殆尽。因此,这一时期的茶馆大都设备简陋,沿街设店,饮茶者多为附近居民。其中,分布在四门繁华地段,店堂宽敞,茶点俱佳,令人围香止步,终日高朋满座的有道门口的德园,西牌楼的洞庭春,八角亭的大华斋和老照整的松泉,号称长沙四大茶楼馆。从民国时期到世纪50年代初期的长沙茶馆,门面以二层楼房见多,制作间、外卖多设在一楼店门口。为招徕顾客,店门口一般都悬挂有“山水名茶,时鲜细点”字样的广告牌。小笼汤包要求用猛火蒸,一般都用一个大铁油桶做灶,烧无烟块煤,用手拉风箱助燃。拉风箱者一拉一送,风</p><p class="ql-block">箱发出“通——哒”,“通——哒”的节奏,炉内蹿出红</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初长沙坡子街的“麻将茶馆”蓝色的火焰,把小小的蒸笼蒸得热气腾腾。麦面、荷叶的清香洋溢在店门街面,吸引着过往的行人。二楼则是茶座,清一色的四方桌,木板凳,每桌可坐八人。规模大一点的茶馆可容纳百来人,小的仅容纳三五十人。长沙属于“四塞之国”的内陆城市,长期的战乱使其缺少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底子,虽有全国不少文人在这里来来往往,留下一些锦绣诗文,但其人毕竟多属不得意者之流,表达的闲情逸志较少:十生土长的文人一是数量不够多,加之环境的逼迫也多关注军事、政治,经世致用去了,没有几个大文人有心、有闲来关注、来参与茶文化等社会文化的构建,导致长沙茶馆一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俗文化特色,缺乏高层次文化强有力的不断提升,久而久之,甚至文人们也浸润其中,却也创造出了花鼓戏、方言相声、长沙弹词等大俗的地方文化来。因此,长沙茶馆没有杭州西湖茶馆的雅,没有上海茶馆的静,没有功夫茶的深厚文化,没有匹川茶的高超技艺,可以说俗气十足,五色人等,五花八门,犹如一锅大杂烩。但它却是长沙方言,长沙口白,令人捧腹大笑、不一定上得台面的长沙市井文化的发源地。长沙茶馆的市并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几乎哪一个茶馆都很热闹,堂馆的唱牌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民现在和曾去过呷茶的地方:长沙现在的老茶馆除铜铺街(已拆除)及附近路边井、黎家坡茶馆人气较旺外,另有黄兴南路旁的里仁坡茶馆较有人气,但该处茶馆人气最旺时节比铜铺街稍慢,大约在早上十点钟左右,其中马家茶馆较为有名,只可惜彼处茶楼,难免成为打下岗麻将和下岗扑克之地。北正街(此街也被折)等处茶馆亦有一定人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心公园长廊的茶室,和公园西门的外的阶梯旁也是喝茶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烈士公园的东门包子铺早上的喝茶呷包子的生意也座无虚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在湘江风光带沿线也有不少夏季乘凉喝茶吃夜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在营盘路隧道口两边绿化带的也有不少茶客聚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树木岭和橘园立交桥下的绿化带也是大家去喝茶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白沙路以白沙井为中心向东西两头延伸涌现十多家茶馆。茶馆有大有小,各具特色,但都以“白沙水”相号召,茶馆一条街初现雏形。天心区政府因势利导,有意把白沙路打造成“茶文化特色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火宫殿茶馆可称特上是长沙市内室内规模较大、地点繁华、茶点最丰富的市民茶馆。实在是经济、实惠、方便,因此天天顾客盈门,还经常找不到座位。</p> <p class="ql-block">过去天气好的下午,不妨前去青少年宫里的茶座,叫上几元钱一杯的茶,悠闲地坐在树下的靠椅上消磨一下午。