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梦里老家,不是央视广告的那个意思,这里真正的是我的老家,既然是真正的老家,为什么是梦里呢,因为我没有在这生活过,我爸爸也没有在这生活过,我爷爷少年时代离开这里,再回来已是叶落归根,因此老家于我,总有一种不真切的如梦似幻之感。</p> <p class="ql-block"> 初冬的阳光正好,这个时候想换个环境,放松身心,婺源沱川篁村便是不二之选。适逢堂弟周末回老家,这位金牌讲解不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 祠堂前的红豆衫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只是这树已是国保,果子只能看不能摘,我手中的红豆衫果,是堂弟在屋后邻居树上摘来的,甜甜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王维《相思》中写的红豆。</p> <p class="ql-block"> 入住的是祠堂边上的半乡居民宿,这是一栋有500余年历史的老宅改造的,典型的徽派建筑,外表质朴苍桑,木质的楼板地板,木质的楼梯,房间又极舒服温暖,晚九点多我到房间的时候,老板娘已开电热毯帮我暖好被窝,这种周到细致又不着痕迹的体贴象极了民宿室内的装饰,让你说不出的温馨舒服。放下行李,来到客堂,和老板夫妇(民宿的房子是他们家的祖宅)喝茶聊天,同坐的还有另外一家三口,真有种归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了,坐在三楼的小阳台上,沐浴着阳光看对面的笔架山发呆,弟弟说,如果在祠堂老祖宗的牌位看过去,那棵结满果实的红豆杉象如椽巨笔正架在笔架山的第一个山坳上。文房四宝村是老祖宗在此发脉时就定了的,可不是浪得虚名。老板娘来晒干菜了,这不就是婺源最有名的晒秋吗?于他们是日常。</p> <p class="ql-block"> 和老板夫妇一起吃早饭,精致又好吃,最主要的是食材都是他们农场自产的,左边那是红糖水鸡蛋,哈哈,我应该是坐月子的时候吃过吧。</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篁村古老的小巷,在收割后的田里晒晒太阳,飞凤峡静听水声,老乡田里拔个萝卜,流水中洗净边走边啃,只有一个词能形容–松弛。</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回民宿的路上,在村里的小巷散步,小巷幽暗迂回,弟弟说他小时候是仰头看天走路的,说完便示范给我看,象个孩童一样,我也学着他的样子仰头看天,哇,灰蓝的天幕上,星星闪烁。</p> <p class="ql-block"> 这棵罗汉松有1000多岁,依然生机盎然,相传是倒栽而活,这才有了篁村。</p> <p class="ql-block"> 篁村水口的大夫桥,我的最爱,谁说我身后不是一幅油画呢?</p> <p class="ql-block"> 再来金刚岭,重走古驿道,五年前的清明在这里住过,晨雾中觅食的松鼠蹦回树上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五年,小村的民宿已由一家增加到三家,我的镜头拍不出它的安静它的美,一老者出来和堂弟说话,身后的房子便是他的家也是他经营的民宿,弟弟说神仙也不过如此。</p> <p class="ql-block"> 金刚岭新修了观鸟亭,供游人看鸟拍鸟又不惊了鸟,我来时是中午,不见鸟儿,但闻蜜蜂的哼唱。这是村民拍到的视频,这是纯野鸟哦。</p> <p class="ql-block"> 飞凤峡飞珠溅玉,碧水深潭,虽然是初冬时节,依然可见姹紫嫣红。</p> <p class="ql-block"> 篁村十景之一的“鲤鱼跳涧”,要是春天有水就更象了。弟弟说,以前这溪上是交错的石硖,还建了个亭子叫“湖丘亭”,亭上有三块匾额,西边“彩砌云衢” ,东边的是 “逝者如斯” ,正中的是“坐闻流水”,明月夜,坐在这亭子上赏月喝茶,人生不要太惬意。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既有天下大乱之前辞官避祸的洞见,又有倒插罗汉松,正对笔架山卜吉择居的智慧,还有如此的诗情画意,或许这也是在外的游子念念不忘,常来常新的原因之一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