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毕竟是载入共和国史册的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毕竟是载入人民军队建军的一段辉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毕竟是载入中国导弹火箭型号成长的一段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历史的长河如何向前奔流,它永远都不会卷走那朵曾`喷射过的历史火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十章:洪荒冻土上曾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梦幻火焰每年都在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地方,也是一个神奇的自然的古老文明相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华灯闪烁,但也没有避壤山村的畸魔荒凉。这里每年都有魔幻色彩出现,这里洪荒冻土上曾经梦幻火焰每年都在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早的春色它首先出现在向阳的山坡地带,嫩绿的草芽与绣花针一样顶破腐蚀后丰富泥土,轻轻的慢慢的在这里绣出春天到来生机,靠背阴的山坡,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消融的残雪薄冰,还依然妄想着做冬天里的巢穴,然而随着阳光的充盈和大地复苏气温回升,还远处的兔芽河冰河也有要炸裂的提前,渐渐的背影的山坡也绿意盈盈。极少顽固的残雪随着大势所趋,在边没有了脸儿继续赖着也很快地消融化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时节如果你亲身游走在这里山前山后,到处是透着季节里清香的树烂漫的花青新的草儿,还有飞来飞去的各种的鸟。在森林里低谷,那蜿蜒在林间里一道道春水,被暖和风吹拂得起鱼苗似的波痕,一圈一圈扩大后又一圈一圈啲缩回,少有的投在水面上的阳光,也跟着波痕来来回回好似群舞的七颜蝴蝶打结一样,搅动着林海雪原洪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当兵的东风人喜欢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里的春天不是依着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拼搏,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当兵的东风人喜欢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里的春天是一点一滴化开的,它从最初的三月化开到四月,甚至从四月化开到五月,白天开化夜晚停止上午开化下午停止,整个春天是慢慢的消融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当兵的东风人喜欢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里的春天在开化的过程中,春天的羽翼丰满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它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的根芽萌发的雨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当兵的东风人喜欢这里迟来的春天,因为这里的春天在解冻后的大地,春风吹拂草木开始苏醒,枯黄从中透露出新的绿色,我你当兵的人能除厚重着轻装迈轻步,往返在新的东北导弹试验发射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是这样的一个春天,我记得我们加注技术二中队四川南充籍副队长杨德清,为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在中队干部战士们鼓舞下,满怀深情提笔写下1970年农历春节第一副新春对联,到今天我还一字不落的记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联:大地已解冻,草木始苏醒,枯黄丛中透新绿,急切探春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联:着装除厚重,脚步走轻松,一年之计在于春,好事源于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横批:春天的天空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天春天的东北导弹试验场,到处都是闪烁着盐白色和雾露弥漫树挂,在发射平台上,参试人员抬头眺望,深蓝色的天空,从半山腰发射场上空一直延伸到天边地平线。由于阵地的地理位置较高,零星的白色气云团对着发射官兵扑面而来,钻进他们鼻子滑过耳边,带着一鼓清凉消失在老林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69年11月开始,东北导弹试验场就进入发射试验多级火箭前期的关键时期,工程技术重点都集中到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就是从这一时段开始,我们加注技术二中队全体成员,实质性进入加注程序阶段的工程任务,比如铁路槽车到公路槽车转运,公路槽车到发射场燃料库转运,燃料库到导弹火箭一级二级加注,从最初的空转到后来的载重配重运转运行。特别是井下加注配重,采用的是于推进剂燃料比重接近食用酒精。一次一次进行模拟试验取得数据进行论证。把正确结果贮存到数据库作为依据,他们的任务是一但给火箭注入燃料,用生命的燃烧去划破天际的那道优美弧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加注人都知道,人造天体如果想要冲出地球的关键技术是速度,而速度主要来源动力是推动火箭的燃料能源,当火箭起飞后达到某一速度时候,飞行轨迹的曲面正好等于地球表面的曲面,这时火箭就会绕地球飞行,而不再落回地面条件的前提是速度,我们导弹火箭试验发射人习惯叫它环绕速度。当一个物体沿着圆周主动时就会产生离心力,运动速度越大,离心力也就越大,离心力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旋转半径成反比,当物体以环绕速度7.9公里每秒飞行时,离心力就等于地球的引力物体就自然环绕而运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以上的结论使我们知道,人造天体如果想冲出地球的关键是速度,如果要完全摆脱地球的引力飞向宇宙太空,就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或者叫逃逸速度。这个速度在地球表面应为11.2公里每秒,如果既要摆脱地球引力又要摆脱太阳的引力,那必须要有16.7公里每秒的速度,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前世界而言,人类克服地球引力的最佳飞行工具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多级运载火箭。运载火箭通常来说:它是根据弹道导弹原理由2个至3个单级火箭组成,这些火箭级间用串联的形式连接起来,各级头尾相联,也有下面级为并联上面级为串联的组合形式。