光影斑驳地照在身上,暖洋洋的。</p> <p class="ql-block">银苑茶艺馆原名银苑茶厅,成立于1950年3月,原位于五一广场东南角,1996年因地兴建“平和堂”商厦而整体拆迁,1997年企业改制,更名为银苑有限公司。银苑茶厅显热地处五一路与黄兴路交汇处的繁华闹市,规模也较大,但其经营方式、特色等其实与一般长沙茶馆并无区别。</p> <p class="ql-block">铜铺街曾经繁荣的茶摊</p> <p class="ql-block">铜铺街</p> <p class="ql-block">这个碑是仿六七十年代五一广场的语录碑,很有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茶馆经营的品种,茶叶有毛尖、云雾绿茶、河西园茶、花茶和混合茶(绿茶、花茶、茶叶末子混合在一起)。长沙人口味重,茶客以喝混合茶者居多。混合茶酽,很“打水”,多次兑开水后茶味仍浓。一斤茶叶分成一百二三十个小铁筒,来一位客人,倒一筒茶叶冲泡即可。除茶叶外,就是经营茶点。清茶馆是纯粹的文人茶馆,旧时的长沙是极少的。荤茶馆则遍布大街小巷,茶点以糖、肉包子为主,还有马蹄卷、千层糕、烧卖等。而银丝卷、春卷、小笼汤包、鸳鸯大油饼、小油饼、小芝麻饼等则属于高案师傅制作的精点,多供雅座客人享用。如喝茶喜吃茶根一样,长沙茶客吃包子也有特点,糖、肉包子各取一枚,先在包子的底板上各咬一块纳入口中,然后抓一把花生米用双手一搓,张口吹去皮,将其入包子中,再将两个包子合在一块几捏几按,变成一个大圆饼,待糖、肉、花生米均匀布后,细嚼慢咽,喝一口浓茶,吃一口包子,非常惬意。这种市井吃法叫做“双包按。同时,子油姜、花生、瓜子、紫苏梅子等小碟茶点也是茶馆经常备有的。坐茶馆的一部份虽然每天来吃包子,却只吃皮,吃烧麦又只吃糯米不吃皮,肉馅或烧卖皮加2根油条可做成午餐桌上的一份菜汤,也算是一家人的“口福”了。由此可见当时一般市民生较低水平。高谈阔论归高谈阔论,民主自由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一般茶馆为免是平安起见,都在店内张贴有“闲谈勿论国是”的警示布告。</p> <p class="ql-block">曾经去四川成都双流的观音阁老茶馆,这是一个有历史的老茶馆,几十年前的大会堂,那里是摄影人的网红打卡地,地道川味盖碗茶,茶客主要是当地居民,打牌,休闲。店老板的烧茶,倒水,煤头点都是大家拍照题材,旁边的还有两家茶馆,此地离市区比较远,没有公交。</p> <p class="ql-block">还去重庆,交通茶馆,位于黄桷坪正街,在四川美院附近,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交通茶馆最早于1987年开始对外营业,由原黄桷坪交通运输有限公司食堂改造而成。2005年,交通茶馆濒临破产,原本要转租给一位网吧老板,后来,常去采风的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陈安健听说后,将茶馆承包下来,并且找来了专人负责运营。</p> <p class="ql-block">而长沙的茶馆是有地道小吃的,不光卖瓜子、花生和茶点,它是可以卖包子、小吃、粉面,而且只有长沙的茶馆是这样。</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有百张桌椅,热水自己倒、板凳自己找,一杯茶、一碟瓜子花生、一碟小花片,也有自带二两五,喝些小酒。嗲嗲,娭毑们、打牌、扯卵谈,可以坐上一天。茶馆里卖的包子和米粉也能解决一天的吃食。</p> <p class="ql-block">茶馆的定价适中,老板设计了“258”售价体系,2元的葱油粑粑、5元的花生瓜子、8元的红茶绿茶。“258”是长沙麻将的“代号”,就是胡牌必需258做将。</p> <p class="ql-block">二层墙上挂着湖湘名人,齐白石,曾国藩,黄兴,谭嗣同,左宗棠等</p> <p class="ql-block">老城市的魅力,总是在街头巷尾不加修饰的随性与热闹,看惯了繁华的都市商圈,不妨走进东茅街,喝口热茶,吃点传统小吃,感受老长沙的另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