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山河—江南古典园林

祝员外

<p class="ql-block">  江南古典园林,是一部流淌的文化史。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园林里面融入了诗歌、音乐、绘画、哲思,它是中国人用自己的审美打造的“精致山河”。东方美学品格的古朴、感悟、韵味、幽雅等特性,在江南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温润的江南之美,从园林的自然意趣中蔓延生长。江南的古人造园子,喜好情节,好似文人落笔著书,如一部章回体小说,拥有层次,拥有故事,借山石,依水泽,花木交错,一扇门,一道墙,一座桥,便能隔出一章新的跌宕起伏。</p><p class="ql-block"> 江南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在园里畅游,或是曲径通幽的长廊、或是太湖石砌成的假山、或是曲水流觞的亭台,一步一景,都是特有的江南风情。</p><p class="ql-block"> 走进园林,就像走进一个古人的家。大隐隐于市,身在城市,却满眼山林,踏进园林仿佛沉浸在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b> 园林构景方法</b></p><p class="ql-block"><b>借景</b></p><p class="ql-block"> 借景是一种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通过将园外的景物引入园内,丰富园林的景观内容,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借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包括远借、近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和应时借等。这些方法使得园林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富有层次和深度的景观效果。</p><p class="ql-block">‌ 借景的具体应用包括利用山水、建筑、动植物等自然元素,甚至可以借助天文气象等景观。通过借景,园林可以在不增加实际建设成本的情况下,提升园林的艺术质量和观赏价值。例如,通过仰视或平视远处的山峰、水面的倒影等方式,将园外的景物巧妙地融入园内,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借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典园林建筑中,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造园手法,也在现代园林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借景,园林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感的空间布局。</p> <p class="ql-block"><b>框景</b></p><p class="ql-block"> 框景是一种建筑艺术园林构景方法,通过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工具,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镜框中的图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非常常见,通过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将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p><p class="ql-block"> 园林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代表性的造园手法之一,其艺术效果包括画面构图完整、主体突出等。通过框景,园林设计师能够巧妙地引导游客的视线,使景色更加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园林框景可以分为入口框景、端头框景、流动框景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视觉效果,能够根据不同的园林布局和景观需求进行灵活应用。</p> <p class="ql-block"><b>隔景</b></p><p class="ql-block"> 隔景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一种构景手段,用于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的空间或景区,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色和多样的空间变化。‌隔景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来实现,包括围墙、建筑、植物、假山、堤岛和水面等。隔景的方式可以分为实隔、虚隔和虚实相隔:</p><p class="ql-block"> 实隔‌:游人的视线基本上不能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通常通过建筑、实墙和山石密林来实现。</p><p class="ql-block">‌ 虚隔‌:游人的视线可以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通常通过水面、疏林、道、廊和花架来实现。</p><p class="ql-block"> 虚实相隔‌:游人的视线有断有续地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通常通过堤、岛、桥或实墙开漏窗来实现。</p><p class="ql-block"> 隔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还能通过巧妙地借取园内外景物,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p> <p class="ql-block"><b>漏景</b></p><p class="ql-block"> 漏景是园林构景方法之一,其特点在于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而漏景则通过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使景色若隐若现,更具雅致和含蓄之美。‌</p> <p class="ql-block"><b>障景</b></p><p class="ql-block">‌ 障景‌,也称抑景,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遮挡视线,增强空间景物的感染力,引领观者感受一步一景、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障景的形式多样,包括山石障、树丛或树林障等。</p><p class="ql-block"> 障景在古典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北京恭王府花园的土山障、拙政园入口内的黄石假山等。这些障景不仅起到了遮挡视线的作用,还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材料(如植物、雕塑、景墙等)来丰富景观效果。植物材料作为屏障时,需要考虑观赏者的位置、被障物的高度和距离等因素,以确保最佳的景观效果。</p><p class="ql-block"> 障景与隔景不同,障景注重出其不意的效果,本身也是景观的一部分,而隔景主要是为了分隔空间景观,并不强调自身的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b>夹景</b></p><p class="ql-block">‌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用于突出理想景色,通过轴线和透视手法来增加园景的深远感。</p><p class="ql-block"> 夹景的具体手法是通过在水平方向上遮挡不理想的景物,只露出理想的景色,形成左右两侧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可以强化设计构思的意境,突出端景的地位,并引导和汇聚视线,使景观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p><p class="ql-block"> 夹景在园林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西安大雁塔和苏州北寺塔等著名景点都采用了夹景的手法,通过树木、土山或建筑物来屏障两侧,使端景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b>对景</b></p><p class="ql-block"> 对景‌是指在园林建筑中,通过特定的构景手段,使得从一个观赏点可以看到另一个观赏点的景观,或者从另一个观赏点可以看到第一个观赏点的景观。这种构景方法被称为对景。在园林中,常见的对景形式包括从亭、台、楼、阁、榭等观赏点观赏堂、山、桥、树木等,或者从堂、桥、廊等处观赏亭、台、楼、阁、榭。</p><p class="ql-block"> 对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视觉的互动和空间的层次感,增强了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通过精心布置的对景,园林设计师可以引导游客的视线,创造出一个富有层次和变化的空间体验。这种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尤为常见,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b>添景</b></p><p class="ql-block"> 在园林设计中,当远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缺乏过渡景观时,眺望时会显得缺乏空间层次。为了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可以在中间或近处添加一些乔木、花卉等作为过渡景观,这些景观被称为“添景”。这些过渡景观可以使景色显得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提升整体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此外,“添景”也可以指通过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方式形成的景观。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是单独一株还是几株,通常都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园林构景手法中,添景不仅增加了景色的层次美,还使得整个景观更加完整和理想‌。</p> <p class="ql-block"><b> 代表园林欣赏</b></p><p class="ql-block">大园水为脉,残荷听雨声——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园林精奇秀,瑶池姑苏廓——留园</p> <p class="ql-block">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小园至极,此园至佳——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宋有沧浪亭,今为园林魂——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姑苏城中寺,梵宇古木深——西园寺</p> <p class="ql-block">人间药圃,苏州花园——艺圃</p> <p class="ql-block">耦园得佳偶,城曲筑诗城——耦园</p> <p class="ql-block">小隐于山林,大隐于市朝——怡园</p> <p class="ql-block">可人景色今犹在,园里春秋几往还——可园</p> <p class="ql-block">贴水而筑,进退有方——退思园</p> <p class="ql-block">一峰环冠姑苏,万山秀绝江南——环秀山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