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在导弹的基础上开始多级火箭研制的。向东风4号中远程详道导弹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这两个产品型号的问世无论是髙度或速度,都有新的飞越式发展,都有新的技术发生。这是我国导弹事业和我国航天事业承前启后型号,它把导弹由近程防御向远程扩展,把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把人造天体送入太空由梦想变成事实,是我国高尖技术的一大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弹道导弹与火箭发射试验,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如果有一点点小小问题都会引起意外事故。因此做好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须的。从我们曾经的东北导弹试验场发射试验过程中看,那是非常有序进行的。首先是人造物件和运载火箭经专门工厂专家们总装合格后,运往发射试验场,在技术阵地测试合格送往发谢技术阵地,进行行人造物件和火箭进行对接完成后,再一次进行测试技术检测,确定无误后推进剂开始加注,经各加注技术系统测控完全完成后,发射进入倒计时最后才能下达点火起飞指令,此时火箭的运动轨迹逐渐变得向地面弯曲,划破天际变幻成一首优美的弧线,向大气层外深空射去完成它的整个飞行使命,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就这样备,历时18年把我国最初的两级导弹火箭做到了特别的完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是从西北导弹试验场到东北导弹试验场,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时间和飞行成功和失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9年11月16日,在东风基地西北导弹综合试验场,第一次首发中远程导弹,任务是:【短程总体方案验证试验】发射没有成功,发射失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1月30日,在东风基地西北导弹综合试验场,第二枚中远程导弹进行发射试验,发射第一次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4月24日,在东风西北导弹综合试验场,首次以中远私导弹为基础加装第三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发射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11月23日,在东北导弹试验场首次进行中远程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井下加注井口发射试验成功,全程飞行试验失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1年11月15日,在东北导弹试验场第二次进行全程飞行试验,井下加注,井口发射成功,全程飞行首次发射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6年5月15日,在东北基地导弹试验场,改进后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增程发射试验,飞行发射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6年8月25日,在东北试验基地导弹试验场,中远程弹道导弹弹头防热发射试验成功,飞行发射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9月30日,在东北试验东北导弹试验场进行了中远程弹道导弹两弹匹配发射没有成功,飞行试验失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11月22日,又一次在东北试验基进行两弹匹配发射试验成功,飞行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7月31日,在东北试验基地中远程弹道导弹又一次进行了全程飞行试验,主要任务是考核核弹头引控系统发射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9月16日,在东北试验基地东北导弹试验场,再一次发谢试验中远程弹道导弹者核核弹头引控系统全程飞行试验发射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12月23日,在东北试验训练基地东北导弹试验场,第三次发射中远程弹道导弹考核核弹头引控系统发射试验,全程飞行试验发射失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2月9日,在东北试验训练基地东北导弹试验场,我国首次采用井内加注并停放贮存15天后,中远程弹道导弹在从井口发射试验成功,飞行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8月2日,在东北试验训练基地东北导弹试验场11号,我国首次采用平洞贮存场坪拖架机动移动发射方式,发射了中远程地地导弹并同步进行了核弹头冷试验发射试验成功,飞行发射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8月8日,这次试验成功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东北导弹试验训练基地发了贺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10月31日,在东北试验训练基地第二次采用场坪拖架方式,对中远程导弹移动和机动考核子试验发射成功,飞行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至1983年,中远程地地导弹设计与工艺定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3年6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东风4号中远程导弹核武器定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年11月19日,在东北试验训练基地东北导弹试验场,东风4号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了国内陆地最大射程的全程飞行发射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8月6日,东风4号中远程弹道导弹在经过无数次试验核弹头定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69年11月到1986年10月,中远程弹道导弹在西北和东北两个试验训练基地,进行了多功能、多射向、多环境温度、多气候条件下的发射试验,目的是更进一步完善这一型号产品,真正使它在我国国防尖端技术成为即可用于军事打击,也可用于空间探索的我国首种多级导弹火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未完待续</span></p>